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真正的关系好,不是每天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在一起,哪怕什么也不说,也觉得很好。 有一些时刻,不需要开口,彼此就懂了。 生活中有很多 “尽在不言中”的时刻,还好有音乐可以表达,像经典老歌《祝福》里,面对朋友的别离,“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刻,偎着烛光,让我们静静地度过。”像李宗盛的歌《因为寂寞》里,面对不确定的感情,唱:“会爱上我因为你寂寞,虽然你从来不说,你不说我也会懂。”或者像《纯真》里,面对爱而不得的人:“在无声之中你拉起我的手,我怎么感觉世界在颤抖。” 王家卫导演最擅长的,就是留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白,也难怪当年他一读《繁花》就决定要拍下来,在原著中,“不响”一词出现了上千次,为小说留下无数暧昧不清的空白;在电视剧里,王家卫也以“不响”视为题眼,留下了多少不明的情愫。 《偷心》《执迷不悔》《随缘》……剧里克制的情感,都在一首首经典的歌曲里。 一切尽在不言中,有些话,不说,也懂。
古代文官最光荣的结局不是一生无过最终告老还乡,而是因为直言进谏而被圣上赐死,这叫武死战,文死谏。 这些文官在有些朝代被称为“言官”,因为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给皇上提各种建议,妥妥的理想主义者,而到了现代,这份责任感和话语权有一部分落在了媒体的手里,很多传统媒体有一句共同的座右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 我也一度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奈何文笔实在不能生花,但我也在努力地用访谈节目让大家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同面,也算是变相地在实现着我的新闻理想。而电视显然是传统媒体中的c位。 那里是不是有很深的人情世故? 刚进组是不是要做各种“保洁”的工作? 遇到过最危险的情况是什么? 我们心里想着的那种灰色部分是不是真的存在? 这些问题都会由我们今天的嘉宾,在传统电视台工作了10年的资深记者小芳,来告诉你答案。
在友情大过天的年纪,会觉得友谊是最珍贵的,毕竟小时候的我们看的是“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古惑仔电影,笃定的是“友情比爱情更长久”的思想。 回想曾经构筑的美好生活图景,都有好朋友的身影,幻想买个大别墅,和朋友姐妹一起住。爱情?爱情不存在的,生怕背上“重色轻友”的罪名,挂在嘴边的歌是郭静的《嫁妆》,我唱“你不点头的男人 我不嫁”,你唱“嫌我吵的男人最好别嫁”。 后来,一起唱《嫁妆》的朋友去了国外念书,十多年没见,关系只停留于朋友圈点赞,至今,她连我的另一半都没见过。 成年后,交心的朋友也有很多,“重色轻友”的罪名早就不存在了,什么“谈对象要带给姐妹过目”的流程也早消失了,大家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朋友不再是人际关系的核心。 当然,也会为走失了的朋友而感到遗憾,但又知道,好朋友都是阶段性的,就算不想承认,也必须要接受。 “朋友的可贵,在于自由。” “何必再求拔刀相助,也不必两肋插刀,更不谈死生相共,都不必了。这才叫朋友。”
周末收拾房间,找到了两部以前用过的手机,充好电之后我好奇地打开了相册,不出意外,里面有高中时候斜45度的长刘海自拍,有当时参加学校朗诵大赛在台上的英姿,还有大一当班长时给同学们排练的样子。 意外的是,我居然发现了一张,我大学同学超哥和我爷爷在我老家饭桌上吃饭的照片。 我记得那应该是我大学第一次创业,是带着超哥来我家开培训班的时候,觉得好玩就转发给了超哥,问他忘没忘和我爷爷喝酒的事儿。 没想到他直接一个电话甩了过来,和我说岂止没忘,简直是没齿难忘,本来他在我们朋友之间算是酒量很好的,基本上没有喝多过,人生第一次败北就是去我爷爷家。老马喝酒特别快,只要对上眼神就具备,并且对于爷爷来说举杯即干杯。超哥和我说在之后这么多年里,只要有人上来就和他说干杯,他就会想起我的爷爷。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记住一个人可能未必是相处得很久,而是因为他在你的生命中有过特别的小“典故”,除了干杯,你会在做什么的时候想起他呢?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忍不住偷偷浏览另一个人的社交媒体,很关注对方的近况,甚至会暗暗进行比较,希望自己过得比对方好,也常常羡慕对方的生活似乎比自己精彩。而那个人,或许也在偷偷地关注你,你们成为了互相的假想敌。 最近在追的电视剧《不够善良的我们》中,里面的两位女主就是互相偷窥彼此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叹息。 但其实,社交平台里的状态不过是经过美化后的生活,我们也常常忍不住美化当初没有选择的那条路。 选择PlanA还是PlanB?选择去这座城市还是那座城市?选择和这个人结婚还是分手?谁也不知道具体下来的人生会过成什么样子,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后来,我们能做的就像《请回答1994》里说的一样:“这世上没有不后悔的选择,生活也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只要坚信选择的道路就是正确答案,并把它变成正确答案就可以了。”
晚上回去就给你开张! 作为男孩子,如果从小到大没挨过揍,可能不算是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我们两个严父管教出来的少年,究竟要挨多少顿打才能成为男人?今天就回到我们的童年,评一评儿时挨的揍冤不冤。而为人父之后的我们,会为责罚按下暂停键吗,还是简单粗暴地继续传承?来吧,咱们边喝边聊!
“人们总把还未得到的东西当作人生的救命稻草,得到了发现,人生啊,可以越来越糟。” 2021年一月,我发了这样一条仅自己可见的状态,现在已经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这样悲观感叹了。 中学时,觉得读大学就解放了,大学时,觉得等自己工作能赚钱了就自由了,等到工作不顺,身边又有声音告诉你:“赶紧找个人结婚,有个依靠。” 人们总是把还未得到的东西当作人生稻草,等真的进入下个阶段,会发现原有的问题根本不会得到解决,反而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读大学依然有无数场考试,工作之后也并没有自由,至于结婚,该要面对的工作压力依然要自己面对。 曾经看梁永安教授的一个视频,他就提到人们的一种心理,他说:“很多人觉得过得很孤独、很焦虑,面临着就业、求学、发展的很多困难,遇到难关之后呢,觉得如果能够找一个人能够弥补我、帮助我,就这个角度是特别有害的。真正拥有爱情或者有资格谈恋爱的人,是那种,就是他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他一个人就可以和世界建立起关系。“ 婚姻并不能解决人生问题。 至于未来,我知道难题还会有很多,但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在我小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很期待妈妈带我去医院。 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不算发达的地区,还流行着一种寄生在人体里的蛔虫传染病,主要症状就是患者上吐下泻不长肉。那是由于当年的卫生条件不够好,人们无意吃下了带有蛔虫幼虫的食物导致的。现在早就有专门的药品在三天之内就可以使人痊愈,但是在当时,大人们会给孩子吃一种长得像卡通便便的糖塔,听名字就知道这个药是甜的。 在我还达不到吃糖自由的童年,这是药,也是我的糖。 后来长到不喜欢吃糖的年纪,我还会不定期地装肚子疼,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村的大人们之间流传起一个先进的治疗拉肚子的方法,给孩子买个雪糕吃就好了。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知道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我妈在当年确实相信了。 如今我们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了,奇怪的是,我们的“病”却越来越多了,而且药也越来越苦了。很多人忘记了糖果也可以是药,冰淇淋也可以是药,春光也是一种药,它最能给人疗伤。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这是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里的一句台词,电影里,战争期间,物资短缺,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与妻子互让一只面包,对妻子说出了这句话,观影的人记住了。 后来,“面包会有的”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句鼓励人们在低谷时怀揣希望的承诺和祝福,尽管那时的中国人还并不那么流行吃面包。 “面包与牛奶”的许诺远不止一口饭那么简单,它暗示着“一切”追求的开端,先要有“面包”,才会有“一切”。 这么多年,关于「面包和爱情」的讨论从没停止过,面包代表的就是物质生活本身。 但今天,我并不打算聊「面包和爱情」,而只聊面包。
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有一个宝贝叫“山河社稷图”。那是一张看上去画技精湛的二维画卷,只需稍用仙法便可将其化成无尽的三维空间将人收入其中,令人切切实实地感受画中的风吹、麦香、烟火、酒酿。在电影的设定里,这是困住哪吒不让其乱跑的一个结界,可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宝物,那应该会有很多人争相购买吧。 想想看,在你工作累了,或者和爸妈吵架了,当下特别想要脱离这个环境,打个响指,你就可以进入到墙上的画里,和现实世界分离开,不用回消息,不用听训斥…… 如果我开这样的一家风景杂货店,你会想买哪幅画呢? 情景一 情景二 情景三 情景四
在《倒带》中有一句歌词,这样唱:“总是要来不及才知道我可爱,我想依赖而你却都不在”。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时机”,最终只能选择“终于看开爱回不来”。 再点一首《原来你也在这里》,信奉着那一句“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我们觉得什么都是讲究时机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就有这样一段话: 爱情这东西—— 既不决定于你或对方的自身条件 也不取决于双方天性匹配 爱情的关键—— 在于时间,在于时机 你何时靠近她的身边 你何时走进她的心里 何时满足对方对于爱情的需要 太早,或太晚,都不行 说到底,爱情,就是轮盘赌 什么才是对的时机呢?我也不知道。 我们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谁谁谁爱情长跑多少年,结果分手之后,很快就和下一任步入了婚姻,我们会认为,前一任在错误的时机,而后一任在对的时机。 似乎时机的对错是以“能不能结婚”来判断的,可是,就算现在结婚,未来也可能分开,现在分开了,未来说不定还会在一起,那些结婚之后又离婚,最后兜兜转转和初恋好上了的故事并不少。 我总觉得,可能根本不存在什么对的时机,在生命未完结之前,那些时间点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那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决策点,起到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或许,将失败归咎于时机不对、缘分未到,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安慰不够勇敢、不够真心的对方和自己。 但有自我安慰的方式总是好的,毕竟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遇到阻扰而想要退缩也是常态,承认不那么爱也实在有些残忍,那就把一切归咎于时机好了,再伤心地捧着话筒唱 “终于看开爱回不来,我们面前太多阻碍”。
2004年一部《天下无贼》给我们贡献了很多用到现在的经典语录,比如前几天好朋友大发换车了发了个朋友圈,我在其下面评论:“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 或者,同事一起团建喝多了之后 ,我也会开玩笑地对着我们领导,一边指着自己一边说一句:“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然而我最爱的还是范伟老师扮演的劫匪说的那句“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 只是现在大家都很少使用实体卡,让我苦于没有机会用它抖机灵,可没有实体卡不代表不办卡了,如今各行各业个体个人,恨不得我们家门口摆摊卖鱿鱼的都要做个“放心畅吃卡”。 今天假期上班第一天,咱们的话题就欢乐点,说说这些年你办过哪些卡,让大家评评,你的IQ卡是不是欠费很久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