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1:男人至死是少年?骗哥们儿可以,别把你自己骗了就行

【嘉宾】 小X 月亮纵队编辑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本期节目小X为我们讲述了她与足球狂热爱好者加足球从业者的前男友从相识到分手的来龙去脉,以及由这段关系所引起的一系列影响及思考。 03:13 “本科生涯中非常令人无语的一段恋爱”:首先,小X讲述了她与小Z从相识到确认关系的经历。小Z在高中时的前女友成为了这段故事无法绕开的关键问题,而这并不是“我无法接受你有前女友”这种类型的思辨问题:小Z在与小X在一起的前两天还与前女友见面;与小X确认关系之后依然与前女友保持着较为频繁的联系。 20:30 在一系列矛盾爆发后试图分开却被小Z用“自伤”的方式挽留的小X心软了……并决定再给他一个机会。2020年,迎来因疫情导致的长期异地恋,他们又发生了什么故事,产生了什么矛盾呢?2022年,参加了一档足球解说节目,在节目结束的当天,小Z“着急忙慌”地与小X提出分手……他给出的理由十分抽象。 47:50 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表演型人格在亲密关系中会如何体现?其实,对于足球的狂热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Z在为人处世上的行为与习惯。足球作为当代世界最发达的工业文化体系之一,为几十亿人提供了一套完整而壮丽的,有关人生发展的线性叙事。如果没有经受过系统性的训练,许多人很难分清足球提供的这份叙事与真实的人生其实毫不相关。在这套浪漫的、传统的少年叙事中浸染久了以后,他很有可能不仅骗了别人,最终也把自己骗了……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将自己的人生等同于了一场追逐“梦”的路径。在这条路上,他不仅需要戏剧性的回忆,更需要一种关键的情绪——愧疚——以便让自己成为那个“负伤的男主角”。所以,他主动选择伤害别人。 【BGM】 《黄昏》(吉他版)—— 林三三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陈天怡 美术:唐颂

73分钟
2k+
1年前

Ep50:认知偏见下的双性恋:是单身还是仅仅没有男朋友?

【嘉宾】 活都 月亮纵队成员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03:22 活都老师分享了自己和B小姐从认识到互生好感的经过,且在此期间活都老师和B小姐确认过她没有男朋友(注意哦,是没有男朋友,不是“单身”)。就在二人第一次单独约会、漫步北海边时,B小姐向他坦白自己虽然没有男朋友但有女朋友的事实(是的,小编也觉得很炸裂)。 28:47 进而我们探讨了,和双性恋开始一段亲密关系,还需要1v1吗?答案是需要的,除非双方明确了这段关系的开放性。活都老师在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和双性恋谈恋爱也需要1v1,所以没有放弃继续与B小姐相处,在两个人经历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接触后,活都老师决定在B小姐生日那天表白,但结果不尽如人意。随后我们产生了疑问,为什么B小姐不拒绝和他接触,但又不接受活都老师的表白呢?难道只是单纯的渣吗? 56:42 也许这位B小姐在坦白自己有女朋友的事实时就已经算是变相的拒绝了,后期和活都老师的互动也许都是一种对他的“安慰”和“补偿”,或许在一开始活都老师就应该问她“是不是单身”且不该对她有“异性恋”的先入为主的判断。虽然这段经历很是炸裂,但也衷心祝愿真诚的活都老师可以遇见和自己各方面真正契合的人。 【BGM】 Harlem River——Kevin Morby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68分钟
2k+
1年前

Ep49:“打是亲骂是爱”:被纵容的伤害、被强加的羞耻

【嘉宾】 苔藓 东北人。五年伦敦留学生活。现居上海。酷儿女性。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05:42 苔藓分享了自己从“直”变“弯”以及第一次和女孩谈恋爱的经历,并讲述了和这位女孩恋爱的过程中她所遭遇的家庭暴力。进而我们探讨了中式教育中“打是亲骂是爱”的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是否会影响亲密关系中对于家庭暴力的容忍度?为什么有些人在遭遇家庭暴力之后不会选择第一时间分手? 36:00 身边的朋友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了伤害或遭遇了家庭暴力,当我们作为朋友旁观这一切时到底应该持什么态度?同时我们作为朋友也给了正在遭遇亲密关系中各种暴力的听众朋友一些小建议。 48:34 最后我们讨论了在亲密关系中家庭暴力与性别的关系,大家通过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发现其实家庭暴力不仅只有男伤女这一种形式,它也存在于LGBTQ+的亲密关系中,也可能会有女伤男的情况。正因为家庭暴力的施暴关系并不“刻板”,而社会中又存在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于是有些受害者可能会迫于社会压力对自己被伤害的事实产生“耻感”。但其实正视耻感才是解决“让耻感产生的问题”的关键。 【提及文章】 《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 - 《人物》杂志/「人物」公众号 【BGM】 Kill Bill – SZA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75分钟
1k+
1年前

八月特别篇:破防或是怒其不争,都无法掩盖《芭比》闪耀

【嘉宾】 袜子 月亮纵队编委 小万 月亮纵队编辑 《爱情故事》第五期嘉宾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04:59 首先我们分别分享了观看《芭比》的感受,大家一致认为《芭比》对于社会、时代是必须的。总体而言,它瑕不掩瑜,电影对那些看似“老生常谈”的观点并不“激进”的讲述,实则是能够唤醒更多女生的合理方式。如果抛开电影关于价值输出的方面,《芭比》的剧情也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同前后分别上映的《消失的她》和《封神》两部男权内核的电影相比……讽刺的是,我们日常探讨的很多女性主义观点都是男性提出的(主持人还要再加一句:即使是这个观点也是由男性主持人提出的!最关键的一定是大家自己的想法),当《芭比》这样一部诞生于女性之手的电影仍在因其“不够激进”而被批判时,真正由女性主导的女性主义也不会因这样的批评而被更广泛地听见。此外,当我们呼号“摆脱父权,解放女性”时,解放的不只有女性,还有被父权压迫的男性。 43:50 进而我们分享了各自在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情节。袜子表示自己看到“肯说自己发现父权和马没什么关系”时眼前一亮;小A说自己在看到芭比称赞一位女性老人说“你很美”,老人回答“我知道”的时候被感动;电影最后“芭比很激动地去见的居然是她的妇科医生”让小万很惊喜。这些情节中所传达了解构性别与符号、与年龄和解、以及打破身体羞耻等等观点。当然,《芭比》还有很多值得深聊的细节。 54:53 之后我们回归了《爱情故事》的节目主线,探讨了《芭比》中芭比和肯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段关系好似现实世界中男女的性转版,在芭比梦幻岛中肯对于芭比的依附、芭比对于肯的态度等,都不禁让身处现实世界的我们反思: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是否能够理解对方、是否会为了“扮演好”某个亲密关系中的角色而陷入自证的漩涡、爱与被爱是否需要身份特权等附加条件、我们的“下意识”中还有多少被父权价值观支配的瞬间…… 【提及作品】 《教父》系列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消失的她》 【背景音乐】 What Was I Made For? - Billie Eilish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94分钟
1k+
2年前

Ep48:婚姻生育家庭…但恋爱本身是否可以成为目的?

【嘉宾】 桶装水 大家好我叫桶装水欢迎下次光临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03:11 首先桶装水老师讲述了自己对叶老师“死缠烂打”的一段经历,终让两人从室友逐渐进步成了男女朋友。两人的恋爱过程很快乐,但也因为两人对于“是否要进入婚姻”这一问题产生了难以调和且难以互相妥协的分歧,加上异地和叶老师个人特点等一系列因素,水老师觉得自己没法和这样的人长久的走下去,没办法维持一段没有理由的奔赴。 39:52 听完水老师的故事之后,我们抓住了一个关键词:“妥协”。在感情中我们是否应该向伴侣妥协?在什么事情上可以妥协?什么样的妥协是可持续的?大家通过分享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展开了讨论。在水老师和叶老师的故事中,“婚姻”与“恋爱”之间的过渡和身份转换成为了两人难以达成共识的矛盾点,于是白老师产生了这样的思考:抛却恋爱后感情的后续发展,如结婚生子家庭等,恋爱本身是否可以成为目的?爱情转化为婚姻是必要的吗?进而我们聊到了男女在婚姻和生子方面存在年龄焦虑的时差,那么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缩小或者消除这样的时差呢?作为女性的小A老师和水老师对于“婚姻、生育和当前与伴侣的恋爱”之间该如何妥协,又是怎么想的呢? 01:00:48 当谈到婚姻和生育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把它看作一种压力,虽然这种压力带来的不一定全是负面意义,但也导致了很多人下意识想要逃避。无论是经济上的压力,还是互联网让爱情变得商业化、向女生宣扬的“婚耻感”,大家都要自我的需求为本位来思考问题(当然,说这些话多少带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但还是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提及作品】 《鬼灭之刃》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本期音乐】 Sway My Way - R3HAB/Amy Shark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84分钟
3k+
2年前

Ep47:伴随高考与毕业,高中的情感还有一些想说

【嘉宾】 小含 我是Morphing 一直在变化的小含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本期节目,刚刚结束高考的小含找到我们,想和我们聊一聊她在高中阶段所经历的一段情感故事。无论结局如何,情窦初开的懵懂通常是浪漫而纯洁的;但渲染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一些其实不那么美好的因子呢? 首先,小含讲述了她的故事:高中期间,一位读大学的男生成为了她的家庭教师。有女朋友的男生没有回避小含的好感。经典的故事设定,经典的剧情发展。故事没有更加离谱的展开,但小A老师似乎看到了小含没有看出来的,男生的一系列行为背后所呈现的不安因子。高中生遇到大学生,在感情中似乎确实处于劣势? 随后,话题延展开来,已经毕业小十年的白清扬与小A回忆起了自己的初中与高中时光。当时的大家是如何谈论感情的?中学里,男生和女生对于“性别”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概念又如何影响了彼此的行为?同龄的女生是否真的比同龄的男生更加成熟,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十年过去,所谓的“早恋”与中学生的情感认知有什么变化吗? 最后,我们聊到了小含故事里的核心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权力关系的不平等。“师生”关系转变形成的亲密关系存在什么潜在的风险?为什么世界各地高校全都设法避免类似情况的产生? 听众们如果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一起交流! 如果你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就将你的想法发在月亮纵队后台吧——我们的节目,可以远程连麦录制。期待你的故事! 【本期音乐】 很高兴能遇见你 – TurtleDove斑鸠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文案:白清扬 责任编辑:陈天怡 美术:唐颂

80分钟
1k+
2年前

五月特别篇:对任何形式的性骚扰说不!No means no

【嘉宾】 Maggie 一个杂交社科人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史航事件”曝光后,一位读者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聊一聊与“史航事件”有关的一系列性别议题。从职场、社会中的性骚扰到亲密关系中的不平等,这些问题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肌理中。我们必须面对它们,并尽可能为受此困扰的每一个人提供帮助——这正是本期节目的初衷。我们邀请到了在剑桥大学研读社会学的Maggie,与我们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05:06 首先我们讨论了对网上关于“史航”事件讨论的总体观感,认为女性受害者在互联网上的接力曝光,让女性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支持、足以共情的力量,这是可喜的。而当前我们应更多关注到,在性骚扰行为中,处于权力下位的人为何会在受到侵害的当时“沉默”以对?其实,面对性骚扰时,受害者在沉默时的思考已经不仅局限于骚扰本身,而是站出来反抗之后的连锁后果、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后果,这其实是权力关系的一种体现,权力关系的上位者掌握的资源更多、也有更多的手段可以压制下位者的反抗。同时,受害者势单力薄,当下的拒绝可能会被看作是“扫兴”,事后自述经历还会被怀疑真假。有时看似的夸赞实则是让被“夸赞”者感到不适的“骚扰”,夸赞与否应该由接受者评判,夸赞者带着“凝视”色彩的“褒奖”本质上就是“骚扰”。在性骚扰中处于弱势的一方要主动推动边界感的建立,甚至要以同样的方式“回击”以让骚扰者感同身受。 26:19 面对性骚扰时,有两种应对方法:一是话语体系的重新建立,二是保护自己,主动建立边界感。当你在某个境况中感觉不适,不要怀疑“这是不是骚扰”,只要感觉不适就可以说出来。很多时候,受到“慕强”和“精英主义”心理的影响,受骚扰者不愿承认自己受害、在某一境况下处于弱势地位,但承认自己的弱势反而可以更好的改变社会结构、让加害者受到制裁;受东亚文化中“吃苦观”的荼毒,许多男性下意识地认为“被骚扰”是女性在职场中必须经受的苦难,无论是对于受害者还是加害者,以上都是我们应该去改变的观念。我们还通过探讨上野千鹤子老师在《始于极限》中对于“情色资本”的定义,更加明确了其本质还是一种剥削、不能被当做可以置换的资源。 51:46 Maggie提出疑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男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正常男人、好男人了吗?其实“好男人”这一概念在当前已经被异化成为了古板老实、不受女性欢迎,比起老实可靠的“好男人”,男性更喜欢自己被当作具有所谓“性魅力”的“情场高手”和“海王”,这种异化来源于男性群体内部对于“性吸引力”的臆想和嘲讽。有时我们会将“好男人”和“贤惠”两个词放在一起谈,但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好男人”这一形容词是基于男性本身所具备的优秀品质给予夸赞,反而被男性看作是“女性拒绝男性求爱时被拎出来说的不具备性吸引力的特征”;而“贤惠”是传统男性对于女性要求的集合,本质上是对于女性的驯化和压迫。“好人”或“正常人”并非不存在了,而是我们要在生活中自发地传递正向的关于爱的价值观,双向奔赴、相互理解,以更为平和的姿态去爱对方,这才是正常人面对感情应有的样子。有些人也许面对感情不太成熟,重要的是这个不成熟的人要意识到自己对于爱的理解是片面的、是需要进步的。同时,不要被外界环境影响对于爱的基本判断,要守住自己的底线。最后,任何双向关系都不能单纯的基于某一方的想法被定义和改变,在任何双向关系中感到不适了都要勇敢说出来、敢于去寻求帮助。 【书籍影音】 书·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始于极限》 电影·关锦鹏《胭脂扣》 【本期音乐】 NXDE-(G)I-DLE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一位《爱情故事》听众 文案/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74分钟
1k+
2年前

Ep46:原生家庭与经济差异:存在“纯粹”的爱情吗?

【嘉宾】 苏苏 好好生活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在亲密关系中,“双方家境差很多”该怎么平衡?经济上的差异可以被情绪价值弥补吗? 3:46 首先,苏苏分享了自己和意大利男友的感情经过,谈到了家庭和价值观的差异是她和男友爆发争吵的主要原因,但苏苏也仍旧认为在这段维持五年的亲密关系中“爱”依然存在,且失去对方的沉没成本更高。那么在爱情中该如何平衡双方家境的参差?又该如何看待一方对另一方的金钱资助呢? 26:33 随着深度探讨,苏苏提出了疑问:“纯粹”能否成为判定爱情好坏的标准?一段发于爱情亲密关系在经历时间的打磨褪去激情后,又能剩下什么呢?小A老师又提到,“谈及亲密关系有时会不可避免的谈及原生家庭”,苏苏和男朋友是如何与对方的原生家庭相处的呢? 50:12 面对家庭间比较大的财力差距,苏苏是如何平衡感情中金钱付出带来的心理落差的?苏苏也承认,这一段长达五年的感情中大部分的爱情已经被更深层次的需求和情绪价值替代,自己和男朋友都认同这一点,并在朝着“在一起陪伴彼此”这一共同的目标前进。 听众们如果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一起交流! 如果你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就将你的想法发在月亮纵队后台吧——我们的节目,可以远程连麦录制。期待你的故事! 【本期音乐】 This is How You Fall in Love – Jeremy Zucker/Chelsea Cutler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文案/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67分钟
3k+
2年前

Ep45:哎呀!这就是纯爱吗!顶不住了!

【嘉宾】 阿智 在东京学动画的二次元。本已准备一个人坐几年冷板凳,未承想突然天降青梅竹马……阿智表示,这集剧情真没看过。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本期节目……很难形容本期节目。我们与阿智很早就商量好了要录制本期,因为各种原因,拖了半个月之久。但我们似乎因祸得福,因为这两周发生的事情让阿智的故事更甜了。 说实话,很难为本期节目分段,因为整期节目基本上就是阿智讲述他与青梅竹马从重逢到相恋的甜蜜故事。这故事实在太甜,我和小A老师都有些承受不住。 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故事里提炼出一些主题。为什么我们会觉得阿智的故事甜?或许是因为我们从他们的感情中可以看到互相抢着为对方付出、着想的利他主义,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 换了许多种写法,都让我感觉无法描述阿智渗透在语气里的甜蜜的万一。因此,大家不如随着阿智的讲述,直接进入这充满麦芽糖香气的世界里,穿越到这美好如日剧的世界里。 这期节目,我们不“上价值”,就让爱与甜蜜本身成为价值。 听众们如果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一起交流! 如果你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就将你的想法发在月亮纵队后台吧——我们的节目,可以远程连麦录制。期待你的故事! 【本期音乐】 《多远都要在一起》 by 邓紫棋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赵非凡 责任编辑:陈天怡 美术:唐颂

73分钟
3k+
2年前

Ep44:“饭搭子”与“抠男”:当代青年低于恋爱的许多相处模式与问题

嘉宾 小乔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爱情故事》回来啦!回归的第一期节目,我们再次“驾”来了这个节目最初的灵感缪斯小乔(详见《爱情故事》第一期),与她聊一聊这一年来她的变化,以及有关情感的新感受。 首先,我们从她第一期之后的故事聊起:一年过去,对于曾经纠结的问题——比如“跨文化恋爱”产生的矛盾等等——是否还有困扰?那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随后,我们顺着小乔最近的新“情况”,聊到了近来在互联网上很火的一种新交往模式:“搭子”。什么是“搭子”,都有哪些不同的“搭子”?自己的date是“搭子”,是怎样一种体验?彼此做“搭子”,有什么好处与劣势? 沿着“饭搭子”的讨论,我们来到第三个问题:如果对方在情感中很“抠”,该怎么理解,该怎么办?“抠”究竟是什么意思——不出钱就等于抠吗?在不同的关系模式中,应该如何恰当地面对经济问题呢? 听众们如果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一起交流! 如果你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就将你的想法发在月亮纵队后台吧——我们的节目,可以远程连麦录制。期待你的故事! 本期背景音乐 Spring Rain - Oscar Dunbar P.S. 有关文案图片的小通知 在未来的节目中,为了提高制作每一期《爱情故事》的效率,我们决定不再使用文案图片。因此,本期节目也将是大家最后一次看到《爱情故事》文案图片的一期。在此,我们也要向一直以来为节目作图的美术编辑说一声真诚的感谢!

94分钟
4k+
2年前

Ep43: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拥抱欲望,性解放还是自我剥削?

【导言】 本期节目,我们继续结合《下辈子我再好好过》,好好探索一下“约”这个行为与心理、社会、文化乃至哲学之间的关系。因为经历十分相似,嘉宾小桃分享了电视剧女主角的名字。 【本期嘉宾】 小桃 坚定的纯爱斗士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老师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本期重点】 04:24 首先,小桃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说:“因为这个话题和我自己的经历牵扯比较多。所以更多是一种比较迷茫、探索的状态。”我们讨论到,从小桃个人以及周边朋友的经历出发,分解“约”的类型情景,以及选择“约”的一些人出发的想法;当代年轻人“约”的时候究竟想要获得什么? 31:04 进而,我们聊到性与爱分离后的情感困境:把人当作一种资源之后,我们是否还会爱具体的人?在“约”的语境下,参与者似乎都陷入了一种“表演”中。“扮演他者”剥离了个体的主体价值,是否也消解了“人”的价值,造成剥削? 58:09 最后,我们谈到小桃的困惑:什么是一段珍贵的关系?如何恢复拥有一段真实关系的能力? P.S. 节目中,我们也聊到了许多其他作品、理论与学者,包括但不限于:侯麦《人约巴黎》、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荣格“面具理论”等。 听众们如果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一起交流! 如果你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就将你的想法发在月亮纵队后台吧——我们的节目,可以远程连麦录制。期待你的故事! 【本期音乐】 Seaside (Produced by Oak Studios) 主编:涂涂 本节目由「有文化电台」制作播出

76分钟
3k+
2年前

Ep42:下辈子我再好好过:自己主动上头,对方要负多少责任?

【导言】 本期节目,老朋友Eve向我们介绍了酷女孩小金,与我们分享她与“小B”的故事。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炮友上头,该怎么办? 【本期嘉宾】 小金 感性和理性都在线的Renaissance soul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老师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本期重点】 00:56 首先,我们跟随小金的故事,探讨了这样一个议题:两人彼此认同、享受的炮友关系需不需要再去定义?这种情况,确定的身份重要吗? 28:30 随后,我们聊到,当初说好做炮友,自己上头,对方有没有责任,有多少责任?在这种“权力”不断变动的关系中,当其中一方“主动”将权力交给对方时,对方是否应该承担道德责任? 38:18 我们发现,这个问题似乎并不仅仅是个例。正如日本电视剧《下辈子我再好好过》(第三季正在播出)所呈现的,它是世界年轻一代的普遍问题。于是,我们自然提出问题:在当下的社会恋爱关系中,效率和方便是否比真情实感更重要? 听众们如果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一起交流! 如果你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就将你的想法发在月亮纵队后台吧——我们的节目,可以远程连麦录制。期待你的故事! 【本期音乐】 Unwound (Produced by Oak Studios) 主编:涂涂 本节目由「有文化电台」制作播出

62分钟
3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