上一讲《诸子百家》之后,有小伙伴在后台提问,这些问题最后都指向,儒学和道家这种【双生关系】伴随中国古代政治学的原因。当然,每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和创业起初的条件不同,(在佛教汉化之前)至于为什么都会在儒家和道学中选择,下面我们来一起追溯这些思想诞生的时代和历史事件。
先秦历史上有三位伟人共同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们是老子、孔子还有左丘明。他们分别为迷茫的华夏政治寻求解决方案。孔子开设学堂;左公著书立说;老子留下《德道经》,在被后世道家封圣后,便有了他出函谷关后得道升天的美言传说。另一边,我们耳闻熟详的历史人物伍子胥、孙武、夫差、勾践也可以算是和三位先哲生活在同一个大时代。
这一讲,我们先来看一幅画,这幅画名叫《孔子问礼老子》展于湖北省博物馆
历史上曾分别记录孔子见过老子三次,展开过深刻的思想对话。我们来重点介绍其中的两次:
我在诸子百家里提到,老子学说和孔子学说虽然在理念方面极为不同,但都是服务于政治学的探索。而孔子融入了对贵族子弟言行的教导。但孔子为什么会拜会老子呢?了解这个事件背后的因素很重要,因为这有关上古 夏商周三朝的一次政治学转向。此时的希腊在探讨民主的本质的时候,东方农业国家在探讨凝聚力代理人的正统性。而正统的天命为什么重要,因为天命意味着神圣性,神圣性意味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老子的思想,是把天命观从神坛拉下地面,尝试用自然道德为榜样构建人间的人文道德。所以说希腊哲学和老子都是将各自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神从神坛上拉下来,试图追问组成事物的物质本源,而后构建伦理和道德。
那么东方和希腊的西方,在意识形态有什么不同,又是为何不同呢?
希腊属于海洋性岛国,迈锡尼半岛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不适合大面积种植农业,在地理的约束下由商贸 驱动政治 发展的希腊,其城邦的凝聚力需要激活各族群贸易行为的动力。同时也需要各族群内部分工明确,激活个体效率。贸易思维的民族会明白:社会利益和个体挂钩,物质由本源构成。所以希腊政治哲学自发地会从关注个体和本源切入。
东方农业国家,当粮食有剩余可储存时,农业部落需要选出一个王,号召形成凝聚力以此保护粮食被抢夺。部落里每个成员让渡出来的出来利益,则是权力代理制的起源,这也是中国政治早熟的底层逻辑。在秦始皇之前,国家形态既没有统一,特权阶级的野心也没有被锁进笼子。
话题拉回春秋晚期的社会背景,老子出现在历史视野的时代大约是从公元前550年周灵王时期开始,。历史中记载,21岁左右的老子就职于王室守藏室-相当于王室图书管+研究院。在那个文字记录珍贵的时代,王室图书馆对《易》、《礼》、祭祀程序等有最高定义和记录的权利。拥有王室图书馆系统对已经 失去军事号召力的周天子十分重要。
公元前530年,周景王时期,42岁的老子出任王室图书馆馆长,此时老子的职位更像是培养祭司人才的老师。约公元前520年左右,约30出头岁的孔子自觉所习学问小有所成,便拜会此时刚年过半百老子,当面讨论复兴易学和礼学的管理思想。(史料记载老子在鲁国主持葬礼,这时17岁的孔子第一次见到老子??,岁数仅做参照,时间太过久远,古代时间历法各国不同,也很难精确)
史书中是这么记载这次对话的老子教诲孔子“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简单说就是“礼仪这种东西是已死之人留下的行为指导,早就已经过时了,合适的时候可以参照,不合时宜的时候反到会被腐朽的言辞所束缚。老子思想维度之高,让孔子不再追问礼在行为中的重要地位,而去追问更本质的道德原则。这种思想的转变体现在《论语》里孔子和子夏的对话:绘事而后素。礼后乎?来形容,仁爱如同画卷上的底色,而礼则是画卷上的修饰。礼需要画在仁爱的底色之上才叫礼。至于子夏有没有追问,如果礼没有仁爱做基础,那会是什么?但后世的历史和艺术形式告诉我们:不利于他人和社会价值观的礼数,叫繁文缛节和形式主义。在建筑史中,不基于功能的过度装饰叫洛可可风格,不实用的风格终究会在历史的长河里被抛弃。
几年后,公元前516年,周景王撒手人寰,引发王室庶长子朝和嫡次子猛的权利斗争;王子朝在斗争中失败向楚国方向逃亡,王子猛短暂的继承王位是历史上的周悼王;王子朝在逃窜的过程中,带上了许多周王室的藏书也带着周文化的活宝典——老子一起出逃。王子朝客死他乡后,老子回到老家河南生活。。《庄子-外篇》中记录,孔子再此拜访老子,同时想询问王室书籍的下落。这一次孔子提出“仁爱”的政治道德原则,同老子探讨。
孔子认为 仁义是人的本性,君子应该以仁义立身。
老子追问:什么叫做仁义?
孔子说:“中正不偏而且和乐yue外物,兼爱而且没有偏私,这就是仁义的实质。”
老子说:“噫,危险啊,您后面所说的这许多话几乎都是浮华虚伪的言辞!兼爱天下,这不是太迁腐了吗!对人无私,其实正是希望获得的更多啊。原文是“夫兼爱,不亦迂夫!无私焉,乃私也”
老子继续说:先生如果您是想让天下的人都不失去养育自身的条件 吗?那么,天地原本就有自己的运动规律,日月存在光亮,星辰各有序列,禽兽各有群体,树木立于地面。先生您还是仿依自然的状态行事,顺着规律去进取,这就是极好的了。又何必如此急切地标榜仁义呢?,这岂不就像是打着鼓去找离家出走的孩子,鼓声越大跑得越远吗?先生扰乱了人的本性啊!”原文是 夫子亦放德而行,遁遁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 也。”
历史上记录的这两次对话深深的影响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政治思想。庄子番外篇的记录也体现出后世道家学派的继承人,对儒家思想本源的一次矫正。
本章最后,我们现今广为流传的《道德经》是经过历史政治长河的洗礼,有较大删减的版本。
郭店楚版的《老子》是目前发现手抄版最早的老子著作,抄写时间早于公元前300年。汉帛书版《道德经》手抄时间早于公元前200年。秦帝国统一前,各国文字不同,各地口音不同,口传与抄写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总会出错。
而汉末王弼的《道德经注》是在公元200年左右了。在时隔400年间抄写过程中,被汉朝政治逻辑禁锢的《道德经》已经很难保留原样了。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