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Women Kill? 对话音乐剧SIX凯瑟琳皇后们

“Divorced, Beheaded, Died; Divorced, Beheaded, Survived(离婚、斩首、去世;离婚、斩首、幸存)”这段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儿时的米莉·威洛斯(Milly Willows)与丽兹·埃默里(Lizzie Emery)记住了都铎王朝皇帝亨利八世与皇后们的故事——这六位皇后,两位被处死,两位被离婚,一位难产而死,仅有一位幸存,其中的一次离婚还引起了英国与罗马教廷的决裂以及宗教改革。几百年来这段戏剧性的历史始终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传统叙事中,皇后们总是历史的注脚,她们的人生与情感从未被真正讲述。 音乐剧《SIX》正是以女性视角重说这段著名的爱恨情仇。它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已上演近三个月,仍热度不减。当皇后们终于走到台前,人们看到的不只是男人的历史(History),而是鲜活的生命记忆与她们的人生故事(Herstory)。 澎湃新闻《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今年六月刚刚前往伦敦举办了中英对话系列主题活动。本期《如此城市》继续踏浪而行,对话英国音乐剧演员米莉与丽兹。我们来聊聊《SIX》如何“旧瓶装新酒”,搭起中国观众与这段英伦往事之间的情感桥梁,两位还谈及如何在舞台上演绎女性角色,从这些皇后身上汲取的女性力量,以及她们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奇遇。

40分钟
99+
1周前

Subo Refugee?“苏北人”在上海究竟是什么梗

“苏北人”在上海文化语境中,始终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 过去,在上海的传统滑稽戏里,苏北人往往是被娱乐的对象;而今,这一主题在上海脱口秀和短视频内容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创作者们绕不开的话题。 门腔在《喜剧之王单口季》中。(图源本人微博@门腔伐) 近期,上海脱口秀演员门腔在其参与的《喜剧之王单口季》中,幽默地提及了自己作为苏北人在上海的故事:自小便接受父亲的教诲,试图隐藏自己的苏北身份以免遭受歧视,然而总是事与愿违地露出端倪。他还模仿了女友带有苏北口音,认为其自带一种从容不迫的松弛感。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韩起澜对近代上海苏北人群体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并在著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中指出:“苏北人不是在苏北的人,而是在上海成为苏北人。”“苏北”,一度意味贫困,混乱,野蛮与肮脏,一切与彼时上海的摩登与先进背道而驰。她强调,“苏北人”并非一个自然形成的族群概念,而是通过在上海的“江南人”主导的社会建构形成的一种相对身份标识,并将其遭遇与爱尔兰人、非裔在国际范围内相提并论。 《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美] 韩起澜,上海书店出版社2024年版) 本期如此城市,两位“苏北人”,作家张明扬和媒体人许云泽,结合生活体验及阅读感悟,谈谈苏北人在上海。

65分钟
2k+
5个月前

上“街”去,“不花钱”过周末x2024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马拉松圆桌

街是城的单元,一座城是由人与街的互动所塑造的。 在许多城市,街会被首先当作一个消费空间,逛街意味着花钱,我们或许已习惯于用金钱来衡量城市生活的乐趣,正如“不花钱过周末”项目的发起人陈菱怡所言:“走在街道上,每个橱窗都有自己的定价,大城市给了我一种无论做什么都要花钱的预期,但有时它也给了我一种可以在不花费任何费用的情况下享受周末的幻象。” 街作为人的空间,还应有哪些想象力?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以发明生活为主题,在成都举办马拉松圆桌。在一场名为“如何给一条街道‘充电’”的圆桌上,四位来自音乐、文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嘉宾展开了一场有关街道活力的谈话。 生活于上海的作家btr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来发现城市中的美与趣,将街头漫步变成了一场充满奇遇的游戏,吾恣室内合唱团音乐总监邓东伟则在人群中使用音乐的魔法,用合唱凝聚社区,在看似简单的活动中,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连接带来的深刻幸福感,而从规划角度,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刘岱宗感到我们的街区理念建设还任重道远...... 《如此城市》联合三联人文城市,推出本期播客,重新审视身边的街。 (*本期播客音频素材均来自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马拉松圆桌活动现场)

51分钟
99+
6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