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77 从工具、社区到情感大模型与具身智能:与任永亮聊2011、2016和2022几个技术周期中的测测

【本期嘉宾】 任永亮,心言集团创始人兼CEO。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和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后期获得CIIS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本科期间发表多篇生物信息学论文,后曾在IBM担任智慧医疗领域专家,AI泛心理行业创业10余年。 【高能事物】 几个技术周期中任永亮在产品和创业上的一些思考。 【内容索引】 01:49 在IBM打工攒下来20万之后,我在2011年开始创业,当时我就觉得一定要做移动互联网 07:00 开始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到做星座和MBTI测试的? 09:13 “我一开始不相信,反正每失恋一次的话,相信的程度就增加一些” 10:18 第一次融资时 BP 里写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和到今天为止实际做的事情,差别已经非常大了吗? 12:05 分答这款产品在商业模式上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14:07 到2017年的时候测测就已经盈利了,一直到今天都在保持盈利状态 15:33 泛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做不出以网红为中心、主打中心化传播的产品,不像王思聪他可能在平台上发一条动态就能带来爆发性的增长 17:38 2019年我们就开始尝试用AI技术来解决心理咨询里面的供给问题,当时还是基于BERT模型去设计产品 19:16 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了 28:47 对于想要做一个通用大模型的“幻想”,我们持续了两三个月 31:51 All in AI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融资? 33:56 你对自研的心元大模型的期待是什么? 35:46 我们有具体的落地场景,我们更能贴近用户,我们能更快拿到反馈,我们有更专注的团队 40:41 如果这个时代最大的机会不在你手里的话,再往前走,这项技术创新它能带来的这个最大的应用空间到底在哪? 47:17 具身智能这个领域它的难点会在什么地方? 55:30 你们有竞争对手吗? 58:03 2022年,我感觉泛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已经发展到尽头了,当时差点没抑郁了 01:01:00 AI 天然就是个性化的,我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但它的缺点是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因为它提供的每一次服务,成本都是刚性的 01:03:38 “DeepSeek把我最后一点想象力的空间都给挤没了” 01:05:26 这个世界上能把软硬件服务都做好的公司其实屈指可数:苹果算一个,特斯拉算一个 01:07:01 具身智能还没有一统江湖的时候,每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创过业、做过垂直领域产品的“诸侯”内心都在蠢蠢欲动 01:13:51 如果无需线下交付,仅通过线上交付,AI 是否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人类的心理咨询师? 01:18:29 在移动互联网创业时期,我们BP上列的对标公司有两个:大姨妈和豆瓣 01:23:00 我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23年、24年、25年这三个春节都让人很焦虑:23年春节是ChatGPT面世;24年春节是Sora正式对外发布;24年春节是DeepSeek上线并同步开源 01:28:49 在AI时代,如果不卖token,这个商业模型应该是什么? 01:30:24 我要做的具身智能产品它一定不是玩具,多模态交互的能力和运动能力是必备选项 01:31:37 AI让我感觉到危险和担忧的方面在于:它不创造需求,相反它在毁灭需求,而这一点与工业革命无法类比 01:34:28 由于AI本身不创造新需求,因此 AI 领域的创业公司可能很难成长为大型企业 01:26:03 不是故意踏上风口的,只不过趋势太过强劲了,我确实安静不下来 【本期相关】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88aa0f2c59667271591d610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98分钟
3k+
2天前

Vol.176 产业观察31|从模型“军备竞赛”到“万物皆可Agent”:2025年AI agent半年回顾

【本期课题】 AI agent半年回顾。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嘉宾】 刘鹏琦,峰瑞资本执行董事。 颜黔杭,峰瑞资本副总裁。 【内容索引】 01:55 从年初DeepSeek的爆火到如今AI智能体(AI Agent)的涌现,这半年AI领域有哪些超预期的热点事件? 07:43 在模型领域,大厂的介入将竞争推向“全民军备竞赛”,国内“六小龙”与大厂间的竞争也愈发白热化。在应用侧,部分垂直场景已初步实现产品市场匹配(Product Market Fit,PMF),但通用场景的长期商业化前景仍需观察。 10:48 AI Agent概念怎么理解?这个赛道有哪些共识和分歧? 11:23 自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以来,AI应用已从基于提示词(prompt)的直接对话交互模式,发展到AI 工作流(Workflow),再到今天的AI agent阶段。与前两者不同,AI agent的特点在于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任务。 14:05 Tool use(工具使用)和强化学习,如何赋能AI Agent? 17:41 为什么AI编程能率先实现PMF? 20:40 基于强化学习迭代的Agent,是AI应用迈向“终极智能”的路径吗? 26:13 目前,Agent的技术路径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完全端到端、基于强化学习(RL)的agent,以OpenAI的Deep Research、Kimi近期发布的Researcher为代表;第二种是在工程框架下,将Agent按照不同的能力类型拆分,然后分别提升单点能力。 33:03 听说“The Bitter Lesson”是OpenAI工程师必背的经典,它对AI Agent来说意味着什么? 39:24 具身智能的垂直小模型与通用大模型之争。 43:48 未来的AI agent会是什么样?大家的壁垒是什么?商业模式会如何演化? 50:27 AI Agent赛道有哪些创业和投资机会? 53:45 从一些C端智能硬件的发展来看,大多是从某一垂直场景切入并逐步成长,很少有人一开始就尝试在C端打造高度通用化的产品。毕竟,C端市场体量庞大,只要在垂直场景中把新品类做好、做深,就有机会把“蛋糕”做大,就像大疆、Insta360等。 【相关文章】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 【本期相关】 本期提到的AI相关模型和产品:OpenAI的o3-pro、Anthropic的Claude 4系列、Google的Gemini 2.5 Pro、DeepSeek-R1-0528、Qwen3、豆包1.6、OpenAI的Operator与Deep Research、Cursor、Windsurf、Lovable、Replit、Bolt、Manus、Genspark、Grok-3、Fellou、Dify、Coze、LangFlow。 “AI六小龙”公司:智谱、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百川智能、零一万物。 21:16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33:03 The Bitter Lesson 【往期链接】 Vol.156 产业观察27|关于DeepSeek的七个核心问题和DeepSeek关键技术拆解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56分钟
18k+
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