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欢迎大家收听我的播客“奇爱葛格”。 这个周末,恰逢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在此向所有的女同胞问好,祝大家节日快乐,今天我们挑三件事儿简单聊聊。 一,香港国际电影节3.8发布全部片单,谈谈它对我们北影节工作的影响; 二,美国奥斯卡奖下周一即将揭晓,谈谈今年电影奖项中几个重要的女性选手; 三,谈谈3月8日公映的两部院线电影,《追月》与《孔秀》。 播客最后还有专门献给大家的彩蛋,欢迎大家收听。
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欢迎大家收听我的播客“奇爱播客”。 昨天,通过桃姐的微博,我得知:著名的电影学术巨擘大卫·波德维尔教授去世了,享年76岁。 震惊之余,我们对他表示特别的哀悼。 波德维尔教授不光是杰出的学者,同时,在我看来,也是电影艺术的布道者和启迪者。他的著作和思想不光属于专业知识分子阶层,也完全可以在影迷群体中散播力量。 究竟是什么让他可以具备这种能力? 今天我们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聊聊这位对中国电影学子们影响巨大的电影学前辈。 同时,也向大家推荐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香港电影王国:娱乐的艺术》(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出版,2020,增订版)。 你绝对值得拥有。
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欢迎大家收听我的播客“奇爱葛格”。 今天的播客,没有稿子,40分钟一次成型,信息量很大,推荐大家好好听。 主要内容,是推荐电影资料馆的3月放映,以及这些放映是如何通过排片来呈现的,对影迷、对学电影策展的同学,听了都有裨益。 当然,最炸裂的,是“未来50年的最伟大电影”马上要登陆电影资料馆,到底是哪部,大家来猜猜。 最重要的,别忘了,下周二(27号)中午12点抢票哦!
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欢迎大家收听我的播客“奇爱葛格”。 明天就要正式节后复工了,今晚和大家简单聊几句春节档我的观察。 国家电影局今天中午通过《中国电影报》发布了权威数据,今年春节档8天票房80.16亿,观影人次1.63亿,双双打破了历史纪录。那么在乐观之余,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与总结的,在这儿说道说道。 以及,也聊聊这几天正在破圈儿热议的关于电影屏摄问题的个人观点。也欢迎大家留言说说自己的建议和办法,供电影业同行更好地引导。 祝大家开工大吉,电影常伴。
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欢迎大家收听我的播客“奇爱葛格”。 新年第一期节目,当然和春节档电影有关。今年我是在杭州过年,游山玩水之余也少不了刷片,陆续把今年春节档几部重头大戏都看了,我大概有以下总的观感: * 影片质量超出我的预期,质量基本过硬; * 影片并不都是合家欢内容,反映出观众对社会面严肃议题的关注; * 电影文本的复杂度较高,尤其是几部动画片; * 电影票房大盘总量稳定,但两级分化严重。 说到两级分化,这当中就有一部今天要重点讨论的“奇葩”《黄貔:天降财神猫》。我知道很多影迷应该还没看过这部影片,因为影片首日排片量只有0.1%,有些还是早场的无效排片(排片经理非常理性现实),但是如果大家看过的话,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彻头彻尾不走寻常路的反常规动画,很值得说道说道。 我是在春节前就到了影片的制作方公司“马灯电影”提前看了这部影片,因为他们过去做过很多文艺片,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坦白说,我本来是抱着免费蹭片儿去的,看完才觉得实在是太不寻常,所以特别邀请两位幕后主创总发行人路伟、制片人张慧婷一块聊了聊。 我们在播客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 * 《黄貔:天降财神猫》的反常规设定缘由; * 动画绘制与真人动作捕捉方法的融合; * 动画片导演的创作特点; * 动画片出品人的重要作用; * 《黄貔》的受众群到底在哪里? * 为何要制作碎片化思维的动画长片而非短片? * 《黄貔》与《大圣归来》ip宇宙的关系; * 黄貔的形象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 《黄貔》对当代社会焦虑与困境的反映; * 《黄貔》中的迷影文化思维; * 《黄貔》动画设计从周星驰、敦煌壁画中的观念借鉴; * 《黄貔》的多版本、方言与故乡记忆; 以及,我最感兴趣的,《黄貔》是否还可以像路伟当年《大圣归来》那般,再度引发一场“自来水”的效应? 当天我们讨论的内容拉拉杂杂很多,我截取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今天通过“奇爱葛格”播客和大家分享。不管是大家对《黄貔》这部作品持什么样的观点,我想听完这期播客,你会对中国动画的创意构思获得很多新的知识。这也是我们做播客的最重要意义。 当然,最后还要为好朋友的电影打打call。明天就是大年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感兴趣的影迷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部《黄貔:天降财神猫》,大家新年一起沾沾喜气! 也向促成此次播客录制的几位朋友水怪、杨城、刘畅一并表示感谢。
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欢迎大家收听我的播客“奇爱葛格”。 今天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由京苏两地倾力合作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在各界人士的关怀支持下,终于成功挂牌了!这预示着距离它正式向公众开放,已经不需再等待很长的时间。 我本人也来到了分馆现场,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江南分馆的空间体量,比起北京的小西天艺术影院要大得多,足足有5000平米,这也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光影照进生活的丰富想象。 挂牌之前,应苏州广电的邀请,我谈了一些对江南分馆未来电影策展活动规划的个人思考。我选取了其中一部分内容,在此和大家做一点粗浅的分享。这些内容包括: * 江南分馆落地苏州的背后; * 江南分馆艺术影院与一般影院的区别; * 江南分馆艺术影院最艰巨的任务; * 影迷对江南分馆艺术影院的期待; * 江南分馆艺术影院的开馆放映初步设计; * 江南分馆之于苏州城市的文化意义等。 光影的大幕即将在古老而美丽的姑苏运河之畔拉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可以一起来苏州看丰富多彩的电影节目。 也期待影迷朋友们多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欢迎收听我的播客“奇爱葛格”。 诸位收听到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已经在驶往苏州的高铁上,希望未来第一时间能把有关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的好消息带给大家。 前几天正逢《奇爱博士》——恰恰也是本人的网名,甚或说是本播客的名字来源——公映60周年,也在影迷群里引发了大家对库布里克大师的又一波热议。 不出意外,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既然2014年,也就是在大师逝世15周年的时候,电影资料馆曾经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地策划放映了库布里克影展(放映了共10部影片),那么十年后的2024年,还要不要再做一次库布里克影展?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欢迎大家收听我的播客“奇爱葛格”。 今天是2024年1月27日,特别重要的一天,整整六十年前的今天,法国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也是西方大国中的第一个。 所以,中法关系特别重要。到了建交60周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和法国电影有关的电影策划也将蓄势待发,准备轮番登场了。 本期播客节目,我们就来聊聊,我对法国电影的认识过程,过去二十年电影资料馆在法国电影策划推广方面的美好记忆,以及对今年相关策划的设想。 今天的内容非常重要,信息量很大,语速较快敬请海涵。 更欢迎影迷朋友们给我们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欢迎大家收听我的播客“奇爱葛格”。 我和“大旗虎皮”李洋教授已经相识了近20年,大家在互联网上因影评结识,后来他从东北师大调到北大,大家线下往来热络,更成为了交往甚密的好友。 这几年,因为工作繁忙,李洋距离互联网远了些,近距离听他高谈阔论的机会少了,因此借着他“新迷影”丛书发布之际,我拉着他做了30分钟的交流,和听众朋友们分享。 我们的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进行: 1、如何让青年群体更好走近电影; 2、李洋谈自己的年度心水作品; 3、短视频对电影的冲击及影响; 4、AI会对电影带来颠覆性的破坏吗?以及, 5、李洋对电影学子的建议等等。 最后,再次向大家推荐李洋主编的8本“新迷影”丛书,关于丛书的相关介绍,我也会发在我的新浪微博“奇爱博士”上,欢迎大家收听。
感谢关雅荻的牵线,有幸和播客界的顶流“日谈公园”主理人冯广健认识,我们俩年纪相仿(只相差一岁),都热爱音乐和电影,在他的邀请下,做了一期有关电影的讨论。 为此,我拜访了他在东直门的工作室。说实话,我真想不到做播客节目还真不容易,绝不是我这种草台班子式的每次匆忙开录,冯老师细致的前期工作准备令人印象深刻。 相比“日谈公园”,“奇爱葛格”还只是一个小朋友,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评。昨天,播客已经在豆瓣上进行了同步,也可以打分了——留言真不少,有些还挺出乎意料的激烈!但我都能虚心接受,谢谢大家! 毕竟做播客,就是要勇敢滴把自己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审视。 2024年的迷影生活已经开始了,希望“奇爱葛格”未来可以一路伴你同行。
你会给我打几星? 你会给我打几星?? 你会给我打几星??? 你会给我打几星???? 开个玩笑,你爱打几星打几星。 不过,豆瓣能够这时候内测播客打分,甚至新浪也上线了播客功能,说明播客已经真正走进了大伙儿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如果你要想做一个全能的电影策展人/选片人/影评人, 过去,你需要会写万字的电影论文,几千字的电影影评,百八十字的短评微博; 后来,你又要会做两个小时的直播,十几分钟的中视频,30秒的短视频; 现在,你又要学会开播客。 总之,在互联网社交媒介和短视频越来越“侵入”我们生活的时候,最好的反击方法,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利用它们再把公众的吸引力导回到大银幕。 不适应这一切,或许就只能面对门庭冷落的现实。 不是我提倡大家做“卷王”,而是——不这样,诸位说说,还能怎么办呢?
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节目策划沙丹,感谢大家收听我的播客“奇爱葛格”。 今天是2024年我个人播客的第一弹。 昨天1月6日是我非常充实的一天,下午在北京城的西北角北京大学主持了菅浩栋导演的《夜幕将至》,有幸与主创团队、戴锦华教授、王红卫教授等嘉宾进行交流讨论;结束后直奔北京城东南角的合生汇杜比影院,补上了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大电影。 3个小时,霉霉热歌劲舞,艳光四射,实在过瘾!更嗨的是,银幕内外,年轻人的活力和热情投入穿透时空,交相辉映令人感动,甚至让我不由地拿起手机进行了一阵“疯狂屏射”。 无论是《夜幕将至》,还是《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都让我看到了我们的电影院内大银幕文化多样性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尤其这次霉霉演唱会大电影的引进,其背后的化学作用和延伸意义,更可能是划时代的!今天的播客,就粗浅地聊聊我的观点。为了懒省事儿,播客没有底稿参考,一次性完成,粗糙简陋之处,敬请谅解。 总之,希望这样高规格的文化节目,可以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大银幕之上。 只要内容质量数量跟上了,电影业就绝不会有生存危机——而且,我们绝对有能力可以做到。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