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天的金曲奖颁奖典礼上,hush凭借《衣柜歌手》获得了最佳作词人奖,这是一首有关于梦想,关于做自己的歌。 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唱“你一定要做自己,要在你的舞台上发光发亮”,而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轻轻唱。 衣柜可以是自己自娱自乐抒发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面具将自我隐藏起来的地方,歌曲的官方介绍是这样写的:每天的精心打扮、例行制服、包款配饰……是为了成为一个像样的角色,还是为了填满他人眼中关于自己的形状呢? 不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被这种勇敢追寻自我的作品所打动。 但说实话,每次有人说:“你要做你自己”的时候,我就会很困惑,“做自己”是一句很暧昧不清的话,什么才叫做自己呢? 作家陈染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人,其实只能拥有半个自己》,文中写:“人,其实只有半条命,只能拥有半个自己,倘若没有舍弃的那一半,你便会万苦千辛,你甚至会失去整个生命。 许多年来,你始终在自己的身体里,为保存半条生命还是失去全部生命,进行着无声的选择。这一场看不见的较量,从未离开过。你无法彻底‘这样’或者彻底‘那样’。” 哪个你,才是你?那些你,都是你。
故事发生在《1984》,《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人类再次经历了《奥德赛》和《伊利亚特》的战争之后,重归《百年孤独》,在过去的《一千零一夜》里,唯二的幸存者《堂吉诃德》和《弗兰肯斯坦》在《汤姆叔叔的小屋里》守护着人类最后的一本书《哈姆雷特》。 我上面写的这段话,正好出现了十本书,而他们就是bbc评选出的影响人类的100部经典的前十名。当然为了还算是通顺,出现的顺序并不是排名序列。其实我一直都想做一次人类文学史的节目,可是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发现很权威的,大部分的研究中,都很奇怪的将中国文学排除在外了。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排名,不过我们还是需要一个体系去聊的,所以想来想去还是以这个榜单为线索,聊聊那些我们读过的,没读过的,应该读一读的人类文学经典。 2021年BBC邀请35个国家,108位文化人士,每人提名5部作品 最终选出“影响人类思维和历史的100部虚构故事”(中文名著) 21. 《三国演义》罗贯中 22. 《西游记》吴承恩 25. 《水浒传》施耐庵 43. 《阿 Q 正传》鲁迅 57. 《梁祝》民间故事
某位男性朋友跟我说:“明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我就不会去喜欢对方了。有过暗恋,但从不单恋。” 单恋和暗恋是不一样的,暗恋是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时,没有告知或者暗示,没有让对方知道你的想法的,这叫做暗恋;单恋是你已经知道自己在爱着那个人不喜欢自己,这段爱恋永远也不可能开花。 有时候我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从来没有经历过单相思吗? 人生总是有这么多事与愿违的事情,我们单恋的人可能也正在单恋别人,而被单恋的人也在单恋另一个人。 有时候,单恋也能让人闪闪发光,散发纯粹又美好的光芒。 因为喜欢一个人,而经历很多很多的痛苦,但也变得爱生活,爱看书,变得更漂亮,在工作里也想要更努力更优秀。 因为这种喜欢,困难的时候,也觉得可以坚持下去,或者再坚持一会儿。 你单恋过吗?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当周围人都说“哎呀,社会就是这样”的时候,英雄可能会愣神,但是一定会坚定的说:“不,世界不应该是这样。”这段话是《奥特曼》的创作者英二老爷子说的,也是他当初画奥特曼的初衷“给孩子留一个英雄的梦想。” 前几天逛商场的时候,在儿童层看见了一个特别大的店,里面摆满了奥特曼,让我惊讶的是里面除了带孩子的家长,居然还有很多年轻人在。一瞬间我有点惊讶,因为我虽然知道奥特曼但是我其实从来没看过,因为我觉得他不帅,人物不如灌篮高手,特效不如七龙珠,可爱不如哆啦A梦,剧情不如海贼王,在我的刻板偏见里觉得这个不过是天线宝宝的升级版,另外这个形象真的有好多年了吧,为什么这么低幼的的动画片可以越来越火?甚至收割了我觉得不应该属于他的年龄层。 于是我开始调查这个家伙——奥特曼,然后我也开始相信光了。 采访嘉宾,封面图提供:@该死的蛋糕
相比起书店,街角的报刊亭会让人觉得更加亲切,就像是个老街坊,不管何时出门都会遇上它,随手带走一份报纸或杂志。 90年代,受“下岗潮”的影响,书报亭成为了一种政府主导帮助下岗职工、残疾人再就业的一种方式,经营种类还很受限,只有报刊和杂志。 现在,那个曾经装满各种报纸杂志的小亭子,在电子阅读普及的时代,悄无声息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都成为了低头一族。 导演韦斯·安德森去年上映了一部电影《法兰西特派》被称为了安德森“献给媒体的情书”,更具体一点说,这是一封是给他从小阅读的杂志《纽约客》的情书,电影的故事,围绕一本杂志,甚至形式,也是一本杂志的影像化。 即便不再以纸为介质,杂志、报纸依然会以其他形态延续生命。大家越来越荒芜的精神世界还是渴望慰藉的,过去是,未来也是。 你还记得你买的第一本杂志是什么?
前几天,录“到底聊点啥”的时候,我们的主题是——那些影响你的影视剧。 其中有一位听众说到了《士兵突击》,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剧,一开始的时候我就不太喜欢许三多,但是更明确是是不喜欢 成才,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成才太聪明了。为了当主机枪手换了班,为了当狙击手换了连,为了加入老A最后抛弃了伍六一,这太自私了,太利己了。 成才,你怎么能那么直白的表露出自己的野心呢?可是随着慢慢长大,我觉得成才没错。成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奔向那个目标,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我要成为兵王! 这很冒险,很不聪明,因为当你告诉全世界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无路可退了。
这是ONE电台的第四次直播。 和大家聊了聊那些看过的影视剧对我们爱好、性格、行为的影响。 有人因为一部剧成为了美食研究者,有人是《还珠格格》十级学者,有人因为《士兵突击》找到人生方向,有人跟着电视剧男主学穿搭…… 对你影响最深的影视剧是哪一部? 我们一个月会进行一场语音直播,如果想和我们直播互动,欢迎添加编辑微信:「oneapp2020」。 ONE电台每周一、周六更新。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哭着录电台节目。 这也应该是我在one电台做的最自私的一期节目。 因为科比,uzi,真的与很多人的青春有关,我在提到科比的某一项战绩的时候,我相信听节目的你可能脑海里都可以浮现出那场比赛,可是关于“啧啧”的记忆,只有我才知道。 电影《追梦环游记》里说,一个生命真正的消失不是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而是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人记得他的时候,所以我才会这么自私的做这样的一期节目,我自私的让你们知道“啧啧”的故事,我自私的让你们记得了一个和你们生命完全没有关系的名字。 即使算命的都说我能活到100岁,可毕竟也就只有70年了,我相信听众里面很多人比我年轻,很多人会比我活得久的多,在想的多一点,只要互联网还存在,我的节目就会一直存在,在未来的时间里总会有人无意中听到这期节目,他们会知道“啧啧”这个名字。 把你怕自己走了之后被忘记的名字写在评论区,那么我相信他们就会继续在另外一个世界快乐的生活吧。 啧啧,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
下了一整天的雨,困在家里,想起一首歌《被雨困住的城市》,词里唱:“被雨困住的城市,有我像只金鱼游动。” 雨像一道透明的墙,像一个玻璃缸,自己就像在其中游动的生物,神游着,不知飘到什么地方。 觉得自己游了太远的路,反而越来越看不到对岸,对岸的灯塔也开始忽明忽暗。 “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看到远处有一座灯塔,要抵达这个灯塔目标,只能一步一步地实现。” 灯塔是“茫茫黑夜的一个已知点”,我还要继续向我的灯塔、目标走去,虽然我不确定它还在不在那里。 你生命中的那个“灯塔”在哪里?
高考结束了,1000多万的高三考生将迎来最长,最无忧无虑,甚至在我看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的一个假期。起码在听到节目的此刻,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即使你觉得自己考的不好,但是分数毕竟没出来,我说过当年我考完最后一课走出考场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这辈子再也不想踏进这个考场了。 即使年代不同,即使地域不同,即使试卷不同,但是我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高三的人,回忆起每天到学校看到黑板旁边的倒计时数字的时候,那份紧张是不管过了多久都会记忆犹新的。每个人都好像被扒了一层皮,我们都觉得走出考场我们将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了。 那么这个全新的自己,你希望他是什么样子呢?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读大学之前,其实大多数人对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从来没有思考过,而在完全没有思考时,就要凭直觉决定自己读什么专业,且一读就是四年,这太不科学了。 后来,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人只有在路上才知道自己要什么,很少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开始上路的。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依靠直觉做事啊。 我想起以前读木心写的《童年随之而去》,他写到小时候与母亲一起上山去做佛事,偶然得到了一只越窑的饭碗,后来那只碗掉进了河里,母亲说:“不要想了,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这句话我记得好深刻,以至于在后来觉得有困难、遗憾、不顺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句“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像高考这样有些孤注一掷的时刻也多着呢,甚至以后不仅仅依靠努力,更多依靠的是更难获取的品质,比如:勇敢、情商和一点运气。 算了算时间,离我高考的日子已经过去了11年,当时只知道一头扎进高考里考就是了,人生的选择从来没有这么简单过。 你想对当年参加高考的自己说句什么?
再有几天,很多听众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 11级的学长在这先祝所有的22级考生都可以金榜题名,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这可能是你们最近收到的最多的祝福了,不过在你们心里的理想大学都是哪里呢?为什么会喜欢那里呢?除了高校的专业能力,未来的就业前景,我相信很多人都还有一个小的维度,一个不能和爸妈说的点,那就是不管怎么样一定要离开本省,一定要离爸妈远点,一定要开始为自己做主,特别希望,在之后的人生里都可以自信的对身边的人说出“这事,你别管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