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希望集团刘畅:心里的小女孩跑出来时,让她靠边站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新希望集团董事、新希望六和董事长、新希望投资集团董事长刘畅,一起聊聊接班和企业管理的那些事儿。 刘畅现在是新希望集团董事、新希望六和董事长、新希望投资集团董事长,而她的父亲是新希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永好,多重角色下,注定他俩的关系很难是简单的父与女。 刘畅扮演着众多角色,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是企业负责人,在饱和的日常中,她的自我生存空间无疑受到挤压。有人说,刘畅忽然通透了。她在甩掉别人给她的包袱,也在与自己和解。“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刘畅说。她的身体里可能曾住着多个“刘畅”,叛逆、热辣、直接、敏感的小女孩,父亲培养出来的合格接班人,以及偶尔在家庭饭桌中抽离出来,在夜深人静中突然出现,能俯瞰全景的成熟稳定的成年人。 刘畅是骄傲的,但在过去两年,这种骄傲受到一次次的冲击。受史无前例的“猪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希望的经营遇到历史性的难题。2022年起,新希望开启“瘦身计划”,调整资产布局,强调降本增效,聚焦主业。 本期嘉宾: 主持:何伊凡(《中国企业家》杂志 副总编辑) 嘉宾:刘畅(新希望集团董事、新希望六和董事长、新希望投资集团董事长) 时间轴: 01:58 人生中第二次剪短发 13:51 女老板比男老板更忙 17:59 我们有时候也可以任性一点 26:10 刘畅的叛逆时刻 33:59 做决策时,心里的“小女孩”要靠边站 39:27 过去15个月做得最艰难的决策 53:16 农业的本质是有情绪的 58:37 我可以卷,但不能内耗 65:46 怎么看女性接班人越来越多了 76:43 成长期与父辈创业同频 80:50 早期创业,宁愿办信用卡也不向父亲要钱 84:45 如何在低增长环境下修炼企业的内功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91分钟
1k+
5个月前

汉能投资陈宏:并购像开飞机,要掌控局面

标题: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许多创业者把上市当做梦想。不过近两年来,一级市场投资变少,进入二级市场的通道收窄,LP的压力和更为复杂的市场变化,让一些投资人和创业者开始对IPO祛魅,寻找更多元的退出方式。 当下退出最好的通道,可能是并购。“过去两年,因希望上市,缺乏并购氛围等原因,中国的并购市场热情不高涨。但最近中国的并购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了。”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宏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汉能投资董事长陈宏,让我们一起来了听听汉能投资的商业逻辑。 本期嘉宾: 主持:任娅斐(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记者) 嘉宾:陈宏(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宏) 时间轴: 04:55 企业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并购 07:37 VP和PC行业对经济是重要的催化剂 16:56 不要被短暂的资金流动性“吓到” 30:49 并购中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公司中否决权的分散 37:07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体系还不够成熟 40:14 并购后的整合需要下大功夫 54:19 关于并购人才,我更希望找一个真正喜欢这个行业的人 65:43 真正优秀的创业者,都是在经济环境最差的时候创业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66分钟
99+
5个月前

对话猎豹移动傅盛: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在傅盛看来,不管是做大模型还是做机器人,最终目的都是要给用户带来最佳体验,他不认为自己在做两件事,做好大模型就是做好机器人的大脑,是机器人智能化的基础。在谈到今年如火如荼的大模型价格战有没有影响到猎豹移动时,傅盛回应称对他们做开源模型的公司来说影响不大,更明显的是对C端用户的影响,他们可以用上更便宜的大模型了。最后,傅盛还表示,做AI领域的创业者一定要熟练使用AI工具,并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储备,不必神化OpenAI推出的一系列产品,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必焦虑,短时间内人类还没办法实现AGI。 本期嘉宾: 主持:赵东山(《中国企业家》杂志 记者) 嘉宾:傅盛(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 时间轴: 00:36 傅盛谈AI行业的最新变化 03:36 不管是AI搜索,还是数字人直播,用户体验最重要 10:07 傅盛回应为什么既做AI大模型,又做机器人 18:22 人工智能会淘汰哪类程序员 22:16 大模型生意就像卖海鲜,三个月后就卖不上价了 25:19 大模型APP会像手机APP那样爆发吗? 30:49 不看好做双足机器人的公司 33:16 做大模型还是要以赚钱为目的 37:02 中美大模型在应用层面差距不大 41:44 AI创业者一定要熟练使用各种AI工具 43:01 不必神化ChatGPT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48分钟
1k+
6个月前

对话荣耀终端CEO赵明与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AI时代的创新与创业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到两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与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作客中国企业家及红衣客厅直播间现场开启对话,共同聊一聊AI时代下,大家对新科技的认知。 两位企业家就AI在手机、汽车等领域的发展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自己近期的心得体会。 本期嘉宾: 主持:何伊凡(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副总编辑) 嘉宾:赵明(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周鸿祎(360集团创始人) 时间轴: 04:06 荣耀也开始直播了? 14:20 用AI引擎来构建AI OS是荣耀系统的未来 20:18 我大胆的猜测马斯克最新发布会上的机器人是遥控的 26:35 一部手机里至少超过20个诺贝尔奖 36:20 在这种AI的滚滚向前发展的过程当中,个体如何自处? 43:37 手机是AI重构电子设备的最佳载体 47:47 未来的手机算力一定是端云相结合的 56:15 大模型不应该追求一个模型干所有的事 58:03 AI的时代是国产手机超越强大竞争对手的好机会 62:53 AI时代的隐私安全 68:07 3年或5年后手机会变成什么样? 75:14 荣耀如何看待同门兄弟华为? 79:14 在大模型时代的创业者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素质有何不同? 88:38 企业家做IP的建议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95分钟
4k+
6个月前

腾讯地图:低调业务的“热战争”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在庞大的腾讯业务版图中,有的业务并没有那么多故事,例如腾讯地图,它的声量和热度并不算头部,但该业务对于腾讯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冰山之下”的基础设施业务——提供的LBS(位置服务)功能,微信聊天发送的“定位”功能以及“附近”“出行”等都依赖于此。最近一次,腾讯地图出现在财报里,还是在腾讯2022年的全年财报。财报中提到,腾讯正在帮助汽车制造商提升IT基础设施和产品服务,例如定制化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数字地图和数据管理。 而当下,正值新能源车企向“旧王国”边界发起冲击的时刻,其中一大“武器”就是智能驾驶以及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汽车要想实现自动驾驶,仅仅靠车的感知或是地图都是不够的,它要实现人驾、车驾与云端的协同。而腾讯在这个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技术和经验。 马化腾曾预言,未来汽车产业,需要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公司一起,打磨三项基本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能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钟翔平以及腾讯集团副总裁姜明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腾讯地图是如何在腾讯的商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 本期嘉宾: 主持:何伊凡(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副总编辑) 嘉宾:钟翔平(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总裁、现任负责人) 时间轴: 00:58 导航地图的第一要素是不出错 11:40 车辆本身代表了出行品牌 18:47 很多重要的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都离不开地图的支持 42:21 AI时代来临之后,所有的产业都值得重做一遍,地图业务也是一样 55:45 在自动驾驶方面,大模型需要良好的代码底座 69:31 大型企业更需要一些中间的生态企业 79:23 自动驾驶是个需要进行高效迭代的基础领域 89:44 腾讯地图的角色并不需要触碰车企的核心数据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100分钟
1k+
6个月前

对话北大教授宫玉振:企业家如何“打胜仗”?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军事学博士宫玉振,共同探寻了企业家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打胜仗”的秘密。 宫玉振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研究员,于2004年转业进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作为军事学和管理学两栖学者,他从战争视角审视竞争,从军事层面洞察管理,将军事学的研究成果,搬进商学院的学堂。 本期嘉宾: 主持:何伊凡(《中国企业家》杂志 副总编辑) 嘉宾:宫玉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军事学博士) 时间轴: 00:25 宫玉振教授介绍 01:44 企业的命运取决于管理者的决策 10:10 长期主义不是一根筋,首先要考虑活下来 14:22 创业者该怎么保持定力 22:02 回看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现在遇到的困难都弱爆了 30:30 什么是领导力 44:09 企业“打胜仗”文化有多重要 47:39 企业怎么理解“打败仗” 56:07 企业怎么保证愿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变形 63:52 年轻人不接受画饼,要怎么让他们接受企业价值观 73:07 我们都误解了军事化管理 76:32 万达管理的转型困境 82:37 福建企业家为什么这么有定力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85分钟
1k+
7个月前

对话洁丽雅总裁:作为企二代,得有冲劲,但不能有赌性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今年3月,洁丽雅的“企三代”——创始人石昌佳的孙子石展承,以洁丽雅家族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微短剧《毛巾帝国》在抖音爆火。这部豪门大戏虽然只有短短数集,但创下全网几十亿曝光的成绩,成功让拥有38年历史的,创建于浙江诸暨的国货品牌洁丽雅,以一种大跨步的姿态,贴近了年轻消费者。 其中,在《毛巾帝国》中以“配角”身份登场的二叔——现任洁丽雅家居总裁石晶(石昌佳之子),也凭借高颜值意外斩获一波流量。就这样,曾经隐身于洁丽雅背后的石晶,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方式站到了聚光灯前。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石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洁丽雅爆火背后的故事。 本期嘉宾: 主持:李欣(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记者) 嘉宾:石晶(洁丽雅总裁) 时间轴: 02:40 :一开始,只是抱着帮家里分担压力的想法进入洁丽雅的 06:46 :随着流量的见顶,线下销售会重新获得机会 15:26 :获得大家认可的总裁才是名副其实的 27:51 :作为企二代,应该具备一种冲劲 28:53 :承接流量的同时,压力也会随之而来 39:16 :我和我的家人们更像同事 40:33 :家人能够给予我更多的包容 42:09 :做企业要抓大放小 53:00 :国内家居市场从来不缺工厂和产能,缺的是好品牌和产品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58分钟
1k+
7个月前

对标星巴克,一年卖掉500万份辣椒炒肉,这家公司凭什么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费大厨辣椒炒肉品牌创始人费良慧。辣椒炒肉,湖南人餐桌上一道再平实不过的家常菜,却在费大厨的餐厅里成为“爆款”。这家从湖南衡阳走出的湘菜连锁品牌,靠着“大厨现炒”“不做加盟”“拒绝外卖”等一系列餐饮行业“非主流”操作,在北上广深等强一线城市站稳脚跟,全国直营门店已超百家。 据了解,公司去年卖出辣椒炒肉500多万份,总营收超10亿元。近期,费良慧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独家专访,就费大厨的“爆款逻辑”,以及餐饮创业的初心和历程,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期嘉宾: 主持:何伊凡(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副总编辑) 嘉宾:费良慧(费大厨辣椒炒肉 品牌创始人) 时间轴: 01:08 辣椒炒肉这一单品可以定义费大厨吗? 02:44 为什么能把一道家常菜变成爆品 13:44 换菜单、换厨子也换不掉辣椒炒肉 19:02 做厨师这个行业受我父亲的影响很大 26:46 我离职创业,老板却说他要投资 34:48 饭店生意需要人际关系,但我选择把精力放在好好做菜上 40:00 在上海,我遇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个坎儿 49:49 重要的决定:把所有总部人员都搬到长沙,改名费大厨 54:39 重返上海滩 62:09 第一我要做连锁,第二我要做全国 68:49 不做外卖就是因为炒肉外卖不好吃 71:08 店长就是老板,店交给他们自己管 78:57 也想吸引资本,但也希望保持初心 82:51 如何抓住年轻人 91:16 多年来最大的转变和始终坚守的信念 94:26 为什么我们大厨的流失率非常低 97:47 用筷子投票是对一个大厨最大的尊重 101:40 运动是我缓解焦虑最有力的一个方式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108分钟
2k+
7个月前

独家对话李开复:大模型公司的灵魂考验是什么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零一万物创始人李开复博士,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模型技术作为科技赛道最火热的明星,也被视为比移动互联网时代大10倍的机遇。一众科技和互联网大佬投身其中,或创业、或加入大厂,李开复就是其中的一员。 2023年5月,李开复以最年长创业者的身份亲自下场,成立了大模型公司零一万物,担任CEO,并于当年11月以10亿美元估值完成天使轮融资,跻身独角兽。“本来我觉得创新工场应该是我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也很为它自豪,但是AI 2.0时代来临了,真的不能放弃。”李开复说。 本期嘉宾: 主持:何伊凡(中国企业家杂志社 副总编辑) 嘉宾:李开复(零一万物创始人) 时间轴: 03:11 李开复想要颠覆微软 08:46 大模型最大的考验是逻辑理解能力 25:06 成本是大模型行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46:27 数据不够具有时效性是大模型的缺陷之一 49:44 我们应该用最自然的语言去引导大模型 53:30 真正的AI first来临时,一定会对手机等设备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63:37 我们现在的成本是GPT4的四分之一,但是效果差不多 64:08 零一万物距离open AI只有6~9个月的差距 78:22 Open AI的“内斗”:是务实派和理想派的冲突,也是商业选择的结果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88分钟
28k+
7个月前

对话邹市明冉莹颖:创业7年,给自己打3分都多

这是一档由《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的播客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头部企业家或行业专家学者,以鲜活案例解读商业背后的本质与逻辑,或者邀请懂行的业界观察者,聊聊有温度的商业故事。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奥运冠军、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创始人邹市明和他的妻子,同样也是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创始人的冉莹颖,共同聊了聊运动员退役转型的双刃剑、商业化中遇到的难题,复盘了这对夫妻创业路上的“7年之痒”。 2008年,邹市明在北京奥运会男子48公斤级比赛中拿下金牌,4年后他又在伦敦奥运会成功卫冕。2017年,为实现世界拳王“金腰带”的梦想,邹市明与其妻子冉莹颖临时组成了一个“二人团队”,开启了创业之路。据了解,2016年底,邹市明成立了莹皓和邹轩两家公司,两家公司分工明确,莹皓主要负责做赛事和拳手相关的业务,而邹轩更多是IP孵化、融资等业务。 本期嘉宾: 主持:李晓天(《中国企业家》杂志 记者) 嘉宾:邹市明(奥运冠军、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创始人) 冉莹颖(邹市明搏击健身中心创始人) 时间轴: 00:22 邹市明回忆与奥运会的缘分 08:31 什么时候开始有创业的想法 16:10 创业7年一直在做的正确的事情 18:19 创业资金从哪里来 23:25 裸辞,夫妇两人拎着行李箱就走了 27:49 邹市明和冉莹颖创业过程中如何分工 29:52 创业7年邹市明给自己打3分 49:13 发薪日很焦虑,早上起来账户上几十万没了 56:37 办企业和打拳击赛很像,都要找到平衡点 58:54 邹市明和冉莹颖的商业偶像——马斯克和曹德旺 64:47 给年轻运动员创业的建议 更多精彩商业故事请关注《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公众号: 小宇宙播客何时更新,想看什么精彩内容?快扫码进入听友群,一起友好交流吧~

78分钟
8k+
8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