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香港娱乐圈,有类似「歌神」称号的人,作为演员往往也很厉害? 本期由独孤岛主来聊聊许冠杰、谭咏麟、张学友、陈奕迅这四个来自不同时代的香港歌坛一哥的电影生涯。
大卫·芬奇这一批90年代出道的导演,为什么普遍遇到了生涯困境?《杀手》评价不佳,是因为哲学思想的表达不到位。 芬奇的最佳代表作为什么是《十二宫》?它和《杀人回忆》有什么相似之处?
电影《教父》和真实的黑手党是什么关系?意大利裔美国人喜欢《教父》吗?
我们谈论电影时说的致敬、抄袭、恶搞、借鉴、模仿,这些术语有什么区别? 认真掰扯下。
本期是「中辩」,邀请开寅(九只苍蝇撞墙)和阿吴一起来讨论香港电影的「飞纸仔」传统。 飞纸仔是粤语,香港影视圈术语,指导演和编剧在开拍的时候没有完整剧本,一边拍一边写,写好一张拍一张,这样一种现象。 这是粗制滥造,还是一种优良传统? 这种习惯也并非香港电影独有,而是很多艺术电影导演的偏好,但在商业电影系统里这么干,除了香港电影不多,究竟有什么独特原因?
香港90年代的四大天王里,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至今活跃,但为什么黎明处于半隐退的状态? 千禧年以来,香港乐坛接近崩盘,电影产业靠合拍片续命,其他三大天王努力完成转型,但黎明的演艺道路为什么没有转型成功? 之前有次长节目聊香港明星,阿吴提到黎明时突然大脑短路,这次补上。
武侠大师金庸写影评是什么水平?什么审美? 他对格里菲斯、贝拉·巴拉兹如数家珍,他从中苏两国对待电影《第四十一》的不同态度判断两国交恶难以缓和。 他为什么还没看片,就表示不喜欢英格玛·伯格曼的《沉默》?更差评了影史经典《野草莓》和那部令李安受到灵魂重击的《处女泉》。 他又怎么称赞许鞍华、周润发和斯琴高娃? 聊聊作为影评人的金庸。
王家卫为什么拍电影这么慢?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繁花》? 几个不得不慢的理由,以及他如何改造梁朝伟和张震这两个演员。
这一期我们邀请了嘉宾伯樵,来分享围绕着《2001漫游太空》的两个经久不衰的传闻。原来,这两个传闻竟然都是片方为了宣传这部电影想出来的招数。这期还一并讨论了《2001》这部影片采用的发行策略,是如何帮助电影取得史诗级成功。 伯樵是播客「边角聊」的主播,也是资深的电影院线工作者,在电影发行和放映领域有丰富经验。
在华语电影里面,没有被拍出来的作品当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哪一部? 这个可选的答案有很多,比如杨德昌的《追风》,侯孝贤的《舒兰河上》都可以算,还有一部,也是被很多人提到的,胡金铨的《华工血泪史》。不过这部电影如果拍出来的话,它应该主要是一部英语片。 胡金铨去世之后,我们每隔几年都能在网上看到《华工血泪史》要开拍的新闻,而这个新闻又总是跟吴宇森、周润发联系在一起。 时间一长,网上就形成了一个说法,就是吴宇森要接替胡金铨,把他的《华工血泪史》搬上银幕。 这个说法是一个巨大的误会。 实际上,存在两个关于华工的项目。胡金铨打算拍的是一个,吴宇森后来自己又开发了另一个。 胡金铨这一部的中文片名是《华工血泪史》,吴宇森的叫《人定胜天》。 但是这两个项目,都没有拍出来。下面就来说说这两个没有拍成的项目。
本期是我们第一次邀请嘉宾。 感谢甘琳接受邀请,来聊聊陈可辛和章子怡即将合作的《酱园弄杀夫案》,以及二人在十多年前差点合作成功的那部根据哈金小说改编的《等待》。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