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比“大学”更精英,法国人怎么做到的?丨星星堆满天

国立路桥学校、埃塞克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比起美国藤校与英国G5名校,这些法国高校的名字对于我们来说较为陌生,不明真相的朋友们可能会将它们误解为“wild chicken university”。 但这些高校非但不是“野鸡大学”,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号——grande école(大学校,又称精英学校)。 大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体制中最具特色的一点。法国高等教育体制为“双轨制”,将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大学(université)和大学校(grande école)两种。和普通综合性大学相比,大学校的学科门类较为专精,课程设置通常针对少数特定领域,因此在量化特点突出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常常表现不如普通大学。然而,大学校的优势恰恰在于“术业有专攻”,而其在各自领域极佳的学术实力与社会声誉,我们在专业学科排名榜(而非综合性的总榜)上才能够清楚地看到。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多位在法国不同学校、学科有留学经历的嘉宾为大家带来关于法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手新鲜资讯,也分享法国大学校园里的真实生活。我们还将探讨法国“大学”与“大学校”并行的双轨制的“硬币两面”,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可能带来的启示。 收听指北: 7:40 国内查无此校?|比起英美名校的big title,我们为什么选择法国留学? 14:05 “卷王”精英学校 & “佛系”公立大学|双轨制下,法国大学和大学校究竟有何不同? 24:49 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 |双轨制的“割裂”是否固化精英、平民之分野,加剧文化资本垄断? 47:36 法国高等教育之长 | 不写毕业论文、不用教科书,法国大学生都是怎么学习的? 56:16 “职校”金饭碗,“普大”搞科研?丨 如果不想做研究,为什么要考研究生? 01:02:37 会玩的法国大学生 | 冲浪、滑雪、蹦迪...... 大学生活有多少种可能? 01:05:33 大兴“合并”风的法国高校 | 提高世界排名还是坚守“金字招牌”,法国大学校何去何从? 01:14:47 法国人又双叒叕在游行 |高校合并后对留学生涨学费,抗议的却是法国本地人? 本期星青年: 静哥 “好想吃肉粽、面线糊、扁食、牛肉羹、海蛎煎。” UCL物理天文系博后 法棍 “想回到斯瓦尔巴定居。” 法国国立路桥学校 CS博士生 若宇: “Days of being wild.” 热爱摸鱼的巴黎乡下商科学生 心诚: “对人类历史上所有值得尊敬的学校都感兴趣。” 星野学社创始人 本期主播: 思琪 “打算在非洲背动词变位。” 想罢工的华东外语女子技校二级技工 相关材料: 皮埃尔·布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商务印书馆,2004年 程猛、康永久:《“物或损之而益”——关于底层文化资本的另一种言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迪迪埃·艾里蓬:访谈节目 “maître à penser - Clique Dimanche - CANAL+”

78分钟
99+
3年前

我们,五个闽南女孩,选择“去远方”上大学 | 星星堆满天

家还是远方?大多数人第一次面对这个选择题,是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时候。在众多小镇青年的心中,“远方”这个概念与宏大相适,同荣光相衬。我们渴望,又望而却步。拨开所有飘渺的幻想,真正的远方存在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中。 这期节目,选择了“去远方”的几位“小镇青年”畅聊了各自的“远方故事”,从选择远方、抵达远方,再到从远方归来,我们分别探究了不同的心境,试图找寻“出走”的意义和答案,期待给大家在“去远方”的选择上带来一些启发和勇气。 收听指北: 03:21 这会是一个改变自己的契机丨我是怎样选择“远方” 11:51 我想通过逃离一个地域,从而逃离一种人生模式丨当我们说“我要出省!” 21:23 来到远方,然后呢?丨城市印象与离家经历 30:33 “二”到底该怎么念!丨物理距离带来的不同体验感 35:15 或许是“家乡为我做点什么”丨对家乡的改观 43:44 我们不必如此害怕“遥远”丨远方给予我们的 本期星青年: 思琪: “神明让我别去北方读大学” 上外法语系 昀霏: “把人自身当作目的,而不仅仅视为工具、手段。” 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 芷宁: “闲逛才是正经事” 还站在门口的新闻系学生 婧仪: “对焦不完全的我” 正在探寻自己想要什么的普通大学生 本期主播: 冰缘: “自我流放者视归如死。” 华政在读法师

49分钟
99+
3年前

闽南语特辑:爱过哭过后,我们与闽南传统婚姻观的“对抗” | 星星堆满天

大年初五,四位闽南语up主闪现泉州「故事实验室」,再次开启闽南文化的在地思考。 本期嘉宾: B站@后生家Pohling:“小镇上的不知名闽南语up主” 吕辉梵Hifan“电影摄影师在路上” B站@骚气芒果干:“熟练闽南话的化学化工工人” B站@啊包即将入睡:“会学,更要会玩” 收听指北 02:20 闽南语up主再度做客「星星堆满天」电台,点击回顾上期——闽南语特辑:“我们期待泉州也能走出一个五条人” 04:40 后生家讲述情感困难——我们与闽南传统婚姻观的“对抗” 06:20 谈恋爱前,父母号称自由恋爱支持者;谈恋爱后——“这个我不见,那个我也不见!” 15:56 闽南大地不是“文化沙漠”,但我们仍需要建设“新文化绿洲” 29:10 我选择暂时逃离“闽南”,是为了更好的“闽南” 33:20 也许二十年后,我们也会成为现在最讨厌的那个自己‍♂️ 38:12 反省自身的“闽南性”,警惕传统中糟粕的反噬 44:20 火应该是公平的,女孩也可以“跳火群” 46:39 拒绝「重男轻女」,男孩们应该首先反思‍♂️ 49:12 闽南文化,也应该学会“旧瓶装新酒” 50:28 评价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的,要看它能不能盘活新时代精神 53:36 爱过哭过后,闽南少年家们还要继续向前走 59:00 去年flag完成,星青年激情再唱闽南语版《说好不哭》

62分钟
99+
3年前

明明可以“刷简历”,我们为什么做起“非主流”实习?| 星星堆满天

2020年4月9日 ,第一批实习生加入「星野学社」。此后,背景多元的实习生们在星野邂逅,又去向各自的远方。对于每个实习生来说,星野都承载着独特的记忆与感受。在星野八周年之际,我们邀请了星野的往期、现任实习生们,与大家分享他们在星野的收获与感动。 这期节目,你将从实习生的第一视角体验星野的“非主流”实习,也将与星野合伙人一起重忆星野共同体的构建之路。欢迎“解密”星野的世界! 收听指北: 05:38 星野的面试是双向奔赴丨不一样的感觉 12:24 我们关心真诚与纯粹的求知欲丨合伙人说 20:28 关于念地的台阶记忆丨实体空间Becoming 27:59 我高考完最大的意义就是准备加入你们丨我们为什么选择星野 36:32 星野更多是一个支持者丨“非主流”和“主流”实习 46:10 从此我的人生轨迹与星野重叠丨星野带给我们的 ✨本期星青年: 心诚 “脑海里那片星野幸运地被你们看见,并让它具体。” 星野学社创始人 Nikki “满地都是六便士,星野却让我抬头看见月亮。” 星野合伙人 安坭 “人生苦短,老子又懒。” 心在人文社科的经管生 李丹 “爱具体的人。” 想试试的新闻系学生 冰缘 “自我流放者视归如死。” 华政在读法师 王婧 “我不转弯。” 编辑出版专业大二学生 ️本期主播: 钰滢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找地发疯的一枚实习生

51分钟
55
3年前

“内卷”虽然辛苦,却也是最偷懒的“安全选择” | 星星堆满天

伴随着当代社会转型,“内卷”一词突然由学术领域“火出圈”,走向大众视野,也映射乃至扩散着群体焦虑。当“内卷”和“躺平”两种极端同时成为当代青年的标签时,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内卷”是什么?年轻人为什么要卷?又可不可以不卷? 这期节目中,我们共情于“内卷”的现实困境,也尝试厘清“内卷”的词义演化,区分“内卷”和“奋斗”的差异。希望在某个观点碰撞、情绪交互的瞬间,给身处“内卷”怪圈中的你,带来一丝触动。 本期嘉宾: 红旗 - “random大法好” - 某大厂算法工程师 秉瀚 - “去爱,去踏上旅途,现在刚好” - 中山大学心理学专业读心术麻瓜 娟娟 - “有时候不随大流心里还挺煎熬的,毕竟很难说服自己一个人去孤立整个班级。”- 无法被工作和专业定义 彬彬 - “人生是一场不停的航行,如果找不到自己心里真正的目标,哪个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 上海知名私募基金董事 本期主播: 心诚 - “我不卷,你随意。” - 裸辞重返校园的大龄少年 思琪 - 尝试在“卷王”遍地的校园里反卷 - 逢年过节在亲戚面前多语种祝福专业表演者 收听指北 06:37 为了卷,大学生在做什么? | 当代校园内卷观察 14:18 我们为什么在“卷”?| 结果主义导向的社会压力 18:11 我们为什么很难“反卷”? | 主体性的缺失 21:17 内卷:“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 | 内卷≠奋斗? 31:30 内卷是最“安全”的选择 | 群体性的迷失 35:04 甚至从功利角度来说,内卷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 数理上的“局部最优解” 42:05 慢下来,寻找生活真正的意义 | 逃出内卷

56分钟
99
3年前

九天九夜“跑田野”,我们用双脚画出三张泉州信仰地图

今年夏天,706同学社在泉州举办了关于民间信仰的人类学田野营。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这种开放性之下,泉州包容了形形色色的宗教和神仙祖灵,而这些宗教文化在当代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泉州人。 在这期播客里,我们邀请了几位参与泉州田野营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聊聊他们看到的人文泉州。我们一起在九天的时间里,探访了这座“三步一古迹,五步一庙宇”的“世界级的宗教博物馆”,也观察宗教文化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里所发生的作用。 【本期主播】: | 心诚:706泉州田野营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生,研究兴趣为闽南人的移民社会与世界体系;这次带队实属偶然,但却驱动自己再次从家乡汲取远行的养分。 | Nikki:706泉州田野营助教;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四;关注华语语系文学、马华文学、海外华人社会与文化;热爱日常的叙事,着迷真实的人。 【本期嘉宾】: | 小Mei: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双主修国际贸易系;很随意自由工作者,接案全看缘份。 | 昔玲:吉林大学历史系大二;在外泉州人,平凡侬欲奢飏梦。 | Yan: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大二;励志改行搞风水。 | zhi森:厦门大学理学博士;漫游于人文社科。 【收听指南】: 1:19 我们在九天时间里探访了“世界级的宗教博物馆” 4:15 爱画符咒和民间文化的我,现在逢人必推泉州 6:02 泉州给我的文化shock,是它与故乡文化的同质性 7:40 泉州移民寻根:关于那些生生不息的民间文化 8:49 毕业旅行变成“毕业旅学”,理学博士发现闽南城市的不同气质 11:40 泉州田野营的三张地图:滨海泉州的多元网络 14:29 走“进”一个寺庙,打开多种层次的世界体系 18:00 对作为台湾人的我来说,信仰就是日常生活 22:25 闽台妈祖信仰网络:开启了我的返乡之旅,平行时空在泉州相遇 27:11 远行与归来:移民带出去的,是家乡的延伸 31:18 寻找消失的二堡: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寻找街巷的蛛丝马迹 33:21 遇见热心市民陈大哥:学术的诱惑vs存疑的假说 40:17 节庆仪式鉴别社区:消失的二堡或许可以在信仰空间中重现 44:10 铺境庙作为公共空间:日常聚会场所,居民自治空间和移民纽带 51:17 缘溪的信仰空间:民生经济和民间信仰其实很有关系 52:23 地方知识的边界:区分人群与凝聚认同的力量 56:27 理学博士的人文关怀:掷筊后,神明同意我做“计量人类学” 60:51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每个庙的前三支签会是什么? 70:32 在人文世界搞量化,科学和宗教一定矛盾吗? 74:17把泉州的文化基因传播出去,把故事讲下去

77分钟
99+
3年前

文科生碰撞理科生:鄙视链、跨学科与人工智能 | 星星堆满天

星野学院邀请了5位来自不同学科、在多地求学的青年学者,畅聊学科鄙视链与跨学科合作。本次星野沙龙从个人经验谈起,讨论学科鄙视链产生的机制和跨学科的可能性,并探讨了跨学科合作和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整理了本次沙龙的文字版回顾,可在“星野學院”公众号查看 嘉宾介绍: 洪鑫诚(星野学院创始人、念地咖啡主理人;公共管理、财政学、国际关系、社会人类学;曾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从事智库研究工作,并于两岸三地多家媒体担任签约、专栏作家;现在的研究兴趣是闽南移民社会的人类学;念地咖啡是家和远方中转站和连接泉州与世界的“田野调查基地”) 李辰(在荷留学生、文化研究博士生;英语文学、数字文化、文化研究;关注数字公共领域、知识社会学、知识消费;如果记忆是被时间化的空间,我的记忆里有二十年的泉州,五年的南京,和三年的荷兰蒂尔堡;喜欢体验,喜欢文化,喜欢脑洞;目前还在学习如何自我介绍。) 吴尚哲(星野学院合伙人、牛津大学工程科学博士生;计算机科学、风险管理与商业智能、人工智能;曾于谷歌、腾讯、商汤实习从事科研;关注三维视觉理解和重构相关研究;恐惧孤独的伪科研人;梦想成为一个有温度的paper机器) 应姮(伦敦政经学院哲学硕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生;国际政治、公共政策和科学哲学;热衷感官享受;热爱一切抽象事物但并不相信意义;打破学科边界,思考人类和世界本质;把科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透过科学研究暴露的问题来反思人类社会困境的起源。) 张翔搏(清华大学金融硕士;金融学;热衷新事物;喜爱新科技;目前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深刻领会跨学科对求职的意义。) 收听指南: 04:00 金融学科的”顶端”优势与复合背景 08:32 不同语境下英文文学的处境|文科鄙视链 17:42 鄙视链是真实存在的吗?| 产生机制 22:43 评价体系单一化|大学、学科排名 29:00 科学与人文可以共存吗?|追溯学科起源 30:50 互联网对评价体系单一的鄙视链有何影响 34:07 定量VS定性|大数据兴起及价值 44:28 人工智能的伦理 53:27 完全的人工智能会实现吗?|人工智能的未来 65:50 不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跳出鄙视链框架 78:37 在公众讨论中“缺位”的理科生?|跨学科的必要

89分钟
99+
3年前

闽南语歌不只有“土”,还有新时代的宝藏 | 星星堆满天

在提到闽南语歌曲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将它与“土”字挂钩。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网友对于闽南语歌曲的调侃,他们认为闽南语歌曲似乎只有三大主题,分别是“老娘要男人”、“我的命怎么那么苦”、还有“我一定会成功”。想必听完这三大主题,大家也能联想到很多闽南语经典老歌。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戏谑的意味,但同时也反映出大多数的中国人甚至是闽南人自己,对于闽南语歌曲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一些非常经典的曲目之上。 其实除了经典的曲目之外,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爆红的《浪子回头》、《痴情玫瑰花》以及《大田后生仔》,也展现出闽南语歌曲不同于以往的魅力,大众也开始接触到了不一样的闽南语歌曲。 在本期《星星堆满天》中,大家也将听到五首风格各异的闽南语新旧歌曲,分别由五位小伙伴推荐。 收听指南: 00:26 闽南语不只有“经典”歌曲! 01:44 晕盖《苍南夜语》|“苍南人唱歌为何是‘泉州味’?” 08:09 Mayday《憨人》|“因母语意识崛起意外发现的宝藏” 13:30 Theseus忒修斯《憨孙仔》(feat.流氓阿德)|“两个世代的对话” 20:14 王识贤《脚踏车》|“又回到了那条熟悉的路” 24:27 卢广仲《明仔载》|“台风过后的平淡释然” 29:31 感谢:所有闽南语歌曲的创作者

30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