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 那些购买有机茶的人,究竟在为什么买单?

🍃 这一期节目发端于茶里茶外的第四期,阿乐在节目中分享了她在北京茶博会上巧遇的几款台湾有机茶,而后发展出了这一期讨论“有机”与“茶”的播客内容,以及产品合作。 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机”究竟是什么?“有机的”就一定是好的吗?有机产品那么贵到底值不值得?有机茶和非有机茶有什么不一样?自然生态环境好的茶不做有机认证可以理解为有机茶吗?喝茶和“有机”的关联是什么?究竟是哪些人在为“有机”付费......我对这一切有太多问题了。 “有机只是一个底线,一个基准,在有机之上,我们对于茶的追求应该走得更远。”一期节目录下来,朱先生重复强调了几遍这个观点。相信你听完这期节目之后,也会像我一样深切地理解并认同这句话。 聊完上一期的云南普洱,连着又聊了这一期的台湾有机茶,我仿佛是经由这些爱茶的朋友,以及那些自然馈赠的好茶,上了两堂自然教育课。于是我终于发觉了:喝茶的人,最后大抵都会成为自然的信徒。 这就是茶的魅力——我始终认为茶本身它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很好的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媒介。 请跟着我的好奇一起收听本期播客吧!听完如果你也想体验台湾有机茶,我们也为你甄选了几款茶品,购买方式放在最后啦! 👏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先加微信 GentleLou,主播营业)来和更多茶友会面。群内亦有茶品团购与线下活动信息,期待我们都能通过茶连接更多有趣的朋友,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片段。 🎧 第一部分 有机 02:42 有机认证,麻烦又严格,可爱又可恨 09:36 一块远离城市、工业区、现代化农业种植区、矿区的“正常”土地要代谢 5 年才能开始“有机” 14:00 为什么有机种植禁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第二部分 茶 15:43 有机茶要分两个部分来说:“有机”只是基准,“茶”要走得更远 17:24 茶树生命周期长、吸附性强的特征决定了“你给它喂养什么,它就给你提供什么” 18:57 凡事讲求适度,你们有机是不是也太极端了? 22:46 地里的东西应该长出它本来的样子 28:03 可有机茶就是很贵啊!我们如何算清这笔经济账? 29:53 茶的芽、叶、梗本就是一体的,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茶要抛弃茶梗? 35:13 朱先生的“喝茶进阶之路”:从香到水,从口腔到身体 38:17 自然生长的茶树,树根会扎进大地深处寻找营养 42:21 自然生态环境好的茶,为什么甜度会更突出和稳定? 44:45 聊聊茶叶滋味的浓与淡,口感的薄与厚 第三部分 辩证 48:09 不是所有的“有机”都好,也不是“非有机”就等于不好 51:23 做有机认证也是一种“被逼无奈” 第四部分 人 54:26 那些愿为“有机”掏钱买单的人,究竟在为什么买单? 58:46 仅代表娄仔个人发言:喝茶的乐趣,像烟又像酒~却又胜于抽烟又喝酒~ 👏 朱崇平:中国台湾茶思有泉有机茶业合伙人、厦门茶思有泉负责人、野放自然茶践行者 📷 分享一下此次合作的五款茶品。购买方式详见评论区哦! 👆甘露白茶 👆清境乌龙 👆东方美人 👆蜜香乌龙 👆巧克力红茶 🎵 Clear As Day - Thomas Greenberg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帮助我们分享给你身边或许也会喜欢这期节目的人。欢迎你给我们评论互动、提问或指正。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加微信【GentleLou】。感谢收听!望常相伴。

67分钟
1k+
1年前

E6 我对普洱有十个偏见,她说普洱是心头第一|串台长虫山茶话会

🎉 庆祝本台迎来第一次和友台的串台节目!这一期,是我们跑到云南昆明和友台主播一起面对面边喝着普洱边录的。感谢静茜和安然,让我们这一场普洱之旅也如好喝的生普那般饱满、甜醇、韵味袅袅,令我和阿乐这般的普洱小白,完全放下对普洱的偏见和困惑,深刻感受并爱上了这云南大地上的美妙滋味。也要感谢遗憾未在本期节目中出现的友台第三位主播,小马,毕竟我们跑到易武去的几天,也确实给这位可爱的制茶人添了不少麻烦,哈哈。 在这一期中,我们继续以自己的“无知”,向狂热地爱着普洱的静茜和安然提出了关于普洱的十个偏见/问题,相信总有一款是你想问。信息量很大,谁听谁赚! 👏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先加微信 GentleLou,主播营业)来和更多茶友会面。群内亦有茶品团购与线下活动信息,期待我们都能通过茶连接更多有趣的朋友,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片段。 🎧 00:55 引入:怎么咱们的普洱初体验都不太行? 06:35 偏见 1:普洱的门槛是不是很高?咱们先鸟瞰一下普洱的产区 12:16 偏见 2:“一般人喝不了生普”?喝茶谨防 pua 19:53 偏见 3:老茶真假难辨,熟普好坏难分?有些选购建议给到你 26:49 问题 4:普洱“越陈越香”是通律吗?存茶讲究的究竟是什么?原来微生物才是我们的主角 38:27 偏见 5:令人望而生畏的炒作茶,金融茶......你知道普洱也有k线吗? 48:19 问题 6:普洱的功效是真的吗?好普洱的滋味究竟如何? 56:05 问题 7:普洱茶的树龄真的可以喝出来吗?古树火还是有它的道理 60:58 偏见 8:普洱大概也算是搞山头鄙视链的重灾区了吧! 62:48 问题 9:喝普洱有必要追求纯料甚至是单株吗?可能是商业噱头的成分更多吧 66:10 偏见10:被鄙视的小青柑和碎银子......这俩到底招谁惹谁了? 72:25 结尾:让我们一起努力修炼放下评判心吧~ 👏 杨静茜:云南普洱人,毕业于云南大学民俗学专业,长期从事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曾供职于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主要著作有《茶马古道风情录》《云南普洱熟茶教科书》,参与《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普洱茶的七堂课》等多本茶书撰写,担任纪录片《普洱茶——时光在吟唱》总撰稿。 安然:茶行业(不止于)内容创作者,意见很大声音很小,主线任务是给茶行业去去油。 📷 忍不住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期播客录制时的场景: 录完播客我们便挺进了在播客中聊及的勐腊产区里的易武: 深入国有林中某块古树茶地的路上,沿路深刻领会了什么叫“生态”: 这是一颗古茶树: 我们当即揪了一点古树叶子吃,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古树的叶子嚼进嘴里虽也苦涩,但是可以入口并会转成长久的、幽深的甘甜,直到我们走出国有林都尤有韵味;而小树的叶子嚼进嘴里,因其苦的重度和涩的粗颗粒感竟令人难以下咽;沿路路过台地茶时也有尝试,台地茶便只有两个字可以概括,寡淡。因此,我们理解了树龄带来的差异,以及生态对茶的重要影响。 最后分享一些强劲有力的普洱鲜叶,此时已至“五一”,头春采摘已经结束了: 最后,祝大家喝茶愉快! 🎵 Green for Go - Thomas Greenberg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帮助我们分享给你身边或许也会喜欢这期节目的人。欢迎你给我们评论互动、提问或指正。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加微信【GentleLou】。感谢收听!望常相伴。

74分钟
3k+
1年前

E5 绿茶新秀安吉白,好看好喝还不贵

💡 本期节目嘉宾,玲玲,是我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的村委会跟村官讨来的,1999 年生人,本地茶二代,又美又甜又乐于分享。最开始有瞬间的担忧“大家会不会因为嘉宾年龄太小而不愿意听她说话”,转瞬反应过来我这担忧不就是自己最讨厌的“年轻人歧视”吗?于是我放下忧虑,有了这期节目,基本态度是“不惮于以年轻人的姿态在传统语言构建起来的茶叶世界(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年龄即权威)里大声说话”。年轻的嘉宾,年轻的茶叶,形成了某种巧妙的互文。希望你也喜欢这期节目。 👏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先加微信 GentleLou,主播营业)来和更多茶友会面。群内亦有茶品团购与线下活动信息,期待我们都能通过茶连接更多有趣的朋友,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片段。 🎧 00:51 注意注意!安吉白茶 100% 是绿茶 03:51 安吉白的“白”来自于 23 度以下叶绿素不能有效合成 05:51 年轻、美丽、好喝、不贵,安吉白没道理不赢 14:37 农产品有天性——去年采不赢,今年采不够 16:52 全村一起挖毛竹种茶树,“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真的没夸张! 24:46 为什么安吉县黄杜村是安吉白的核心产区? 28:21 说实话,安吉白的种植生态...... 32:11 新发现!奶呼呼的黄金芽(奶白茶)可千万别买错了 34:41 更年轻的黄金芽(奶白茶)凭什么卖得比安吉白还贵? 37:55 安吉白选购建议 41:52 此行的遗憾是没有找到预期品质的安吉白,但却学到了“茶缘” 📷 (漫山遍野延绵不绝的茶树) (我就是下山摔跤也要拽着茶树陪我一起) (我在播客里说村子里冷清到见不着人打不上车,有图为证!) (中前期安吉白,头采的芽叶会更小) (右边是黄金芽,左边是黄金叶,是不是很容易傻傻分不清?喝起来差别可大啦!) 🔗 推荐一下友台曾经讨论过的安吉白相关内容,是一个很好的视角补充:茶话404 | 安吉白茶的历史与传承 vol.18 🎵 Easy Breeze - Thomas Greenberg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帮助我们分享给你身边或许也会喜欢这期节目的人。欢迎你给我们评论互动、提问或指正。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加微信【GentleLou】。感谢收听!望常相伴。

45分钟
2k+
1年前

E4 免费喝反复喝对比着喝,茶博会你别错过

🎁 本期节目缘起于我(阿乐)在北京茶博会逛了两天,买了一堆茶之后,和娄娄兴高采烈地分享我的收获。娄娄听完说,不如录成一期播客好了,就当带大家云游茶博会,于是就有了这期节目。 👏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先加微信 GentleLou,主播营业)来和更多茶友会面。群内亦有茶品团购与线下活动信息,期待我们都能通过茶连接更多有趣的朋友,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片段。 🎧 02:14 茶博会是个啥?适合咱们普通茶客去吗? 08:35 先承认!有些茶咱确实还不敢碰 收获 1:台湾有机红水乌龙 13:52 野放茶、生态茶、有机茶,有啥区别? 17:02 有机茶真的更好吗?——行动和经验不止带来答案,也能带来好问题 20:43 台湾乌龙茶“过时”的工艺,做出来的茶有多香? 收获 2:云南古树红 22:40 买茶,凭的就是一瞬间惊艳的味觉感受 收获 3:东方美人茶 26:02 200+ 一泡 5g 的赛级东方美人到底有多香? 27:36 西方视角下的“东方美人”,有种间离的美感与浪漫 29:03 “白毫乌龙”的别名及“果香蜜韵”的成因 38:18 八月还有茶博会,别错过!一些实用 tips 在这里 🍵 不到两天的茶博会体验,实在让我意犹未尽。本来是奔着单丛去的,因为机缘巧合被某台湾茶器品牌吸引,“重金”买下一个黑釉木叶盏,然后抱着不能吃亏的原则把这家的台湾茶喝了个遍,还喝到了喜欢的茶,遂对台湾茶念念不忘。这就有了第二天继续来的理由。 (黑釉木叶盏,可以隐约看到杯底的叶纹) 这次逛茶博会真的收获满满,不只是味觉上的满足。和各种各样茶人、茶商的交谈,听形形色色的茶友描述每款茶的口感,观察每一泡茶、每一件茶器、各不相同的展位和来来往往的人,再从中收获一些答案,也发现更多有趣的问题,小到一款产品,大到整个行业。我想这就是茶的魅力所在吧。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这期从个人经验出发的节目,最后祝大家喝茶愉快。 📷 (台湾奇种冲泡过程) (赛级东方美人茶展位,新包装确实比较 fancy~) 🔗 推荐一下友台曾经讨论过的相关内容: 茶话404 | 小绿叶蝉“捧红”的东方美人茶,为什么这么香? vol.13 茶话404 | 08 台湾茶是怎么一步步“变味”的? 🎵 ぷわぷわり(轻飘飘)- 中山真斗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帮助我们分享给你身边或许也会喜欢这期节目的人。欢迎你给我们评论互动、提问或指正。感谢收听!望常相伴。

43分钟
2k+
1年前

E3 泡茶的基本法,从门外汉到80分泡茶人

👏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先加微信 GentleLou,主播营业)来和更多茶友会面。群内亦有茶品团购与线下活动信息,期待我们都能通过茶连接更多有趣的朋友,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片段。 🎧 01:21 娄娄给朋友做泡茶指引,自鸣得意却惨遭翻车 03:01 为什么我按照标准 茶水比 泡茶却不好喝? 05:28 怎么判断泡茶的 水温 高低?其实非常简单! 12:49 高温泡绿茶,一股闷熟味;低温泡乌龙,香气出不来 15:13 原来,注水方式 对茶汤的影响竟有这么大! 17:26 不同的注水方式控制的都是水温与茶水融合度 19:53 “什么地方的茶要用什么地方的水来泡”真的讲道理吗? 21:24 四个方面选购一款合适的 泡茶烧水壶:功率、容量、出水、保温 24:57 玻璃杯、盖碗、茶壶……主泡器 要怎么选? 29:40 泡茶新生看过来!这里是你的 基础茶器配置 33:44 越好的茶叶对冲泡要求越低?没错没错没错 35:41 了解 茶叶审评,就知道了当我们在说“好茶叶”时到底在说什么 37:05 茶叶好不好,不能仅仅通过价格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性价比 👩 许泽梅:江湖人称梅子,茶学专业出身,供职于中国茶叶博物馆至今已 16 年,浙江省第一届茶艺大赛金奖,茶博馆茶艺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这张照片里有本期嘉宾,在吊床里……) 📷 (录播客之前,正准备泡岩茶) (泡完岩茶不尽如人意,品质配不上价格,索性换上一泡安吉白茶) 播客里面原有我关于“盖碗烫手”的疑问,因为这部分内容光听不看很难理解,索性在此添加图片说明。如若是三指法使用盖碗,为避免烫手,应注意拿盖碗的手要充分立起,以便前缝出汤,后缝释出的蒸汽不直接喷到手腕。 如若是抓碗,大拇指按住碗盖,杯底处则可以食指、中指、无名指轮换施力,同样可以避免高温烫手。 🎵 It’s Only A Paper Moon - Nat King Cole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帮助我们分享给你身边或许也会喜欢这期节目的人。欢迎你给我们评论互动、提问或指正。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加微信【GentleLou】。感谢收听!望常相伴。

41分钟
5k+
2年前

E2 居家围炉煮茶/烤茶指南,更省钱,更好喝

🙇‍♀️ 本期节目是我(阿乐)第一次作为主播录制节目,希望大家多多包涵、理解!另外本期节目听了会有“忍不住流口水🤤”的副作用,但是没有关系,让我们一起拿出纸巾,擦擦口水。哈哈。期待大家听完播客,来评论区向我们发射爱意、提问探讨、反馈建议,谢谢你的时间。 🫖 咱们喝茶的不喝茶的,多半都在上个冬天被“围炉煮茶”刷屏过。 方式大同小异:一个炭炉、一个烤架、一把陶壶,几碟瓜果、几块茶点、几位好友,再加上暖色的滤镜,似乎很轻松就能营造出略带古意的冬日氛围感。动辄几百的价格也很符合这项活动的“网红”地位,不过得到的消费体验却让人不大满意。 如果不是因为在杭州偶遇冬至时看到了围炉煮茶的炉子,我们大概不会有机会了解火塘烤茶,更不会有这期关于围炉煮茶的节目。早在围炉煮茶兴起的时候,我就被它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流程劝退,也看到不少吐槽的帖子,比如说煮出来的茶难喝、烤后的水果难吃。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泡好茶的价格高昂、渠道稀缺,商家开店总归是要盈利的,哪里能够下这个血本。 不过为了我们的节目,我还是花重金三百体验了一下!体验的结果果然不出所料,除了一开始能拍拍照片(就是下面这张图),其他真的乏善可陈🤷‍♀️。 关于围炉煮茶的来源,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云南的火塘烤茶。火塘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的会客和烹饪场所,烤火、做饭、煮水都在这里进行,于是顺手烤点茶也是很自然的事。冬至18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云南,对这种喝茶方式习以为常,所以我们就请到作为“烤茶小能手”的她来给我们讲讲围炉烤茶和煮茶究竟有哪些区别。 (🔼冬至的围炉烤茶·小炭炉可爱版) (🔼冬至的围炉烤茶·多功能烧烤版) 听着冬至的讲述,我们仿佛去到了现场,围坐在一炉炭火旁,茶叶在陶罐的晃动中发出轻轻的“噼啪”声,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焦香味……希望收听节目的你,也能从中体会到那种惬意和温暖的感觉呀~ 👏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先加微信 GentleLou,主播营业)来和更多茶友会面。群内亦有茶品团购与线下活动信息,期待我们都能通过茶连接更多有趣的朋友,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片段。 🎧 【第一部分】 04:51 分享围炉煮茶真实体验:贵(就一个字),不去第二次...... 07:48 围炉煮茶怎么就突然火了呢? 10:14 “潮流的一粒沙落到一个人头上就变成了一座山” 【第二部分】 12:05 围炉煮茶来自“火塘烤茶”,那火塘烤茶是什么样的呢? 14:57 火塘烤茶真的会“烤”茶叶!而且只烤一种茶 19:00 冬至安利时间:烤过的生普不仅有幽幽植物香,还有美妙焦香🤤 21:17 冬至小课堂:烤茶也要“止沸育华”(真有文化!) (画外音:架不住冬至的安利,我立刻花三千块买了机票,准备去云南实地体验烤茶!) 23:38 从加工工艺、韵味、饮用体感的角度,聊聊生普和熟普的差异 【第三部分】 27:57 居家烤/煮茶指南 1:想要DIY围炉煮/烤茶(省钱!),需要准备哪些道具? 32:49 家用烤/煮茶指南 2:烤茶选生普,那么煮茶选什么? 38:15 家用烤/煮茶指南3:熟普、岩茶等滋味浓厚的茶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或者煮前先泡饮几道 42:44 重要的是喝茶可以让你的节奏慢下来,捕捉到那些微小而美好的细节 👧 冬至:茶叶行业从业者,曾供职于中国茶叶博物馆近六年。长期居住在杭州的云南人,烤茶煮茶小能手。在南方阴冷的冬天里,她的朋友们总爱去她的小院儿里蹭吃蹭喝蹭烤茶。 阿乐:是在座三位中唯一在茶馆围炉煮茶并交了三百学费的人。 娄娄:说好要去围炉煮茶做功课,却被价格劝退了。 📷 成功征服我们下定决心要去云南喝一趟茶的奶呼呼烤豆腐! 这些罐子全都是冬至要送给朋友们的,正在煮茶给陶罐去“土气”。 🎵 It’s Only A Paper Moon - Nat King Cole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帮助我们分享给你身边或许也会喜欢这期节目的人。欢迎你给我们评论互动、提问或指正。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加微信【GentleLou】。感谢收听!望常相伴。

45分钟
2k+
2年前

E1 喝口好龙井,真挺难的

⚠️ 本期节目录制于嘉宾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翁家山的山中小院。因在室外,偶有风过风铃,常伴春日鸟鸣,倒水泡茶的声音自然也不会缺位。播客录制于兴起之时,来不及注意诸多细节,但还是希望这些自然的声音也能为你带去些许舒适之意。如果你觉得听感欠佳,请轻轻关上播客,也欢迎你反馈给我们。祝你春意盎然。 👏 欢迎加入听友群(请先加微信 GentleLou,主播营业)来和更多茶友会面。群内亦有茶品团购与线下活动信息,期待我们都能通过茶连接更多有趣的朋友,创造更多美好的生活片段。 🎧 【第一部分】 00:00 为什么我们做起了这档播客? 【第二部分】 04:59 龙井是什么?狮峰龙井、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又是什么? 07:21 这些令人眩晕的产区三六九等之分,真的有道理吗? 10:19 市面上正宗的、新鲜的狮峰龙井斤价动辄一两万,究竟是为什么? 15:36 龙井和龙井喝起来也是不一样的哦!(这不是一句绕口令😂这玩意儿它分树种) 17:54 既然龙井越早越贵,那是不是我们买得越早茶叶越好? 23:42 郁闷!我们普通喝茶群众想喝一口好龙井怎么这么难? 32:47 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喝茶鄙视链,还被人 diss 了…… 【第三部分】 40:05 龙井防坑第 1 条:关注官方公布的开采日期,早于开采日期就上市的大概率是乌牛早 49:25 各大茶企都抢着要的茶叶拼配师究竟是做什么的? 52:34 龙井防坑第 2 条:没有辨别能力时也可以考虑大品牌(一开始喝茶总要交点学费🙏🏻) 54:21 全手工茶与机器参与的半手工茶之间的美妙关系,过分追捧全手工或过分鼓吹机器都不好 59:01 喝绿茶真的会有农残问题吗?不必过分担忧! 61:11 龙井防坑第 3 条:买茶带走防伪标 62:24 喝茶最重要的是,要信任自己的味觉感受呀! 👧 冬至:茶叶行业从业者,曾供职于中国茶叶博物馆近六年。我们和冬至结识于录制播客的当天——我们去找郑晨,到达已是中午时分,冬至正在郑晨家里蹭午饭。原本只是一起晒个太阳,喝喝茶聊聊天,竟意外地气味相投,越聊越嗨,于是一拍脑门就去她的小院里录播客了。 郑晨:西湖杨梅岭村民,茶二代,曾供职于中国茶叶博物馆近七年。两次带领我们爬上她家的茶山,颇有徒步登山之感,很累但很开心,也体会到茶农不易。 许老师: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艺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第一届茶艺大赛金奖。 录播客之前,在郑晨家门口。 📷 录播客前,去郑晨家茶地看群体种生长情况。有些高处的群体种已经长出非常肥壮的芽叶,需及时采摘。冬至正在教我们怎么采茶。 龙井采摘均是两叶一芽。喝龙井讲究“活甘清香”,其中“活”的意思就是看茶叶泡出来的样子是不是足够鲜嫩。好的龙井泡开在水里,茶叶也该像是刚刚采摘下来的一样。 我们及时采摘下来的群体种鲜叶。群体种也就是老茶树,是当地的原生树种,现在在市场上更为强劲的龙井43,是从群体种选育而来的品种,因其发芽更早、爆芽率更高、芽叶更均整而具备更强的经济效益。我们的播客录制于 3 月 26 日,因今年初春多是阴雨天气,群体种此时才刚刚开始可以采摘,而龙井43的采摘已进入中期。龙井43与群体种孰美?全凭个人喜好,喝了才知道。 如果你来到这里,也可以轻松辨别出龙井43和群体中两个树种。龙井43通常栽种得极为规整,呈现出一条一条的样子;群体种的大小和形状则不统一,看起来通常是一颗一颗的,不连成条。 一个采茶工工作一天可以采下 4-6 斤鲜叶,平均 4 斤鲜叶能炒出 1 斤干茶。 现阶段全手工茶的产量已经非常少了,一个师傅要花 4 小时才能炒出 1 斤干茶,所以全手工茶的价格也确实不菲。我们同时泡饮过全手工茶和半手工茶来做对比,确有不同。于是才有了在播客中提及的:作为茶叶爱好者,可以花费可控的成本来购买少量的全手工茶叶,打开体验,而日常更多喝的是半手工茶叶,也已经足够。喝茶终归是服务于我们生活的事情,合适就好。 最后给大家分享山中小院的一角,你们在播客中听到的风铃声和鸟叫声来自于此。再次,祝大家春意盎然。 🎵 A Lovely Way To Spend An Evening-Louis van Dijk Trio ❤️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帮助我们分享给你身边或许也会喜欢这期节目的人。欢迎你给我们评论互动、提问或指正。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加微信【GentleLou】。感谢收听!望常相伴。

64分钟
5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