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什么12|今天你实现emoji自由了吗?

我们每天都在聊天中使用emoji,可是我们真的了解emoji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吗? 在影像时代,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习惯用emoji去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代替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有时候,聊天中不发个emoji都觉得怪不舒服的。当聊天结束后,我们会花时间揣测对方emoji的意图;也有时,我们会在一片喧闹的emoji“混战”中,感受到空前的孤独感。我们不禁要问: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变简单了,还是更难了? 从emoji的商业化角度上说,其实存在着iOS系统的emoji、Andorid系统的emoji等等。作为用户,我们接受公司提供的emoji,同时也作为emoji的使用端。未来我们能否实现全面个性化、自由创造和使用的emoji呢?这便是我们呼唤的emoji自由。 最后,非常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来一场emoji互动! 【本期成员】 主播:菜头、祁涛 【时间轴】 03:40 emoji可以打破语言的“巴别塔”吗? 07:06 回溯“颜文字”时代的“囧”和“Orz” 09:43 上海虹桥机场的“长颈鹿”层 14:07 emoji具有打破文字写作霸权的解放意义 17:55 你是否经历过在群聊中被emoji支配的恐惧 21:26 emoji的可复制性 25:46 emoji与身份政治的关系 32:30 人们越发不习惯于用文字与别人交流自己复杂的情绪 38:52 emoji自由是每个人都要争取的emoji民主化 【延伸阅读】 《Emoticons, Kaomoji, And Emoji: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Elena Giannoulis & Lukas R. A. Wilde, Routledge, 2020 《The Semiotics of Emoji: The Rise of Visual Language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Marcel Danesi, Bloomsbury, 2016 徐冰:《地书:从点到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背景音乐】 OP : See you again - 窦靖童 EN : ️ - Coldplay 【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微信 platofm,邀请您加入听友群。 【本期剪辑】 羊排 【制作运营】 立玲 【RSS订阅】 http://www.ximalaya.com/album/46435822.xml 【听众来邮】 [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43分钟
1k+
3年前

柏拉图什么11|阅读尚思伽:史书停止的地方,小说就开始了

司马迁、鲁迅、黑塞、契诃夫、帕斯捷尔纳克……这些是尚思伽阅读的作者,也是她笔下的人物。有时,这些大人物是她的偶像,有时更像是她的同行人。如今,她和他们一道,都成为了文学史的一部分。 谁是尚思伽呢?她生前是编辑、话剧评论人及创作者,还是一位深受朋友喜爱的人。有时她看得很远,她读《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之后说:“故事不会消亡,它比我们的骨灰活得更久长,逃脱了腐朽和灭亡。”有时她很尖锐,评论吴宇森的《赤壁》“求新之徒,虑深识浅”。更多时候,她又回望历史,寻找史书中留有的一些空白,“闪着幽微的光芒,即便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人与事也不例外。” 我们很想向大家介绍这位故人,让她的文字遇见更多读者。正巧三联书店今年出版了尚思伽著作集,于是「柏拉图什么」邀请上海师范大学薛毅教授,上海译文出版社陈飞雪老师——两位尚思伽生前的朋友——和大家聊一聊他们眼中的思伽。 思伽写过一篇关于契诃夫的文章,她在文章最后写道:“只要去阅读,去体味,‘永远的契诃夫’就永远地关照着我们的内心。”如今,思伽也给我们留下了她的著作集,让我们一起阅读、体味她的思想,让她永远关照我们的内心。 【尚思伽简介】 尚思伽,本名尚晓岚,笔名所思、远道、思伽等,1972年11月生于北京,2019年3月病逝于北京。尚思伽生前在北京青年报社任编辑记者,她也创作了大量文艺评论、小说和剧本。2021年,由三联书店集中推出作品集,包括《太平鬼记》(小说集)、《散场了》(文艺评论集)、《中书令司马迁》(剧本)等。 【本期成员】 嘉宾 薛毅: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化理论研究、鲁迅研究 陈飞雪:上海译文出版社资深编辑 主播 祁涛:高校哲学老师 【时间轴】 1:13 祁涛、薛毅、陈飞雪对思伽的初印象及交往 08:33 思伽的三联书店版本全集 11:25 思伽的鲁迅情怀 13:30 思伽身上的“清冽”与“热心” 22:49 思伽的俄国文学修养 28:57 理解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评判 33:29 消费主义是今天最值得警惕的意识形态 37:46 知识分子可耻的得意是炫耀自己的进退自如 45:43 知识分子要超越自己对于不朽声名的热衷 【延伸阅读】 《李陀:一部天才的遗作——关于剧本〈中书令司马迁〉》https://mp.weixin.qq.com/s/7S1PEMZCKD8Lp9yzYWLwvQ 《汪晖:折芳馨兮遗所思》https://mp.weixin.qq.com/s/7TeVi-CvQkgblZxe9jLF3w 【背景音乐】 OP: In the steppes of central Asia -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Vladimir Ashkenazy EN: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Promenade.Moderato commodo assai e con delicatezza - attacca, Ivo Pogorelich 【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微信 platofm,邀请您加入听友群。 【本期剪辑】 羊排 【制作运营】 立玲 【RSS订阅】 http://www.ximalaya.com/album/46435822.xml 【听众来邮】 [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尚思伽生活照 尚思伽全集(三联书店版本)

51分钟
2k+
3年前

柏拉图什么10|万物皆有灵,树树第一名!

1924年,鲁迅《秋夜》开篇即:“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一刻意的强调,让枣树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而“树,树”这一展览名称,与迅哥的笔法有了某种契合。 “树,树”(Trees)展览由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共同策划举办,呈现了数件来自艺术家、植物学家、哲学家等人的作品。树木的形态是怎样呢?自然原初、童真烂漫、黯然神伤又或饱含昂扬的生命力……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捕捉到一些踪迹。 站在展馆里,面对这些仿佛有性灵和情感的树,我们的思维也发散了出去。借着展览,我们聊了聊与树相处的珍贵场景,对城市景观化的思考,以及我们期待何种人与树、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期成员】 主播:祁涛、菜头、立玲 【时间轴】 01:28 “植物性”:一个全新的哲学概念 03:22 植物适应自然的主动性,与同伴的协同合作 06:08 “自主生长”VS“被制造”,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命体态 07:45 环保意识一定是后现代的产物 09:45 菜头在德国黑森林里非法露营 14:41 城市化兴起,将树木请回马路旁 15:30 建筑师博埃里的“垂直森林”:让高楼大厦塞满树 17:44 砍伐和种植树木不都是“人类中心主义”? 18:32 亚马孙“亚诺玛米”艺术家画下的童趣和和谐 20:55 今天都市人对树木的热爱竟然是:买地板! 25:40 树木沉默而宽大的形态让人产生倾诉的欲望 30:23 盆景虽有美感,但还是主张对树木的去景观化 32:51 珠江河畔榕树被伐五棵,市民心痛砍走的是记忆 【延伸资料】 拉图尔《自然的政治》,河南大学出版社 阿尔谢尼耶夫《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人民文学出版社 澎湃·艺术评论《对话|建筑师博埃里:“垂直的森林”,用建筑容纳自然》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72963 特别推荐「博物志」第195期节目 https://bowuzhi.fm/episodes/195 ,嘉宾Lily Han经过卡地亚基金会专业的培训,负责「树,树」展览的解说工作。她头脑清晰,口才一流;有导览vs无导览,完全是两种观展体验! 【背景音乐】 OP : Cocteau Twins - Heaven Or Las Vegas EN : Cocteau Twins - Sea, Swallow Me 【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微信 platofm,邀请您加入听友群。 【本期剪辑】 羊排 【制作运营】 立玲 【RSS订阅】 http://www.ximalaya.com/album/46435822.xml 【听众来邮】 [email protected] 本期封面图片来自伊朗艺术家Mahmoud Khan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以下摄影来自立玲 「树,树」展览作品 法国布洛涅森林 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植被 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中的树景

36分钟
2k+
3年前

柏拉图什么09|刘擎、王俊、徐英瑾:进步还是倦怠,从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开始

近日,德国“哲学明星”普莱希特的《认识世界》中译本面世。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哲学科普书籍,它从与日常生活贴近的问题意识出发:“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真理?是否有正义?如果有,它如何可能?生命是否有意义?”这本书兼具对生命的思考与坚实的哲学理论,或许可以成为你人生的第一本哲学启蒙书籍。 6月12日,主播祁涛与刘擎、王俊、徐英瑾老师共同参与了一场对谈活动,围绕本书的命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期节目为现场实录,交锋与笑语、生活与思考、古典与当代,希望它能解答你心中的一些疑惑。 【本期成员】 主播/祁涛 嘉宾/王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认识世界》译者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时间轴】 01:58 社会不停“鞭打”人们进步和发展,个体如何应对? 06:00 刘擎:衡量进步应有多重标准 11:25 刘擎:过上好的生活,首要的是认识世界 15:00 徐英瑾:现代人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社会回馈的意义 17:00 如果没有成为一名哲学工作者,各位老师的理想职业是什么? 王俊老师想做一名厨师;刘擎老师想做剧作家或电影导演,为了看看影视行业的人过得好不好,就参加了《奇葩说》;徐英瑾老师曾经梦想去楼兰挖女尸 26:00 王俊:哲学的职业化与学术黑话的诞生 33:18 刘擎:大众哲学的目标是恢复哲学原初的精神气质 39:36 徐英瑾:我做了一场思想实验,让哲学讲上海话 42:01 各位老师人生的第一本哲学书籍是什么? 50:46 文本是思想唯一的载体吗? 56:35 刘擎:我们应勇敢地拥抱影像时代的到来 【延伸阅读】 《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普莱希特,王俊等译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 《用得上的哲学: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徐英瑾 媒体报道及文字稿可参见 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https://mp.weixin.qq.com/s/HgCQevVScMfij-_xgjCVew 界面文化:https://mp.weixin.qq.com/s/tm75ig4_m0dApGf5UUl1gQ 【背景音乐】 The homeless wanderer - Tsegue-Maryam Guebrou Joli Mai - Yves Montand 【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 platofm,邀请您加入听友群。 【本期剪辑】 羊排 【制作运营】 立玲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活动现场

69分钟
12k+
4年前

柏拉图什么08|科学与哲学之间只有纠缠,没有PK

之前有听众好奇,从哲学本科一直读完哲学博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还有人经常认为学哲学就是阅读理解柏拉图、《论语》等古典智慧,从中找到永恒不变的真理。仅仅将对哲学的理解停留在这一层面,可就大错特错了!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嘉宾小林,他目前从事认知科学与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小林与我们聊了聊当代哲学的前沿性研究,讲述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相互纠缠的关系。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的“鄙视链“,在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启发下成为了融合的关系。无论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希望收听本期节目后都有所启发。 【本期成员】 祁涛:高校哲学老师 立玲:客串主播、柏拉图什么制作 小林:认知科学、心理学哲学博士后,曾海外留学,现居上海 【时间轴】 02:10 学人文学科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更多的内容 05:30 那些年豆瓣为我们打开的眼界 07:02 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之间的分歧何在 08:15 1936年“维也纳学派”成员分散到英美国家 14:57 当代哲学研究的前沿方向: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等 17:47 科学家对哲学的期待:理论框架、伦理与立法 19:16 pk 文化不可取 23:56 小林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求学经历 31:18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天津人竟被认成因纽特人! 37:04 人文学科的学生毕业后如何找寻自己的位置 41:16 文化生产方式亟需更为多元化 42:31 思想从不囿于科研机构与职业,而在于个人的思想能力 【延伸阅读】 《想透彻:当代哲学导论》- 夸美·安东尼·阿皮亚 《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 斯特劳森 《心理学哲学导论》- 丹尼尔·韦斯科鲁夫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哲学》- 道·加比 【背景音乐】 Britten Benjamin - Songs from “Friday Afternoons”, Op.7 : Cuckoo ! Jarvis Cocker - From Auschwitz to Ipswich 【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 platofm,邀请您加入听友群。 【本期剪辑】 羊排 【制作运营】 立玲 【听众来邮】 [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哥本哈根的日与夜 © 小林

47分钟
3k+
4年前

柏拉图什么07|如何在同质化的都市生活中发现城市的秘密?

我们每天从家出发,扎入不同的楼宇,在外吃饭、工作、约会,又回到自己的住处。我们在一座城市生活很久,却可能不太了解它的文化和历史,也未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如何重新发现城市中被掩盖的秘密?在街头漫步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当代韩裔哲学家韩炳哲说:“当一个空间被抹平擦净就变得透明了,边界和过道是秘密和谜题的领地,也是他者诞生的源头。” 本期节目,我们与穿烂了200双阿迪达斯的散步达人btr聊了聊闲逛时的趣事,他向我们讲述了在复兴公园遇见的神秘大白鹅、偷听相亲局的故事,以及他在城市中摄影与写作的经历。 【本期成员】 菜头:一颗思考的菜头 祁涛:高校哲学教师 立玲:客串主播,柏拉图什么制作 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艺术评论人。著有《迷你》《意思意思》,译有《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等。2014年起创办公众号“意思意思”(petite mort)。 【时间轴】 01:43 btr一天的奇妙“漂流” 07:36 每个人都可以从事城市写作 11:23 在熟悉的街区寻找新鲜事物 16:01 街拍摄影师捕捉时间的定格 19:04 在图像时代,读图能力是不是比读字更重要? 25:12 航拍的鸟瞰视角是一种权威的凝视 28:12 疫情期间,btr在Google Maps上云游世界 37:05 北京适合漫步吗,至少在地坛公园可以有新发现 43:38 一边漫步,一边搭讪也是好玩的事情 【延伸资料】 btr 《意思意思》 赤濑川原平《路上观察学入门》 澎湃研究所编《魔都漫步》 王占黑《空响炮》《小花旦》 播客:城记播客 - 王越洲 公众号:意思意思 ins : btrshanghai 【背景音乐】 Nicola Fiorini - Folk marin 陈淑桦、李宗盛 - 你走你的路 【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platofm,邀请您加入听友群。 群内听友可参与本期互动抽奖,我们将送出5份由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赞助的精美艺术奖品。 【本期剪辑】 羊排 【制作运营】 立玲 【收听方式】 您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喜马拉雅、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蜻蜓FM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前往公众号阅读节目文稿,为我们的节目打赏。 【RSS订阅】 http://www.ximalaya.com/album/46435822.xml 【听众来邮】 [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截屏即摄影”:btr在Google Maps上的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btr发现的城市秘密

47分钟
5k+
4年前

柏拉图什么06|我为《奇葩说》设计服装:人生处处都是“假选项”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时装设计师王羊。2016年,她创立了时装品牌Fried Air(“炒空气”),并推出了“堂·吉诃德”、“杜拉斯”系列成衣。2017年,她在上海K11美术馆策划了以杜拉斯为主题的舞蹈、戏剧、软雕塑沉浸式展览,为观者呈现了女作家的人生。 王羊讲述了自己对时装的态度,做独立时装品牌、办艺术展览的经历,她更为袒露了多年来在时装、文学与艺术中自我确认的历程。 提前祝大家五一国际劳动节快乐! 【本期成员】 菜头:一颗思考的菜头 祁涛:高校哲学教师 王羊:时装设计师,曾创立时装品牌Fried Air 【时间轴】 02:23 以杜拉斯为主题的沉浸式舞蹈、戏剧、人形软雕塑展览 04:24 如何将文学人物的自我融入现代艺术的形式 07:20 语言有局限,情感需要新的表达可能 10:20 服装是塑造自我的一小部分 13:26 王羊给《奇葩说》马东设计“菜市场”戏服 20:20 人生处处都是“假选项” 22:56 “How to look like an artist ?” 29:00 “服装是我展开思考的载体” 33:15 给每日穿衣加入主题,实际上是在自我表达 36:00 布料的包裹性和可塑性 38:45 比起服装,outfit、行为举止更重要 【延伸资料】 公众号:Fried Air 王羊作品集:ins、豆瓣搜索EmersonYoung_ 【背景音乐】 Paris Latino - Bandolero Lady Lady Lady - Giorgio Moroder, Joe Esposito 以上音乐均选自Call me by your name OST 【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platofm,邀请您加入听友群。 【本期剪辑】 羊排 【制作运营】 立玲 【收听方式】 您可以通过小宇宙、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喜马拉雅、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蜻蜓FM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前往微信公众号阅读节目文稿,为我们的节目打赏。 【RSS订阅】 http://www.ximalaya.com/album/46435822.xml 【听众来邮】 [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王羊 2016年,王羊在北京三里屯创立时装品牌Fried Air 2017年,王羊策划的以杜拉斯为主题的沉浸式展览,上海K11美术馆 2021年,王羊为《奇葩说》马东设计的衣服手稿

47分钟
11k+
4年前

柏拉图什么05|如何保卫我们的校园?任军锋谈大学教育危机

去年极为畅销的《娇惯的心灵》引爆了有关大学教育危机的讨论,这本书谈论了美国教育中的错误理念如何令学生们误入歧途。孩子们从小被过分保护,被告知各种危险的存在。这些观念配合社交媒体的兴起,演变为各种撕裂校园的身份政治事件,进一步摧毁校园文化的氛围。 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娇惯的心灵》提出了经久不衰的问题:大学是什么?很显然,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一所大学是否保持健康的、积极的校园文化极为重要。如果说,美国的校园文化扭曲,那么中国校园文化弥散开的焦虑感,则逐渐影响校园生态与大学存在的意义。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任军锋教授做客本期「柏拉图什么」,与我们聊聊大学教育面临的危机。任老师深切地体悟到校园文化的变迁史,假如校园文化无法保卫大学的价值,那么大学便只剩下了教学的教室,而没有了富有活力的校园。 【本期成员】 祁涛 任军锋: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美国政治。著有《帝国的兴衰》、《超越左与右》等。 【时间轴】 03:39 《娇惯的心灵》与《美国精神的封闭》 09:01 美国校园文化的扭曲 13:35 移民、左翼文化带来的美国大学风气的变化 20:37 特朗普时期美国身份政治的撕裂 23:34 “知乎治校”:社交媒体全面渗透了校园 27:32 网络上的匿名表达改写了启蒙的主题 30:46 教师不应该被评教系统所绑架 32:07 民粹主义和美国政治的僵局 36:31 当代大学生“又卷又丧”怎么办? 43:19 通识教育可否改变大学的现状? 【本期文稿】 https://mp.weixin.qq.com/s/OAV-U83OC-7ga9r4BdO6uw 【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微信platofm,邀请您加入听友群。 【延伸阅读】 《娇惯的心灵》,格雷格·卢金诺夫、乔纳森·海特 《美国精神的封闭》,阿兰·布鲁姆 《任军锋读〈娇惯的心灵〉|偏执易感的心智与误入歧途的大学》https://mp.weixin.qq.com/s/qqwFvksUWABDPAhhHeCGqg 【本期音乐】 Four Tet - Parallel 7 Burial, Four Tet, Thom Yoke - His Rope 【本期剪辑】 菜头、立玲 【收听方式】 您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蜻蜓 FM 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前往微信公众号阅读节目文稿,为我们的节目打赏。 【听众来邮】 [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48分钟
4k+
4年前

柏拉图什么04|没有激情的生命不值得过吗?余明锋谈尼采哲学

自上世纪80年代的“尼采热”以来,国内读者始终保持对尼采作品的极大兴趣。有趣的现象是,相较于普通大众阅读尼采的狂热,学术界却很少有学者愿意长期研究尼采哲学。 尼采哲学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却很难留住它的阅读者。每个人读着他的作品若有所思, 往往又不知其所云。热闹了40多年,普通人提到尼采,还是只能津津乐道他的“疯”和“狂”,很难说清尼采哲学到底讲了什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同济大学哲学系的余明锋副教授做客「柏拉图什么」,一起聊聊如何阅读尼采、尼采作品的风格及其著名的哲学表述。听完这期播客,如果你又有信心重新翻开尼采的作品,希望那将会是全新的体验。 【本期成员】 菜头:一颗思考的菜头 祁涛:高校哲学教师 余明锋: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尼采研究与现当代德国哲学研究。目前译著包括《敌基督者》(尼采)、《何为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政治哲学与启示宗教的挑战》(迈尔)、《什么是德意志音乐》等。 【时间轴】 04:06 尼采写作的戏剧化表达 05:53 “长了翅膀的话语” (Geflügeltes Wort) 08:12 叔本华的厌女症和拿着鞭子的莎乐美 13:51 尼采哲学的主题:生命与真理的关系问题 16:02 尼采著作的三个阶段 18:45 阅读尼采应该从哪本书开始? 26:41 尼采与柏拉图的对比 32:32 上帝之死与虚无主义的降临 34:17 梅毒、病理学与尼采创作力的爆发 39:17 精英主义与尼采对于高贵的特殊理解 45:46 雨天在贝多芬四重奏中寻找安全感 【本期文稿】 https://mp.weixin.qq.com/s/dkdtkwsntX4ufTVoae9J8A 【延伸阅读】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商务印书馆 尼采《善恶的彼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德勒兹《尼采与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 迈尔《何为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 : 一场哲学争辩》,华夏出版社 《余明锋 | 尼采离世120年的今天,超人愈发渺茫,而末人愈加现实》,来自《文汇学人》 https://mp.weixin.qq.com/s/-0dBZECssuYZJz9DxZyWbA 《余明锋 | 另一个尼采?》,来自《文汇学人》 https://mp.weixin.qq.com/s/KnftbiYy08bH7hMoXAUBxg 余明锋个人公众号:木鱼不成佛 【本期音乐】 Richard Wagner - Tannhäuser and the Contest of Song on the Wartburg: Overture Max Richter - Written on the Sky Serge Gainsbourg - Ecce Homo 【本期制作】 菜头 【收听方式】 您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前往微信公众号阅读节目文稿,为我们的节目打赏。 【听众来邮】 [email protected] 感谢您的收听与留言 :) 莎乐美、保尔·里与尼采在照相馆,1882年 余明锋 「柏拉图什么」在苏州河畔活著alive whisky bar

49分钟
8k+
4年前

柏拉图什么03|我在多抓鱼仓库做鉴盗大师

在每个人的阅读史中,都会遇到过盗版书。很多人甚至读完了整本书,却不知道它是本盗版书籍。 二手书交易平台多抓鱼,每天会收到海量的书籍。如何避免让读者买到盗版书,成为了多抓鱼工作的底线。本期嘉宾玉擎就充当了类似“守门员”的职责。 玉擎是多抓鱼的盗版书审核员,长年工作于天津偏远的仓库。他对纸质书、二手书有无穷的依恋,每天能看到、摸到书籍,是最令他感到幸福的事情。玉擎凭借对书籍装帧、印刷的细致观察,成为鉴别疑难书籍的“老师傅”。踏实又质朴的玉擎,想写一本鉴定盗版书籍的书,为这份行业出一份力。 本期节目我们和他聊聊这些年与盗版书相处的故事。 【本期成员】 主播 菜头:一颗思考的菜头 祁涛:高校哲学教师 嘉宾 玉擎:多抓鱼盗版书审核一级大师 【时间轴】 01:05 玉擎是一位天马行空、爱写诗的盗版书审核员 03:00 多抓鱼如何鉴定盗版书? 04:33 哈利波特、金庸、王小波盗版书籍猖獗 08:34 思想自由的前提是版权自由 13:35 实体书与艺术品的物质性 22:38 周濂的书还要再卖三十年 23:58 三联版金庸的稀缺性 28:35 玉擎的责任感:写一本鉴别盗版书的书籍 【延伸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u_-WLbdenL5x3YNcJlxBBQ 《走进多抓鱼工厂》,来自多抓鱼公众号。 【本期音乐】 森ゆに - バラの咲く庭で 窦唯、译乐队 - 暮春秋色 欢迎前往网易云音乐收听背景音乐歌单 【本期制作】 菜头、立玲 【收听平台】 您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前往微信公众号阅读节目文稿,为我们的节目打赏。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以下图片均由柏拉图什么与嘉宾提供: 上海安福路多抓鱼循环商店 玉擎的办公地点 多抓鱼上海店展示正盗版鉴定知识

35分钟
3k+
4年前

柏拉图什么02|景观社会与欲望消费:探店上海茑屋书店

季风书园、衡山·和集、半层书店、荒岛书店……这是属于上海的书店记忆。它们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艰难维持。 在传统书店发展不景气的时代,去年年底,日本品牌茑屋书店在上海上生·新所强势入驻。这片洋房建筑群最初是侨民社交聚集地,随后成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所在地。16年万科对这片历史建筑进行改造,网红地标由此诞生。 茑屋的选址颇有用心,仅它所在的建筑就吸引了大批到访者。正立面的十一扇圆拱形门窗、欧式圆形拱顶,使圆拱形成为茑屋书店的标识。无论在略显历史庄重感的一楼,还是更为年轻艺术的二楼,万科和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在改造时,选用圆拱形的书架和材料与之呼应,形成古典与现代交织的舒适空间。 茑屋的营销内容远远超出书本身,它借由不同品类的书籍、器具、创意产品、艺术周边,甚至是咖啡、酒吧、小画廊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可欲的生活方式。与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生活提案顾问”交谈,也可以带来一些灵感。 茑屋书店的商品品类之丰富,令人感到像是不小心踏入精致的展览会场。面对这巨大的“商品景观”和较为昂贵的价格,要不要为茑屋提供的设计和生活方式买单,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困惑。 本期柏拉图什么,由书店观察者Sandra带领我们参观了茑屋书店。随后我们一起聊了聊茑屋背后的“欲望消费”机制,以及线下书店对现代人的意义,为何我们仍需要和依赖传统的书店空间。 【本期节目成员】 主播 菜头:一颗思考的菜头 祁涛:高校哲学教师 嘉宾 Sandra:做过媒体和编辑,书店观察者 【时间轴】 01:40 茑屋书店的生活提案顾问 08:50 一款以村上春树《且听风吟》命名的鸡尾酒 11:29 在福冈茑屋书店吃着哈密瓜,看石原里美写真 14:14 书店的功能和体验在发生变化 18:45 茑屋书店与多抓鱼是一对CP吗? 21:20 消费主义与欲望机制 27:24 “调情的购买” 28:40 居伊·德波:商品世界正堆砌出一个巨大的景观 30:56 柏林独立杂志书店与“街头暗号” 34:46 嘉宾反采访:你们是茑屋书店的客群吗? 【延伸阅读】 增田宗昭(茑屋书店创始人):《知的资本论:茑屋书店的经营之道》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長場雄:《みんなの映画100選》,長場雄 【本期音乐】 齐豫 - 飞鸟与鱼 市川秀男 - Tomorrow 欢迎前往网易云音乐收听背景音乐歌单 【shownotes、后期制作】 立玲 【收听方式】 您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前往微信公众号阅读节目文稿,为我们的节目打赏。 感谢您的收听 :) 以下图片由菜头拍摄:

37分钟
4k+
4年前

柏拉图什么01|声音正在沦为视觉的附庸吗?

初次见面,想与大家聊聊播客界的一个“元命题”,即声音这一介质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自身经历了哪些历程,如今又面临何种危机? 短视频飞速发展的一年,视觉再次毫不留情地侵占多数人的感官。但仍有不少新手入驻播客平台,不管是播客人还是听众,他们都对声音拥有独特的感情和偏好。 我们想从“声音”聊起,令它成为哲学上的一个话题。 (本期三个月前就录好了,聊得稍有些干,不太成熟。还望见谅。) 【本期主播】 菜头:一颗思考的菜头 祁涛:高校哲学教师 【时间轴】 02:57 十年前听CD机的时光 07:03 声音正在遭遇外科手术般的改造 10:57 声音的诱惑性:《荷马史诗》女妖塞壬的歌声 13:58 声音与容貌的反差:那不勒斯童话故事《五日谈》 18:03 我们对声音的性别预期是「性别操演」的结果 22:43 标准化的声音将破坏其多样性 25:00 声音正面临被进一步商品化的危机 【本期涉及书目】 「塞壬的歌声」《荷马史诗·奥德赛》第十二卷,王焕生译 「性别操演」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 「勾引的故事」吉姆巴地斯达·巴西耳《五日谈》 「文明的伪装」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期音乐】 What A Life - Scarlet Pleasure Czardas - Antonio Forcione Les passantes - Georges Brassens 欢迎前往网易云音乐收听背景音乐歌单 【后期制作】 菜头、立玲 【收听平台】 您可以在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 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前往微信公众号阅读文稿,为我们的节目打赏。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

30分钟
16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