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 20世纪电影成为艺术的三条路径|先锋派、MoMA与法国电影资料馆

这期延续了上一期关于电影如何进入艺术体制的讨论。相比于上一期关于作者问题的局部讨论,这期我将用更整体的历史线索,带大家去回顾电影在20世纪进入艺术的种种努力。这既是一段新的电影和艺术史,也是关于两位有趣的电影人的传记故事。一个是亨利·朗格鲁瓦,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创始人。另一位则是巴里(Iris Barry),这是大家特别推介一个女性电影人,她在国内鲜有文献,也总是被忽略,她是MoMA的第一任电影馆长。 获取完整文稿请加微信:yitudengdeng 本期主播:弗朗,你们的小弟 本期线索 电影作为艺术1.0:先锋派、早期MoMA的抉择——现代主义艺术的多元化 (上下关联-电影是第七艺术) 电影作为艺术2.0: 法国资料馆与MoMA的电影资料馆——与个人崇拜与影院中心主义结合的电影之爱 (上下关联-电影拥有一套有别于好莱坞的新阵地) 电影作为艺术3.0: “扩展电影”——美术馆电影 时间线 01:48 开场 02:35 先锋派与早期MoMA的抉择 16:25 MoMA电影资料馆的努力 22:00 法国电影资料馆与电影之爱 31:50 美术馆电影! 38:27 片尾曲《贾想》(Aliosha) 联系我们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谢谢大家————

41分钟
99+
5个月前

Ep12 必考热点: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美学与伦理反思

本期我们聚焦近些年最热门的艺术话题之一“人工智能”艺术,它是艺术概论中“艺术与技术”这一话题的延伸。我将从人工智能艺术的创作、美学与伦理问题进行解读,知识点过于干货,有需要的小伙伴一定加微信(yitudengdeng)索要讲稿。 打个广告:我的艺术概论提升课第二期将在9月20开始,给大家用12个晚上提炼艺术概论的重点话题与补充美学史和艺术史。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同样可以加微信咨询。 本期主播: 弗朗:北京电影学院硕士,你们的老熟人。 本期关键时间线: part1 人工智能的创作 02:38 观点1: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艺术的“辅助手段” 03:29 观点2:人工智能“再创作”或“修补”历史上的艺术作品,形成以模仿为特征的“艺术风格” 05:26 观点3:人工智能的“模仿艺术”倒逼艺术家进行“非自我重复式”的创作 08:26 观点4:人工智能降低了艺术创作的门槛,让更多人参与艺术创作 part2 人工智能的美学 10:27 观点1:人工智能艺术凸显了一种“后人类美学” 13:44 观点2:人工智能无法创造艺术 15:09 观点3:人工智能推动艺术“有限的民主化” part3 人工智能的伦理反思 17:29 观点1:人工智能艺术加剧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不对等关系 20:41 观点2:人工智能是自动化的产物,不享有人的“版权” 23:10 发散思考:人工智能艺术作为一种“观念艺术” 26:00 片尾曲《泪桥》(AI孙燕姿) 联系我们: 微信:yitudengdeng 公众号:艺术学上岸站台 小红书:艺术学考研站台 小红书:我是弗朗(个人号) ————谢谢大家————

27分钟
99+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