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是AMA第12期的twitter space回放。今天和大家讨论的话题包括: * 从资本新宠AIGC看“叙事机器”:什么是“注意力”的第一性原理? * 美国银行的研报:比特币再次成为避风港? * 被世界杯带火的“Fan token”(粉丝币): web3颠覆体育产业? 时间戳: 1. 从资本新宠AIGC看“叙事机器”:什么是“注意力”的第一性原理? 04:15 红杉官网发表的《生成式AI:一个创造性的新世界》(Generative AI: A Creative New World)是VC制造叙事和FOMO的典范。符合三个典型特征:(1)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一句话结论”;(2)一个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极强的彩蛋;(3)现场示范观点强大能力。 08:00 有感而发的小图片迅速变成meme,再次证明了在一个没有确定性的市场上,并没有所谓“赛道”和“范式转移”,只有“注意力转移”。“故事和博弈论”本来是二级市场上的游戏,现在的一级市场似乎也完全适用,深得其精髓。Narrative发挥作用的半径越来越大。 11:14 AIGC突然爆火,折射出当下资本寒冬的两个典型特征:旧叙事统统不work,新叙事急着找出口。AI赛道近年来的发展(2015-2022年),呈现出了“创新七年创新之痒”态势。 18:28 “叙事”代表一个怪圈——叙事(注意力的转移变化)和第一性原理(永恒不变的)是冲突的。然而叙事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一定也符合某种“第一性原理”。 21:09 “关注叙事”和“关注底层逻辑”,在市场上表现为长期主义和做短线。交易员对“叙事“的关系比一般人更密切,关心的是叙事带来的动能,底层是什么并不重要。 23:30 “叙事机器”(narrative machine)和“四个叙事公式”:叙事是推动金融市场的动力。它是一人类的主观解读,又反过来推动了现实世界中的变化。 2. 美国银行的研报:比特币再次成为一个避风港? 26:00 比特币现在与黄金的关联度再度上升为0.5(八月中还是0)。于是“投资者可能将比特币再次视为避风港、比特币和黄金是央行对冲”的叙事又出现了。 28:37 这些年被通胀扭曲了的比特币叙事。 35:00 以太坊的叙事和比特币的对比。在货币流动性回撤的情况下,不同类的风险资产会慢慢就体现出了自己的本性,回归自己原有的叙事。 37:57 “模因”(meme)和“叙事”(narrative)的区别? 41:50 市场上的“双层叙事层思维”。凯恩斯说“金融如选美":如果在众多美女中,猜中了冠军就可以得大奖,你该怎么猜? 46:50 如何形成二层、三层思维?博弈论中的一个概念: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和共有知识(mutual knowledge)。喊破皇帝裸体的熊孩子。 3. Fan token粉丝币: 新庞氏骗局还是新范式? 53:07 过去3个月,体育类粉丝币(fan token)类涨了85% ,而加密货币市场总体则下跌了10% 以上。Web3要颠覆价值5000亿美元的体育产业? 58:06 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是极典型的“注意力转移”例子。一个全球十几亿人关注的大事件,大概率是从“mutual knowledge”转向“common knowledge”的好机会。 封面作品: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 by Scott Gustafson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 @LeiSalin_XP @Will42W TG群(开放):t.me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开播以来,从2022年2月2日的第一次录音到现在,八个多月一共完成了33期。非常感谢大家的一路支持。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所以今天要和 .....这八个月的时光说再见,做一个阶段性小总结。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播客也是一样,只输出而不思、不反馈、不复盘,也会罔也会殆。所以今天,我们把这30多期的心路历程、感悟、发现、以及未来的一些计划,和大家一起分享。也许还会有些惊喜。 时间戳: 02:08 首先还是从一个“筐”开始,用“第一性原理”这个“筐”来总结文理的所有大“筐”。 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它到底是哲学?物理学?还是马斯克创业学?为什么在亚里士多德心目中,它是哲学中的“神性”部分?又是如何被著名民营企业家马斯克老师带出了一个小高潮? 07:20 美国神学家尼布尔的《宁静祷文》(全文见延伸阅读)用来描述第一性原理很贴切。从哲学、物理学、到量子力学;从亚里士多德、尼泊尔到马斯克,“第一性原理”其实都一脉相承。大家都想追寻一个“终极”的、不可以再被讨论和改变的东西。 13:35 第一性原理对实践者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掌握它? 16:06 马斯克和堂吉柯德:你是相信看到的“现象”,还是相信内心的“逻辑”?“现象”和“逻辑”一旦产生矛盾,你选哪一个?如果选择“逻辑”,就必然要从第一性原理开始推导。 21:00 一个方法论:任何一件事,只有遵循“双第一性原理”,才有可能成功。 23:25 第一原理思维很容易描述,但是很难实践。我们要做到笛卡尔“怀疑一切”,将每个问题简化到原子级别吗?“第一性原理”的成功案例都是解决之后看起来简单,没解决之前要绞尽脑汁才能破除迷障、回归原点。 26:30 疯子上校与F16战斗机的故事:回归真实目的——你到底想干嘛? 29:34 《文理两开花》的缘起。不同记忆版本之Will老师版——一切从“史上最大坑”《GEB》开始。 37:37 小跑版。跨学科开脑洞的初心和意外的结果:《文理》的几个大筐,算不算“第一性原理”? * 身份与契约(Status & Contract) * 模因与结构(Structure & Meme) * 计算与认知(Computation & cognition) * 价值取向不可能三角 (The impossible triangle of value propositions) * 货币灵魂三问 (The First Principle of Currency & Credit) * 平行世界之桥(Bridges to metaverse) 47:09 《文理》未来计划及小惊喜。 计划之一:出书。应该是一本关于第一性原理的书。 计划之二:Vitalik新书《Proof of Stake》的启发,和SBT发行小实验 51:03 计划之三:一个小创意:《文理第一性原理》系列铜版画NFT。“虚实结合”创新小实验。 计划之四:《文理》第一性原理“大筐”是否可以作为“投资哲学”(investment philosophy)?Web3中有没有第一性原理?能用《文理》大筐做投资吗? 55:42 在web3领域,看“赛道”有没有道理?如何找到正在”范式转移“(paradigm-shifting)的领域? 01:01:32 在每天需要不停过滤的信息爆炸时代,错误累积的信息让你永远看不到深层次的原因,只有表象。表象的巨大的问题,要么“创新”变成“竞争”,要么被历史误导。 01:07:00 如何“双第一性原理”思考“投资”这件事:web3时代的投资还和web2一样吗? 01:10:41 《文理两开花》本身也就是自己理论的一个实践者。 01:14:47 关于线下粉丝会计划。 延伸阅读:尼布尔《宁静祷文》: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 I can change, and wisdom to separate the difference. 神啊. .请赐与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 .请赐与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这两者的不同 封面作品: "Embracing Adversity", by "tree of life artworks"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 @LeiSalin_XP @Will42W TG群(开放):t.me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本期是AMA第11期的twitter space回放。 暂别近一个月后,《文理》AMA回归,和大家聊一聊近期一些对行业影响较为深远的新闻。 1. 合并后的以太坊、NFT会被豪威测试认定为证券吗? 03:30 豪威测试(Howey Test)科普:一个卖土地和种橘子的公司为什么需要被证监会监管?为什么“卖地+种橘子”等于投资行为? 08:00 大家还记得“澳本聪”吗?就是那位自称中本聪的科学家(Craig Wright),今年写了一篇论文“Decentralisation”(去中心化),并提出此“惊悚”论点:合并之后,POS权益证明模型可能导致以太坊被SEC认定为证券;不仅如此,所有POS代币都可能是证券。 10:43 为什么“澳本聪”的攻击在当下如此敏感?为什么社区要“不惜代价”反驳其观点,“拯救”以太坊? 17:55 POS逻辑与豪威测试“四要素”矛盾的焦点在哪里?“Staking”和“投资”是不是一回事儿? 33:29 “如果它看起来像鸭子,走起来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那它就是鸭子”。然而在web3这样的新领域,它还真有可能“不是鸭子”。 36:00 NFT是否符合豪威测试?“艺术品消费”和“社区发售”有什么区别? 2. a16z剖析Web3监管思路:重心在上层应用,而非底层协议 43:26 A16z文章观点总结:如果因为出现了垃圾邮件,就把“SMTP协议”列为非法,今天的网络会变成什么样子? 47:57 “正确但无用”的观点:如何用“两根金条”逻辑使分析更深刻? 3. 用文理“结构与模因”分析近期某高热度项目 54:50 如何用文理“结构与模因”来分析一个“三天过山车”项目? 58:30 什么样的结构天然会吸引薅羊毛党? 01:00:28 为什么复杂的数学公式是一种模因?什么是“算法不稳定币”? 延伸阅读: - Staking并不满足豪威测试,ETHPoS不会成为证券: www.panewslab.com coingeek.com - a16z剖析Web3监管思路:重心在上层应用,而非底层协议 www.panewslab.com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 @LeiSalin_XP @Will42W TG群(开放):t.me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首先恭喜Will老师,大家期待已久的ERC3525标准最近刚刚通过,从此为在crypto世界中建设的小伙伴们又开了一扇儿创新的大窗户。 恭喜完了,下面进入系列吐槽:先吐槽一下提纲准备,今天的题目本来是“一个技术人创作3525的心路历程”。我是一个喜欢凭感性想提纲的人,直觉上觉得这个题目不仅蹭了热点,还能让大家更深入了解Will老师心路历程的好机会。 没想到,Will老师在做核酸的路上针对“3525心路历程”这个字眼进行了深入剖析:是涉及整个技术细节的过程吗?该怎么切入合适?这个时点讨论合适吗?和文理的主旨搭不搭?...... 这就是Will老师的严谨——经常会把提纲问题的每个字都看仔细,以确保有没有歧义,有哪几种歧义,根据每种可能的歧义给出调整建议。经常让我汗如雨下,导致我养成了发消息前进行一审二审并准备及时撤回的好习惯。 如你所知,这就是让人又怕又爱的“完美主义”—— 时间戳: 1. Will老师是完美主义者吗?技术人员都是完美主义者吗? 05:14 Will老师觉得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但和做技术没有关系。完美主义是一种思想模式,工匠精神就是完美主义的一种代称。 但是搞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个事儿,“完美主义”发生率确实比别的行业更大——计算机行业需要和“0和1”打交道,一切结果就是“对与错”,完美主义浓度会比别的行业高。 09:16 小跑创业行业——交易行业的“卷王”、用冲刺的速度跑全马、不进步便秒死的高频交易行业亲身体会:对软硬件性能的偏执是从业人员基本性格。这种对完美的偏执经常会和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产生严重冲突。 14:43 Will老师和小跑分别是16型人格中的哪一种? 2. “做不出东西”是因为太自由松散?太完美主义?还是水平问题? 18:09 完美主义倾向的经典诠释——软件工程领域圣经《人月神话》核心结论的经典比喻:“一个女人花10个月生1个孩子这件事,5个女人花2个月是生不出来的”。如果你是在做一件需要长期打磨的事情,完成时间长短和是不是完美主义关系不大。 21:46 但是创业本来应该是一个接受不完美的过程?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曾说:“如果你对发布的第一个产品版本没有感到尴尬,那就说明你的动作太慢了”——对于创业,完美主义是否会扼杀创造力和生产力? 首先需要定义完美:技术完美不一定是产品完美。“产品”更重要的是“合适”,所以做产品的人应该不是完美主义者。 24:36 “完美”是外部的评价体系,1000个人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有没有灵魂”才是完美的内在衡量尺度。 ERC3525、微信、开源大神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的例子——底层技术架构保持初始理念和风格,可以说是完美的。 3. 如何平衡“完美主义”与“创业目标、向投资人负责”的关系? 35:28 如果心目中完美金字塔,别人根本不懂或者不认可,会不会怀疑自己? 36:46 在商言商:投资人、市场、用户角度从来就不存在“完美”的东西。 4. 如何理解“自由而无用”?如何才能做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43:34 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容纳“完美主义者”。开源、以太坊、科学、哲学、艺术领域似乎更能容纳以自己的灵魂作为指引的人。 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在实操中被称为“无所作为”的知识。明知道自己的完美主义可能没有结果,还是会去追求吗? 46:30 物理学家的完美主义相对“简单实现”,而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研究的事“人的认知的规律”跟“人的认知”之间的匹配程度。认识论就是一个无用的典型。 52:12 可能为真却无法证明——世俗的人不会为之费神,但哥德尔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罹患精神疾病。 数学和哲学无用异曲同工:庄子“无用是大用”,木匠、徒弟、和树神的故事。 56:21 “无用”最大的用处是推广了边界,增加了人类探索的可能性,比如ERC3525拓展了“半同质化代币”(semi-fungible token)的可能性——这才是“无用”的最大的用处。 57:12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是方法,而是一种智慧。 01:03:55 布考斯基的故事:一个一辈子几经波折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实现人生理想的人,为什么会把“Don’t Try”(别努力了)放在墓志铭上? 延伸阅读: * 布考斯基(“地狱的海明威”)墓志铭: “We work too hard. We try too hard. Don’t try. Don’t work. It’s there, Looking right at us. aching to kick out of the closed womb.” * 《人月神话:软件项目管理之道》(The Mythical Man-Month: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LeiSalin_XP TG群(开放):t.me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我们处在一个周期“恶性通货膨胀”的时代,体感为“熵增”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以前需要好多年才形成、膨胀、到顶点、再崩溃——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和周期,现在几个礼拜甚至几天就能完整经历。 一切更快地增长、发展、变好,但一切“从好变坏”的速度也更快——起泡沫的速度更快,垄断的速度更快,失去兴趣、崩溃速度也更快。经济系统中的“熵增”似乎已经进化了,而我们是否有办法衡量出经济系统、金融市场、和加密世界中的“熵”呢?如何引入负熵,来躲开“热寂“的宿命? 时间戳: 1. 什么是熵?什么是熵增和负熵?熵分几种?热力学的“熵”的信息“墒”一样吗? 03:30 复习"大筐":我们在第3期《从土耳其到DeFi:教你用“耗散结构”识别庞氏》和第9期《StepN:边跑边赚?》中抛出了:“模因和结构”这个思维模型。 我们的结论是:任何一个经济体、个体、包括web3和项目生态,本质上都是一个耗散结构。一个持续的耗散结构有三个特征(开放系统、正反馈机制、复杂结构)。而最后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模因”:“meme”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认知产生的动力和稳定性。 06:20 什么是“熵”?“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那个更有可能被推演出来?甚至能被计算出来? 10:00 假设你有两份世界杯球队名单。一份写明一支是巴西队,另外31支是世界各地幼儿园联队;另一份名单中,32支球队的所有队员都是一模一样的银河帝国机器人。问:哪份名单更有助于你猜出冠军? 16:50 信息熵描述系统的复杂或混乱程度——和热力学的“熵”一致。为什么“信息墒”比“热力学的熵”更底层? 19:30 信息墒的背景:图灵从香农“偷师”才发明出了破译德军密码的密码机? 25:00 熵增不可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只能增加,走向热寂;开放系统中带入的信息,是用来消除混乱和不确定性的。薛定谔的“负熵”概念是如何启发了鸡汤文? 2. 如何衡量经济系统的“有序性”/活跃程度?如果引入熵,那它跟热力学熵更像还是信息熵更像? 28:00 如果缩进到一个经济体呢?国家经济、金融市场、加密世界里的tokenomics:这里的熵应该是那种熵?经济系统满足“熵增”吗? 35:07 经济系统中的“无序程度”应该如何计算?如何设计一个“必然崩溃”的小跑币系统? 3. 除了热力学熵、信息熵,我们是不是可以定义“资产熵”?“资产熵”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Web3项目状况的衡量指标? 54:40 !!烧脑预警(不想挑战的同学请直接跳至 01:26:25;口述公式文字版部分请见shownote中的“延伸阅读“部分) 如何构造出一个小跑币、或任一个crypto项目“资产熵”的计算公式?如何量化一个经济系统(资产、链上经济体)是有序发展、还是正处于混乱状态? 01:20:40 (彩蛋部分)现场展示文理思维——小跑和Will老师180度思维差异。 01:26:25 无公式简单总结版:经济系统中“熵”的四个部分。 01:29:50 各行业都在同样的数学规律下运转:银行评估零售客户的标准:存款、钱包份额、客户画像——也是在层层消除不确定性。 01:36:00 为什么小跑觉得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的是“行为熵”? 金融市场最著名的信息效率理论——EMH(市场有效性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信息墒”吗? EHM体现了市场的波动,市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信息”——市场无序,也就是信息中的噪音越来越多,信息墒越来越多。但市场上是否还有一种“行为”折射出的“隐性信息”? 塔勒布的“反脆弱”究竟是在“反熵增”还是“反熵减”? 延伸阅读: * 讨论中所提书目:香农《信息论》;薛定谔《生命是什么》;塔勒布《反脆弱》;电影《信条》 * Will老师口述“资产熵”计算公式: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LeiSalin_XP TG群(开放):t.me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本期是AMA第10期rollup的问题:关于“BendDAO事件“,和”身份互联网”的讨论。 内容已经总结成两篇文章: * “相信真主,也得拴牢骆驼”:NFT借贷的第一性原理 * 信息 + 契约 + 身份:撑起“Web III”的支柱 请订阅《文理》newsletter,或点击此链接阅读。 本期讨论内容: * BendDAO事件:“流动性”就像空气,平日察觉不到,没有却万万不能 * 第一问:人们为什么需要抵押NFT借款?NFT借贷的价值诉求是什么? * 第二问:BendDAO是银行吗? * 第三问:“同质化”世界(fungible token)的借贷模式用在“非同质化”世界(NFT)中合适吗? * 那NFT借贷应该怎么做才合理? * DeFi“透明性”的魔力 * 为什么用《无间道》的例子做开头 * Web3世界的“阿喀琉斯之踵” * 区块链世界中的“契约身份”(contractual status)和“关系身份”(relational status) * 即将到来的“Web III”:“信息互联网”+“契约互联网”+“身份互联网”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LeiSalin_XP TG群(开放):https://t.me/wenlipodcast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今年是美元换金脱钩51周年。 1971年8月15日,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27年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全世界宣布:美国政府不再进行美元和黄金的兑换,单方面改变了长达 25 年之久的国际货币机制。布雷顿森林精心设计的国际货币体系,就这样被一个讲话——废掉了。 从手段的决绝与干脆上来说,这的确是一场“货币战争”,而且是闪电战——没有和任何盟友商量、没有经过议会辩论、没有透露任何口风,被称为“Nixon Shock”。这个宣布,瞬间切断了全球货币体系与黄金的关联,货币不再与任何东西关联了。 从那天起,人类货币进入了全新的未知领域。有史以来第一次,全世界所有货币第一次不再与任何东西挂钩——也就是在那之后,人类进程发生了改变,也是今天一切的开始:我们开始有了信用货币、有了金融危机、有了“印钞机”、有了越来越无所不能决定一切的央行和联储、有了比特币、有了加密世界......也有了《文理》的“货币灵魂三问”。 当然也就有了今天对于“钱的第一性原理”、和那些被“通胀扭曲了的商业逻辑”的讨论。 时间戳: 00:10 为什么尼克松51年前的讲话无异于一场货币战争? 04:53 为什么尼克松是史上第一位“用三阶导数证明自己才能”的国家领导人?如何用政治话术来掩盖物价曲线的陡峭? 09:04 数学概念是如何迷惑我们对现实世界认知的?2008年拜登竞选时也用到微积分“拐点”概念来比喻美国的未来。 12:34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恶性通胀的成因、如何应对、以及应对的后果——都没有被充分研究过。“通胀”和“脱钩”的正确因果关系是什么? 17:07 为什么从货币体系角度,“保就业、保增长”是央行的错误目标和认知?菲利普斯曲线错在哪儿? 23:50 哪些商业、创业、投资逻辑是被“通胀”扭曲的?房贷逻辑如何被次贷危机扭曲?“零利率”如何造就了大量“裸泳式”商业模式? 32:5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故事:银行是泡沫逻辑扭曲最大的前期受益者、后期受害者。 2020年新冠危机刚刚爆发时的“奇幻事件”们(比如Gamestop、罗宾汉散户侠、屡创新高的科技股、奇奇怪怪的商业模式),究竟是真的颠覆性创新,还是被“钱”泡出来的? 36:19 商业银行和央行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能更多的是依靠人的良心。 39:40 通胀就像撒旦——“直到落地前的一个小时,上帝都以为它是天使”(《萨勒姆的女巫》),但只要落地,那可能就祸害人间。 详解巴菲特老师的经典文章《通货膨胀是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的》。普通人的对“货币幻觉”会有什么认知?为什么在“只收税,无通胀”和“有通胀,但不收税”的两个平行世界中,你会一样悲惨? 46:54 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看通胀。巴老的例子也是广义相对论。 49:48 帮助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20余年的最大功臣——“网络效应”,其实是通货膨胀的幻象? 如果“钱”的增长速度比平方效应慢,就是零和游戏和负和游戏——你必须要从别的经济体吸血,才能满足增长。 你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吗? 关于《文理两开花》:《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LeiSalin_XP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又到了两周一次的文理AMA新闻联播,把最近发生的新闻用《文理》大筐解读一下。本期AMA会解读web2和web3中的“status”概念、Tornado cash制裁以及后果展望。 时间戳: 00:12 美国财政部将Tornado Cash混币器列入制裁名单的背景、以及Tornado混币器使用方法。 04:50 这不是美财政部第一次将“混币器”列入制裁名单(上一次是Blender.io),为什么这一次会引起如此大波澜? 05:16 Tornado Cash的创始人被带走,而Terra和三箭依然“逍遥法外”——制裁的逻辑:“解决不了问题,就去解决制造问题的人”。事件的影响将比预期中的更深远。 08:40 现实世界的法律体系只承认“行为犯”,不能承认“思想犯”,而“行为”落实到数字世界会产生矛盾——比如用被制裁的Tornado Cash向名人的钱包投毒。 “两根金条”原则:监管应该针对“人”,而不是“载体”、“工具”或者“技术”。Vitalik利用Tornado Cash混币器给乌克兰捐款,谁去执法?美国政府阻止朝鲜黑客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12:20 “行为犯”与“思想犯”、“隐私”与“藏匿”的分界线。以“合规”来消灭风险的做法有用吗?如果有人用菜刀杀过人,这个世界上就不该有菜刀存在?。 20:33 Tornado Cash的合规努力——自证清白的“compliance report”,让用户在必要的时候,把之前“混”过的线路找回,完整还原被隐藏的路线。 22:35 用《文理》“计算性”的大筐,可以直接看到此事件的矛盾点——这是不同“计算体系”差异而导致的问题。Tornado Cash“洗钱”的逻辑(计算过程)在现实世界中完全存在。“旧计算体系”的监管规则,不适用于”新计算体系”——应该怎么去应对? 29:21 如果OFAC要对以太坊账户进行制裁,也是完全可以实现?如果对以太坊的验证节点进行协议级别的审查,会出现什么后果? Vitalik对此的回应:“若监管通过验证节点对以太坊进行审查,会将其视为对以太坊的攻击,选择通过共识将该节点销毁”。 31:04 Vitalik看似“决绝”的表态,其实非常自然:在数字世界,从以太坊内部往外看,“审查”的表现就是“系统被攻击”——因为系统的行为被外部力量所改变。 36:39 以太坊merge之后,对POS验证节点的审查风险——我们面对的虽然不是“黑天鹅”,但确实是一只“灰犀牛”——以太坊抗审查风暴,是否会造成区块链共识分裂? BGM:Lesson Learned- Aaron Taylor 封面作品:Jennifer Marman and Daniel Borins, Google, 2010. 关于《文理两开花》:《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LeiSalin_XP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又到了两周一次的文理AMA新闻联播,把最近发生的新闻用《文理》大筐解读一下。本期AMA会解读web2和web3中的“status”概念、Tornado cash制裁以及后果展望。 延伸阅读:a16zcrypto.com 时间戳: 01:15 “身份”、”DID“、“status”(状态身份)这几个关键词,眼看要变成一个新的模音。 01:50 a16z的一篇文章:“Status Traps: Learning from Web2 Social Networks”(身份陷阱:web2社交网络的启示/教训),让我们意识到网络世界中“地位”(status)的阴暗面。 10:00 “Contractual status”(契约身份)和“relational status”(关系身份)——这两个身份加在一起,才是web3和加密世界中对“身份”的最佳理解,和最有可能实施的方向。 14:00 从“web2世界”中得到的教训,和从“crypto世界”中得到的教训——都是对“status”(状态身份)的错误认知。 17:00 a16z和SBT这两篇文章殊途同归,把《文理》的两个大筐——“身份与契约”、“计算与认知”连结在了一起。 21:59 小跑小白式重新解读。不管是web2还是web3,如果要把真实世界中的社会关系反映到网络上,它们一定都会在一个地方会出问题——就是这个地方就是“身份”。 24:50 如果web2世界中有了“契约身份”,会不会比web3做的更好? 25:31 Web2的现状:凡是有“契约”交易平台能力的巨头,一定会向“关系”方面发展社交。微信是强大的“关系身份网络”(relational status),但是缺乏“契约身份网络”(contractual status)(交易、电商等等);而支付宝正好相反。所以web2和web3的目的殊途同归——构建完整“契约”+ “身份”。 29:57 巨头真正垄断的是你的“社会关系”。 BGM:Lesson Learned- Aaron Taylor 封面作品:France (15th c.). The hierarchy of the social class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LeiSalin_XP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文理》“五大筐”中最重要的一个筐——“货币灵魂三问”给我们的结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信用货币体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更好的货币体系可以取代它。 但是思考到此并没有、也不能结束,我们必须往前看:我们已经经历过一个必须利用信用货币体系来实现人类的富足,或者保持基本物质生活水平无忧的阶段。过去几十年,信用货币体系确实使整个地球上几十亿人口实现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到了不会再出现生存问题的阶段;如果人类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再往后发展,包括向虚拟世界、元宇宙、加密世界发展;我们还需要“信用货币”吗? 或者,我们已经实现了历史阶段性目标,下一个阶段是不是不再需要信用来支持发展,而是倒过来,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点对点”的、信息和价值完全绑定的货币模式?更重要的,我们所关心的领域——未来世界、加密世界、web3世界、虚拟世界、元宇宙的“货币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里的“货币灵魂三问”,应该怎么回答? 时间戳: 08:11 “货币灵魂三问”是一个思想实验,而且讨论“货币”的最底层的逻辑。 12:11 首先定义一下“虚拟世界”: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纯计算网络生态,还是一个大型游戏体系,还是广泛意义上的元宇宙?是否有现实世界映射?是否有“规则制定者”?是否沿用现实世界的规则? 24:05 虚拟世界的经济活动是什么样子?我们在讨论加密世界里的货币体系之前,首先要不要问一下里边有没有“货币”?如果虚拟世界中所有生产、贸易、所有要素都可以精准拆分,点对点对接,是否还有必要使用“价值中介”? 25:47 《文明6》的启发:有五种胜利方式——征服(Domination)、科学(Science)、文化(Culture)、宗教(Religious)和分数(Score)胜利,为什么没有经济胜利? 32:46 为什么在一个游戏体系内的,如果设定通货膨胀的速度,会导致“财富储藏”逻辑无意义? 36:16 如果资源可以用时间积累,在没有通胀的情况下,新玩家(后来者)是绝无可能追上老玩家的。游戏设计者必须用“通胀”来保留新玩家——这和现实世界如出一辙:如果没有通胀,年轻人的财富积累速度永远无法追上上一代。 39:04 在无外界能量输入的情况下,以太坊是一个纯智能合约的体系,“契约的创建和执行”就是以太坊虚拟世界中的“经济活动”。只要其中的“能量”(gas)足够支撑体系内活动的正常运行即可。 43:19 以太坊兼具了虚拟世界中“石油”和“货币”的双重特征:“gas”相当于物理世界的能量单位。从原生的角度看,只要这个虚拟世界中有“能量单位”和“石油”,系统就能够完全运转起来——它其实是没有“货币”需求的。 51:49 虚拟世界的“货币”很有可能不是现实世界当中的“货币”形态。虚拟世界建立在“纯计算”的体系中,具有“货币”与“能源”合二为一的特征——而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具备的。 54:39 我们用区块链“打包出块,产生新的加密货币”的过程,来类比现实世界——把人类社会每天的经济活动“打包”,每天的“GDP增长”和经济产出量都可以精确的放到一个“模块”里,然后根据实际增长的GDP,每天决定来新发多少货币来支持明天的“GDP打包过程”——如果是这样,就不会有“信用货币超发”或“通缩”的情况,因为每天的发行货币量,应该是完美支持每天的“GDP打包出块”的。 01:00:11 矿工的激励,是区块链世界中的“初始分配”。但真正在区块链虚拟世界中产生“经济活动”的人,并不是初始资源的分配者和获得者——“钱”应该如何送达这些产生真正经济活动的人的手里,是“灵魂拷问”第二问和第三问必须回答的。 01:06:26 以太坊是接近于完美的解决“经济模型”视角的问题,但它没有完全解决另外两个问题。 01:08:28 古雅典的“猫头鹰银币”是如何解决“初始分配”和“在经济体内实现循环”的? 01:17:07 在虚拟世界中,我们有没有可能成立一个“元宇宙联储”来调节整个体系之间的平衡?只有“信用”出现,才会有“联储”成立的必要。 01:19:25 当虚拟世界原生体系中出现了“积蓄积累”,就会出现“借贷需求”以及“信用”——如果“信用”的主体是机器人,当机器人不还钱了,就需要有“联储”作为“最后借款人”的形式来出现,以保证加密世界原生经济体中不会出现经济危机——这和现实世界的发展脉络一致。 01:21:28 但什么叫做“机器人不还钱”?机器人不还钱代表“钱”会消失吗? BGM:Takuya Kuroda - R.S.B.D - TBG Rise And Fall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LeiSalin_XP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本期是上次AMA rollup的第2-3个问题:关于“跨链桥为什么容易出风险“和”Punk+Tiffany的启示:虚拟和现实世界中的资产能够“双向映射”吗?”。重点内容已经总结成一片小报告,请订阅《文理》newsletter,或点击此链接阅读。 前阵子的新闻:“Tiffany”升级成了“NFTiff”。现实世界主动拥抱虚拟世界,让在虚拟世界中持有CryptoPunk NFT的人,有资格买到一款由现实世界的珠宝商打造的、形状与Punk NFT一致的实体项链。链上的Punk,就这样带着“tiffany blue”降临到了人间。这让人忍不住开始联想未来:“万物皆可通证化”这一次难道真的会实现吗?还有事故频发的“跨链桥”,它和Tiffany+Punk NFT有什么关系? 本期讨论内容: * 1. 为什么会出现跨链桥?“跨链”是刚需,“跨链桥”是刚需吗? * 2. 跨链桥为什么容易被盗?安全、高效和去中心化不可能同时成立? * 3. 跨链的价值诉求是什么? * 4. 用“跨境地下钱庄”比喻跨链桥合适吗? * 5. 地下钱庄最常用的方法“对敲”与跨链桥“两条链间的互相映射”有可比之处吗? * 6. “虚拟积分代币化”能借web3起飞吗? * 7. “实体企业拥抱NFT”能借web3起飞吗? * 8. “虚实映射”唯一成立的逻辑,应该来自于“跨链桥”。 BGM:Lesson Learned- Aaron Taylor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LeiSalin_XP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本期是上次AMA rollup的第一个问题:关于稳定币未来和aave稳定币设计的讨论。讨论内容已经总结成一篇小报告,请订阅《文理》newsletter,或点击此链接阅读。 前阵子做调研,被柴犬币(Shiba Inu coin)的路线图惊了一下:原来人家一直在围绕Shiba品牌建立自己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自己的Layer 2(Shibarium)、自己的交易所(Shibaswap)、自己的DAO(Doggy DAO)、NFT、元宇宙......当然还有自己的稳定币——“SHI”。 看到模因币也要发稳定币,便意识到从NEAR、Tron、 Wave这些公链,到DeFi头部协议Aave和Curve——大家都在计划发行自己的稳定币,Luna的倒下似乎没有丝毫影响。在当下流动性越来越稀薄的背景下,中心化有巨头在四处收购,而去中心化头部的DeFi协议们,除了忙着挤压其他协议的流动性空间,还争先恐后切入其他赛道——尤其是稳定币(*Protocol-owned-stablecoins,POSCs)。 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常态”呢? 1. 为什么都想发自己的稳定币?从《文理》的“耗散结构”大筐来分析,很清晰。 2. Crypto世界的“外部能量”和“内部能量”。 3. MakerDAO的“先天不足”和算法稳定币的“花式作妖” 4. Aave的稳定币(GHO)似乎是在这“第三条路”方向上的一次最新努力? 5. 基于纯信用创造GHO:"促进者"(facilitator)会像Terra/Luna一样“作妖”吗? 6. Aave“百花齐放”式稳定币发行方案设计真的能分散风险吗? 7. “风险分摊”(diversification)的第一性原理:到底谁是冤大头? 8. Aave作为“借贷平台”的独特优势。 9. “稳定币世界大战”会发生吗? 延伸阅读: 1. 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 2. 丝绸之路创始人乌布里希特2020年在监狱里写的文章:https://rossulbricht.medium.com/remaking-the-maker-protocol-4b29f879f11 BGM:Lesson Learned- Aaron Taylor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Twitter:@LeiSalin_XP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