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五期播客:卷卷卷,卷向哪里?(本期分为上下两篇) 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都离不开内卷的命运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播客栏目邀请到这样的一位嘉宾:从小到大她应该是别人眼中的学霸,我们口中所说的“卷王”,以当地高考前十名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目前攻读清华大学与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这一期干货信息量爆炸,不仅从多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分析内卷的由来,更戳破了当今社会内卷背后的真相,最后从大时代背景下思考每个人到底如何选择出路。不可错过的一期节目,希望大家保存收听。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下篇主要探讨目前中国精英大学生的空洞感与晚熟现象与在美亚裔留学生的内卷现状。 嘉宾:婉怡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本科,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高等教育学博士候选人(清华大学和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中-大学衔接、教育与社会公正等。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4:00 目前中学生辍学比例急升,失去了“卷的资格” 5:00 – 17:20 探讨内卷下目前精英大学生的空洞感与晚熟现象 10:00 – 14:00 目前的单一评价体系造成了内卷? 17:38 – 22:00 在美国留学生感受到的是潜规则的卷 22:30 – 30:55 亚裔赛道在北美更窄,更内卷 30:55 –33:56 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是服从性而不是创新性个体? 34:00 –43:00 破除内卷,需要制度和教学的深入改革 43:00 – 结束 学校和家庭在破除内卷上应该做什么?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五期播客:卷卷卷,卷向哪里?(本期分为上下两篇) 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都离不开内卷的命运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播客栏目邀请到这样的一位嘉宾:从小到大她应该是别人眼中的学霸,我们口中所说的“卷王”,以当地高考前十名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目前攻读清华大学与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这一期干货信息量爆炸,不仅从多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分析内卷的由来,更戳破了当今社会内卷背后的真相,最后从大时代背景下思考每个人到底如何选择出路。不可错过的一期节目,希望大家保存收听。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内卷理论的由来,嘉宾的“卷王”之路,卷是东亚式通病的现象探讨。 嘉宾:婉怡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本科,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高等教育学博士候选人(清华大学和多伦多大学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中-大学衔接、教育与社会公正等。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04:46 “卷王”嘉宾及主题介绍 5:04 – 18:33 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内卷”这个词汇?感受如何? 8:30 – 10:00 内卷化理论来自于人类学研究 10:00 –13:20 内卷现象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形式非常相似:封闭模式,投入大效率低 13:25 – 16:13 内卷现象也可以用剧场效应来解释 18:34 – 24:00 婉怡从小到大总被称作学霸:自认为是努力而不是卷 24:00 –30:36 进入北大元培学院,第一次感受到卷与低效投入 31:00 –37:30 内卷给所有人的心理与身体健康造成了恶性的影响 37:45 – 46:15如果努力不是被迫,并且快乐,就不是内卷? 46:15 – 47:50 内卷一定是被迫的 47:50 – 1:02:00 可以选择不卷吗?但这好像是东亚式通病?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四期播客:独生子女,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独生子女是8090时代浪潮的缩影,现如今社会已开放二胎与三胎政策,但是独生子女也只能作为父母去享受这一政策了。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两位90后和95后的独生子女,来谈一谈他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聊一聊独生子女背后的故事,这一代人的人生底色。探一探当下社会背景下,成年独生子女的挑战与机遇。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下篇主要探讨作为独生子女的劣势,独生子女的婚姻与养老压力。 嘉宾:90后独生子来自江苏,95后独生女来自浙江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11:10 作为独生子女的不如意是什么 11:29 – 21:00 独生子女承受的催婚是什么样的(权力关系的改变) 21:00 – 30:00 父母一代搞混了婚姻,家庭,生育的概念? 30:20 – 39:35 想到抚养父母,是沉重的压力吗? 40:00 – 结束 未来社会应该给予独生子女什么样的帮助:养老院,科技帮助,独生子女的特殊优待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四期播客:独生子女,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独生子女是8090时代浪潮的缩影,现如今社会已开放二胎与三胎政策,但是独生子女也只能作为父母去享受这一政策了。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两位90后和95后的独生子女,来谈一谈他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聊一聊独生子女背后的故事,这一代人的人生底色。探一探当下社会背景下,成年独生子女的挑战与机遇。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探讨江浙沪独生子女的当下生活,是否想要拥有兄弟姐妹,还有作为独生子女的优势。 嘉宾:90后独生子来自江苏,95后独生女来自浙江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2:37 嘉宾及主题介绍 2:40 – 06:30 江浙沪独生子女为什么火上热搜? 06:35 – 27:39 如果人生重来,你会想要一个兄弟姐妹吗? 27:39 – 30:25 拥有好的兄弟姐妹,可遇不可求 30:30 –43:42 作为独生子女最大的受益是什么?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三期播客:我们带着两个孩子开始了在家教育(Home School) 当孩子年满三岁,将孩子送入学校进行教育是全世界范围内觉大多数人的选择。公立学校的普及,让我国几乎全部的学龄孩子都有了学习的机会。不过,说起普及的义务教育,又时常和应试教育捆绑在一起,让家长们又爱又恨。今天我们请来了嘉宾讨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家教育(Home School)。孩子不进入学校系统,而靠家庭与社会资源的学习方式。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这听起来都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这里需要巨大的底气、勇气和能力等等。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位爸爸,他和妻子两人从孩子幼儿决定实行在家教育,并且现在创立了共学社区,探索着不一样的教育可能性。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故事来揭开在家教育的神秘面纱。 嘉宾:黄老师(有两个孩子,9岁女儿,8岁男孩), 目前是问渠共学社区创始人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1:40 主题及嘉宾介绍 1:40 – 07:20 不是很认可周边的教育资源,决定进行在家教育 07:50 – 19:36 做出决定的勇气和底气来自于:与太太有着同样的教育理念并且从未放弃自我学习 13:16 – 19:36经济基础有,但这件事并没有花费很多费用 20:00 – 25:00 如何在共学社区进行学科教育,有哪些学科教育呢? 基础课程: 阅读,数学,英语,科学主题课程 重视课程:艺术,项目式学习PBL 25:15 – 30:00 是谁在负责带课程?老师的资质如何?谁在进行管理? 30:17 – 33:43 学生的接受程度怎么样? 34:00 – 37:00 最大的成长收获是:认知自我,成为更好的人 37:00 – 42:37 是否有想过孩子的未来?进入大学还是另一种别样人生? 44:00 –51:00 这个共学社区帮助里面所有人完成了自洽,“孩子拥有了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51:00 – 1:00:00 对于想要选择在家教育的家长说:对于家长要求极高,没有最完美的教育模式,首先需要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 1:00:00 – 结束: 学习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二期播客:我去支教,乡村学生给我“上课” 去中国大山支教,这是很多教育人会有的的热情与初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投身支教事业,我们作为教育从业者非常欣喜看到这一变化,同时也非常好奇真正的乡村教育如今进展到了什么地步。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曾经在广西支教两年的老师,他用最真实的经历去表达最深切的感受,我们在与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到最颠覆认知的支教经验细节、乡村学生的真实面貌、和老师认为乡村儿童最需要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什么。欢迎大家的倾听与探讨! 嘉宾:BOB,一五到一九年波士顿大学本科卫生科学专业,一九到二一年美丽中国支教项目,二一年结束之后回北京从事教育行业。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0-01:40 主题、嘉宾介绍 01:50 – 04:40 Bob在广西乡村支教,扣子在北京打工人子弟学校支教,一人担任数职 04:50 — 11:54 Bob因为人生迷茫选择去支教,找寻自我存在价值感 12:44 — 17:35 最颠覆大家认知的支教经验细节 扣子:支教班级不用黑板擦,用海绵;学生带刀上学 BOB:孩子洗澡没有热水 17:40 — 30:54 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学生缺乏安全感与关注度 31:00 — 34:04 学习的困难度非常之高,但这也并不是支教老师最关注的 34:10 — 36:10 和城市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拥有更好的身体健康素质和创造力 36:10 — 45:40 最适合乡村儿童的教育是什么?他们的命运是一种轮回? 45:40 — 55:00 家访让支教老师们于心不忍 55:03 – 58:00 乡村儿童最需要的家庭教育是什么? 58:10 —1:05:01 支教与留守儿童,社会的议题 1:05:01 – 1:11:01教育需要学会接纳,回归最初的本心 1:11:30 – 结束 推荐什么样的人去支教?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一期播客:不靠谱的父母 我们现在常说,父母是一个不需要考核就可以担任的一个重要人生角色。出于爱,大多数父母都会做到自以为能够的最好。有时迫于现实,有时迫于自己的人生过往,不一定会那么如意。本期我们将视角放在之前发生的一个悲痛事件:上海四岁女童走失案件。我们邀请到一位心理学老师和我们共同探讨这一社会现象背后折射出来的家庭教育及心理教育问题,到底父母是天生的靠谱还是不靠谱,还是另有答案?欢迎你的倾听与讨论! 嘉宾:siyu 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毕业生,纽约大学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在读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1:20 主题及嘉宾介绍 1:20 — 04:00 大家看到近期上海四岁女童走失新闻的第一感受 04:00 —11:10 评论者论调大相径庭的原因 13:56 — 23:00 为什么会有不靠谱的父母存在? 23:00 — 27:00 我们看别人“不靠谱”其实带着有色眼镜 30:10 — 37:14 不靠谱的角色大部分是爸爸吗? 37:30 —40:41 男性因为性别和社会优势所以会更应该在外吗? 41:40 — 48:17 总结:如何避免上海四岁女童走失事件的再次发生?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期播客:带着女儿逃跑之后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 在听这一期播客前,希望听众朋友可以先看下这篇文章,读完后再听效果会更好: mp.weixin.qq.com (如果链接无法打开,请vx公众号搜索 「带着女儿逃跑之后」,此篇推文由【 人物】公众号发表) 这一期我们因为一篇文章聚在一起,来讨论关于母亲带着女儿逃离那个或是家暴或是重男轻女的家庭。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让母亲不得不带着非常年幼的女儿离开那个所谓的“家”,这选择不仅代表了勇气,但还意味着责任与未知。我们邀请了专注于原生家庭和婚姻咨询的心理咨询师圣子来共同分析探讨女性选择逃离或无法逃离的心理原因。这一期节目也许会唤醒很多人的记忆,也许会帮助此刻还在踌躇的人,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更多不一样的思考。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下篇主要讨论逃离后对另一半的影响,家暴抵抗与不抵抗的结果,如何挑选合适的伴侣与对后代的教育等。 嘉宾:圣子 美国纽约州执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目前任职于纽约州的一家心理诊所工作室,主要提供个体与伴侣咨询,以及临床督导。主要的接诊议题包括:抑郁、焦虑、原生家庭、创伤、亲密关系、各类成瘾、以及多元文化适应性问题。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0 —14:39 逃离后对于另一半的影响,是否有伤害? 14:40 — 24:00 家暴抵抗与不抵抗会发生什么? 24:30 — 28:00 孩子是母亲的绝对软肋? 26:40 — 27:56 家暴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 28:00 — 37:29 如何挑选合适的伴侣(远离家暴) 圣子:作为妈妈会给予孩子离开的勇气与底气 Yumi:避免家暴伴侣的小技巧 37:30 — 39:58 总结:无论何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每个人都值得爱与被爱!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四十期播客:带着女儿逃跑之后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 在听这一期播客前,希望听众朋友可以先看下这篇文章,读完后再听效果会更好: mp.weixin.qq.com(如果链接无法打开,请vx公众号搜索 「带着女儿逃跑之后」,此篇推文由【 人物】公众号发表) 这一期我们因为一篇文章聚在一起,来讨论关于母亲带着女儿逃离那个或是家暴或是重男轻女的家庭。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让母亲不得不带着非常年幼的女儿离开那个所谓的“家”,这选择不仅代表了勇气,但还意味着责任与未知。我们邀请了专注于原生家庭和婚姻咨询的心理咨询师圣子来共同分析探讨女性选择逃离或无法逃离的心理原因。这一期节目也许会唤醒很多人的记忆,也许会帮助此刻还在踌躇的人,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更多不一样的思考。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讨论逃离背后的原因,女性逃离需要的能力,逃离意味着什么,咨询师如何帮助有需求的来访者? 嘉宾:圣子 美国纽约州执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目前任职于纽约州的一家心理诊所工作室,主要提供个体与伴侣咨询,以及临床督导。主要的接诊议题包括:抑郁、焦虑、原生家庭、创伤、亲密关系、各类成瘾、以及多元文化适应性问题。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 — 02:13 主题和嘉宾介绍 02:13—04:15 看完文章后,我们热泪眼眶 04:20 — 21:00 全世界内每三个女性会有一个遭受家庭暴力,逃离会是一个人生转折点吗? 06:35 — 08:55 圣子:逃离是一种人格和精神独立,带来改变契机 08:55 — 13:10 扣子:逃离意味着安全感 14:25 — 17:55 女性是否拥有这样的能力去逃离? –选择权在她手中 13:10 – 21:00 逃离是唯一选择吗? 21:30 – 33:20 逃离的难点在哪里? 23:10 – 25:00无法逃离的底气缺失在哪里? 25:40 – 30:30 作为咨询师,如何去帮助受到家暴的来访者? 31:00 –33:17 即使没有很好的物质支持,但是逃离后却更幸福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三十九期播客:那两年度日如年的留守女童生活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为止,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4,177万,城镇留守儿童2,516万,总共留守儿童快接近7000万。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经济的腾飞,物质的富足,留守儿童群体默默成为了为此付出成本的一个群体。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一位95后的曾经的农村留守女童,她和我们分享了两年的留守儿童生活。现在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在读研究生,突破了学历重围,在她过往20多年的生命里,2年只占十分之一不到,然而留在记忆中的印记却比2年要长,回忆令人哽咽。生活不易,育人育己,向前而行。 嘉宾:elsa,95后农村留守女童,现研究生在读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时间线: 00:00-02:00 主题、嘉宾介绍和成为留守儿童的原因 02:00- 30:00 留守的经历:度日如年 07:24—10:00 因为父母离开,学习情况反而有变好 10:00—13:45 讨厌妈妈说我“懂事”--(掩盖了付出) 15:00— 27:00 留守经历当中最痛苦的回忆:遭遇了“性侵犯” 25:20 —28:27 从未想寻求父母的帮助,妈妈也是弱势的那方 30:24 — 45:30 和妈妈(原生家庭)达成了和解? 31:00 — 33:00 因为毕业,和妈妈的一次深度交谈 34:24 — 38:00 无法从家里这里获得爱与安全感 38:00 — 40:30 妈妈开始反思自己,拉近彼此的心 40:33 —45:29 “重男轻女“是理所应当吗? 45:30 — 49:30 留守儿童的经历是别样的收获:破茧重生 49:33 — 52:55 比较起儿时的同伴,莎莎的生活因奋斗而不同 53:00 — 57:45 总结:对于留守儿童她想说, 莎莎:”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三十八期播客:当代青少年价值观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发现90后,00后,10后等每一代人的价值观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虽说价值观很多时候由社会因素决定,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在。我们看到现在4岁的小孩已经可以用电子表或者手机去买东西,在他们心中这好像是扫一个码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钱到底从哪里来,好像也有很多孩子是不清楚的。在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他们的价值观好像又会不一样,网红与电商经济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在这一期播客我们将更多用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这一实际的教育议题。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下篇主要讨论当今社交媒体制造金钱焦虑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和如何在家引导孩子拥有与时俱进的价值观。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嘉宾:Ambey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与教育学专业,目前在做营地教育设计与管理 时间线: 01:04- 如今社交媒体在制造很多金钱焦虑,这类信息会如何影响青少年呢? 02:03- Ambey: 社交媒体上的金钱观是无法起到教育作用的,需要家长的引导 04:17- 威力更大的是让孩子的生活脱离现实 13:12- 如何改善“不想学习,想去当网红明星,那个更赚钱“的观念 17:20- 家长的价值观也需要更新 28:47- 如何引导孩子看待钱呢?持有怎么样一个金钱观呢? 29:05- Ambey:孩子需要自我探索 32:13- 扣子:孩子的“小账户” 38:24-40:45 总结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大家收听家庭教育圆桌谈第三十八期播客:当代青少年价值观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发现90后,00后,10后等每一代人的价值观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虽说价值观很多时候由社会因素决定,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在。我们看到现在4岁的小孩已经可以用电子表或者手机去买东西,在他们心中这好像是扫一个码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钱到底从哪里来,好像也有很多孩子是不清楚的。在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他们的价值观好像又会不一样,网红与电商经济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在这一期播客我们将更多用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这一实际的教育议题。 本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讨论教育孩子是先教花钱还是挣钱的概念呢? 主播:哥大搞家庭教育研究的Yumi,学教育的哥大妈妈扣子 嘉宾:Ambey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与教育学专业,目前在做营地教育设计与管理 时间线: 00:22- 02:30 主题、嘉宾介绍 02:30-11:08 回忆下自己的学生时代,什么时候开始对钱感兴趣? 08:06-11:08 小时候的金钱来源 11:08-19:34 大家小时候的的金钱观 11:23-12:41 Ambey: 高中才显现的不太成熟的金钱观 12:41-16:17扣子:从小学会了支配钱,与欲望作抵抗 16:17-19:34 Yumi: 对于金钱很“精明” 19:34-40:25 教育孩子时,挣钱和花钱那个概念更重要? 26:50-40:25 父母的价值观念一致吗?对于孩子金钱观的影响? 欢迎订阅,评论或者私信 vx:weeduwest 询问家庭教育课程和家庭咨询等相关内容 你也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Anchor|Spotify 等播客平台找到我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