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放学别走》第八期! 本期请到的嘉宾是作为造型师、影像艺术家与穿搭自媒体博主的身份活跃在时尚圈的Namevarg。毕业于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Namevarg在天赋、爱好与机缘巧合的推动之下踏入了时尚行业,与各大品牌合作,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时尚语言。 作为造型师的工作是怎样的流程?为自己和品牌搭配有什么不同的体验?成为时尚自媒体博主是不是很难?——在本期播客中,Namevarg与我们分享了许多行业干货,当然也有工作中的有趣故事。 如果你对时尚、造型与影像感兴趣的话, 不要错过这期对话! 影像作品: 手工道具: 造型作品: 非艺术生如何踏进时尚行业? Namevarg:我本科学的是新闻传播,家里不支持艺考,可是我一直对这方面感兴趣就会自己寻找时装、影像方面的机会。一开始是因为机缘巧合去面试了朋友学校的服装设计社团“无界”,从那时候一步步接触这类内容,两年一直以设计师身份参加活动。也是在这个社团开始帮忙拍摄后台相片和宣传片 所以接触到了摄影,尽管那时候还不熟悉后期和拍摄还是硬着头皮拍了。 因为社团活动的分工不太明确,我接下的时候也顺便做了造型、妆发,没想到造型方面一直做到现在。后来大学期间实习的时候因为每天精心打扮,又接触到了美妆栏目 做化妆师,之后就慢慢往造型发展了。 你会如何形容自己的视觉风格?平时风格受到什么的启发比较大呢? Namevarg:我个人的风格其实比较多变,最近比较偏古着,衣柜里很少见到没有印花的衣服。与其说是受到不同造型师、摄影师的启发,我比较经常从老电影里得到造型灵感。比如David Lynch的《内陆帝国》、《双峰》和David Jarman的《花园》这类视觉冲击力很大的影像对我的作品风格有很大影响。这类老电影 包括00年代的科幻片都有我比较喜欢的质感,不像当代CG太过精美,比较打动我。 你在国内外时装品牌都做过造型工作,想问问作为造型师的工作是怎样的流程? Namevarg:如果是和服装品牌合作的话,需要根据现有的衣服搭配其他的单品 比如鞋、包等等进行重组、重新进行搭配。根据他们需要怎样的风格和需求,结合妆发,让整体形象达到品牌想要的感觉。如果需要从零开始为一场拍摄设计造型,没有现成服装,需要翻看不同品牌的lookbook和跟甲方非常多沟通。如果衣服因为各种原因来不及准备好就需要去改方案。 山山:就像衣服的经纪人一样,衣服有没有空档期出席一下活动? Namevarg:对,同时也需要经常为了工作看发布啊、新品啊,现在品牌方大家都会把衣服发到社交媒体,哪怕不去秀场也会去看showroom。这样可以更近看到衣服,现场可以得到品牌方联系方式,更加有效。 为品牌搭配和为自己搭配有什么不同?符合要求同时要体现自己的审美? Name:区别还是很大的,大部分时候 接到的拍摄和我个人风格都不是太符合。在我尽可能满足品牌的需求的同时,也会提出新的想法,看甲方想不想去尝试。一般品牌方会从社交媒体找到我 想要合作,可是经常遇到天南地北的风格,比方说我自己穿搭比较华丽,但是经常接到比较简洁品牌的合作。 对你来说影像创作是更偏向爱好还是职业需要? Name:影像方面还是自己做创作比较多,比如我很享受拍实验性的视频,这跟传统意义的广告类影像的叙事风格还是不太一样的。我比较注重作品的质感,并且觉得实验性作品对硬件的要求不太高。比如我经常会用DV来拍摄,不需要追求高画质,拍摄过程中可以尝试许多玩法,想试的都可以试一遍。我之后还是想往Director方向去发展,去做兼顾影像和平面的创作者。 如何做一个全能型影像创作者? Name:因为我自己对作品的视觉要求很高,所以会自己拍摄的同时也做造型、音乐等。毕竟有的时候对合作没有安全感,自己做更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当然 在时尚行业内,很多人在不同岗位做一件事情,才能达到效率最大化。分工明确还是很重要的,大多时候一个人很难兼顾全局;做现场摄像、造型和后期都很耗费精力,还是大家分工一下比较好。 现在不少年轻人想做自媒体的Fashion Influencer 作为自己的职业或者副业。这是不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投入回报率高吗? Name:其实还是看个人,取决于你如何管理资金。哪怕是每天买新的衣服,通过vintage、外贸等等途径也不算太大的支出。对于我来说 买衣服本来就是偏爱好,买了就想拍照、发出去,自然而然就做成自媒体了。进了行业之后很多衣服是品牌送的,包括配饰、鞋等等做造型的时候是可以用上的。与其追求回报率 还是当作爱好来做比较开心。现在的自媒体穿搭博主已经十分饱和了,既需要创出自己一片天地,又不能风格太鲜明才会有粉丝基础。我目前不打算把小红书自媒体当作主业,一来是收入也不太高,二来当主业的话会被被推广淹没,很难再追随自己喜欢的风格。 你对未来的打算?想继续读书还是在时尚行业工作? Name:我目前毕业一年了,在为申请伦敦的研究生做作品集。未来最好可以在国外发展工作,重新开始。专业的话主要申请影像和造型方面,读研嘛,有很大空间可以尝试新鲜的东西。加上海外的创作环境也会允许我做出不一样的作品。 👩🏻🎓嘉宾:Namevarg 👩🏻🎓主持人:山山 🧑🏻🎨设计:Kelly 📏排版:Yimeng 🎬剪辑:Yichen 👂🏻听者笔记:Shu 🎵音乐:Longing For Sunny Days (String Version) by Sight of Wonders
欢迎收听《放学别走》的第六期!本期属于Future Habitat职场分享系列;该系列我们会更聚焦于毕业之后的职场,带大家熟悉不同职业、公司和职位的背后故事。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今年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Rafaela Fajardo。Rafaela是现就职于Google的交互设计师/User Experience Designer。她2021年从RISD毕业,曾就职于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Rafaela今天会和我们分享她在Google的面试经历和当下情况——在Google工作是什么体验?面试的过程是怎样的?如果你对谷歌的生活、面试和体验感兴趣,请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完整对话~ #面试 Google全过程 我和另外15位毕业生一起收到通知。第一场面试On-Site,要持续八个小时。我当时有一份实习工作,而我不想因此请假。和Recruiter说明后非常友好的把所有面试都调整到了5PM以后。面试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测试四种能力。 随机应变能力;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如果把项目的工作时间减半或者乘以两倍,你会怎么做?”共情能力和个人气场你如何和别人合作?你的气场是否符合团队的气场?听起来很轻松,实际上是最让我紧张的一个。白板挑战你需要一边现场设计一个产品,一边讲述设计思路和决策过程。我当时要设计的是一个送礼物的APP,需要考虑不同的文化节日什么的。我原以为评审官会给一些指引,但面试全程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给了prompt。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现场live的Q&A #为什么选择进入UIUX领域发展? UIUX解决问题的方式既省钱又高效。我一直都对促进社会平等、创作价值的设计很感兴趣。大二之后,我更加确认了我对木工艺、铁工艺没热情;老实说还很费材料和钱。UX就不需要买什么材料。我们甚至可以通过科技和UX来解决许多看起来和“屏幕交互”无关的社会问题! #刚从RISD毕业初入职场,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求职看运气。你可以是一个拥有完美技能和超优秀能力的人,但可能因为时间窗口不对,或者一些运气因素,而找不到工作… 很无奈也很真实。第二:我以为刚入职的我会在Google设计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比如花一年设计个按钮之类,但其实我的影响力比我预想的大很多!项目几乎都是我在做,我团队里的设计师除了我的上司之外只有我。 #Portfolio更重要,还是Networking更重要? 这可能是你意料之内的回答:两个都非常重要!没有portfolio,你没有材料去和别人network,反之,没有观众,你的作品集也没有意义。做一套让你感到满意的作品集,并且持之以恒的去reach out。假如你是一个行业大佬,有个学生向你reach out:状态不好或者很累的时候你可能不会回复。试想如果这个人联系我两次、三次——你肯定会把机会优先给他们的。 #一些Apply Google的小贴士! Recruiters常常会在Google Talks放许多有用的信息和会议,可以复制以下网站到浏览器查看!live panel的时候联系recruiters,你有很大概率可以和他们建立起关系呢。 talksat.withgoogle.com 1:33 自我介绍和职业现状 3:26 面试Google的全过程,和准备面试的心路历程 10:40 怎么进入UIUX领域的? 13:35 刚从RISD毕业初入职场,你学到了什么? 15:13 工作内容(可公开的部分)和团队氛围 18:45 Google文化 ”20% Project“:业余之间做的趣味项目 21:14 未来3-5年的规划 22:16 最喜欢Google的地方 23:23 Portfolio更重要,还是Networking更重要? 24:48 Google的设计理念 26:06 Google喜欢什么样的员工 27:20 UIUX的未来发展、个人愿景和一些入职Google的Tips! 👩🏻🎓嘉宾:Rafaela Fajardo 👩🏻🎓主持人:Bowen 🧑🏻🎨设计:Kelly 📏排版:EK 🎬剪辑:Bowen 🎵音乐:Other Side by HATAMITSUNAMI
欢迎收听《放学别走》播客的第五期! 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2018年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本科雕塑专业毕业的Renee金雨! 提到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很多人可能跟小编一样,觉得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就可以自己到设计公司上班,或者开设计工作室,当“艺术家”,身边好像很少听说有人读艺术专业到博士。那我们今天就邀请到了准博士Renee学姐做客,来讲一讲她每一个阶段的心路历程,听一听她从本科雕塑系、回国在央美读研究生、一直到现在视觉文化研究博士的故事。 [图片]Renee小红书账号:小金Renee 欢迎关注! 👇🏻👇🏻👇🏻 Renee作品: 《尺度》 《镖准》 “创作是要融入到你的生活里的,如果没有灵感那就正常生活、读书跑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把艺术融入生活,而不是徘徊在没有灵感无意义的纠结中。” 对于平时不习惯听播客或者时间有限的朋友们,《放学别走》制作组特意准备了听者笔记,各位听众读者可以速览这期的内容。 Q:聊到工作,和你一起在RISD读雕塑系的朋友们都去了哪里? Renee:大家都有非常diverse的出路,除了独立艺术家之外,有的人选择教书,有的人读研读博,我其中的一个朋友在铸铜厂工作了。虽然持续做艺术家的不算多,但真正想做艺术的人已经把它生活化了。 Q:你说到先前有在国内教书,想问你对国内艺术教育的看法? Renee:取决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吧,总的来说,不仅是我在教他们,他们也在教我。比如我在教小朋友的时候发现,他们不太会考虑看客的看法,而是更加为了自己快乐在创作。这个过程是我们在互相bounce idea off of each other的过程中,我也在更加了解自己对艺术的看法。 Q:谈谈你的研究生生活吧,为什么选择RISD毕业后回国到央美读研究生了呢? Renee: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是我个人不是很习惯美国的艺术环境,不想让太多政治话题左右我的创作,在此之上对国内的艺术氛围也感到好奇。 央美和RISD比较大的区别之一在于,RISD比较看重对作品的critique的过程,在央美我们更习惯通过办展览时和同学教授深刻聊天的方式让双方更了解自己的作品。 课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央美三年,我们只有研一这年有课。记得在泥塑课的时候我写了十万多字的笔记 记录泥塑时的感受,因为一旦不记录下来就流失掉了。 Q:很好奇你当时考研的初衷是什么?比如我了解到身边的朋友有的是为了精进学业,有的是为了转专业,或者为了networking 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 Renee: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单纯想要在艺术圈有一个学历的提高吧,想要去接触在国内最好的艺术教育,对于艺术生来说也很难转向另外一个方向的专业了。跨专业考研在美国更普遍,国内非常少见。 包括人脉方面,我在申请GSD艺术教育项目的时候 发现不少同学都是有创业想法,通过GSD的环境在找创业伙伴,不过这并不是很符合我自己的目标。我认识的创业的同学也很少会专门去读“艺术与商业”之类的专业,而是倾向于自己直接下手去做,因为在国内人脉是可以通过自己去打通的,会更少依赖于环境。 Q:你觉得疫情的这几年对于你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Renee:疫情前的话我比较心急,特别想做出好作品。但是疫情之后确实让我的生活节奏放慢了,可以接受漫长地积累出一件作品,没有积累到想法特别丰富的阶段就不会急于求成。我现在觉得,如果有好的想法那就放手去做,没有的话就读书、跑步,做喜欢的事情,因为艺术是要融入到你的生活里的。 Yimeng:对于这个话题,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比起纯艺类的可能会更加急于求成,因为我们更像是服务于别人,更少是为了自己在创作? Renee:嗯,我觉得RISD的学生对艺术的追求都特别纯粹,就像有RISD bubble这样的说法,脱离这个环境发现和“外面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比起为了商业啊、甲方啊、外界的目的在卷,RISD的大家更像是为了追求某种极致在努力。我现在回头看觉得RISD就像筛子一样,这所学校帮你筛选出了无数志同道合的人。 01:03-03:48 为什么选择雕塑专业 03:49-05:03 Renee在雕塑创作有什么钟爱的材料? 05:04-05:44 讨论下大家都担心的纯艺专业就业问题 05:45-08:08 美国艺术教育的问题(这是可以说的吗) 08:09-11:30 Risd的同学们毕业后在做什么 11:31-14:32 Renee对国内美术教育大环境的看法 14:33-17:46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学方法分享 17:47-22:02 研究生回国读央美跟risd有什么不同 22:03-25:07 大部分人上研究生有什么目的 25:08-27:14 读博士又是抱着什么心态呢? 27:15-29:22 视觉文化研究的博士读什么 29:33-32:53 有走相似道路的朋友吗 32:54-35:22 疫情对纯艺发展有什么影响 35:23-39:55 risd bubble 39:56-结尾 European honor program 体验 👩🏻🎓嘉宾:Renee 金雨 👩🏻🎓主持人:EK, Yimeng 🧑🏻🎨设计:Kelly 📏排版:Yimeng 🎬剪辑:Yimeng 👂🏻听者笔记:Shu 🎵音乐:Longing For Sunny Days (String Version) by Sight of Wonders
欢迎收听《放学别走》播客的第四期! 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今年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室内建筑专业毕业的 Ika 赵大格。 上期,我们聊到了大格在参与《中国好声音》前的故事:她选择艺术的动机、她与生俱来的叛逆不羁、和她的人生目标等。 上期链接点这里 「对话 Ika 赵大格」 设计师 or 音乐人 or 导演?不被定义的人生你向往吗? 是不是没听过瘾? 这一期的风格大转,让我们带你一起进入《中国好声音》阶段之后的幕后故事:她是因为什么契机参与到了《中国好声音》?准备节目阶段都做了些什么?从艺人重回risd学生身份的大转变、以及她以后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还会附赠大格的职业规划小建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格”语录, 希望可以再次让你醍醐灌顶~ “人的表现是没办法fake的, 即时的反应是最宝贵的” “明确了自己的决定就要好好适应,把当下事情做好是最重要的。但是之前的生活并没有消失,你需要找到一个兼容的模式。” “学好数学很重要,艺术学久了之后很容易太感性化,会可以忽略一些大数据告诉你的结论,从而丢失掉一些通过逻辑框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要做data driven的决定,而要做data inform的决定” “人生关键词 chill chill chill” “不要认为自己通过手机上对一些信息浅显的了解就觉得什么都懂了,想要学习的话还是要在现实世界里去挖掘” 02:01-21:55 请开启你的故事 21:57-24:45 大家都好奇好声音的真实性?编故事?maybe?Not really 24:47-26:20 导师事先知道你是谁么? 26:21-29:39 跟导师相处的模式? 29:40-32:22 好声音 和risd课业怎么兼容 32:23-39:00 音乐行业运转模式+逻辑 39:01-42:06 现在的工作:音乐战略策划研究 42:07-45:30 汽水音乐 app -欢迎大家下载! 45:31-49:39 大格的职业规划小建议 49:40-51:34 电影专业研究生+导演工作室相关经历 51:35-53:39 有没有想过之后想去什么方向? 53:40-55:08 当下如何介绍自己?音乐人?互联网人?设计人? 55:08-1:02:15 别人贴的标签或网络言论会对你有困扰吗? 1:02:15-结尾 生活态度:chill起来! 👩🏻🎓嘉宾:Ika Zhao 赵大格 👩🏻🎓主持人:EK, Yimeng 🧑🏻🎨设计:Kelly 📏排版:Yimeng 🎬剪辑:Yimeng 🎵音乐:Lonely Addictions (当寂寞上头) by Carta ft. Ika Zhao & Eileen Yo
欢迎收听《放学别走》播客的第三期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室内建筑专业毕业的 Ika 赵大格。 这个名字有没有很熟悉? 就是2015年参加中国好声音获得全国总决赛第七名的赵大格!!一转眼已经过去7年了,有没有很好奇她现在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揭晓吧! 本期访谈分为上下期,上半期大格将会分享自己如何走入美国艺术这条路、对音乐的兴趣、以及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等。下半期将会讲一讲《中国好声音》的故事。跟大格聊完,对这种不受外界拘束的生活理念真的是敬畏又羡慕。或许有一天,我们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自己,在每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玩”到极致,闪闪发光。 本期片尾有彩蛋惊喜哦!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格的世界,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感受这种不被自己定义的生活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格”语录, 希望能帮助到迷茫的你~ “不要因为自己喜欢一件事情就一定要锁在这件事情上面,或者说一定要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一番成就。这种压力是不自然且不健康的。” “或许你觉得你现在做的事情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段经历的话,永远都不会更加了解自己。不要认为你某些阶段消耗的时间是无意义的,把你在做的事情做到最高的价值就一定是有意义的。” “经验是指数级增长的,是一个1+1 > 2的过程,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对这件事的理解。这一幅图在我走每一步的时候都会出现,我会在那里抓取我想要的信息。” [图片] 02:57-04:07自我介绍 16:08-16:15为什么开始学艺术 & 高中趣事 16:18-27:27“当时”关于音乐的故事 27:28-30:42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30:43-37:37躺平?退!退!退! 37:38-43:41上大学的 top 3 To do list 43:42-48:39为什么学intar (室内建筑设计)专业 48:40-49:37从 RISD 毕业之后做什么? 49:38-54:27生活中重要事情如何排序? 54:28-56:44做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role,你的mission是什么? 56:45-1:01:24好奇心对你来讲是怎样的存在? 1:01:25-结尾 彩蛋!彩蛋!彩蛋!一定要听!! [图片] 👩🏻🎓嘉宾:Ika Zhao 赵大格 👩🏻🎓主持人:EK, Yimeng 🧑🏻🎨设计:Kelly 📏排版:Yimeng 🎬剪辑:Yimeng 🎵音乐:Lonely Addictions (当寂寞上头)by Carta ft. Ika Zhao & Eileen Yo
欢迎收听《放学别走》播客的第二期!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今年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建筑专业毕业Jenny周贞徵。Jenny 04年从RISD的建筑专业毕业,和另外两位RISD的小伙伴一起创建了设计工作室「ATLAS」,作品屡次入围《安邸AD》中国最具影响力建筑设计100+,曾获CNN报道“中国5个最值得关注设计师工作室”。 本期访谈中和Jenny一起探索了贵州黔东南地区「大利村」的人文之美、时间流逝之美、自然之美。也聊到了ATLAS在大利的两个项目:与侗族妇女合作建立的社会企业合作社、以及和返乡创业的贵州青年、当地的其他伙伴一起做的文化遗产酒店,Regenerative Tourism的品牌「井上见The Well House」。 一起来听听背后的故事、挑战和下一步… “我反对说我们是在“帮助”当地人。这不是单向的帮助;我们通过参与到项目学习到的东西可能比我们能给到当地的东西更多。” 时间轴: 00:31-04:08自我介绍 04:09-06:23最代表ATLAS价值观的项目是什么? 06:24-10:50类似大利这样的项目是如何找到的呢? 10:51-15:03Regenerative Tourism如何设计,如何“Regenerative” 10:51-19:53有趣的摩擦或者讨论? 19:54-25:49关于都市和农村对“时间”的概念 25:50-27:23大利和外界的沟通是怎样的? 27:24-32:17对你世界观最有影响的关键节点? 拓展阅读:推荐边听边浏览! >>《麟角设计人物·周贞徵|搭建一座桥,捕捉时间的痕迹》 >>「ATLAS」工作室官网www.studio-atlas.com >> 大利 DALI VILLAGEwww.thedaliproject.com 什么是Regenerative Tourism? 【再生旅游 Regenerative Tourism】经常和【可持续旅游 Sustainable Tourism】放在一起讨论。“可持续旅游”的目的是维持目的地的现状;“再生旅游”是通过旅游来重新激活和再生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使其进入一个正向循环。 感谢参与: 👩🏻🎓嘉宾:Jenny Chou 👩🏻🎓主持人:EK 🧑🏻🎨设计:Kelly 📏排版:EK 🎬剪辑:EK 🎵音乐:Longing For Sunny Days (String Version) by Sight of Wonders
欢迎收听《放学别走》播客的第一期!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今年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Kennedy Liu。 本期访谈中,Kennedy分享了他对这项技术的兴趣来源,3D打印机的设计历程和困难,以及对3D打印机未来趋势的看法。 Kennedy自从2010年代第一次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3D打印机后,就对这项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近几年3D打印技术的突破却让他感到不太满意:太多厂商采取保守态度,3D打印机的应用还未被充分发掘,于是大学期间,Kennedy便从网上视频的学习开始,一步步探索着3D打印机的技术和应用。 同时,Kennedy还是一名科技技术油管博主,也在海外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发起了两项科技产品的众筹。 Indiegogo众筹项目:模块化充电宝 点击此链接查看项目:https://igg.me/at/polycharge Youtube最新项目:折叠式3D打印机 点击此链接查看项目:https://youtu.be/X_QLxTVtyng 主持 | EK 剪辑 | 狸猫 文案 | EK 设计 | Kelly 敬请期待...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