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上读到了Sophie 写的一篇文章 《妈妈,你小时候相信自己吗?》 。她从自己四岁的女儿对她的提问,“妈妈,我能做好它吗?” 开始写起,到写给20几岁的年轻女孩,写给30、40 十岁一地鸡毛的中年人,如何不否定自己,如何不断前行,把想要达到的状态当成目标,并专注于阶段性的成果,用一些可量化的成就来认可自己,女生要有点“混蛋精神”,心里强大到什么都不怕。 文章链接:http://nulishehui.blog.caixin.com/archives/244830 因为很受文章触动,我就买来了Sophie 的书《活在标签之外》,一口气读完。Sophie 在这本书里写了自己的童年,和家人搬去新西兰求学,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影响,回北京进外企,谈恋爱结婚再到生宝宝,以及搬回新西兰创业的心路历程,从自我不设限,自我成长,再到自我突破,一路走来,Sophie 善于试错总结,小规模调整,让自己可以从20多岁时候自我矛盾的状态调整到现在“自洽”状态。 Sophie 这次到Lead Her Way 做客,给我们的听众朋友们讲了很多“干货”: ---我经历了很“自我矛盾”的时期 - 矛盾就是,我们对于一些外在的,别人眼里我是什么样子的,我想证明给别人看我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和我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矛盾的。 -年轻时候给自己贴了很多标签,很多标签是我觉得我要做到的,我以为我做到了就会很开心的,比如当个画家,当个作家啊,有钱有貌,运动达人... 有些是我自己喜欢的,有些是社会环境让我觉得我会喜欢的。两种“喜欢” 都是急于向外证明自己,得到认可和称赞。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贴的标签越多,我就越担惊受怕,如果人设崩塌了,那么自己的一切是否就全部崩塌了呢?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不要向外证明自己,而是需要有自己的体系。“自洽” 无关于别人,只关乎我自己,我的认知和行为是否有矛盾?我是否有经得起自己推敲的价值观? Sophie 在播客里讲了她是如何建立这个体系的。 与Sophie 的对话: 如何可以确定自己的底层价值观? 价值观不是一开始就找到的。或者说这个“找到”就是和外界碰撞出来的。当我的一些想法或者价值观和外界不合拍的时候, 其实是通过这种 ”碰撞“ 和”冲突“ 来检验自己相信的东西是否真的被自己相信,这个过程一直不断的持续发生。我可能相信我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我如何去证明自己呢?我会去做事去证明,在做的过程中如果有困难我是不是可以坚持呢?这些都是寻找并定义自己价值观的过程。还有一种方法,适合比较年轻的女生,就是去和不同的人接触,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会对某一类人的观点特别的赞同和接受,对另一些声音却没有共鸣。你可以排除掉这些不重要的,那剩下的就是你可以去摸索的。 当自己的价值观和外界不合的时候怎么半? 第一一定要找到同类人;第二,把自己的价值观具向化到一个小目标,然后把目标分层落地。当你分层你的目标后,你迈出第一步你就有第一步的焦虑,然后你就去解决这个焦虑,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焦虑已经很具体了,不是一个大的泛泛的概念,让你无从下手。推进目标的过程中,你就一个一个困难解决,把自己的价值观落地到行动中,形成一个局部的自洽。这个时候身边的人,也会觉得你其实这么做挺不错的,虽然你不是以改变他人为目的,但是你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其他人。 确定好大方向后,小目标可以细细打磨 我一路走来的所有选择其实都没有偏离由我的底层价值观所确定的主轴,兜兜转转,波峰或者波谷,都会回到无限接近价值观主轴。如果系统化的来看,我们第一要开源-就是找到方向、意义感,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是可以感觉到人生是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这个状态确定后,分层的小目标是可以细细打磨的,或者说以好奇心驱动下去选择做的事情,其实是都不会偏离轴心的。另外,要有自我修正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就是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什么方法论?什么工具?还有更重要的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就是我达不到这个目标的时候,我如何能够接纳自己。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我们要清晰的看到自己现在在哪个阶段。 教育女儿,我要感同身受,以身作则 如果我希望我的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会先去成为这样的人。我在写字,读书,做运动的时候,我们会一同去做这件事情,这样她会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是很聪明的,她能从你一个眼神,你的表情知道你是否真的是享受你在做的事情,所以身教大于言传。 希望女儿(其他女生)可以内心强大到混蛋 当我还是个女孩的时候,我看到王朔写给女儿的这句话:希望你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当时我就很有感触,什么是“混蛋”,我回看我的学习生涯,其实我还都挺混蛋的,比如我很“厚脸皮” ,我知道老师会批评我的一些行为,但是我还是会去做,因为我是接纳我自己的。其实所谓“混蛋”就是对自己无条件的包容,当然是在不侵犯他人的基础上。希望女儿内心强大到混蛋是因为我希望我女儿永远都对自己保留肯定。不是说你学习不好或者你犯了错误,你就没有价值了。 如何做到自我接纳,肯定自己的价值? 其实我自己也不是一直在接纳的状态。但是我可能内心比较强大一些。今年我去参加一个新书发布会,我在台下上台前,特别想要逃。但是在那一刻,面对那个舞台,我还是会有“我不配”的想法在,然后我就逃到了角落里,我当时问自己,我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很强呢?还是我想要发表我的观点呢?我的惧怕主要来自于第一个想法,我怕被别人说我不够好。但是后面的想法就是把自己接纳下来,你够好又怎么样呢?你要表达你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在这么大一个舞台上去表达观点的机会,为什么会逃呢?所以接纳都是在一步一步的验证中来的。这个就是从害怕,接纳,自信到绽放的过程。 关系管理要做到“系统平衡” 如果你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你没有意识到这个环境是好的,你和你周围的环境和人没有互动的话,那么你们之间的气场是不流动的。那么这个“系统” 是没有办法持续的按照一个很高的标准继续运转下去的,我是个很幸运的人,我的原生家庭很好,但是幸运是需要有回应的,否则不会长久。我也见过很多家庭不幸福的朋友,她们会觉得如果可以重新洗牌,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有这种抱怨心态的人,如果真的重新洗牌了,可能还是会有其他的抱怨。关键是你自己如何去看待自己的幸运与“不幸”,如何去回应,如果你真正看到自己的幸运,回馈给关系中的其他人,你会得到同等的回应。这个时候你和身边人关系的质量才可以向上走。关键在于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环境。 如何可以活在“标签” 外?如果选择 “躺平”,算不算事活在标签之外呢? 还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就算你是”躺平”,离开大城市,但是内心的焦虑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也是没办法”看破红尘”的。还是要看问题出在哪里,而不是被概念和规则牵着跑。原生家庭其实只是提供一个爱与被爱的场所,你还有很多的机会享受到爱与被爱,随着自己的修炼和成长,原生家庭的伤口会被自己舔舐。修炼还是要“入世”修炼,“躺平”是没有办法修炼 自己的。 我也会和别人比较,但是看你怎么比 每个人都会比较,但是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去比,如果你拿自己的现状去和别人的一个很好的结果去比较,那么你怎么比都是焦虑。你要去看看这个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的人,倒退20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她是怎么达到现在的相对完满的状态的?要看过程,一步一步看过程,她是怎么做到的,达到一个让你比较羡慕的状态?这个时候你是可以去借鉴她的方法,当然这个是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样本,因为只看一个人的话,偏差很大,你可以多看更多的类似的榜样,可以看看自传,看看有什么方法论可以借鉴。 我也害怕失败,但是我会尝试自我消化掉“害怕” 比如我决定带女儿和先生一起从北京回到新西兰创业,我也害怕,怕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把我带回到新西兰,我明明是个中国人;怕先生因为回到新西兰一切重新开始不顺利。我是怎么做的呢?就是要多沟通,我在做这个决定前,我和先生有过几轮的沟通,我们当时想我们最低的试错成本是什么,是不是可以承受。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孩子真的问到这个问题,我们跟女儿会不断的沟通,我们做这个决定的原因。多沟通,焦虑和顾虑可以和身边人一起分担。 面对焦虑,我会做情绪和行动的分离 当我焦虑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现在所有的焦虑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弱化情绪,不是把精力花在抱怨上。我会冷静下来去看 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已经走出情绪而进入行动阶段,采取行动,为下一步成功做好准备。我自己有个“试错本”,会把一些错误,失败,导致我焦虑的事情记下来,总结经验,把下一次应该怎么做写清楚。 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我有个 简单的决策体系 第一是 符合我的价值排序的,有意义的,我热爱 的,我擅长的,最后是我可以赚钱的。就以5年为一个时间点,我是不是有空间可以让这些可以同时发生的一个方向,其实也是一个复利思维。 有关时间管理 ,平衡是个伪命题 首先我们先质疑一下“平衡”,男性没有,女性有。第二我们的生活是融合式的生活,职场上的管理智慧,可以放在育儿管家上,而并不是说工作就是工作,育儿就是育儿。比如我,我选择教育行业,我又有个4岁半的女儿,这样我在教育领域上的学习就可以运用到我女儿身上,这又是我的一份工作。 还有就是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专注”时间,在“专注时间” 做专注的事情,效率很高。 真正 自律的人不觉得自己自律 当你还要因为自律要求自己做什么的时候,那不是自律,真正自律的人都是在“自动驾驶”。 Sophie 的微信公众号:索菲的文字世界 Sophie 的新书《活在标签之外》可以在当当、京东等网站购买
感谢你来到Lead Her Way! 这期节目嘉宾墨馨特别提到了她不仅仅是Lead Her Way 的忠实听众,还会安利给团队的小伙伴们听。Lead Her Way 是一档做个都市职业女性听的播客,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在这个充斥着不同声音的社会中,女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听这些活得精彩明白的女生的故事,然后问自己 几个问题,再拍拍自己的肩膀,继续充满希望的前行 。 今天特别开心能请来女性生活方式平台Camelia 山茶花的创始人Moxin来到Lead Her Way 的播客。墨馨 是个典型美女,却走了一条不太典型的职业、创业道路。她从媒体开始职场道路,做到总监后,毅然决定从零开始在移动互联网赛道创业,专攻技术解决品牌移动端方案,再到创立以内容引导女性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平台山茶花,一路走来,她笑称她“靠脸吃过饭,也因为能力陪过钱“。这个长得美的 “连续创业者”说其实美貌在职场上绝对不是加分项。 因为家庭原因,墨馨说她从小到大都很 “孤独“,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她一直觉得一定要靠自己,才能生存, 直到去年她才领悟,因为这样的信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她错失了两次可能让她快速成长的职业机会。但是也正式因为这样的顿悟让她走上了认知升级的道路,开始攀爬另一座高山。这个想写爱情小说的科技创业者,让我对“爱而不得“ 这一人间遗憾有了新的认识,突然觉得其实爱而不得也是一种完满。且听墨馨慢慢道来。 .... 00:17:00 墨馨在去年意识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性格上的影响。她发现她一直捍卫的信念反而让她错过了和行业内最优秀的人工作的机会,放慢了自己的成长速度。 00:22:00 墨馨最在乎的事情是自我成长,”只有让我不断成长,让我看到自己的新的一面,就让我爽,让我觉得我的时间有价值。可是我固有的决策模式,我现在也才理解 ,是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却让我忽略了我最在乎的事情,而执着于我一直想要去捍卫的东西。我之前不知道,但是我现在知道我坚持的背后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怎么限制了我的认知。“ 00:34:00 墨馨在做决策的时候,不会太去想别人怎么想。 00:41: 00 墨馨说她不怕变老,不怕变丑,怕的是活的不精彩。那么她对于活的精彩的女生的定义是什么呢? 00:48:00 墨馨做选择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00:52:00 墨馨对于爱而不得的理解和感悟让我很受启发,事与愿违,爱而不得是常态。那种遗憾的滋味其实是很难得的。 00:55:49 墨馨会对大学刚毕业的自己说什么呢? 00:58:00 墨馨的时间管理理论,非常简单实用 1:00:46 墨馨经常被别人说,你这么好看还这么辛苦做事干嘛?她说其实好看不一定是职场上的加分项。 有关Camelia 山茶花: 女性生活方式平台,为都市女性分享风格与灵感,让都市女性多一份迷人 微信公众号:Camelia 山茶花 有关墨馨:连续创业者,现为Camelia 山茶花的创始人以及女装设计品牌The Mo Lab 的主理人。 墨馨微信:@墨馨
声音简介 在过去20年,Miriam 的职业生涯横跨13个国家,15个行业。24岁的时候她把MaxMara 带到中国 ,职场开门红后,她自己成立的品牌咨询公司又带进我们耳熟能详的奢侈品牌肖邦 ,Krug 香槟,以及劳斯莱斯汽车等。性格使然,她华丽转身,又开始做自己的家居品牌和装饰设计公司,很多知名的零售设计品牌的线下店就出自她的公司。现在她又多兼一职,她要把Joyce Beauty, 一个香港老牌美妆品牌集合店开到上海。 这个女生有趣的地方就是,当你以为这些金光闪亮的成功标签就定义了Miriam 的时候,你就错了。她一点都不避讳谈哪些一定会被社会贴上“失败者”的标签的经历,她和妈妈关系坏到她妈妈从未见过她5岁的儿子,她决定以后也不和妈妈有任何联系 ,但是她知道他们彼此是相爱的,只是相处太难;她20出头离婚,30多岁的时候和比自己小8岁的男友结婚;她用了10年的时间跑遍世界,试遍所有方法,才在44岁的时候生了自己的儿子;一切都没有按照社会标准时间发生,但是明年就50岁的她却觉得所谓的在岔路口走错,却可以看到别人不一定看到的风景。 每次和Miriam 聊天,我都学到很多,也有很多反思。这期播客她还讲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如果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走进婚姻,或者在婚姻中迷茫,那么你可能会有点启发。
Coco 是认识了10几年的好朋友,在我和我们共同的朋友眼里,她是个“平衡车金牌选手”。真的是自我,家庭,事业和友情都兼顾的女选手;她特别的拼,努力程度令人发指。我一直都想深究“努力”是不是就可以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好,还让自己很开心。但是做完这期节目我发现,没有方向的努力只能叫内耗。Coco 把她自己当成是一个她自己尊重爱戴的公司一样定位和经营,她就是coco enterprise 的主理人,她有coco wang 的品牌定位和愿景,使命和目标,一切其他都是按本执行。且听coco 讲解。 03:20 怎么坚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Coco: 比较诚恳的回答,如果拉到人生的长度看 ,我会觉得在人生的一些关键节点我都做了一些看上去不错的选择,但是比较真实的情况是,在一些比较细小的岔路口,自己也经常会有磕磕绊绊,甚至会被自己打上标签,叫做“至暗时刻”的时刻。 04:30 现在向回看,有几点原因让我能在相对正确的时间做相对正确的选择: Coco: #1 我很幸运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多任务处理者” ,我一直在双线或多线的过着我的人生。这给了我很多的机会去试错,让我知道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我的热爱,什么是超越了我的底线,我不能接受的。 #2 我一直有个习惯,我和我的心理咨询师长期保持沟通,我们讨论的核心是我为什么成为今日的自己。“我是一个和自己的关联很好的人,我总是能够做出true to myself 的选择” #3 与比我更专业,更优秀的智者高效的沟通可以让我更快速的成长,做出正确的选择。 #4 我一直在做品牌管理,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是一个独有的品牌。在这个世间走一遭,什么是我 的mission, vision, value ? 我在2015年建立了我的 branding house, 探索人生一场,什么是最重要的。我希望成为怎样一个人。它帮我在迷茫的时候做选择。 13:40 怎么样建立自己的 品牌架构,一个不懂的品牌架构的小白,怎么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架构来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 Coco: 这个真的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建立自己的品牌架构的核心目的不是帮你去做个人的品牌建设,推广自己,让更多的人知道你。这个是向内看的,是让你更加清楚,你存在的意义感,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要持续问自己,在人生的体验中,你希望最终获得的是什么?你怎么抵达这些地方?你希望贡献怎么样的力量? 19:00 自我品牌架构搭建中最重要的是你的价值观 Coco: 从我的品牌架构最底层,也就是我作为一个人的最核心的价值观,一件事情做还是不做?你的底线是什么? 我的价值观就是“相信美的力量”。我是不是选择一个工作,或者我是不是接纳一个新的朋友,背后的逻辑就是,内核是不是美的。 25:00 忠于自己 Coco: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的“相信者”,我有一些很好的女性朋友是相对悲观的“怀疑者”不管是相信者还是怀疑者,我们都是有自己的方法论,推荐斯坦福大学的一节课 【Design Your Life】。相信者或者怀疑者也好,我们只不过都是选择了自己的 平行世界中的一个。相信者更加笃定一往无前,但是怀疑者提前就把很多风险排除掉了。无论你是相信者还是怀疑者,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联,只要忠诚自己就够了。 28:50 有关比较 Coco: 具化的比较肯定是会有的,我是一个很有好胜心的人,还是会去比较的。但是我觉得我还是会回到,在我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上我是否是自洽的。我的这个“当下”我的选择和我要去的远方要是一致的,我拥抱我走过的来路,我此时的当下,和我未来的选择。 很强的好胜心难免会去比较,但是自己沉下心来看,这件事在你自己人生中的定位是什么样子,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以及你得到怎么样的结果,我觉得就够了。 47:38 时间管理的方法论 Coco: 首先要把大框架想清楚,这样你不会被小困扰不停击倒。有大的规则,什么事情不做,什么是我想抵达的方向。第二,我的时间管理原则就是all-in,专注。 54:38 情绪的困扰 Coco: 我也会有被情绪困扰,我现在反而不会太刻意的去收敛我自己的情绪。有时间掌控情绪是很辛苦的,我现在已经很辛苦了。如果不会对别人造成很大的困扰,只是更多的只是让你做更好的自己,我会收敛我控制情绪的能量,做真实的自己。 58:20 你情绪背后是什么? Coco: 要搞清你的情绪背后是什么,是愤怒,是失控,还是你的专业不被尊重,你对自己的自我怀疑?我自己最常用的做法就是正视这个情绪。纠缠于情绪的自身没有什么意义。其实情绪的背后都是害怕失去和害怕失败。 1:01:54 最刻骨铭心的失败 Coco: 我最刻骨铭心的失败… 让我痛苦了四年的时间,我经常在那四年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人生…. 那种耻辱感和挫败感,就好像一炉火,没有水,闷烧了四年。现在回看,在灰烬中,还是会绽放出新的生命的。 1:07:38 Coco 会有哪些话会对大学毕业时候的自己说? Coco Wang: 连卡佛中国营销总监 女性播客Slightly Open 联合主播 这里可以找到Coco Wang: 微博:@Wang蔻蔻 喜马拉雅/小宇宙:Slightly Open 斯坦福大学【Design Your Life】 http://lifedesignlab.stanford.edu
孙何方12岁就知道自己做什么,她要做珠宝设计师,20多年过去了,她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想法。12岁到现在,每走的一步都是向着梦想走进,没有停歇。她说她不想做“暗黑系”设计,是因为“谁不喜欢自信,乐观,开心的人呢”。 如果你20几岁,正走在“让自己变的更好的路上”,你要听听何方告诉你,怎么选择, 怎么规划,需要放弃什么,坚持什么,如何“马上尝试” ,因为只要你坚定自己想要什么,并开始做了,一路上,只要不断提高自己,升级打怪,你就可以到达那个梦里出现的地方。
和Chel 认识10多年了,第一次在香港中环喝酒聊天是她在三联生活周刊做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聊完后,我觉得她不一样 ,到底不一样在哪里也说不太出来,应该是同年龄人所没有的底气,知道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的底气。10年间,她一直在媒体圈里做数据化转型。直到30岁,她在事业和家庭两边必须要做一次选择,然而这次选择并没有让她走上“社会标准”的幸福人生。却是她几年后成立Cabana 的起点。Cabana 在北京三里屯成功开店,我们在北京一拍即合,Cabana 要做到上海来。Cabana 这个品牌就是chel 一步一步走来的自然延伸,怎么样把东西做美,怎么样把美的东西带给国人,怎样让大家知道真正美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做为一个女性创业者,chel 想告诉所有女生听众,你要了解自己,你要动心忍性,你要让机会找到你,你的时区其实和社会时区可以有时差。
“如果我说我遇到的最难的事儿,就是去年的疫情,我突然明白了‘无力感’是什么,看着店里的生意大幅下降,做什么也没有好转,我特别无力。我觉得我抑郁了,我和我妈说让我回到我的出租屋,因为那里二层,我妈住22层。“ 这是Lindsey 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的状态,但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想过放弃她的店,“因为我才刚刚开始做,还没做成呢!” Lindsey 是个1992年出生的姑娘,她说她三、四岁就决定了要做服装设计师。又因为不想从众,就之身跑去意大利读本科,从头开始学意大利语。因为怕到了意大利吃不惯,她让妈妈给她买了个烤箱,在备考期间自己学烘焙,结果因为做的甜品太好吃,她被意大利语老师劝说去学面点。回国后,她做了三年服装设计师,但是最后还是自己开了家美式pie 店,叫Pie Bird 。店开了三年,她才第一次去美国。但是她的店,无论从装潢还是口味,都非常地道美国味。表面看来,Lindsey 大大咧咧,兴趣广泛,想做就做。但是听她讲了她的决定和坚持,你会发现,这个90后的姑娘,有规划,肯吃苦,执行力和自我意识都极强。她没有社会标签束缚,也没有70后,80后有的品牌情怀,在不给给人添麻烦的前提下,一定让自己开心。比如,做为独生女的她,早早的就给父母摊牌,自己绝对不要小孩;就是因为不喜欢小孩,不享受当妈。Pie Bird 也不是Lindsey 唯一的梦想,她还有很多爱好,很多好玩的事儿要去尝试.....
和小璐“云 ”认识很多年,是因为内外的第一家线下实体店开在了静安嘉里中心。这家店除了老客多,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从我们的会员数据看到,这家店还有很多从上海以外省份的“内外”粉丝慕名而来。和小璐熟络起来,是因为我们共同的一个朋友和我讲,小璐是一个特别“值得”的女生。 9年前,小璐离开咨询公司,在上海开创了“内外”把象征自由的“无钢圈” 内衣做成了线上爆款;2020内外有超过100家线下店,还请来了王非做代言人。内外在2019年完成了人民币1.5亿元的c轮融资;小璐说她一直向往 自由;不喜欢重复;她还有个记者梦,所以观察和了解不同的人让她在做内外的时候更加从人的角度出发,从心链接。 小璐说,她上学时学长说的一句话,她记忆犹新并成为了她人生决策的准则:选择哪条可以带来更多选择的路。 这次的播客,我们在最近很火的clubhouse 做了有趣的尝试,我们两个都是第一次在这里开直播,没想到有将近200人听完了两个小时的聊天,有很多是内外的忠实粉丝。20多个人提了很多问题,关女性创业;内外的出海策略;品牌进一步的发展等。因为club house 的相关政策,我们不能把这些对话全部录制,但是本期的播客非常有意思,小璐讲了她做为两个女儿的妈妈,和老公一起创业 的女性创业者,在创业路上的心得和体验,她的坚持和困惑;以及为什么女性的情绪其实可以帮到女性创业者打开局面。
九斤是设计师高端运动品牌Particle Fever (粒子狂热)的联合创始人。做一个国际化的运动品牌是九斤在申请哈佛法学院的文书上写的目标,10年来,她慢慢推进,渐渐成型。成立5年之计Particle Fever 在去年11月完成了C轮过亿融资。对于九斤来说,做Particle Fever 是在完成一个未竞的事业,它无关马甲线,无关紧致的小腿线等等这些“结果”。它是一直向前,不断探索的坚持,是对材料科学的探索、运动精神的致敬。 九斤可能是我遇到过,这个年龄段的女生中,最理智的女生。她左右脑都特别发达,得到过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一,因为意气,弃理从文,一举考到了北大法学院,然后年纪轻轻有进入哈佛法学院。这些一头光环的女生,也被父母催婚,也需要把家里的卫生间装修的特别舒适,因为是只有在这里是 她最自我的时间。她有很大的脾气,也喜欢每周五给办公室买零食。九斤很显小,她说这个在创业时,是很大的劣势,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公平,总有偏见,你只需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是重要的,然后去解决。九斤的 另外一个未竞的追逐,是电影和 音乐。
认识Lu 十几年了,10年前的她是带着光环的沃顿MBA 海龟,20几岁的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区高管。那时,她走路带风,说话非常快,一切顺意。十几年来一直保持聊系,她去创业了,前几年一直很苦,她坚持着。四年前她转向创立了线上线下高端美妆品牌全运营公司Ushopal, 短短4年,公司已经估值20亿,收入每年10亿元,引进Natura Bisse, Chantecaille 等品牌。一年前我们又一次合作,她的to C 端品牌Bonnie & Clyde 线下店落地静安嘉里中心,每月销售过百万。 这次聊天,Lu 给女生的一个建议让我思考了很久,她说,真正对自己好,是在25到35期间,真正找一段时间,不要顾及社会、亲人、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去找到自我,找到那种无畏的状态,找到了这个状态才是真的对自己好。我想不管你是在哪个年龄,都可以花一段时间去找找看,也许很多困扰你的情绪和想法会有所改变。
上海永嘉路上有一家红了很久做sourdough 面包的餐厅叫O'mills. O'mills 在小红书和点评上有上万条的好评。笑笑是这家餐厅的创始人。笑笑很早就想好了自己的人生10级,以及她如何不断学习和创造来达到自己最终的目标- 最好的自己,10级的自己。O'mills 是她的第8级,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在这一步一步中她又是如何升级自己的?且听笑笑缓缓道来。
本期嘉宾是女性运动服饰品牌Maia Active 的创始人和设计师Lisa Ou。短短四年,Maia Active 线上销售过亿,并在国内知名商圈开出了5家直营店;Lisa 最近又有了新身份,她的女儿在圣诞节前后出生。Lisa 在节目中和大家分享了她做Maia Active 的初衷;运动给她带来的变化;以及她从失败中学到的宝贵经验;以及坚持做自己的重要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