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37《团圆记》:何不把每一次团圆当做久别重逢?

作者杨云苏,笔名为“故园风雨前”,曾是央视纪录片导演,如今是一位写尽街头巷尾的作家。《团圆记》是杨云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春节,文中的主人公也与当时的男朋友檀生,以及檀生父母一起回到檀生母亲的老家潮汕。第一次以准儿媳的身份出现在大家族中,受到亲戚们的热情招待。当主人公进一步融入这个家族时,却发现隐藏在表面热闹和谐下的波诡云谲,以及一触即发的家族争战……那里等待她的,不仅仅是亲朋好友的热情,更有家族内部复杂微妙的关系网。作者在潮汕独特的人文风俗以及家长里短中,揭露了看似完整团结的大家庭下,每个个体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以细腻入微的笔法,用富有画面感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主播们对于过年的态度是期待还是忐忑不安?当代年轻人和家族之间的观念冲突是否越来越大? 2.作者和作品主要内容介绍? 3.书中展现了怎样的传统潮汕人家的生活画卷?展现了怎样的中国式复杂的家庭关系?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4.关于书中几位女性长辈的人生对比,从女孩到妻子到母亲,他们有的出逃,有的留守,后来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女性的成长是否要离开家? 5.喜欢的段落分享?感受和启发? 6.过年回家安全顺利度过的指南?

69分钟
99+
3个月前

Vol.032《美丽新世界》:我要人之为人的权利

这部惊世之作出版于1932年,作者阿道司•赫胥黎以传奇性的远见和充满讽刺意味的笔触,塑造了一个物质生活丰富、科技高度发达的“美丽的新世界”。在遥远的未来,人们在基因设计与药物麻醉下,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失去了爱情,只是消极服从于一种统治秩序。去保留区度假的伯纳德和列宁娜,偶遇了“野人”约翰和他的母亲琳达,并将他们带回了文明社会。琳达很快死于服用过量的索麻,约翰也意识到“文明社会”并非是美好的乌托邦,开始渴望回归保留区…… 这部强有力的后设小说作品,令无数读者为之着迷也为之惊恐。时至今日,它所阐述的对文明与科技发展的思考,依旧发人深省。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如何在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确保公共安全?在当代社会,我们如何找到自由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点 ?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正面临着哪些风险?应如何平衡科技创新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 3.如何看待科技发展对道德伦理的挑战? 4.在当下社会中,追求物质享受与追求内心满足感之间应该如何取舍?消费主义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哪些影响? 5.我们应如何在社会角色与个体自我实现之间找到平衡? #好剧推荐#: 七幕年度巨献——《我,堂吉诃德》封箱轮 20世纪殿堂级音乐剧 曾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场场震撼,一票难求 #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中文版十周年封箱 🗓9月13日-11月17日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票

70分钟
99+
5个月前

Vol.031《草民》:我们何以如野草一般生生不息?

本期节目我们分享蔡崇达的《草民》,这是蔡崇达继《皮囊》《命运》之后作为“故乡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它延续了作者对故乡东石镇的深情回忆,在书中借由身为作家的“我”之眼回望故乡,全书延续“蔡崇达风格”,通过七个短篇故事,聚焦那些如野草般的人们咬紧牙关对抗命运巨浪的故事,以细腻的文笔将东石镇上的草民们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故事跃然纸上,展现了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普通人面对生活困境时,所展现出来的如野草一般坚韧和不屈的品质。 《草民》为我们展现了在困境中依然坚持不懈的人们,背着观音的曹操,在海堤跑道上奔跑着的黑昌,看着台风的蔡耀廷、许安康……他们就像野草,总能找到生存的方式。与宏大叙事的作品不同,蔡崇达将目光聚焦在这些平凡的个体上,对普通人致敬,记录了在时代的浪潮下,普通人的挣扎与坚守、失落与希望、破碎与重建,总有办法,总会过去,我们坚韧而伟大!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故乡对三位主播而言意味着什么? 2.作者和作品简介? 3.作品中最触动你的故事? 4.书中写到的东石镇的几位普通小人物,反映了哪些现实问题?从故事中受到哪些启发? 5.怎么解读题目“草民”,读完书后觉得如何回答封面上的那句话“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

103分钟
99+
6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