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的几个书店: 1. Space Utility Tokyo 2. 日记屋月日 3. 本屋B&B 4. Hi Bridge Books 5. Rhythm and Books 6. Shibuya Publishing and Booksellers 7. nostos books 8. 神保町的几家书店:姉川書店(猫本専門 神保町にゃんこ堂),magnif,小宫山,Stacks Bookstore 9. SKWAT 提到的一些书:
没什么期待地在松本呆了 5 天,结果越住越舒服,有山,有河流,有不少友好又宜人的市民空间,有老的,有新的,咖啡店很早就开,居酒屋开到很晚。我在松本看过了清晨 5 点左右通透的天空,也在女鸟羽川旁拥有过 3 分钟绝美的靛蓝色暮光,挺喜欢这个小城市的。这一期谈不上是旅行指南,因为是第一次去,也只是松散地呆了几天,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松本的乱走笔记。这一期里提到的一些地点: 和松本民艺相关的 松本民艺馆 | 松本民艺家具 Showroom |珈琲まるも / Coffee Marumo 八十六温館 |居酒屋 しづか | ちきりや工芸店 喝咖啡 珈琲美学 アベ | Laboratorio | 栞日 Sioribi | aL coffee & bake 吃的 卯屋 | 瀞とろ | 炭火焼鳥正ざわ | トキシラズ Tokishirazu | 田内屋 | 麺州竹中 | 小松パン店 买的 / 看的 カゴアミ Kagoami | 信美 Media Garden |松本市民艺术馆 | 菊の湯 | Agetsuchi Cinema Museum 然后不知不觉,居然已经有了不少期在不同城市散步相关的播客了。整理一下,希望可以继续多走路,多乱看👇 《vol.44 槟城旅行,在似曾相识中获得刺激》 《vol.41 柏林:是虚幻的泡泡又如何,依旧可以得到它的保护与滋养》 《vol.39 伦敦散步地图:还是会怀念Before Sunrise那种老派约会》 《vol.35 马德里旅行,真是自由快乐的地方》 《Vol.31 高松旅行,偶然总是比计划更迷人》 《vol.27 夏天来了,又该独自去京都旅行了》 《vol.04 京都:没有比它更适合一个人旅行的城市了》
这一期还是聊马来西亚,聊《流俗地》里的那个怡保,关于食物,也关于城市,关于变化,也关于不变。怡保的食物一直在变,过去几代人,偶然或必然、有意或无意地挪换着不同种族和地区之间的食材与味道,无论是华人餐室里加了咖喱的拌面,还是马来杂菜饭店里混入了半颗咸鸭蛋的扁担饭。这些自然而然的 fusion 很刺激,像诶取说的,这些融合与消费主义或是 branding 毫无关系,不过是从原乡来到异乡的人,再日常不过的生活实验与智慧。但在怡保吃饭的体验,又好像是不变的 —— 极具自由度,老板似乎可以满足你所有掺掺需求,有意无意间和服务员或是隔壁桌的食客有了大量对话,所有感官在茶餐室里似乎都会被调动起来。这种吃法的体验,过去几十年,可能在这个城市都没有变过。以至于,离开怡保的时,是不是也有些时候,没有变化才是更重要的? * 如果你喜欢这一期,欢迎评论、分享,和打赏。再插播一则广告,我和「吃里扒外」主播黄瓜的付费播客节目「掺掺槟城」,也聊了不少更具体的基于槟城的变和不变。 一起话仙的是 Addison Liew | 北京 MULU 穆禄餐厅主厨,他还将马来西亚经典的茶餐室平移到了北京,叻沙娘娘 Laksa Queen,以及类似中国快餐店的杂菜饭小店阿嬷的饭桶 NASI AH MA 也刚开了。这次我们在怡保吃到了许多很好吃的食物,要谢谢 Addison 及他的家人们的一路推荐,让我们可以真正体验和经历这个当下的流俗地! 诶取| 老朋友,为餐厅提供内容和咨询等服务,也给美食纪录片写文案,内容从业者,她的微博是她在全世界好好吃饭的记录。 我们聊了 06:10 纪录片《上新吧福味》里,Addison 在福建用福鼎的槟榔芋做马来西亚的芋头糕,第六集 福鼎槟榔芋 16:30 关于怡保的芽菜鸡 28:00 怡保一家老派酒家,布先民众 34:00 从童年记忆里的瓦煲鸡饭,到 MULU 的瓦煲鸽饭 37:30 行星酒馆《墨西哥城,一个云南女生决定开一间卖饺子的小酒馆 S01E05》 46:00 马来西亚杂菜饭来了北京,会是什么样子? 50:00 德记茶餐室的“月光河” 1:00:02 雄强茶室里,只有老客才能吃到的炸豆腐 1:05:00 在明阁吃早茶,调动了我们所有的感官 怡保部分食物选送:
我热衷在旅行时大量走路,沿路会被很多东西吸引,招牌、颜色、路障、小贩推车等等,但在这一期和阿花聊天之前,气味似乎一直都不是我会最先关注到的方面。而阿花则是个“气味先行”的人,她在想起一个地方的时候,会先想到那个地方的气味,同时,她也能很精准地用短短几句表述出一个城市一个街区的味道。 于是,我们就在槟城一座山上的榴莲园里,吃了好几种榴莲之后,聊了这一期。 我们聊了 03:00 “味道能让人和一些过去、记忆以及不存在的想象联系在一起” 03:50 设计师 Kate McLean 的“城市气味”项目 07:10 槟城的味道是怎么样的呢? 21:10 这里有个口误!Nasi Lemak 是椰浆饭,Nasi Kandar 才是扁担饭 22:30 “曼谷拥有很多香茅味和茉莉花的味道” 25:00 槟城的豆蔻水绝了呀! 29:30 我们需要如何用气味来描述城市呢? 30:57 阿花心里广州的气味是怎样? 35:20 我心里泉州的气味又是怎么样的? 38:20 小时候泉州真的没有那么多姜母鸭! 41:40 北京的味道:丁香花香气、烧炭的味道还有栗子味 50:35 Le Labo 的城市限定系列,是噱头吗? 54:10 阿花推荐的香水品牌 Meo Fusciuni 真诚地从旅行种获得灵感 57:45 对于调香师来说,见多识广是有必要的吗? 一起话仙的是 阿花 | 香水博主@宝藏女孩阿花 如果你喜欢这一期,欢迎评论、分享,打赏支持,谢谢!如果大家对于马来西亚的槟城感兴趣,欢迎大家购买我和黄瓜的付费播客节目「掺掺槟城」,槟城很好很有意思很丰富,总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又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让人着迷。
这一期,是去谭立人播客做客的一期,两个多月前录制,又是关于离开伦敦和在不同城市生活的体验。突然意识到,在离开伦敦前和不同朋友聊为什么离开伦敦( vol.45 勇往向前的人生 vs. 被推着走的人生 和 vol.48 "有故乡可以回去是很幸运的事情"),确实是有帮助我想明白一点点,自己想要的到底是怎样的生活,也算是比较 proper 地和伦敦告别了。现在回来泉州也已经一个多月,在被不少人问说回国后计划是什么的时候,依旧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好在回泉州后的这段时间,忙于学习如何重新成为本地人,大量怀旧、刺激与新鲜感,能让我从迷茫和内耗中暂时抽离出来。 这一期谭立人起的播客标题是《推翻重来的勇气,才是真正的自由》,看到之后很愧疚,回想之前的大部分决定,似乎从来都不是我主动提出的,更不用说主动推翻创造机会,只是也不拒绝罢了,很容易就答应说“好啊试试看吧”然后也确实付出了努力,并且很幸运能享受其中。 这一期我们聊了 03:00 开场介绍:晃抠你是谁?从《话仙桃》到伦敦生活 03:54 为什么决定离开伦敦?灵光一现还是现实倒逼 07:55 伦敦不如想象中壮丽,但仍有不期而遇的温柔 10:22 我喜欢“没落”的城市,它们更真实 25:26 上不上班、买不买房,决定的是自由的半径 33:20 “Where are you from?” 是一场身份的拷问 36:50 “来自小城市”不是羞耻,而是我故事的起点 40:40 无论走多远,我们终究是“外地人” 47:30 有些物品不重要,有些物品陪我漂泊 55:15 人生没有一辈子的关系,只有阶段的同行
三个小时的阅览室读书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同样也是回响还挺久的。 * 名为坂本图书的图书馆的官网,可以在官网里直接预约。 * Brutus 杂志网站上关于这个图书馆的介绍,这篇文章也是今年初出版的坂本龙一特辑里的一篇 * 介绍了深刻影响了坂本龙一的 36 本书的《坂本图书》p.s. 中译本叫做《阅读不息》 * 进入图书馆后,会获得一个厚实的木书挡,从书架上取出自己想看的书后,可以把书挡插回缝隙中。(图片来自brutus.jp) * 图书馆里那把经典的 the Spanish Chair,据说是坂本龙一本人生前来到这个图书馆常坐在这个座位上;(图片来自fujingaho.jp,摄影 / 高嶋佳代) * 很让我着迷的原木圆柱小墩子,设计来自坂本龙一创办的非营利组织 MoreTrees。(图片来自fujingaho.jp,摄影 / 高嶋佳代) * 長嶋りかこ为坂本图书设计的 Moon Calendar(图片来自@sakamoto_library)
一期和徐 P 的「徐徐的」串台节目,在我离开伦敦的前 48 小时,和她大聊特聊、一一拆解了伦敦的衣食住行。 * 懒得做shownote了,如果有关于地点的问题,请直接评论区问我,谢谢!
在面对 AI 的时候,我经常会觉得自己有点像个顽固老人,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常常怀念千禧年,心里很清楚 AI 能提高自己工作效率,但又有某种奇怪心态不敢放手交给它。 于是,每次看到我身边最擅长也最习惯使用 ChatGPT 的徐 P 和 ChatGPT 相处时,我都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这一期,我们就是从使用 ChatGPT 开始聊起,但也不只是如此,对待 ChatGPT 的态度似乎也是我们“勇往向前的人生”和“被推着走的人生”的折射(可以前往收听第 45 期)。 我们聊了 05:25 徐P如何使用 ChatGPT 29:31 利用 ChatGPT 来了解普通人在大时代下的生活之道 42:44 我对使用 ChatGPT 搜索的一个疑问,我们真的需要那么高效吗? 50:03 徐 P:不厌其烦地看大量烂片是什么心态? 59:01 我:前前后后去看和电影相关的所有东西,也是看电影的一环 01:14:55 未来与我有关的事 vs. 当下的即刻共振 01:22:05 关于点菜,试有风险的新菜还是熟悉好吃的菜? 一起聊的是 - 徐P | 播客《徐徐的》主播,日本综艺制作人
这一期是和我的室友也是我从初中就认识了的好朋友 Vin 的一次闲散聊天,置身于一片狼藉的家里客厅里,我们聊了伦敦与泉州,聊了闽南女性与童年伙伴,聊了城市空间与居住形式,等等等等。 Timeline 04:10 曾经故乡才是远方,现在好像故乡的吸引力很强 05:08 关于 Childhood Friend 14:30 闽南女性不仅服侍家庭,还要服侍各种神明 18:00 我们与妈妈的关系 25:00 爸妈这一辈在老家的居住形式其实很有意思 31:40 故乡可以回去是很幸运的事情 33:40 我的“小狗机器人”理论 40:00 那些逐渐消失在老家的事与故事 如果你喜欢这一期,欢迎评论、分享,打赏支持,谢谢!
这期是《吃里扒外》主播陈黄瓜和我一起制作的付费系列节目《掺掺槟城》里的一期番外。深陷各种与槟城食物相关的兔子洞后,我们想说,不如拎出几个食物来聊一聊它们各自的迁徙与变化吧。 《掺掺槟城》是马来西亚槟城的旅行散步指南,确实会推荐很多路边摊、餐厅、小吃店,但又不只是指南,也会聊食物及语言是如何在海洋及南洋之间往复流动、移民是如何在异乡发挥创造力的等等。 欢迎大家购买收听,谢谢大家支持。 说回“鲜鱼”,它可能是我们在槟城吃的后劲最大的食物。它与新鲜鱼类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一道高油脂高糖分的油炸沙拉小吃。老实说,在这次旅行第一次吃到“鲜鱼”之前,我过往的人生经历里,从来没有接触过甚至听说过它。除了被华人称呼为“鲜鱼”之外,它也会被称作 Pasembur 或者就是 Rojak,不仅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也都会贩售和品尝它,但是不同族群卖的和吃的又都是带着偏差的并不完全相同的版本。 旅行结束之后,我和黄瓜的聊天记录里,就有着大量基于“鲜鱼”的讨论。可能就是因为鲜鱼的多元、复杂、难以理清脉络,它给我们的后劲才这么大。鲜鱼与顺德捞鱼生是否有关系,印度炸物小吃是否是印度版本鲜鱼的灵感来源,语言与食物之间是如何呼应的,鲜鱼是如何体现小贩灵活的,以及鲜鱼本身朴实的反精英叙事等等等等。明明这是很小很庶民的食物,但背后却有着那么大一段关于流动的叙事,鲜鱼真的是绝了呀。 - 华人小贩贩售的 Rojak * 七条路巴刹里的华人鲜鱼 * 马来印度版本的鲜鱼(Pasembur)
这一期是去「合作愉快SoFarSoGood」的一次愉快聊天,关于设计、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关于居住过的城市以及在不同城市间转换的经历,也关于我在自己网站上写的三句很受用的话,再次分享下: * 1. Say a lot about a little. * 2.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 3. All traditions were avant-garde. 话仙成员 - 晃抠你 - Dotti / So Creative Studio 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 我们聊了 06:00 爱北京确实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2:00 城市的迁移让有的事情变了,有些并没有 17:13 编辑、撰稿人、设计师之间的关系 25:09 需要了解设计才能去做 Branding 吗? 30:14 Design & Design Research 32:45 “在哪里”是重要的吗? 43:30 好难回答的问题!什么是一个好设计? 谢谢 Dotti,合作愉快!
看了下之前的微博,“被推着走的人生”的信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在伦敦认识徐 P 以后,在知道目标感很强能向着目标一路冲的人真的好帅气啊之后,也是有点想要尝试一次不留退路的选择,哪怕只有一次也好🚬 话仙成员 - 晃抠你 - 徐P | 播客《徐徐的》主播,日本综艺制作人 其他 * 封面是在伦敦 Finsbury Park 附近拍的一个广告牌,bgm 是佐藤博的 Say Goodbye 。 * 前一周出了个付费播客节目《掺掺槟城》,欢迎和谢谢前往购买收听。我没有想到,槟城竟然成为我离开伦敦的导火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