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

人物 婉莹,Alexandra Ault, Ben Sanderson, Phil Spence 简介 在上海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合办的展览「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中,英语世界中五位伟大作家的创作原稿首度在上海展出,包括夏洛蒂·勃朗特、D·H·劳伦斯、珀西·比希·雪莱、T·S·艾略特和查尔斯·狄更斯的草稿、信件和原稿,这些作家们的手稿将与其中文翻译、改编以及相关评论并呈展出。 婉莹在展览开幕当天与本次展览的英方团队录了期节目。来录音的有英方策展人 Alexandra Ault,她也是大英图书馆的现代手稿及档案策展人,还有大英图书馆的首席运营官 Phil Spence 和大英图书馆的新闻媒体部主任 Ben Sanderson。我们先坐在一起聊了聊这次展览的背景,并系统地介绍了大英图书馆的各种功能,之后婉莹和策展人来到展厅一边走一边录音。由于展厅背景噪声太大,录音质量不佳,这部分的内容经过翻译,由婉莹用中文重新复述了一遍。录音按照参展顺序进行,很适合去到现场边听边看。 如果您喜欢《博物志》,请考虑成为《博物志》的会员支持我们。 相关链接 * 《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 * 大英图书馆中文网 * 大英图书馆英文网 * British Library On Demand * Crime Classics * Alexandra Ault * 大英图书馆新闻媒体部 * Phil Spence * Iron gall ink 登场人物 婉莹:《博物志》主播 Alexandra Ault:「大英图书馆在中国」项目主策展人,现代手稿及档案策展人,西方遗产部 Ben Sanderson:大英图书馆新闻媒体部主任 Phil Spence:大英图书馆首席运营官 Support 博物志 爱发电上赞助

61分钟
99+
7年前

#99. 设计互联开幕小圆桌

卡司超级豪华的一期畅谈!本期节目围绕着设计互联开幕特展之一「数字之维」这个关注前沿数字生活的展览,难得地聚起了策展人、从业者和观察者的各个角度。核心的问题大概是:技术每天都在变,但一个展览却要筹备好几年,可以说几乎不可能在展览中真的采用尖端技术。临时展览还好,常设展览更是要面临展陈光速「过时」的残酷现实。面对窘境,理想中的状况大概是不管用哪个时代的技术手段——哪怕是岩画——也能做出与未来神交的好展览。技术与艺术从来就不应该被人为地对立起来。 十二月二号深圳蛇口设计互联开幕,我等趁机三维世界聚会了一番。上午两个开幕大展的策展人陈嘉莉女士和柯鹿鸣先生为博物志会员团做了导览,下午我们在设计互联一层的补时咖啡厅录了一期神采飞扬的播客。 今年九月三十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博物志会员可以以超级优惠价格在杭州丁香诊所体检,详情请见会员邮件。年底之前入会的会员都可以来信至 [email protected] 要求享受该项优惠。 如果您喜欢《博物志》,请考虑成为《博物志》的会员支持我们。 相关链接 * 设计互联新网站 * 「数字之维」 * 補時 * 《实时海浪转译》 * 《Touchy》 *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Support 博物志 爱发电上赞助

62分钟
99+
7年前

#93. 策展的思路:设计互联与 V&A 策展人对谈

深圳蛇口的设计互联将在十二月二号开幕。本期来参加的两位嘉宾是设计互联两个开幕大展「设计的价值」(V&A 展馆)和「数字之维」的策展人:柯鹿鸣(Brendan Cormier) 和陈嘉莉(Carrie Chan)。两位在介绍各自的展览之余,分享了对展览与观众之间关系的思考。 * 如何从 V&A 浩如烟海的馆藏中挑选出一两百件讨论「设计」? * 远自英国的展品如何与深圳本地生活建立联系? * 如何充分利用中国观众喜欢读说明牌的特点? * 陈嘉莉:不要低估观众;柯鹿鸣:不要高估观众的水平,不要低估观众的智力。 * 为什么是「数字」(digital),而不是「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在数字生活终于与现实生活接驳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促进社会改善?展览在这一点上能做什么? 柯鹿鸣 Brendan Cormier * 设计互联旗下 V&A 展馆的开幕展首席策展人 * 曾策划 2014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伊朗的首次国家馆展出 * 曾任《Volume》杂志的编辑 陈嘉莉 Carrie Chan * 设计互联高级策展人,负责自主策划展览、公共艺术项目和相关出版物 * 参与策划设计互联主展馆开幕展「数字之维」 * 在策划跨领域的设计项目和展览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本期节目以英文进行,摘要中文翻译请关注设计互联微信公众号 DesignSociety 在十月十五日的推送中进行阅读。 今年九月三十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博物志会员可以以超级优惠价格在杭州丁香诊所体检,详情请见会员邮件。年底之前入会的会员都可以来信至 [email protected] 要求享受该项优惠。 如果您喜欢《博物志》,请考虑成为《博物志》的会员支持我们。 Support 博物志 爱发电上赞助

40分钟
99+
7年前

#84:博物馆无人是客

本期嘉宾是来自友爱的《选·美》团队的沈辛成博士。沈博士本科到博士分别在北大、复旦、哥大、佐治亚理工念了考古学、博物馆学、人类学、科技史几门专业,曾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九一一国家纪念馆和纽约历史学会工作,有一档讲美国时政的播客《说沈马》,还出过唱片。(以上介绍并不完全) 本期节目首先聊了沈博士的新书《纽约无人是客》。这是一本「一口鸡汤一口饭」的作品,神奇地将文化随笔与博物馆旅游指南结合在了一起,推荐给大家阅读。接着我们聊了博物馆应当如何展现苦难的话题,主要讲到了纽约的九一一国家纪念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两所纪念馆。注意!!我们无意将这两个事件进行类比,比较的只是这两所纪念馆本身。最后,我们还简单聊了聊如何在体制内博物馆搞事情。 每年的十二月十三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这一天你可以佩戴一枚紫金草徽章寄托哀思与纪念。 《博物志》网站:http://bowuzhi.fm 如果您喜欢《博物志》,请考虑成为《博物志》的会员支持我们。会员有机会收到购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精美礼品:http://bowuzhi.fm/member 我们也支持直接通过支付宝付费入会,年付 340 元,月付 34 元(人民币)。请将款项打入支付宝账号 [email protected],并注明想用来接收会员通讯的邮箱即可。 我们鼓励所有听众——不论男女——都去了解卫生棉条这个大幅提升女性生理期生活质量的产品。当然,还有另一个非常好用并且更加环保的产品:月经杯。 相关链接 * 《纽约无人是客》 * 《说沈马》 * The African Burial Ground * 911 国家纪念博物馆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人物简介 婉莹:《博物志》主播 沈辛成:《纽约无人是客》作者 Special Guest: 沈辛成. Support 博物志 爱发电上赞助

61分钟
99+
7年前

#75. 观后感:江宁织造博物馆

围绕着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似乎有很多质疑声音,甚至是严厉的批评。这座私立博物馆从最初的酝酿到开馆经历了二十多年时间,夹在官商学界中间,一直风波不断。节目中我们没怎么聊这些外人说不清楚的事情,还是从参观者的角度向各位汇报一下观后感。 江宁织造博物馆一个馆里分三大部分:江宁织造府/署、曹雪芹和红楼梦、云锦,还要外加一个旗袍展厅。出于个人兴趣,我们着重在节目里说了红楼梦展的部分。另一个卖点是吴良镛设计的博物馆建筑,好不好就见仁见智了。hb 很喜欢,婉莹就保留意见。 本期节目由现场录制的部分和正常录制的部分穿插进行。为了保证音量稳定,整体声音偏小,向各位致歉。 《博物志》网站:http://bowuzhi.fm 如果您喜欢《博物志》,请考虑成为《博物志》的会员支持我们。会员有机会收到购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精美礼品:http://bowuzhi.fm/member 我们也支持直接通过支付宝付费入会,年付 340 元,月付 34 元(人民币)。请将款项打入支付宝账号 [email protected],并注明想用来接收会员通讯的邮箱即可。 我们鼓励所有听众——不论男女——都去了解卫生棉条这个大幅提升女性生理期生活质量的产品。当然,还有另一个非常好用并且更加环保的产品:月经杯。 相关链接 * 《应高度警惕新建博物馆功能空心化建筑办公化管理行政化倾向》作者闻一武 * 《江宁织造府复建背后:官商学历经25年利益博弈》南都周刊专题。详细讲述了筹建背后的细节故事,但是发稿于 2009 年,最近几年的事情没有包括在内。 人物简介 婉莹:《博物志》主播 hb:一个南京人 Special Guest: hb. Support 博物志 爱发电上赞助

48分钟
99+
7年前

#73: 《博物志》×「设计互联」之二:数字之维

<p>位于深圳蛇口的「设计互联」将在今年十月份正式开幕,届时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重磅展览:主展馆的「数字之维」和 V&A 展馆「设计的价值」。此外,一个屋檐下的观复博物馆深圳分馆也会同时开张。会员活动你们准备好了么?本期节目我们很高兴请来了设计互联的高级策展人陈嘉莉(Carrie Chan)女士、展览负责人黎潇楠先生和传播主管顾灵女士,分享「数字之维」展览台前幕后的故事。</p>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 「设计互联」是干什么的 * 「数字之维」是一个怎样的展览 * 展览筹备过程大揭秘 * 昂贵又脆弱的博物馆展品要如何正确地运输 * 昂贵又脆弱的博物馆展品要如何正确地买保险 * 「设计互联」的思路:文化机构如何可持续地良性运作 * 在「设计互联」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关注和联系「设计互联」: 网站:DesignSociety.cn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DesignSociety 微博:设计互联 DesignSociety Instagram:Design.Society 「设计互联」(Design Society)是由招商蛇口创办的一个综合创新文化平台,包含设计互联基金会(筹,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合作运营)及确保可持续运营模式的商业运营组织。设计互联秉承深圳蛇口发展的先锋精神,极具开拓性地整合创新资源,创建全新的平台化机构运营模式,创造独特的文化体验,以设计启发生活、以设计链接产业,构建开放合作的聚合力网络。位于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互联将于 2017 年正式开放并呈现其完整项目与业态。 陈嘉莉(Carrie Chan),自 2015 年 9 月起任设计互联高级策展人,带领设计互联策展团队研发展览项目,包括设计互联主展馆开幕展「数字思维」,专注於回应中国及国际设计热点议题。她曾任职於香港知专学院,从事教学、策展及学术出版活动。她也曾任《南华早报》的副刊作者,撰写艺术、文化和创意行业的相关内容。她先后毕业於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系与伦敦西敏寺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 顾灵自 2015 年任设计互联传播主管,带领传播团队开展机构的品牌、传播、公共关系、观众与社群发展等工作。曾任上海外滩美术馆营销发展主管,British Council 中国数字艺术主管。她也是一名活跃的艺术作者、翻译、编辑、策划人。自 2012 年起任《燃点 Randian》编辑,关注个体创作、机构生态与跨领域实践。编著有《李牧:仇庄计划》,译著有《策展的挑战:侯瀚如与小汉斯的通信》等。 黎潇楠,设计互联展览负责人,负责项目执行及流程管理。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曾于 2010 至 2013 年在华美术馆(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设计分馆)先后担任媒体统筹、展务统筹;随后就任成都知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媒体主管一职;2015 年于雅昌艺术中心任展览项目经理。曾统筹管理展览《镜像——韩家英设计展》《十一日谈——杨诘苍个展》等;负责展务《TDC 2012 世界字体设计年赛展》《卓思乐爵士设计回顾展》《ONE EYE 一目了然-安尚秀行为摄影 20 载》《本能——荷兰设计与时尚的语境》等;负责媒体《感知增生——中法新媒体艺术交流展》《Architecture For Dogs 设计:为了爱犬》《What’s Next 三十乘三十创意展》《词场——诗歌计划 2011 》《Push Pin——纽约图钉工作室回顾展》等,同时亦参与过综合性项目《「非建筑」-大型随境生象作品表演》《开放式原创:深圳经验》等,累计逾 40 场展览项目。 《博物志》网站:http://bowuzhi.fm 如果您喜欢《博物志》,请考虑成为《博物志》的会员支持我们。会员有机会收到购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精美礼品:http://bowuzhi.fm/member 我们也支持直接通过支付宝付费入会,年付 340 元,月付 34 元(人民币)。请将款项打入支付宝账号 [email protected],并注明想用来接收会员通讯的邮箱即可。 我们鼓励所有听众——不论男女——都去了解卫生棉条这个大幅提升女性生理期生活质量的产品。 人物简介 婉莹:《博物志》主播 Carrie:设计互联高级策展人 黎潇楠:设计互联展览负责人 顾灵:设计互联传播主管 Support 博物志 爱发电上赞助

57分钟
99+
8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