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敏感体质人的快乐与烦恼

“敏感”是一个人类特别重要的特质,尤其对于摄影师来说,敏感可以创造共情力,激发敏锐的观察力,但敏感的人先知先觉或者是在过于考虑自己和别人的感受,也会有各类的烦恼。 今天,我邀请了一位超敏感的e人,家庭日记社群的PRO专业摄影师阿狗狗,探讨下敏感体质人的快乐和烦恼。 本期主播 🎙️ 庄喆:曾从事10年财务分析和金融投融资工作,目前是一名有10年以上拍摄经验的家庭摄影师并作为全国最大的家庭影像社区”家庭日记“的联合创始人,推动和开拓家庭摄影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 本期嘉宾 🎙️阿狗狗牌阿狗:高校老师、家庭日记社群PRO专业摄影师、家庭日记成都城市小组长,E值爆表的家庭摄影师。 时间轴 00:52 爱说sai话的阿狗狗的自我介绍 1:50 阿狗是家庭日记社群中以观察力敏感共情力强为辨识度的pro摄影师 2:53 敏感是天生的?还是童年和后天经历让阿狗狗变得敏感 4:44 到目前为止,我的好的敏感在逐步增加,不好的敏感在逐渐消退 6:00 小时候的阿狗会异想天开,看《美少女战士》都会跟着一起变身 8:34 敏感的人会放大难受并且自己消化 9:52 在学生时代,敏感的人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12:21 算命的人其实也是一种敏感的人 12:45 阿狗狗的人类观察法案例 18:19 有这么一件事情,我是通过敏感的特质很好地解决了 22:39 我们小时候都遇到的“霸凌” 敏感的人选择曲线救国 26:37 我给混混“保护费” 他们还竞争上岗了! 30:29 敏感的人和不敏感的人在一起,那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35:34 阿狗狗的老师职业和摄影爱好者都在用到敏感力 42:21 那些打动人的画面是怎么被你敏感地发现的?一个很爱哭的人和戴眼镜的人,才懂怎么去拍擦拭流泪后的眼镜 45:26 敏感的人会感受每一刻美好的瞬间 49:11 有些人用眼睛就可以拍照了 50:19 敏感的人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受到挫折,如何去安抚这样的情绪? 51:03 e人情绪消解方式性价比高于i人 54:37 敏感的人也是会困扰的! 60:21 敏感的人更懂客户、更好驾驭客片? 66:40 敏感的人敢撕破脸么 71:16 阿狗送给敏感的人的五字真言,一些给不敏感的人推荐的锻炼观察力的好办法 83:02 第一次看到自己多年拍的孩子照片,阿狗狗第一感受是什么? 85:10 有天赋的人还需要打磨技术么 88:00 给阿狗的一些奇怪的问题(😄) 影像与推荐资料 阿狗狗拍摄故乡的摄影项目《归》 阿狗狗拍摄的儿子《板栗》 阿狗狗拍摄的日常《闪闪的瞬间》

103分钟
99+
1年前

【vol.4】拍摄死亡,家庭摄影师的另一面

家庭摄影大多是欢乐和笑容。这是家庭摄影师的A面,但没有经历过拍摄生老病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摄影师,死亡与离别,是家庭摄影师的B面 有这么一位家庭摄影师,这位家庭摄影师曾经为她的客人拍摄了长达六年,她拍摄的家,经历了三次逝去与离别。他不止一次地和我说过,如果你没有拍过生老病死,其实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摄影师。 家庭摄影, 还有离去不舍与放下。 本期主播 🎙️ 庄喆:曾从事10年财务分析和金融投融资工作,目前是一名有10年以上拍摄经验的家庭摄影师并作为全国最大的家庭影像社区”家庭日记“的联合创始人,推动和开拓家庭摄影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 本期嘉宾 🎙️仲铭:家庭日记创始人,现致力于推动和开拓家庭摄影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 🎙️蕾蕾:前国内某大型美术馆及影像馆公共教育总监,现家庭日记主创,负责全媒体、品牌与公共关系 时间轴 04:17 第一次请仲铭来家里拍摄是因为看了家庭日记的一篇关于拍摄死亡的推文 06:11 仲铭在蕾蕾奶奶临终前,接到了邀请拍摄的电话 09:03 家庭摄影师像是战地记者,要随时准备为即将发生的家庭大事作出拍摄准备 09:40 仲铭第一次拍摄临终,面对的景象是什么 11:31 邀请家庭摄影师去拍摄临终,蕾蕾的家人是什么态度 15:46 仲铭在拍摄的时候,蕾蕾和家人会不会表现得很抗拒 19:45 拍摄结束后,病房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发生 24:42 家庭摄影师在拍摄死亡的时候,怎么去平衡同理心和专业性 27:08 仲铭与合伙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开车带他去殡仪馆门口一起冷静思考当下 29:09 这次拍摄后,摄影师与客户最满意的照片 32:09 最喜欢的那张照片,其实是发现了不经意之间的父女的情感 33:32 家庭照其实是给我们生命中定下一个个重要的锚点 36:06 摄影师要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定不要去打扰家人与逝者最重要的告别时间 38:38 父亲和蕾蕾在奶奶旁边的照片,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像是时间流回去在当时的那一刻,一张隽永的家庭照,背后应该有10个G的信息 44:55 请家庭摄影师来拍摄告别,是不是作出的最好的决定 47:58 一次在北方的海葬告别,被流程和形式推动着,感觉很不是滋味 54:49 那些我参加过让人无奈又尴尬的形式葬礼 59:00 带着相机去逝者住过的房间拍摄一次,就是最好的缅怀和告别 60:59 爱宠狗狗羊羊的离开,蕾蕾为它准备了一次精心的告别仪式 69:49 拍摄宠物的离别和拍摄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72:27 半个月后,蕾蕾还收到了“羊羊的天堂来信” 84:46 一场温暖的告别仪式,是对生者悲痛最好的安放 86:33 你希望你的葬礼时什么样的 90:09 你期待你的遗像是如何拍摄 影像与推荐资料 摄影:仲铭 推荐公众号:家庭日记

109分钟
99+
1年前

【vol.3】对话《芬芳一生》作者吴为:part 3 《芬芳一生》的创作故事

历史上,有诸多的摄影师的作品都与她们的童年与经历息息相关,比如Sally Mann的《Immediate Family》,展示了她和孩子们在美国南方乡村度过的生活。她的作品充满了童真、自然和家庭关系的情感。 家庭摄影的代表人物美国摄影师南戈尔丁以其纪实风格而闻名,她的作品《The Ballad of Sexual Dependency》记录了她自己和她的朋友们在纽约度过的日子。她的摄影风格和对人物的深入记录与她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联系紧密。 童年时期经历的情感、经历以及家庭环境是驱动摄影师举起相机对准家与家人的最初动因,而童年的一幕幕其实都能深刻地影响摄影师看待家的视角。 摄影师为什么拿起相机去拍摄家,我想这和他们的童年是密不可分的,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一位老朋友,《芬芳一生》、《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作者吴为,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去聊聊我俩的童年。 本期访谈较为丰富,访谈共计近3个小时,分为童年、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日子以及吴为如何使用摄影的工具呈现已经逝去的人背后的故事,每一部分都非常有趣、深刻和令我深思,所以共剪辑了三个部分分别发布。 本次发布为最后的第三部分关于这个家庭摄影项目背后的一些创作故事 嘉宾介绍 吴为:艺术家、自由摄影师、愿意尝试各种方式体验生命的有趣的人,199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新闻纪实摄影专业和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专业,除此之外,吴为也是“家庭日记”社群的Pro摄影师。 2021年推出怀念外公外婆的摄影作品《芬芳一生》,首先在摄影界引起关注,并获得多项大奖,之后影响力扩展到公共领域,一条,谷雨,央视,财新,读者等大量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创作故事 从小被外公外婆养育长大的吴为,和两位老人感情极深,但是外公外婆离开人世的时候,因为学业的关系,没能在身边。 吴为无法接受这样的离开与告别,作为摄影艺术生的她,选择拿起相机,从老宅到老家,从亲人到故旧,一点点追索和记录外公外婆的生命痕迹,在这个过程中,她回忆童年和外公外婆之间的点点滴滴,也重新认识了外公外婆更完整的人生。 告别至亲之人,这是一次“孩子”从心灵上成长为“大人”的蜕变,也是生者以爱为绳,追索和重审死亡的治愈之旅。 这是一场对祖辈的告别,也是一次爱的重逢。 这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后的礼物,在这之后,“我们”就要长大了。 时间线 00:21 吴为演唱的《一荤一素》 02:29 怎么看待家庭摄影的特点“不再重来、无法挽回” 05:13 家庭摄影师应该是经过思考,完整地完成自己家庭这部分的创作和帮别的家庭记录 08:09 成熟的家庭摄影师既要技术过关,又需要同理心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12:21 习惯用自然光拍摄的吴为,为什么在芬芳一生选择了用灯光来表达(这部分有聊到吴为的技术进阶之路) 15:17 吴为在北京电影学院灯光房练习拍摄石膏像的故事 29:36 老师说,数码时代不像胶片时代,摄影师都被技术宠溺坏了,所以一点都不尊重每一次的快门 34:28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这本书在设计中吴为隐藏的一些“彩蛋”(仔细看留白的部分其实是外婆的血压和心率) 40:33 为什么说纸质书和画册是不能被电子书取代的 42:14 一本书的制作可以看出作者有多用心,包括选纸、装帧、设计、印刷等 58:58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穿越回去,你想回到童年的哪个阶段?你会改变么? 64:11 如果不做摄影师,你还想做什么职业? 71:20 吴为心目中另一半的样子 79:31 李健《童年》 推荐书籍及媒体 图书购买链接《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 吴为公众号“暗房里总有光” 相关图片

83分钟
99+
1年前

【vol.3】对话《芬芳一生》作者吴为:part 2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

历史上,有诸多的摄影师的作品都与她们的童年与经历息息相关,比如Sally Mann的《Immediate Family》,展示了她和孩子们在美国南方乡村度过的生活。她的作品充满了童真、自然和家庭关系的情感。 家庭摄影的代表人物美国摄影师南戈尔丁以其纪实风格而闻名,她的作品《The Ballad of Sexual Dependency》记录了她自己和她的朋友们在纽约度过的日子。她的摄影风格和对人物的深入记录与她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联系紧密。 童年时期经历的情感、经历以及家庭环境是驱动摄影师举起相机对准家与家人的最初动因,而童年的一幕幕其实都能深刻地影响摄影师看待家的视角。 摄影师为什么拿起相机去拍摄家,我想这和他们的童年是密不可分的,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一位老朋友,《芬芳一生》、《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作者吴为,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去聊聊我俩的童年。 本期访谈较为丰富,访谈共计近3个小时,分为童年、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日子以及吴为如何使用摄影的工具呈现已经逝去的人背后的故事,每一部分都非常有趣、深刻和令我深思,所以共剪辑了三个部分分别发布。 本次发布为第二部分关于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日子。 嘉宾介绍 吴为:艺术家、自由摄影师、愿意尝试各种方式体验生命的有趣的人,199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新闻纪实摄影专业和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专业,除此之外,吴为也是“家庭日记”社群的Pro摄影师。 2021年推出怀念外公外婆的摄影作品《芬芳一生》,首先在摄影界引起关注,并获得多项大奖,之后影响力扩展到公共领域,一条,谷雨,央视,财新,读者等大量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创作故事 从小被外公外婆养育长大的吴为,和两位老人感情极深,但是外公外婆离开人世的时候,因为学业的关系,没能在身边。 吴为无法接受这样的离开与告别,作为摄影艺术生的她,选择拿起相机,从老宅到老家,从亲人到故旧,一点点追索和记录外公外婆的生命痕迹,在这个过程中,她回忆童年和外公外婆之间的点点滴滴,也重新认识了外公外婆更完整的人生。 告别至亲之人,这是一次“孩子”从心灵上成长为“大人”的蜕变,也是生者以爱为绳,追索和重审死亡的治愈之旅。 这是一场对祖辈的告别,也是一次爱的重逢。 这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后的礼物,在这之后,“我们”就要长大了。 时间线 00:14 外公外婆对你影响最大的特质是什么? 喜欢与人交流热情的外婆以及更愿意独处专注在小事的外公,这些特质都影响了我成为了完整的我 09:03 爷爷在去世前的几年,一直在做家谱,我起初不理解,但后来发现原来老人更加在意传承这件事。他这样强的执念,甚至支撑他生命的最后几年。 09:58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15:06 《芬芳一生》摄影画册和《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这本书,出自于一个项目,但是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 17:14 看了这本书,我更像去和爷爷一样,做一个类似于《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的家族故事。 18:57 拍摄和整理外公外婆遗物也曾经遭到家人的不理解 25:46 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去做一个项目,比如《芬芳一生》,其实是对亲人离去的遗憾和不解,是对自己内心的回应。 25:59 关于死亡的教育是缺失的,但是又是必要的 28:59 外公的突然去世,让我一直惧怕突然的离去和死亡 31:25 拍摄爷爷就是离行前的告别,所以我没有遗憾 36:38 我带着书回到墓地,还是止不住流眼泪,还是会想念他们 39:55 拍摄离去的人和在葬礼上拍摄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42:51 他们离开了那么久,你会在哪个时刻特别想念他们 推荐书籍及媒体 图书购买链接《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 吴为公众号“暗房里总有光” 相关图片 吴为《芬芳一生》

56分钟
99+
1年前

【vol.3】对话《芬芳一生》作者吴为:part 1 童年对摄影师可太重要了

历史上,有诸多的摄影师的作品都与她们的童年与经历息息相关,比如Sally Mann的《Immediate Family》,展示了她和孩子们在美国南方乡村度过的生活。她的作品充满了童真、自然和家庭关系的情感。 家庭摄影的代表人物美国摄影师南戈尔丁以其纪实风格而闻名,她的作品《The Ballad of Sexual Dependency》记录了她自己和她的朋友们在纽约度过的日子。她的摄影风格和对人物的深入记录与她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联系紧密。 童年时期经历的情感、经历以及家庭环境是驱动摄影师举起相机对准家与家人的最初动因,而童年的一幕幕其实都能深刻地影响摄影师看待家的视角。 摄影师为什么拿起相机去拍摄家,我想这和他们的童年是密不可分的,在本期节目中,我邀请了一位老朋友,《芬芳一生》、《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作者吴为,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去聊聊我俩的童年。 本期访谈较为丰富,访谈共计近3个小时,分为童年、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日子以及吴为如何使用摄影的工具呈现已经逝去的人背后的故事,每一部分都非常有趣、深刻和令我深思,所以共剪辑了三个部分分别发布。 本次发布为第一部分关于童年。 嘉宾介绍 吴为:艺术家、自由摄影师、愿意尝试各种方式体验生命的有趣的人,199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新闻纪实摄影专业和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专业,除此之外,吴为也是“家庭日记”社群的Pro摄影师。 2021年推出怀念外公外婆的摄影作品《芬芳一生》,首先在摄影界引起关注,并获得多项大奖,之后影响力扩展到公共领域,一条,谷雨,央视,财新,读者等大量媒体予以专题报道。 创作故事 从小被外公外婆养育长大的吴为,和两位老人感情极深,但是外公外婆离开人世的时候,因为学业的关系,没能在身边。 吴为无法接受这样的离开与告别,作为摄影艺术生的她,选择拿起相机,从老宅到老家,从亲人到故旧,一点点追索和记录外公外婆的生命痕迹,在这个过程中,她回忆童年和外公外婆之间的点点滴滴,也重新认识了外公外婆更完整的人生。 告别至亲之人,这是一次“孩子”从心灵上成长为“大人”的蜕变,也是生者以爱为绳,追索和重审死亡的治愈之旅。 这是一场对祖辈的告别,也是一次爱的重逢。 这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后的礼物,在这之后,“我们”就要长大了。 时间线 00:01 妈妈在念外婆创作的诗(配乐:吴为唱的《一荤一素》) 00:32 吴为在《芬芳一生》影展上说的一段话 03:18 一个乖孩子竟然在爸妈打麻将的时候,还可以做到八点准时睡觉 06:50 小时候在军区大院逗猪和怕水塔的惊险事,还遭了爷爷的一顿打 09:47 和老人长大拥有很好的习惯但是却错失了和同龄人交流的话题,比如没有看过周星驰电影和不会打超级玛丽 12:54 最传统的方式成长,却去学习和走上摄影的路,因为家里外公外婆,妈妈爸爸都喜欢拍照这件事 ,而我自己,从小就喜欢拍摄奇怪的东西 15:01 爸爸经常会和吴为比谁拍的好看,虽然两个人都喜欢拍照,但是爸爸喜欢的却和她不太一样 17:52 小时候去同学家做客都要去翻看别人家的相册,指指点点讲照片的故事是一种交流,比现在刷朋友圈过瘾多了 19:36 每个家里,都曾有一个传宗接代的澡盆和痰盂 20:19 小时候觉得洗澡盆那么大,长大后发现一只脚就可以踏进去;小时候的院子那么大,现在回去看也就是一个普通的院子,并没有那么广阔。 20:44 小时候和堂兄妹一起长大的快乐日子,非典型独生子女的8090后 23:08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跳绳也需要父母来教,而当年的我们课间和同学在一起玩着玩着就会了 26:25 从小就有叛逆基因,现在回想起来,只是隐藏的比较深 27:28 童年干过的最出格的事情是什么? 30:25 为什么老师都会在爱讲话的人旁边都要安插两个沉默的同桌 32:36 童年中最开心和最难过的事情 33:33 小时候开在学校两边的小卖部,进去了就出不来了 34:18 太奶奶把我路边买的小鸡养成了大母鸡 39:21 小时候的哭泣是排解,而长大后不敢悲伤怕被说懦弱 推荐书籍及媒体 图书购买链接《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 吴为公众号“暗房里总有光” 《芬芳一生》展览实况及有声导览 相关图片 吴为《芬芳一生》 庄喆《我怕来不及》 节目中涉及到摄影大师 Sebastião Salgado 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1944年2月8日生于巴西艾莫雷斯。1975年起,他先后成为法国伽玛图片社和马格南图片社的记者。 2016年12月15日,荣获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 鬼海弘雄 日本摄影师,1945年出生于日本山形市,主要作品有《Persona》《东京迷路》《India》。他耗時三十年在淺草寺拍照

46分钟
99+
1年前

【vol.2】商业摄影师,请别太敏感

健身房练的最好的人都吸引同性?拍的好的摄影师却普遍不会赚钱? 商业摄影中,我们都在学习如何营销,但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能营销的人。 能拍好照的人未必是能卖出摄影产品的人,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成长与进阶的心理问题,本期,我邀请了一位心理咨询师,一起来探讨下敏感与钝感力,本期内容特别推荐高敏感艺术及创意创业者收听。 * 都是什么样的人在拍家庭摄影,他们有什么特质 * 高敏感人群为什么精于拍摄而苦于商业 * 那些商业摄影环节中最令我害怕和抓狂的部分 * 什么是脱敏,如何一步步锻炼 * 钝感力可以和敏感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么 * 心理咨询师给所有从事高敏感商业人群的几个小建议 本期主播 🎙️ 庄喆:曾从事10年财务分析和金融投融资工作,目前是一名有10年以上拍摄经验的家庭摄影师并作为全国最大的家庭影像社区”家庭日记“的联合创始人,推动和开拓家庭摄影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 🎙️嫣然 :北京一束光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 时间轴 10:33 从事家庭摄影的人都是什么特质?什么限制了他们的商业化 13:37 男性从事职业家庭摄影师的不多,但为什么成材率很高 15:08 让作为生产方的摄影师去销售自己的产品,本身就是一件难事 18:13 毒鸡汤让人更加陷于比较,开始焦虑 19:43 去魅最重要的一个心理学方式叫做:澄清 22:31 自恋的背后其实是心里住着严苛的你,随时准备贬低自己 24:21 看不上别人拍的,但自己又迟迟不动手,这背后是一种什么心理 26:19 艺术家为什么总是需要一个经纪人 27:41 商业是个好东西,它让人学会整合再成长 29:17 2023年我已经打卡拍摄了中国的全部的省 29:32 进步其实是一种打破自己限制的过程 33:59 商业中最让敏感的人害怕的环节 35:53 销售需要发出“信号” 37:31 频繁发朋友圈会遭人嫌弃么 43:29 为什么自我贬低的行为让别人看起来不舒服 44:44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想学家庭摄影 47:15 你内心接受了,跨过了羞耻感,你才能拍出更深层次的画面 52:45 敏感的人就不能做好商业么,怎么做好脱敏? 64:03 用课题分离的方法再度审视自己接单的困惑 关于一束光:一束光作为北京的心理咨询机构,致力于把阳光与爱,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带给每一位陷入苦恼但心向光明的朋友。

68分钟
99+
1年前

【vol.1】写作才是商业摄影师的底层竞争力

文字功底是开展商业最被忽视的技能,我邀请了职业编剧/文字工作者林幕拣一起探讨了这个话题,本期内容可能对正处于商业困惑期的你有所帮助: * 好的商业摄影师文字为神马都不错 * 写作是摄影师开展商业的底层必备技能 * 沟通为什么要有双向性 * 为什么严明、燕子、Alec Soth那么吸引我 * 初出茅庐家庭摄影师文字踩坑大盘点 * 普通人怎么锻炼写作能力 * 职业编剧的写作方法论分享指南 本期主播 🎙️ 庄喆:曾从事10年财务分析和金融投融资工作,目前是一名有10年以上拍摄经验的家庭摄影师并作为全国最大的家庭影像社区”家庭日记“的联合创始人,推动和开拓家庭摄影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 🎙️林幕拣:影视从业者,工种是编剧策划/剧本责编,长剧集方向,目前在策划原创剧集,爱好家庭摄影。 时间轴 08:46 写作跟摄影的相通之处 09:46 越是内向的摄影师,越需要文字能力 13:05 剖析“一个商业摄影师的自我介绍” 22:53 某美国知名商业家庭摄影师是这么介绍自己的 33:08 摄影师严明的魅力点不仅仅在于摄影作品 34:15 普通人锻炼文字需要三个方向:输入、思考力和输出 35:47 为什么刷短视频大大影响输入能力 43:01 摄影师燕子为什么大家都很喜欢 46:25 当音乐被文字功底(歌词)加持后,也会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3:21 写作在商业中的价值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做的小练习 本期参考资料 公众号:家庭日记;燕子的小岛 美国家庭摄影师summer murdock自我介绍 推荐书籍:《学会写作》;《迷墙》 提及电影:《不虚此行》 相关测试:16人格测试

91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