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统一后的前秦,更加坚定走政治汉化的路线。故事如果这样下去,最终会发展成全国性的统一的战争,那就是在公元383年,在今天安徽淮南市寿县,发生的淝水之战。


这场战争是由前秦发动的一场统一战争,苻坚领兵实际人数超过30万,东晋处于自卫的局面。东晋派出的是陈郡谢氏谢玄、谢安、谢石所率领的8万北府兵,这只军队是由北方失去家园的流民所组成的(他们不一定有国仇,但一定有着失去家园的愤恨)所以战斗气势和愿望十分强烈,这种玩儿命的气势恰恰是养尊处优的东晋正规军所缺失的。而陈郡谢氏也靠着这样的一支军队,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成为了中流砥柱,不但在之前也就是372年,联合琅琊王氏家族阻止了桓氏家族桓温的篡权。还在淝水之战时,以少胜多的战胜了前秦,保存了东晋的政权。我们之前在讲述三国历史的时候提到:以少胜多的战役,一定是利用机动性破坏了敌方的阵型,受到人数过多的牵制,对方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阵营的再次组织。


淝水之战也是这类,当谢玄在淝水渡口要求苻坚部队后撤一些,留出位置给东晋部队登岸作战。苻坚,一方面担心对方有埋伏,一方面认为对方过河后是这背水作战,对自己十分有利,于是答应了要求。30万阵型后撤的机动性,肯定不如8万的部队,而且是后背面向敌人。在我看来,苻坚被这些年的胜利蒙蔽了眼睛,过于自信了,同时他又太过谨慎了,担心自己的失败会引发内部政治的不稳定,所以才落入了东晋设计的陷阱。在前秦部队后撤的时候,东晋部队突然加速登陆,不等对方摆好阵型突然进攻。此时在苻坚部队中,又有奸细大喊“秦军败了”致使部队在不清楚的情形下阵型散乱、溃逃。另一方面,苻坚的部队中,有许多是其他游牧部族是被强行征召来的,这些部落参战的意愿度本就不高,这些首领见到溃逃的第一反应是保留自己的实力,前秦这边在比赛逃跑的过程中,溃不成军,被东晋部队大杀四方。在其他辅助战场上,东晋也是收获满满,桓冲攻取襄阳,杨亮攻取蜀地。淝水之战后东晋也没有能力一举北上统一。北方再一次陷入分裂时期,而保存实力的鲜卑各部开始壮大。


经此一败,前秦刚建立的统一优势被完全破坏,逃跑的人为了逃避惩罚纷纷自立,跑的快的中有:鲜卑慕容垂和羌族姚苌chang部几乎没有损失,在之后的日子里,各自建立了短暂的后燕和后秦政权。苻坚也在公元385年被后秦姚苌所杀。


东晋一边,虽然赢得了一场战役,但却在内部意识形态上输的一塌糊涂。秦汉以来的儒家学说在现实中开始显现疲态,东晋皇帝和豪族在彼此期待的落空中感受到史无前例无意义感(因为儒家官僚对正统性意义的追求,皇权对绝对权利的追求,都落空了。加之,衣冠南渡的时候,东晋开始甚至没有传国玉玺,得到时又为时已晚。)此时,东晋越来越多的政治精英走向清谈玄学。在现代政治学中,很忌讳将难下手问题的维度无限扩大到环宇的维度,因为无限扩大空间的目的其实就是为自己的无力和懒惰找开脱的借口。东晋时期的中枢朝廷就出现了这种环境,进入权力中心需要清谈的学问追求,而一旦有权有势的官僚阶级开始追求清谈相关意义的时候,他们的无意义感又会不断地被放大,以至于选择适当的躺平,不折腾自己和老百姓。放眼世界历史,这种情况并非罕见,希腊、波斯、罗马、阿拉伯历史中都有类似政治军事强人对人生行为意义的追问。而对这类千古不变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建筑师 #说历史 #中国历史 #魏晋南北朝 #五胡十六国 #东晋门阀政治 #民族融合 #读书 #分享 #佛学 #起源 #汉传佛教

主播...
熙熙攘攘世界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春灿了时
5个月前 北京
1
这期不错哒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