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本期播客与两位文艺青年探讨了王家卫导演与《繁花》电视剧的魅力。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出发,我们探讨了生活中的无用之用,王家卫如何以电影措辞展现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态度,以及现代人对情感的描绘与追求。穿梭在镜头之间,是对尘世情感的细腻勾绘,也是我们对生命意义深度思索的开始。 🧑🤝🧑本期嘉宾: Leo,电影博主 竺晶莹 日常写投资报道,业余写影评 辅助阅读: 《繁花》最好看的就是“世情”二字 繁花,王家卫以及法国新浪潮 (从左至右:竺晶莹,Leo,小野酱) ⌚️时间线 00:02:06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重温经典,探寻情感与资本主义的较量 00:08:37 汪小姐与林子,两位上海女性的不同面貌 00:17:14 精英女性的时尚进化: 汪小姐的时尚进化之路! 00:25:54 《繁花》:商业文明下的人性迷失与自我寻找 00:34:30 繁华第一集:惊艳开场的背后故事 00:43:07 王家卫电影的镜头语言与现代观众的共鸣 00:51:48 江湖儿女的故事:杜鸿根、卢美林与范总的命运交错 01:00:25 从三岁记忆中拉出来的子弹:突然间被拉回回忆的时刻! 01:09:04 《繁花》:演员阵容强大,引发观众热议的电视剧作品 01:17:40 《演出圈的隐秘角落》:揭秘娱乐圈背后演员的角色与人格 01:26:17 作家的隐私与公众的想象:解读马家辉与刘禹昌的婚姻状况 01:34:57 王家卫电影中的经典对白和形象比喻解析 👸在哪里还可以看到主播 小野酱 即刻:小野酱大漂亮 小红书/微博/公众号/虎嗅/知乎/豆瓣:作家小野酱 📻本节目收听方式: 🎉《食野之评》全渠道上线了。 您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蜻蜓FM、荔枝FM、苹果Podcast、Spotify、youtube、sound on、Google podcasts、Overcast、CastBox、pocket Casts等收听! 想进听友群的朋友可添加微信:xiaoyejiang(备注听友进群) 🌊关于第九声浪 【到达不止于目之所及】 「第九声浪」拓宽你的精神边界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食野之评、投中吐槽大会、过期少女研学社、严肃喧哗、citywork、Cresswell Lane、kira和朋友们,欢迎多与我们互动。
嘉宾: 哈雷的图书馆,清华大学毕业。 小申,广州双非院校毕业。 两个不同院校毕业的00后,对彼此的人生会有什么样的好奇? 00后们怎么看待生活,事业,家庭,以及所谓的远方? 他们之间会彼此羡慕吗?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会有更多的同侪压力吗? 双非院校的学生是否在找工作的路上真的比较坎坷?如何才能找到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呢? 00:02:02:一位双非院校大四学生,如何通过自学考上大学? 00:07:23:大学生活中的压力与出路: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00:14:47:父母指导不足导致人情事故的掌握需要自己琢磨 00:22:11:转型之路:疫情下的职业发展与思考 00:29:34:疫情下的实习:好与不好的因素都有哪些? 00:37:00:清华大学毕业生的荣誉感:是否只基于母校的地位? 00:44:22:实习,学习,工作,不敢轻易的休息,体会到赚钱的不易。 00:51:46:老板无时无刻的“盯梢”,让00后员工会很大压力。 00:59:09:双非院校的学生总结,如何获得世界500强的工作。 01:06:33:寻找自己内心的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获得平衡。 01:14:00:如何让自己活得松弛,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情? 01:21:23:挑战未知人生时,勇敢拥抱不确定性也是一种勇气
嘉宾:王小贝,广告公司创始人,读书博主,专栏作者。 王小贝是我认识的读书博主,他来上海出差,我就临时约着他聊一聊。 他没有那么如其他读书博主,一直强调读书好,他的关注点更加在读书,书店以及书店作为社区空间能否产生更多的价值。 我们相识于2023年香港书展。在成都也产生过一些互动,他主持过我在成都的读书活动。 他常年在香港和日本之间游走,去获得构建一个书店和社区空间更多的探讨。他说:二手书店,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好似“历史既在我手里,也在我的眼前。” 本期播客大力感谢史炎老师的猫头鹰喜剧慷慨提供了录音场地和录音设备。欢迎大家去线下的猫头鹰喜剧去听脱口秀,也欢迎大家关注猫头鹰喜剧的播客:不开玩笑。 提及到的知识点: Kitsch刻奇(德语:Kitsch)这个词80年代末中国读者在米兰·昆德拉那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已经遇到过。但是这本书中文译者将它的意思译反了,译成了“媚俗”,即讨好别人的意思,而这个词更准确的意思是“自媚”,即讨好自己、迎合自己。 刻奇是一种被视为次等的视觉艺术形式,对现存艺术风格欠缺品味地作复制,又或是对已获广泛认同的艺术作毫无价值的模仿。“刻奇”亦是指那些在美学上有所不足(不论是否伤感、迷人、具戏剧性或创意),在创意上只是通过重复惯例和公式,流于表面地模仿艺术作品的某些艺术种类。伤感的泛滥亦与刻奇有关。 00:02:04:香港书展以及香港有趣的书店 00:07:47: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书价制定逻辑 00:15:31:城市的精神世界:独立书店的重要性和香港的文化现象 00:23:20:书店不止是书店,更是社区生活的载体。 00:31:08:香港书店:让书回到书店,让活动回归本质 00:38:53:发掘成都玉林旧书店的独特之处 00:46:43:日本东京银座单向书店,一种文化输出的标志。 00:54:30:书店的本质:不仅是一个售卖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窗口 01:02:18:书店选品的艺术:每本书都是主理人的小儿子 01:10:03:伦敦水上书店:一个充满音乐和书籍的船舱,释放压力的舒适场所 01:17:51:实体书店与社交场景的交融:探索更好的阅读体验
嘉宾:重生之我在黄即当父亲(即刻ID) 最近,哈尔滨频繁登上热搜。共和国的长子在沉寂了数年之后,再次热闹起来,甚至艳压三亚成为南方人度假的胜地。东北人嗓门也夹起来了,耳边络绎不绝的“公主请上车,公主请吃串儿”。 哈尔滨体院的帅哥也出来接待南方小土豆,鄂伦春族也被召唤出来的,带翅膀的马走在中央大街,你都有一种不真实感,甚至在索菲亚大教堂上人造了一轮月亮。 面对如此的网红和媒体的聚光灯下,东北这个喧哗的背后,似乎是压抑了太久的落寞与沉寂。这座人口净外流城市重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蹦野迪,高唱《歌唱祖国》,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热血在沸腾。 希望哈尔滨接住这全国人民给的泼天富贵,希望东北三省能再次重生。 00:02:07:对东北的记忆以及哈尔滨的记忆 00:07:30:南方冬天和东北冬天的差异 00:14:59:东北人爱面子,爱张罗,爱喝酒。 00:22:31:东北到底乱不乱 00:30:01:东北美食的推荐 00:37:33:哈尔滨只是淄博烧烤的再一次复现。 00:45:03:东北澡堂文化 01:00:05:东北菜的分量很大 01:07:35:时代浪潮中的普通人:东北下岗潮的真相 01:15:06:理解裁员现象:生活中的灰色与善良
嘉宾: 投中网总编辑 董力瀚 投中网编辑 蒲凡 2023年要过去了,我不知道我是否会怀念它。日子不好不坏的过着,每一年都有人火了,有人在人群中消失了。他们带火了一些行业,产生了一系列的热词,这些热词的背后代表着某种社会现象。 我们就其中的10个左右的热词,进行一些解读。 00:02:07:年度词汇1:孔乙己的长衫 00:07:41:社交货币的解读 00:15:33:孔乙己的长衫背后到底代表了什么? 00:23:19:年度词汇2:全职儿女 00:31:08:全职儿女和啃老族到底有什么区别? 00:38:56:年度词汇3:恐孩症 00:46:44:年度词汇4:山河大学 01:02:17:年度词汇5:江浙沪儿女 01:10:06:年度词汇6:哪李贵了——李佳琦和东方小孙翻车分析 01:17:54:年度词汇7:电子呕吐物
嘉宾: Mika,独立投资人+科技公司产品顾问 正如我开场说的那样,如果渣男是一所学校,这位姐姐就是博士毕业。可是,我时常又觉得渣男是一个很偏面的词语。它简单粗暴的概括,否定了人的多样性。 这一次,我们从普通女性的个体出发。当一个被渣过无数次的女性,她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在现代社会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希望,大家都学会如何去爱也获得更多的爱。爱是一道练习题,多练才能好好通过考试。 00:02:05:谈谈那些年被渣过经历 00:07:53:婚姻生活中的责任心缺失:女生是否值得继续投入精力和感情? 00:15:49:恋爱中的隐藏真相:哪个才是正确的选择? 00:23:46:寻找幸福密码:了解自己和寻找真爱的关系 00:31:39:心态决定游戏体验:如何找到那个与你一起游戏的伴儿? 00:39:36:女性离婚与不离婚的深层思考:不同女性内心的感受 00:47:32:寻找适合自己的伴侣,需要更改自己的择偶框架吗? 00:55:27:恋爱脑,扮猪吃老虎——反思自我认知与婚恋观念 01:03:23:活得足够自我,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01:11:18:女性在婚恋关系心态上的转变:从依赖男性到自我肯定 01:19:13:探索未知领域的秘诀:如何在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
嘉宾: 季森,电商/AI创业者,现居杭州。 Ada ,某中资大厂出海GTM。 北航,公众号“游戏寿司”作者,现居北海道。 因为,前几天刚去过日本。因此,想要跟人聊一聊去日本的感受。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去日本。但是,每一次去日本都会对日本社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我想,对一个城市最好的旅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它,再作为一个侵入者去走近它。 让我们来听听我的这几位朋友,分别作为求学者,工作者,旅行者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不同切面的理解吧! 00:02:05:日本工作文化与中国不同:工作氛围轻松,日本人喜欢躺平? 00:07:38:"处理固定工作" 的银行职员和收银员在日本的职场中的表现与体验 00:15:18:"日本:连比划带猜+简单日语+英语单词=完全无障碍" 00:22:59:北海道之旅:推荐道东和道北的纯天然景点 00:30:35:日本风俗行业的社会和文化特征:挑战传统价值观的冒险之旅 00:38:20:女性贫困与风俗业:日本社会的观察与启示 00:46:00:日本客户:反复确认细节,是担忧错过机会的象征吗? 00:53:37:自我角色界定的重要性:日本同事和中国同事的不同决策点 01:01:18:真相与虚伪:日本人与中国亲人的表达方式 01:08:59:拯救线下消费,从服务情绪价值开始——中国线下消费仍有潜力 01:16:37:日本老龄化与超市服务生现象:技术教育水平与应对社会淘汰的关系 01:24:18:日本城市的恋爱福地:路边聊天与人们对日本的看法
嘉宾:重生之我在黄即当父亲(即刻ID) 源自于我写的一篇即刻状态,全文如下: 想写一个东西belike:人生祛魅指南。 对自己祛魅—不要老觉得自己一手底牌 对伴侣祛魅—如果你是个普通人,那么ta也是 对权威祛魅—在各种权威言论中走自己的路 对社会关系祛魅—朋友,同事,至亲,亲戚 现代社会如何对抗内耗,焦虑 以及如何在这样的社会坦荡的活,卷和自我工具是不是唯一手段。 在这样的社会,到底是top重要还是only重要? 互联网给了大家太多自以为是的滤镜和傲慢了。 我们总是陷入挑剔别人的那个怪圈,殊不知自己也就是个一般货色。 社会的运营规则其实没有变过,但是借助互联网的滤镜,我们以为真的变了。 希望大家听完能找到一定的答案,也欢迎大家多多留言跟我互动,想听我解构什么样的议题。 00:02:03:为什么会确定这样的题目?要祛哪些魅? 00:07:33:祛魅大厂背景:大佬离职导致公司离职潮,背后是公司、员工和行业的未来 00:15:08:自我的祛魅:自我滤镜与虚幻想象,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00:22:44:对世界参差的理解:昆仑潮与穷鬼乐园的区别? 00:30:19:自媒体塑造了很多人片面的,狭隘的,错误的世界观。 00:37:54:对于米其林餐厅的祛魅,脏摊儿与西餐。 00:45:27:米其林餐厅真的有那么值得向往和买单吗? 00:53:02:对于亲密关系的祛魅: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另一半? 01:00:39:社交媒体上的性别刻板印象:呼吁女性主动选择 01:08:13:年轻人是否单独居住,影响到选择时候的自由。 01:15:49:年轻人应该逼父母与时俱进和成长
嘉宾:重生之我在黄即当父亲(即刻ID) 大家好,我是小野酱。有一款社交app叫即刻。在即刻上,我时常会比较犀利的去发表一些言论,每次都会有很多人教育我。我鲜有辩解,我惯常的回复是:好的,爹,你说的都对。互联网语境里面,把喜欢教育别人,说教的人称之为“爹”。 因为,爹多了,我就自封为,即刻国民女儿。在外混嘛,多个“爹”,多条路,笑~ 我在即刻有那么多“爹”。但是,“父亲”只有一个。当然,主要是因为他的即刻名字叫:重生之我在黄即当父亲。后来,我们聊,他说,这个名字就是一种反讽,是对父权体制的一种吐槽。 起初,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因为他的签名赫然写道:我用玫瑰擦屁股,我要浪漫,我不要命。有一种“浪漫流氓”的感觉。 他为什么回归即刻,因为他在30岁左右的时候失业了。还是老套的戏码,经济下行,国际关系的紧张,他所在的美资企业开始裁员。 我们聊了裁员,我们对裁员有了新的认识。裁员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意味着你人不好,你工作态度不认真,有时候就是在这个时代大潮下的泥沙俱下,我们个体对抗不了这个大势。 我们聊了爱情,他对爱情的处理方式,以及对于所谓亲密关系的理解。总的来说,较为现代的,祛魅很早,一旦爱情开始如胶似漆,捆绑在一起,自由的按钮就会被触发,就开始想要为爱情解绑。某种程度上,一定会让有些女孩觉得是“渣男”。但是,他足够有耐心的帮每一任女朋友对他“脱敏”,似乎也断然称不上“渣”。 我几次打开文稿,觉得按照播客的逻辑,应该剪辑成一个足够简短的播客节目。可是,我无数次的打开,我无数次的就觉得,我一刀都不想剪。 我甚至从我们的对话中,品味出一些昆汀《低俗小说》的质感。就是两个完全不认识的遥远的人,絮絮叨叨了两个半小时。我看着那个文档,我觉得似乎什么都没有说,我又仔细一看,我们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诉说了迄今为止的人生。 可能很多人会因为时常听不完这一期播客,完播率会受到影响。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间,中间有出差,有在国外。我只要停下来,就会想,我应该怎么处理这一期东西。 我可以想见的是,大部分的人会觉得这不够有功用。我脑子里浮现的是毕赣的《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就是那个富有视觉美感的,冗长的,毫无特别的戏剧节奏的所谓的文艺片,正如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 或者当诸位打开这一期播客的时候,我们甚至不要企图去寻求有用,而是是否能在喧闹的,繁杂的社畜生活中,静下来,做做家务,洗洗衣服,放下手机,就静静地听一听,或许你能体味到真实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不是如小说里的一样跌宕起伏,就是那么平静的让一切发生。 这期什么都没有,就是我跟一个陌生人聊了两个半小时,仅此而已。 如果说有什么的话,就是在30+的年岁里,当我们面对裁员与生活的转折,我们又对自己所经历的生命历程与体验,重新审视了一遍。 成长,就是那么一瞬间的。没有人教过我们,是我们教会了我们自己。 00:02:05:即刻社区的名字改变:自由的灵魂与父权的限制 00:08:05:认知职场,从中层管理到被裁员的心路历程 00:16:08:从国企到外企职员,自我觉醒后的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 00:24:14:校园扛把子被人下套:我的单纯与早熟 00:32:22:互联网领域的自由表达,拒绝指手画脚,我的地盘我做主! 00:40:27:如何保持自我,追求自由 00:48:34:从自我封闭到勇于吐槽 00:56:39:从班干部到上帝视角,我们为什么会长成现在的我们 01:04:45:裁员潮中的个人困境,我的故事与思考 01:12:47:面对职业选择,如何权衡利弊?有什么样的路可供选择。 01:20:57:职场想象受限,知识局限现状——关于校园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反思 01:29:05:寻找生活的平衡点:探索新的自由与创新 01:37:07:探索自我与表达自我的重要性,自洽很重要。 01:45:14:年龄越大,对于外界的反馈越钝感:职场人士需要思考的一些事情 01:53:20:从东北来到成都寻找工作,转型的痛苦与挑战 02:01:26:追求自由与自洽:我们的执念与选择 02:09:27:为什么有些人不继续读书深造?对考试的厌恶和胜负欲的思考 02:17:35:从聊天儿到节目:回顾絮絮叨叨的聊天,总结意义和价值
嘉宾: 赵晨 英国某TOP高校教育学博士在读 留学英国:如何准备申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00:02:06:在英国读书的体会:课程紧凑、压力巨大 00:06:14:国内硕士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 00:12:27: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接触不同文化对人整体发展有巨大价值 00:18:39:来自世界排名前100名高校,落户上海更快捷方便 00:24:56:从考试到教育体系中的成熟思考:锻炼人的能力与思维逻辑 00:31:10:推荐信:了解你的导员,让他们成为你成功申请的关键! 00:37:24:当教学助理的感觉很草台班子 00:43:38:为考试做准备的挑战与建议 00:49:53:了解英国高校:从排名到教育质量,你需要知道的更多信息! 00:56:06:中国学生的选校建议
嘉宾: Dayna 一级市场从业者 在这场泥沙俱下的一级市场的变革中,没有一个个体是不受影响。在上一个周期,如此轰轰烈烈的市场中,从业者建立起来的巨大的ego该如何在这样的事情,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以及在这样的时期,如何找到自己新的时代坐标? 私募股权的从业者,应该如何从这场变革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与职责?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要期待在一期播客中,就能得到答案,但是我们希望它能给到你一些新的解题思路。 欢迎各位有什么样好的想法和话题想找我探讨,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yokoglorie。 00:02:03:裁员现象:从业人员背景结构变化、职业定位模糊心态变化 00:05:27:时代的混乱:投资者转向FA,寻找自我身份 00:10:54:基金合伙人的分类与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归宿 00:16:21:跨越中美环境,把握未来机会:信息更新与交代的艰难之路 00:21:48:从业者危机感强烈,市场回归理性后对一级股权的影响 00:27:16:FA行业趋势:小建制FA团队在交易服务方领域活跃,赚取更多利润 00:32:46:从投项目到基金运营,我们需要完成一些新的功课和挑战 00:38:15:股权投资何时才有狂欢?从业者需调整心态,发掘符合时代特点的项目。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发现在跟大家聊天的过程中,发现教育不单单是一个学位或者知识,是代表某种圈层。包括最近在读到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Lauren A. Rivera的《出身》一书种提及,即使小镇做题家们,因为自己的努力学习,去到了某个名校,但是也很容易没办法跻身进入某个阶层,是因为小镇做题家们天然的缺乏叙事资本。 所谓的叙事资本,就是面试中的“第三元素”——在你的学习智商(如成绩)和职业情商(如领导力、统筹力等)之外的元素,是要将个人经历转化为趣味性、冒险性和成就性的故事。 当然,可能调起高了。后面我们就在分享一些在各个国家生活的趣味了。毕竟,有些沉重的社会现实还是很难打破的。 活着就是知道某些规则,打破某些规则。毕竟,没有 old money 就没有 new money。世界总是这样运转的,风水轮流转,就像时尚一样。 嘉宾: 猫猫头,美国UCBerkley toby邝同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00:02:01:美国高校的潜在的阶级属性,伯克利的立项初衷与阶级固化 00:15:43:中国学生会集体入住小别墅:留学生宿舍的舒适与安全 00:23:35:滑板车在日本的街头巷尾——探索城市的便捷方式 00:39:19:打车贵、起步价高,国外用户不敢打车,日本司机有性格 00:47:06:选择当Homeless,这些人一些是受过高等教育自愿选择的 01:02:53:在日本交朋友的便利性: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01:18:35:美国约会文化,有车的人会更受欢迎。 01:26:27:隐藏在日本色情产业的“黑暗”世界:性别不平等下的狂欢 01:34:19:大学奖学金制度不同,影响留学选择:日本比美国更具性价比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