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就第 10 期啦,好像还没好好跟大家说过我们为什么要做一档聊综艺的播客。今天坐下来聊聊天,应该可以让你更了解我们。 【回答一组为什么】 [05:16] 为什么会选择聊综艺 [08:36] 为什么选择播客的形式 [10:43] 关于闲聊播客的不重要看法 [13:25] 谈谈中传的综艺专业 [17:30] 一丹的湖南卫视综艺经历 [19:49] 为什么学综艺却没有做综艺 [27:13] 为什么我们说综艺是被低估的艺术 [30:56] 从个人经验聊聊综艺的陪伴价值 [32:59] 陪伴我们成长的综艺节目 【过去和未来】 [40:06] 一起回顾一下前 9 期节目吧,感谢小宇宙和听众评论环节 [50:46]「这很综艺」环节:一丹的极限职场直播和金金的开放麦初体验 [54:16] 最近在看的综艺:还没看完《说唱新世代》,所以还是没聊 [55:28] 对未来简简单单的畅想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 1. Sechs Kies《Couple (2016)》 2. Mino《Run Away》 节目微博:@纸谈综艺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本期我们聊聊《演员请就位》,一档频频占据热搜的演员竞技类综艺节目。它制作精良,但也有欠体面。它以反流量的姿态上了热搜,却在制作时践行流量至上的原则。 [01:26-11:50] 当代「婆媳」节目,制造话题、引发情绪的把戏 [02:08] 从热搜可一窥节目组制造话题的野心,大众关心的社会议题都有涉及 [04:12]《演员请就位》的后期团队与《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同一个,擅长剪真人秀 [05:23] 用价值观站队制造热搜成了很多综艺节目炒热度的惯用手法 [06:28] 从操控情绪的意义上说是另一种家庭纠纷型综艺,观众应该警惕这样的情绪 [07:48] 郭敬明的表现已经陷入一种套路,观众失去了意料之外的感受 [08:49] 靠反流量做热度,却连续两季邀请流量郭敬明,一种绝妙的讽刺 [10:16] 节目试图用 S/A/B 机制反应演艺圈现状,但评级人的作品都是流量至上逻辑 [11:51-43:55] 这是好节目吗?垃圾里面也能找到可回收物 [11:51] 绝对专业的制作,每一步都有精心安排,重复上一季的热搜公式 [12:53] 很「鸡贼」的导演组,使用身份设置等方法混淆视听,把节目投射到现实中 [14:33] 大道理的鸡汤单拎出来谁看都对,放在节目语境下却是鸡同鸭讲 [16:00] 节目组本身就是李诚儒在上一季所说的「用廉价的笔触引起广泛的共鸣」,郭敬明更像一个引发公共情绪的工具人 [18:23] 演技竞技型综艺,观众究竟想看什么?重点是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关系 [24:03] 尽管真人秀的部分做得不错,但演员选手本身的热度却远低于郭敬明 [25:49] 101 模式的演员综艺无法成功,因为没有养成、没有作品 [27:26] 演员应不应该上真人秀节目?如果要上,上什么类型好 [29:18] 演员类节目增多,本质还是影视剧行业不景气 [32:18] 综艺节目到底怎么做冲突,才能不陷入一种吃相难看的境地 [33:53] 制造冲突没问题,但不能偷懒,本季创新力度很小、选角类型化 [36:16] 节目价值观不统一会消耗观众的信任感,《乘风破浪的姐姐》同理 [43:56-58:55]《乐夏》可以改善乐队现状,《演员》为什么不行 [44:16] 节目结束后,演员选手们的评级大概率还是维持现在的 S/A/B [44:53] 独立乐队的作品是音乐,是直接被听众消费的产品,专辑、现场,热度可以直接变现为票房,而演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影视作品上,但影视作品的话语权仍然握在资本手里 [45:43] 部分综艺对参与者的保护可能是出于未来更多的利益绑定 [46:59] 独立乐队本身是一个小众行业,起点低有一点进步就能被感知 [47:39] 说唱也是被综艺往前推的领域,节目组不仅可以做存量、还可以做增量 [48:43] 爱奇艺做了很多亚文化领域的尝试,但并不成功 [50:37] 综艺想要给一个行业带来震荡,可撬动的点在哪? [54:59] 小调查:你印象深刻的综艺冲突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节目里的冲突? [59:06-1:04:03] Vol.8 后采 [59:12] 看了第三期,导演组有做一些新的尝试,情绪往回收了收 [1:00:50] 影视剧行业内部固化的问题比其它行业表现得更严重 [1:01:10] 节目欣赏门槛低,是一个合家欢的节目,可以一起吐槽(划掉)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 1. Sting《Saint Agnes and the Burning Train》 2. 《演员请就位》第二期预告片 节目微博:@纸谈综艺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时隔一个多月没有录节目,这次我们一起聊了聊乐队综艺。《明日之子乐团季》已经完结,《乐队的夏天2》还在播出,养成也好、养生也罢,都只是我们对它们的理解,期待看到你在评论区跟我们一起讨论。 [01:13-11:02] 乐队天然就是青春、少年、燃 [03:13] 关于乐团的印象和记忆 [03:43] 乐队本身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个性和融入,合作与冲突 [05:43] 学乐器的小孩比同龄人有气质更突出的地方 [07:00] 关于乐队、乐器其它类型的文艺作品 [07:43]「组乐队」这三个字本身就是燃的代表 [08:00] 节目的出圈点:乐队节目的选手与节目组的对抗 [11:03-42:16]《明日之子》是养成节目,《乐夏》是养老节目 《明日之子乐团季》 [11:03] 两档节目的受众不同、期待不同 [13:00] 关键词:养成、友情、少年梦想 vs. 摇滚、怀旧、中年危机 [15:53] 养成节目:看起来是粉丝在养成选手,其实是节目组在养成粉丝 [18:46]《明子》做乐团养成是在男团女团节目耗尽资源情况下的明智之选 [20:20]《明子》因为官方的故事线,会养成更多坚固的 CP 粉 [24:23] 节目组在做养成时,如何掌握给予选手的自由度 [26:27] 好的节目能够做到呈现群体的面貌,不好的节目只能记住作妖的个人 《乐队的夏天2》 [27:43]《乐夏》呈现了国内乐队的现状,并从实际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30:46] 与《明子》相比,能看到更多成熟乐队的生活阅历 [31:23]《明子》观众喜欢真人秀,而《乐夏》观众希望直接看舞台 [32:10]《乐夏》本季对乐队生活的呈现陷入刻板印象,而不是真实故事 [35:53] 超级乐迷、大乐迷和观众为什么看起来品位有很大差别? [38:18]《乐夏》的超级乐迷和《明子》的导师扮演了不一样的角色 [40:43] 生活的苦难是持续创作的必要条件吗? [42:17-57:23] 综 N 代面临的创作困境 [43:09]《明子》是很好的综 N 代的突破尝试 [44:30] 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细分领域的综艺节目 [49:15] 一旦出现热门的模式,很多平台涌入消耗类型资源 [53:16] 国内综艺制作组的人员流动性强,很多都是做一两季就换组 [55:00] 一个多月没录节目,稍稍闲聊几句 [56:43] 小调查:看《明子》的朋友评论1,看《乐夏》的朋友评论2 [57:24-1:02:35] Vol.7 后采 [57:49]《明子》的总决赛直播做得很好,被《正解》感动 [1:00:01]《乐夏》的乐队合作为彼此增色,尤其是 Mandarin 和重塑 [1:00:55] 推荐收看《乐队我做东》,收获一个可爱的华东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 1. Sting《Saint Agnes and the Burning Train》 2. 明日之子乐团季《有一群伙伴比啥都浪漫》 节目微博:@纸谈综艺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这是我们新推出的栏目「XX 看什么」,这一期的主题是夏天。在 Episode 系列中,我们会依主题随性地聊聊综艺,希望之前觉得我们节目有点严肃的听友可以喜欢这个新尝试。 【当季推荐】 4:33-13:06《暑假》:治愈、友情、少年和少女感 13:07-22:56《明日之子乐团季》:比起《少年之名》,它才真的在说少年的故事 23:22 -24:18《I-LAND》:收视扑街,或许纯人性考验并不是大家想看的 24:23-27:23《Twogether》:两个帅哥亚洲寻找粉丝之旅,养眼 27:26-32:39《夏日冲浪店》:集合了很多夏日元素的经营类综艺 32:46-34:46《乐队的夏天》:期待第二季(录的时候还没播) 【现在看也不晚】 35:13-36:55《高中带货王》:少年、竞技、时尚穿搭 36:57-38:41《高等 Rapper》第二季:才华横溢的少年 rapper 们 38:42-39:16《花样青春》: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地方看 39:18-44:33 纳凉特辑:《大逃脱》、《美秋里》 【这很综艺】 45:11-47:45 一丹租房记 47:46-49:08《Indian Matchmaking》:由租房中介想到的一档综艺 49:12-52:06 金金综艺剪辑初尝试,在@纸谈综艺 的微博可以看到 如果你还是喜欢严肃地讨论,可以只听 Volume 系列的节目哦。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南拳妈妈《橘子汽水》 节目微博:@纸谈综艺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这一期我们讨论了爆款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它在制作中做对了什么、是否有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以及聊一聊综艺节目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02:26-24:37] 为什么《乘风破浪的姐姐》可以成为爆款? 02:56 爆款的定义:不仅有好的收视和口碑,同时在非综艺观看人群中也有影响力 04:18 爆款综艺大多是竞技性节目,或某一类型综艺的首款 05:13 竞技类节目易出爆款的原因:内容的话题性和人设的代入感 07:49 节目「好看」:满足观众的预期的同时,还有意料之外的惊喜 10:43「好看」的要素:站得住脚的创意及优秀制作团队的执行 12:33 近期热门的女团男团选秀是《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天时」 14:06 芒果TV 和湖南卫视的资源是节目的「地利」 16:36 恰到好处地简化了女团赛制,给予姐姐足够的选择权和尊重 21:03 与传统 101 模式女团节目的不同,重点不是谁出道而是自我成长 [24:38-49:29]《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制作上做对了哪些事? 27:01 选角包括了不同年龄层、职业、性格,定在 30+ 可能是出于邀约考量 30:04 女团制作人的选角是节目中的「绿叶」,组成女团节目的框架 32:43 见证人的选角陪伴的意义大于传统女团中制作人的指导意义 34:27 节目编剧反女团套路,不彩排、全开麦策略的高明点,357团的配置 36:30 体面的规则给予姐姐主动权,更自然地展示姐姐的真实面 37:43 节目场景设定的巧妙,观众对女明星化妆间、服装间的想象 40:38 编剧在流程和戏份把控上一气呵成,像密室游戏,每个空间都有其意义 44:26 人格化的后期,与嘉宾、观众互动,和《新西游记》的黑幕转场异曲同工 47:25 后期的花字起到了补充信息的作用,而不像大多数节目是冗余的重复 [49:30-1:00:33] 综艺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50:01 大众对综艺是有偏见的,认为看综艺没有意义、浪费时间 50:51 对于综艺节目导演来说,制作一档节目的成就感在哪 51:48 同样是视频媒介,大众对影视剧有社会责任上的期待 52:29 综艺是有能力参与到社会议题中的,国内也有相应的尝试 55:22 不应该强制综艺上价值,需要找到合适的窗口去承担社会责任 56:20 综艺很难一夕间影响社会进程,但起码引起了大众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57:30 女性面对的问题是复杂的、有历史根基的问题,需要更大规模的讨论去动摇 58:08 另外两点值得一提的意义:独立女性的友谊,对女团及选秀的尊重感 [1:02:22-1:10:00] 回答听众留言的几个问题 1:02:30 这档节目抄袭了《姐姐们的Slam Dunk》吗? 1:03:46 后期剪辑按什么给镜头,靠内容还是资历背景? 1:06:09 舞台设计怎么回事,评委为什么坐小黑屋? 1:06:41 节目是故意顺应女权运动吗?年龄对这些咖位的明星并不重要 [1:10:29-1:14:46] Vol.6 后采 1:10:38 勘误:《亲爱的》;游戏被一部分人认为是「第九艺术」 1:11:00 关于节目做得不足部分的补充:播出安排;滥用人格化互动剪辑;成团路径太模糊 1:13:43 我们看到很多不怎么聊综艺的播客也在聊这档节目,很欣喜看到不同角度的解读 节目时长首次超过 1 小时,希望大家听得开心。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 1. Sting《Saint Agnes and the Burning Train》 2. 乘风破浪的姐姐《明天的烦恼交给明天》 节目微博:@纸谈综艺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这是《纸谈综艺》的第五期节目。我们借前段时间的仝卓热搜事件,聊一聊明星人设以及综艺节目里的人设建立。 [01:35-15:02] 人设并不新鲜,只是近几年才被大家频繁提及 02:26 所有演艺圈的明星都有人设,包括演员、歌手等 03:08《粉红女郎》中的鲜明人设,使粉丝在一段时间里对主演的认知就是这些角色 04:03 人设出现总是与「崩塌」绑定,但人设本身是一个中性词 07:43 仝卓事件:明星展示了之前人设之外的负面个性 09:28 另一种人设崩塌指明星做了某事印证其人设是虚假的 11:06 明星立人设是为了让更多人记住他,通过人设圈出目标群 12:12 立人设是否有效,不仅要看人设本身,也要看大众对其人设的解读 13:19 相比明星人设,节目制作团队更在意能否讲出好故事 14:01 导演组不希望明星带有过强的立人设目的 [15:03-26:43] 国内综艺对明星人设的塑造有利有弊 15:03 真人秀是建立人设很好的渠道和方式,是被包裹在真实外壳下的表演 16:00 综艺给艺人加分的实例:《极挑》男人帮、《跑男》家族、仝卓、武艺、蔡PD 21:03 对比《青你2》对导师人设的塑造,《创造营2》对导师没有做到加分 22:00 综艺给艺人带来争议的实例:周一围、杨烁、花少团、黄晓明 24:06《花少》的成功有一方面是因为真人秀刚兴起,明星没有太多防备 24:30《花少》之后,宁静反而发现了自己新人设讨喜的一面 [26:51-42:37] 艺人经纪团队、节目组建立和维护人设的做法 27:07 真人秀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艺人 27:59 经纪团队要根据艺人人设选择适合他的节目 29:12 国内综艺团队导演组和艺人的交流不够深入 31:33《拜托了冰箱》热搜事件 35:17 真人秀选角成功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37:06 节目组设定场景的案例:《花少》、《真正男子汉》、《横冲直撞20岁》 39:37 节目组在剪辑时会尽量保护艺人 41:33 撕逼不应该是综艺的目的和看点 42:00 真人秀其实是把传统棚内访谈的问题搬到了户外 [42:38-49:59] 真人秀究竟是真是假? 42:56 与影视剧一样,真人秀是设定好的故事,但明星的反应是真实的 43:59 看综艺为了开心,不需要追究真假 44:25 两档往纪录片方向尝试的综艺:《奇遇人生》、《仅三天可见》 45:52 几则虚假人设的小八卦,不必追究是谁 [50:19-53:35] Vol.5 后采 50:33 虽然人设是可以塑造的,但不要极端地认为所有好的行为都是在立人设 51:56 对任何人下结论都应当谨慎,了解更多面、不妄下定论 52:53 本期话题:大家对《乘风破浪的姐姐》有什么想聊的点吗?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 1. Sting《Saint Agnes and the Burning Train》 2. Mido and Falasol《Oh!What a Shiny Night - Drama Version》 3. 曹政奭《Aloha》 节目微博:@纸谈综艺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都说罗PD养活了半个国内综艺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做个原创节目究竟有多难。 [0:46-19:00] 从《极限挑战》抄袭《新西游记》,聊综艺节目的「模式点」 0:46《极限挑战》抄袭《新西游记》的游戏:三角帽、人物物品快速问答、福不福 4:19 三角帽和五关卡福不福设置是罗英石团队的原创游戏 6:18 抄袭节目也有好坏之分,极限挑战并没有抄到精髓 9:10 抄袭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综艺节目抄袭界定本身是个复杂问题 10:46 法律保护表达形式,但不保护思想 11:43 综艺节目抄袭的判定应当看它的「模式点」及表现形式是否一致 12:59 以《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等节目说明综艺节目的「模式点」 [19:01-34:35] 韩国制作人考核和节目试播机制,湖南卫视的创新研发中心 19:43 罗英石在《反正竞赛还很长》中提到自己成为综艺制作人的过程 21:16 老罗考电视台时使用的节目策划练习方法 22:40 韩国综艺节目的试播机制 23:13《被子外面很危险》和《同床异梦2》早期都是试播的节目 24:17 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也有节目的试播机制 24:35 湖南卫视「新品点映」 专门做试播,《声临其境》也是试播后上线的节目 26:15 没有通过湖南卫视试播的节目《回家吃饭吧》 27:19 湖南卫视 2017 年专门成立了创新研发中心,由快本的制片人罗昕负责 28:30 创新研发中心的构成:情报部、共研部、外制部及各个部门的职能 32:05 湖南卫视对有原创节目制作人的激励措施,三十未满计划和工作室制 [34:36-43:29] 在不鼓励内容创新的大环境下,仍然出现了不错的原创综艺 35:03 国内市场在几乎所有内容领域都是不鼓励创新的 35:49 原创综艺节目需要向投资人、广告商证明它的模式是可行的 36:13 国内环境下,仍然有不错的原创综艺涌现出来 37:43 除湖南卫视外,其它卫视台的原创作品 39:00 米未、企鹅影视、姜思达工作室等也做了很多原创综艺节目 41:22 总结本期关键词:抄袭、模式点、韩国制作人考核、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 42:10 观众能做的就是不去看抄袭的节目,对原创节目更加包容 [43:30-46:10] Vol.4 后采 43:43 没有明确原创者、已广泛传播的小游戏不涉及版权问题 44:25 有网友说《演员的诞生》是抄袭了她的节目策划 45:13 小宇宙和微博评论的回应,期待大家更多的观点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 Sting《Saint Agnes and the Burning Train》 综艺节目《新西游记》过场 BGM,斯达拉 圭贤《在光华门》 节目微博:@纸谈综艺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这是我们第一次聊某一类型的综艺节目,希望你能喜欢。 [1:00-3:25] 婚恋类节目是综艺中的一大主题 1:49 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速配类婚恋节目,像速配 app,嘉宾没有立体的人设 2:26 以《我们结婚了》为代表的明星虚拟恋爱节目,实质是丰富明星人设而非婚恋 3:00 以《心动的信号》为代表的素人恋爱真人秀是婚恋节目的新趋势 [3:26-10:16] 素人恋爱真人秀看点之一:偶像剧式选角 3:53 虽然是真人秀的包装,但本质是偶像剧 4:56 在选角上有刻板印象的问题,婚恋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人是什么样子 5:30 国内《心动的信号》第一季与韩版的选角有相似的地方 6:56 大学制作恋爱综艺的选角经历分享 8:33 参与真人秀对素人来说是有风险的选择,但也有回报 9:43 节目场景设置和拍摄也是偶像剧式的 [10:17-15:33] 素人恋爱真人秀看点之二:代入感和八卦欲 10:29 偶像剧观看体验的代入感在素人恋爱真人秀中也存在 11:26 在节目组的引导下,观众也会有 cp 粉的养成感 12:00 节目组在制作前会征集恋爱经典桥段 12:30 编剧在真人秀节目中的重要性 13:18 互联网「大猪蹄子」的用法来自《Heart Signal 2》 14:16 观众看到的只是素材中的一部分,节目组为了让故事更具信服力会做剪辑调整 [15:34-18:29] 素人恋爱真人秀看点之三: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 15:57 不仅可以看到异性的交往,也可以看到同性间的感情 16:16 这类节目对导演组的挑战是如何将不可见的暧昧可视化 17:10《心动的信号》在《双层公寓》的基础上加入了规则和游戏玩法 17:45《心动的信号》规则的设置可以体现它想要讨论的议题 [18:30-29:11] 其它节目在人物关系推进上的玩法尝试 18:39《别被狼君所欺骗》恋爱狼人杀 21:10 《恋爱捕手》引入金钱奖励 22:00《想谈一场偶像剧般的恋爱》是否会因戏生情 23:23《双人床》睡在一张床上是否会有感情 23:56《亿婚》分辨真富豪与假富豪 25:36《欲罢不能》欧美猎奇恋爱真人秀 27:19《欲罢不能》中的画外音扮演了观察团的角色 [29:28-32:51] 素人恋爱真人秀看点之四:明星观察团 29:28 观察团起到陪伴的作用,还原了以前看电视的客厅文化 29:55 看节目的一大乐趣是看观察团多样的视角 30:35 观察团会将嘉宾行为上升到理论,让观众觉得学到了 31:41 国内版《心动的信号》会延伸情感话题、制造社交网络讨论热点 [34:06-37:47] 素人恋爱真人秀的未来 34:06 素人恋爱真人秀之后的两个走向,更简单开放或更多新鲜玩法 34:41 期待未来恋爱真人秀跳脱偶像剧的框架,探索更多爱情的其它面相 35:29 素人与明星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会有越来越多的素人综艺 [37:58-41:09] Vol.3 后采 38:01 很开心看到大家学生时代收听过的电台 38:39 观察团的成员设置是很重要的部分 40:15 本期问题:你对素人恋爱真人秀有什么期待?你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呢?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 Sting《Saint Agnes and the Burning Train》 サカナクション《アルクアラウンド》 SEKAI NO OWARI《YOKOHAMA Blues》 节目微博:@纸谈综艺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Part1 传统电台和可视电台,综艺节目里的煽情 5:35 随着媒体形式增多,电台渐渐被遗忘了 6:30 从《见面吧电台》聊偶像文化衍伸的可视电台类节目 9:20 每个听广播的人都有一个陪伴他的深夜电台节目 10:16《朋友请听好》的制作思路很像当下公众号爆款文章 11:50 在综艺节目制作中,可以避免频繁使用刻意的煽情 Part2 综艺和内容创作中的互动尝试,吴梦知和芒果 TV 15:09《朋友请听好》使用的多种互动尝试 16:00 做节目是提供场景让嘉宾借「题」发挥,题是节目组设置的,但嘉宾的反应是真实的 18:53 收集声音采样做成片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互动成果 20:10 腾讯在互动游戏、直播尝试,《创造营》宣发、《我加》、《在吗卡吗说话呀》 21:43 选秀类节目与观众互动是顺理成章的事 22:06 直播类形式更适合与观众互动,有更直接的反馈 22:30 其它内容领域在互动上的创新和尝试,游戏《底特律变人》、《隐形守护者》;剧集《黑镜》、《纸牌屋》、《伦敦生活》 24:43 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关注与受众的互动 25:25 电视节目和网络综艺的差别 27:13 芒果 TV 与湖南卫视的关系 28:49 芒果 TV 似乎始终没有进入视频平台的第一梯队 30:06《朋友请听好》的气质与它的总编剧吴梦知是契合的 30:43 吴梦知下一档新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Part3 节目选角、与《向往的生活》的比较,慢综艺是什么 31:50《朋友请听好》像是为何炅量身打造的节目 32:30 节目主咖配置与《向往的生活》很相似 33:15 何炅在工作时的状态不仅仅是主持人,会及时给出更好的节目制作方案 35:28《孝利家的民宿》导演对「慢综艺」的定义 36:30 慢综艺里的很多镜头在过去制作节目时是会被舍弃的,罗PD《两天一夜》的经历(罗英石《反正竞赛还很长》中《第一集播出,收视率就来到二位数》) 37:46 综艺节目的场景设定考验导演组的能力,应当能发掘出艺人的闪光点 41:19《朋友请听好》里,飞行嘉宾表现的机会比较少 Vol.2 后采 44:03 谢谢大家的收听和评论 :) 45:07 期待《向往的生活》第四季的播出 46:01 本期问题:你听过电台吗?陪伴过你的电台是怎样的呢?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 1. Sting《Saint Agnes and the Burning Train》 2.《朋友请听好》同名主题曲 3.《朋友请听好》春天片头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这是《纸谈综艺》的第一期节目,我们聊了时下很红的偶像养成节目《青春有你2》。节目中我们重点讨论了节目制作时可左右出道位的操作,希望可以给你带来新的观看视角。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想法,请多关照。 [1:06-17:23] 到底是谁决定了出道位 1. 出道位涉及的利益方 2. 平台如何通过剪辑、编播和宣传达到影响出道位的目的 3. 操作方法:强化人设、制造冲突、设计选手关系、热搜及中插广告的安排 [17:41-32:52] 依据平台的操作倾向预测出道位 1. 一定会出道的选手名单(7位)及分析 2. 极大可能会出道的选手名单(4位)及分析 [34:28-35:33] 节目对导师人设的塑造 [35:35-39:16] 1. 《青春有你2》究竟值不值得看 2. 在平台方话语权如此高的情况下,粉丝能做什么 [39:39-42:15] 第一期后采,请大家多多指教 本期插曲片段来自: 1. Sting《Saint Agnes and the Burning Train》 2. 青春有你2《Yes! OK!》 3. 青春有你2 现场舞台《Melody (Live)》 本期主播:金金、一丹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