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欢迎收听!
主播:Lindsey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19世纪俄国文坛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这使得他的作品在深度上达到了极致。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作品简介】
《群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主义者及70年代初民主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了恐怖分子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领导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恐怖活动,企图动摇社会基础,以便发起暴动,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理描写拆穿了他的骗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
主播...
Elaine_3ymU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花刃
11个月前
江苏
0
30:05 在我再次读群魔的时候,我觉得尼古拉的形象在书中所受到的年轻人的追捧和读者不太明确为什么人们会对他如此喜爱之间的隔阂,原因其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少不对一个人进行详细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在很多情况下读者并不明确尼古拉的心理活动,就是读者仿佛隔了一层,是通过尼古拉做出的行为和说的话来揣测这个人物,他究竟在想什么其实是不明确的。因为在陀笔下很多人物,如果他是一个比较有反叛精神的人物,对现在的社会的各种规则表示不满,他常常会有很详细的心理活动去描绘他这种思想的一些渊源,他曾经经受过什么事情,因此他的思想有什么转变,但是尼古拉就很少,笔墨很少。就比如说书中详细描写的几件事迹,尼古拉非礼其他人的妻子,尼古拉做出对高官咬耳朵这种非常侮辱性的行为,背后的原因都被作者以精神错乱一笔带过,非常巧妙的一笔代过。 尼古拉这样身份地位的大少爷,他仍然要受到这样一种所谓社交礼仪的规范,就显得非常的压抑。 而且这种社交礼仪是非常虚伪的。 比如说非礼其他人的妻子,这里面的女性就并不是以女性的主体身份出现,而是以其他人的妻子这样一种男性的所有物的身份出现,然后对高官进行咬耳朵不符合常理也是因为对方是一个在官职和身份上有超然地位的男性。那尼古拉他是不是对这样的一种压抑的一种反叛,其实我们是不得而知的。 因为陀他并没有很详细的去写尼古拉究竟在想什么。众人对尼古拉的追捧和喜爱,是不是一种投射自己被压抑的感觉,读者也不是很清楚。
爱吃糖的弗兰克
11个月前
安徽
0
37:34 画饼大师😅当信仰沦为骗局时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这种事随处可见!

花刃
11个月前
江苏
0
主持人也辛苦了💦,读书会频率很高,幕后工作也很重要☕

花刃
11个月前
江苏
0
👍👍听完啦,分享者们讲得不错,主持人因为没看过书所以不太接的上,我不知道把时间都留给看过书的参与者会不会更好一些。群魔和死屋手记是我最喜欢的两本(有一些中短篇小说我还没看)。群魔值得关心时事政治的人反复读!可以当做一本当时俄国社会县城政治生态的百科全书。很多人物形象背后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仍然在当代意识形态光谱上有一席之地。

花刃
11个月前
江苏
0
37:29 旧瓶很难装新酒,5人小组在制度设计上十分陈旧,它沿用了一种以彼得为中心,成员之间互相猜忌、举报、没有任何信任感、人人自危的这样一种形式。而且有很浓重的官僚主义的风气,这种一官半职的分封就显得非常的可笑。尽管他们打着革命的先锋的这样的旗号,但其实是一种非常陈旧为了满足个人的权力欲望的一种形式, 而且它还没有自由的退出机制。

花刃
11个月前
江苏
0
1:03:07 这位确实分享得很好,既然提到了卡兄弟和上帝已死这样的话题,我也想发表一些我的想法。在阅读陀的书之前,我常会翻阅一些翻译者写的序,发现在上一个世代国内文坛大家的论述就会说陀最后还是将他的寄托和信仰回归到了宗教身上,我最开始的时候感觉非常的不理解,因为就是宗教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很多时候它跟对于神的信仰有关系。 而在他的很多书里面对神的信仰其实是一种非常质疑的态度,但是他同时对于失去了信仰的人们的这种混乱的状态也是一种批判的态度。我最后才读到卡兄弟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他写于他生命中比较靠后的时间,而且也是一本未完之作,我甚至在阅读之前听说他没有能写出结局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天意不让他揭示人类可以走的道路。在读了卡兄弟这本书,尤其是了解了里面阿辽沙这个人物的信仰和事迹之后,我就觉得他与其说是把希望寄托在宗教身上,不如说他把希望寄托在一种行动身上,它既不是一种道德指南,也不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更像是一份行动指南,就是现在这个世代说的比较多的“爱具体的人”。说是未完之作是因为他准备接着写阿辽沙的一些遭遇和事迹的,我在想,是不是因为阿辽沙这个人他实在是太圣洁了,浑身散发着神的光辉,就是有神性的一个人。 我觉得在文学作品里面神性和人性是不太一样的,因为一方面神是很难受到人的伤害的,而且就算受苦难,也是以一种自我献祭的这种形式去受难的,但是人性就会复杂很多。这里说阿辽沙有神性是因为在很多日常中他是不会对日常的一些不好的遭遇感到一种不满。 所以阿辽沙更像是寄托了作者理想的一个虚构的人物,陀氏可能是想继续写当他确实遭遇了一些事情的时候,因为在最后面世的卡兄弟里面的话,阿辽沙这个人物其实是没有遭遇特别大的涉及到他自身和他人利益必须做出艰难决定的时刻的,所以他就显得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非常的好,我就在想陀氏是不是想写当确实遭遇到一些艰难抉择的时候,他会不会在不伤害他人,不消耗自己的情况之下去帮助尽可能多的人,因为爱具体的人,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花刃
11个月前
江苏
0
59:24 赞同这位的发言,我对尼古拉的看法也跟她差不多

花刃
11个月前
江苏
0
28:58 我觉得彼得对尼古拉有一个是寻求精神寄托,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xx人,他就是精神尼古拉人。在那个时期像他这种出身寻常的人就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尼古拉这样的大少爷的身份地位。 除了分享者所说的这种宗教上的狂热的崇拜和他希望借尼古拉的身份地位来得到一些自己名声上的传播或者是金钱上的赞助之外, 他其实有的时候是幻想自己能够成为像尼古拉这样的,不是说出生很高的这样一个少爷,而是成为尼古拉这种在青年人之中拥有很高的名誉的一种代表反叛的先锋的形象。这也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一个更像一个野心家的形象,而不是一个革命家。

花刃
11个月前
江苏
0
来啦,先码再听。讲陀真的不容易,读书会形式很好👏

allenpoet
10个月前
美国
0
1

zzzzora
1个月前
河北
1
带着口音的念稿真是让人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