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梳理元宇宙的现有布局与未来参与机会,包括: 元宇宙产业的层级结构; 元宇宙现有生态的概览; 国内元宇宙的现有布局; 普通用户如何参与元宇宙的发展? 业界从业者应该关注的元宇宙热点有哪些?
今天聊一聊元宇宙与网络游戏的不同之处。 昨天我往大学群里发送了一个朋友圈看到的“元宇宙烟花大会”的链接,可以使用浏览器体验一下元宇宙里的烟花大会。虽然粗糙,但是体验还是挺新奇的。 随后,几位同学就聊起了元宇宙的一些话题。 首先是我抛砖引玉地说:在这个展览里确实可以看到一些艺术画像等作品,这些艺术品被做成了 NFT,就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买卖了。 然后一位范同学问道:“我一直搞不懂元宇宙跟沙盒类的网游有啥本质区别,感觉元宇宙是一个更加开放化的沙盒类网游”。 我们的老朋友林建入老师开启讲解模式:元宇宙不是游戏,元宇宙里可以开会,可以工作,可以购物,比如说,里面可以开发出淘宝那样的应用。 【林建入接连两个音频解释】 音频1:“其实那个元宇宙,就现在大家说的那个元宇宙啊,就感觉不就是一个,比如说一个游戏,然后举例子啊,比如说大家戴个VR头盔之类的,然后那进去,跟玩一般的游戏比如说开放世界或者沙盒游戏有什么差别呢?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呢,其实会发现那元宇宙它跟诈骗没什么两样。” 音频2:“其实呢,理解元宇宙的最根本的点呢,实际上就是要明白他不是游戏啊,它实际上是一个虚拟世界,是你可以理解为我们玩的游戏里面都是为了娱乐的,对吧?嗯,不会有人在游戏里面办公,对不对?没有人在游戏里面办公,你见过谁在游戏里面处理这个office的文档,谁在游戏里面在去比如说编程啊,工作啊,设计设计各种东西?其实不会的,因为那些都是游戏娱乐用。元宇宙呢,其实本质上来说是把游戏的那一套技术,再加上互联网已有的那一套技术,两个东西合起来做一个虚拟世界,这个东西是比一般的游戏技术,实际上是要复杂的多的。” 紧接着林老师继续解释道:它的价值在于,把现有的互联网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体验高度。 元宇宙要能成功,它必须做的像浏览器一样: 1、构建一个公共的开放世界 2、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内容,并分享到开放世界里 而浏览器的技术,基本上已经极其难做了。现在要做一个虚拟世界级别的浏览器,难度就更大。 不过可以从简单开始。所以初期可以搞一系列的小 demo。慢慢探索。 【林建入接连3个音频解释】 音频3:“其实元宇宙的概念的话,肯定不是新概念,对吧,就以前的时候,很早很早的那种科幻作品里面就有虚拟世界的这种设想,然后呢,你包括刚上映的这个黑客帝国四里面,他也是把整个世界是吧,它是当做是一个虚拟的一个游戏,他是这么认为,这么理解的,所以其实这些概念呢,其实都不是新的。但是呢,为什么现在说又开始炒这个元宇宙的东西呢?既然不是新概念,对吧,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于以前呢,只是设想,现在呢,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已经开始摸到一点点这个边了。就是说现在从技术上来讲,过去的设想开始有一点点可行性了,但是呢,我其实个人认为啊,这个元宇宙的这个想法到实现,其实可能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左右的技术发展,因为回顾之前,从90年代互联网泡沫到2000年,到2010年才正式开始互联网的大蓬勃的话,也是差不多20年的时间。” 音频4:“但是呢,就是我最近也看了,因为元宇宙里面它有很多的技术支撑嘛,我们眼睛能看得到,也是冲击力最强的,肯定还是那个虚拟世界,对吧,就他那个不管你在电脑上玩也好,或者说你戴上VR体验,不管怎么说吧,就那个虚拟世界,对我们肯定是冲击性最强的。其实那个东西能不能做,出现在元宇宙的概念呢,实际上还是不太行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有的游戏开发工具,比如说各种引擎,像那个包括虚幻五这种顶尖的引擎,或者行业里面普遍用的像unity之类的,这些其他的引擎。其实呢,他们的整个开发的流程呢,成本很高。而且的话呢,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呢,不是像我们说的那个现在的游戏,大家都普遍的感觉是做越做越好,对吧,包括那种画面啊,包括那种互动性啊,感觉你越来越强,但实际上你真正去了解它游戏制作的过程,实际上它的限制还是非常非常多的。” 音频5:“比如说现在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的这种元宇宙概念的这个社交的一个平台,就像我们我们说一个简单例子,比如说,Facebook 想把他的 Facebook 搬到这个虚拟世界里面去,他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多的。他这个挑战不仅仅是说,比如说 Facebook,他花巨资,举个例子,他也是一直把钱砸下去,比如说把虚幻引擎的公司整个买下来,那他能不能做出来呢?它可以做出视觉效果,看起来很炫酷,但是实际上离他的这个真正的概念仍然差得很远,这个差别主要在哪儿,从技术上来讲,我举个小例子,你在游戏里边可以看网页吗?其实是看不了的。游戏里边看网页这件事其实是技术上很大的难点。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像把浏览器的画面放在游戏里。实际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体系要完成一个融合。” 经林老师讲解,感觉完全实现元宇宙的设想,其实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 然后,范同学:为啥要在元宇宙里工作呢?不觉得很奇怪嘛,在元宇宙里浏览网页,为啥不直接浏览网页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比如在元宇宙里网购,为啥不直接网购咧? 【林建入两个音频回复】 音频6:“其实像元宇宙的这种东西吗,你比如说大家也会想说啊,我为什么要去加入到元宇宙里面,我就,我就不想进入元宇宙对吧,我对这个东西完全不感兴趣,可不可以呢?其实当然可以,我们回看一下历史啊,比如说互联网刚刚诞生的时候,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当时在华尔街就开始就纳斯达克,就开始炒那些所谓的点抗泡沫,那个时候才只是一个电脑接一个网线,你想那个电电脑的分辨率还很低呢,6640乘320吧。你想。现在都是马赛克画面,然后在那个情况下呢,他们就开始开发购物网站,做各种东西,其实那个时候后来不是泡沫也破裂了,可是呢,最后互联网发展怎么样呢?互联网现在大家谁还离得开呢?当初那些选择不加入互联网的人,当然他们不会去炒作这个东西,但是最后他们都不得不进入互联网的世界,就像现在老年人,他如果说不会操作打车软件,他现在打车都很困难,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你不是你自愿加入,你是被动卷入的。” 音频7:“核心的问题就是在于,其实这个世界的发展并不是由大多数人决定的,就是说就像如果人类社会像列火车的话呢,其实火车头才是决定火车的方向的,这个火车头只是这个人类世界里面最聪明的,最小的一群人,也就是说整个人类,实际上大部分人的呢,大家都是盲从的,他们本以为他们有自主意识,比如说他可以选择做什么,或选择不做什么,其实大家都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的,都只能随大流,这个大流就是由很少的一群人决定了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因为智力资源就是很少的智力资源,他大家比如说你这个元宇宙的概念,你不需要说服所有人,你只要说服最聪明的那群人都跟着你走就可以了,因为只要最聪明的那群人都跟着你走,其他的人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没办法发展其他的方向,他们只能原地踏步,而等你发展出这个东西已经足够吸引的人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人也开始涌入其中,于是时代的浪潮它就形成了,因此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范同学依然不依不饶:我觉得这个不一样,互联网是基础设施,就跟水电一样,元宇宙还是应用。 林老师:不不不,元宇宙就是互联网的下一代。 范同学:也就是各个公司都会开发元宇宙是吗? 林老师:如果各个公司单独开发元宇宙,就是诈骗,必须要像互联网一样,有一个公共规范,就像 IP 协议那样,不是受到某个单独公司控制。 范同学 满意地 捻着胡子说:嗯~~~~ 那还行。 林老师:如果是单独公司控制,那肯定玩不下去,现在各个公司自己搞元宇宙,就是诈骗,不过现在早期阶段,泡沫膨胀期。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今天聊的这个话题,学到很多。主要是林老师的科普给力!!! 好,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次见!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元宇宙与区块链的话题。 现在业界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元宇宙打造虚拟世界里的经济体系。那么很自然人们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去中心化的经济系统一定就好吗? 大侠展开他的观点: “中心化” 会不会被我们当成一个反面典型,其实 ‘中心化’ 的体制系统,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选择出来的成果。虽然从技术上完全 去中心化、比如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实现了,但是,人类社会必然还会产生 ‘中心化’ 的组织 来 掌控人类社会,就像马斯克对狗狗币的掌控,而且这种掌控 是 脱离了原本已经成熟的中心化的制度体系。在没有新的制度体系被制定出来的时候,但从技术上实现 ‘去中心化’ 可能带来的是灾难。 林建入老师回应道:去中心化 未必比 中心化 好。这个是需要逐步探索的。不过,过去只有一个选项,现在有两个选项,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竞争和制衡。 大侠继续说道:没有制度配套的‘去中心化’经济系统就像一个‘乌托邦世界’一样。 林建入老师:大侠说元宇宙是乌托邦世界,是很准确的。 人类的乌托邦理想就像爱情一样永恒,总是不断的往新的乌托邦去发展。 元宇宙就是新乌托邦。所以,元宇宙的负面影响终究会让我们再度失望(我指的是未来在元宇宙体系里将会诞生的新的不公平,以及人们对各种规则的不满和矛盾冲突仍然会继续)。 我感叹道:不得不说,我的这些同学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 把话题收回来,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元宇宙中进行挖矿吗? 这个问题来自于上午与杨博士的一次聊天。杨博士说他在steam上搜到一个游戏,在游戏里面 player 可以自己建造发电场,进行虚拟的挖矿,以及对加密货币进行交易等活动。这种在元宇宙中 模拟加密货币发行的方式听起来挺有趣的。问题是,元宇宙的虚拟资源 能否支撑 加密货币挖矿的 PoW 机制呢? 在 Metaverse 中是否需要挖矿,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如果不在 Metaverse 中通过挖矿的方式来赚取 cryptocurrency 的话,那也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 兑换到 Metaverse 去使用。 总之,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公开的问题,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 好,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次见!
本期跟大家聊一下元宇宙背后的5项风险:经济风险,产业风险,企业风险,技术风险,个体风险。
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实现元宇宙的6项核心技术: 简称为“BIGANT”,分别是: •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交互技术(Interactivity) •电子游戏技术(Game) •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网络技术(Network) •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 每项技术的具体解析,请听本期音频。 黄华威,于珠海,2022年4月3日
大家好, 今天聊一下前几天看到的一篇发在 2022年1月26日的新闻,新闻标题为《Libra彻底破产?扎克伯格挑战主权货币完败》 作者为“华尔街见闻”,我们首先简要过一下这条新闻。 据彭博社报道,由 Meta(原Facebook)公司支持的 Diem 加密货币协会(原Libra)正在考虑打包出售其相关资产,以退还早期投资者的投资。 彭博社还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Meta 拥有 Diem 协会约三分之一的股份。 扎克伯格的艰难“发币”之路 由于Libra计划触碰了主权国家金融体系的根基, 因此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遭到了监管机构的强烈反对,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来自美国。 随后,意识到 “发币不易” 的扎克伯格不得不尝试“以退为进”的曲线救国路线。 在2020年4月将重心从锚定一篮子货币转为锚定单一货币——美元。 2021年5月13日,Diem 协会宣布与银行 Silvergate Bank(美联储成员之一)达成战略合作,并将其主要业务从瑞士转移至美国,并计划将该项目完全纳入美国监管范围,尝试简化 Diem 美元稳定币的发行计划。 在监管的重压下,扎克伯格雄心勃勃的“发币计划”的努力前景 愈发黯淡。 不久后,扎克伯格也选择了“元宇宙”赛道二次创业。 以上新闻内容来自“华尔街见闻”。 我把这篇新闻发到我的大学同学群之后,再次成功激起 我们的老朋友 林老师(唬米科技CEO) 的注意力,我也邀请林老师来科普一下 Libra背后的原理。林老师随即开启讲解模式: 1、libra 不属于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它只是由众多机构共同构成的一个联盟链。 2、libra 这个联盟链里,没有挖矿发币这个概念。加入这个联盟链,并不能通过挖矿获得奖励。 3、加入联盟链的前提是,需要提供现实资产抵押(可以是主权货币),通过对应该资产的现实价值在链上新增虚拟资产。 4、因为上一条,所以 libra 的币值和比特币之类的不同,是(相对)稳定的。 上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 a.提供全球范围内内在任何国家都能使用的转账系统; b.这个系统转账的手续费比现有的跨境转账系统低得多。 libra 受到的阻力,主要来自美国国会。因为 facebook 的目标是在全球合法运营这个经济系统。刚开始的时候,各大金融机构都生怕错过机会纷纷加入。但是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提出了几个基本的疑问: 1、facebook 如果能够发行 libra 而他自身又是互联网巨头,那么这种高度集权的信息平台 + 中心化的经济系统,会不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2、libra 如何解决隐私保护与反洗钱的矛盾? Facebook 本身在 libra 推出前就已经陷入到了几起丑闻里。比如说个人信息泄露,青少年沉迷网络等问题。已经是后院失火的状态。 听了林老师的解读,我在想: 看来这个世界终究还是会被幕后某种强大的力量所主导,不是轻易就可以被推翻重建的。 不破不立 我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 元宇宙 就是不远的未来新世界的这扇窗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元宇宙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的意义。 我们下次见! 区块链黄博士,于珠海,2022年4月4日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