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在史书和列传中唐太宗李世民是明君,唯一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他在史书中的记录不免有过于理想化的夸大。甚至从功绩的连续性看来,许多唐高祖和隋炀帝的作为,也被记录成他的功劳。客观上说,作为继业者的李世民,用最低成本的方式,缓解了横在他面前的这三个矛盾,将功劳归于他也无可厚非,只是有时候我们需要谨慎历史里抬高贬低的私心偏好。


接下来,我将通过 重编《氏族志》、远征高句丽、制度建设这三个方面串联起李世民文治武功的贞观时期。


第一针对门阀的阶层观念:李世民登基后6年,分别于633、638年两次重编《氏族志》,第一次是执政之初的施恩,第二次则是示威。这个排行榜决定了当时氏族地位的先后顺序和背后的话语权及利益。第二次再编排行榜,加入他政治斡旋的考虑,重新分配了氏族的地位。通过构建平衡,让当时的大氏族听命于自己,解决了南北方氏族对皇权的掣肘,(虽然时代不同不能拿隋文帝对比)方法却很巧妙。这个氏族排行也伴随了唐王朝整个生命周期的门第观念。直到200年后黄巢的出现。或许200年在我们看来是历史里的一个时间段,但是这200年的故事十分精彩,给我们留下了 文人骚客旷世奇才的诗词,商贾往来络绎不绝的贸易规则,思想解放宗教自由的精神世界


第二围绕着执政正当性的构建,面对“玄武门”之变后心里阴影,李世民曾破坏规矩的查阅自己自己的起居录。并要求记录者褚zhu遂sui/良进行美化。探究这种心理背后的缘由是:此时他已经有一种深深的“罪耻”感。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有“羞耻感”是难得的品格。历史上又有几位皇帝给自己搬过“罪己诏”呢?唐太宗李世民便是其中之一,对比秦皇汉武的发展是以牺牲国民生活为代价的,李世明也确确实实是一位优秀的、有政治头脑的统治者。此时,太宗皇帝需要做一件功绩证明自己的事情,以消除玄武门之变的“罪耻感”的影响,不但可以令宗室、贵族、官僚阶级稳定的支持自己,也可以让后世的子孙心服口服。

主播...
熙熙攘攘世界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