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粗野派》在奥斯卡拿了最佳摄影,最佳男主角,最佳音乐。但我发现很多建筑师对影片细节颇有微词。作为一个建筑爱好者特别想知道,建筑师眼中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所以找了一位建筑师好友来聊一聊。好友拥有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但为了聊得畅快,ta要求匿名。同时本期节目也请到了特别嘉宾,韩博。 本期嘉宾 韩博 诗人,艺术家,小说家,戏剧编剧、导演,旅行作家,策展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与新闻学院,美国爱荷华大学荣誉作家。出版有中文诗集《借深心》《飞去来寺》《第西天》《上海墙》等,英文诗集《中东铁路》,俄文诗集《结绳宴会》,德文诗集《中国盒子》(合集),长篇小说《三室两厅》,以及《与酒神同行》《涂鸦与圣像》等七本旅行文学作品。目前,作品已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西班牙语等。 04:10 粗野派的主角建筑师来自包豪斯学院 包豪斯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译,原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的名称。该校创办人及首任校长,是著名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庇乌斯,他别出心裁地将德文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调转成Bauhaus来作为校名,以显示学校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机构的区别。另一位德国建筑师,亦属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该校于1925年搬到德绍,后又于1933年迁至柏林,同年遭纳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在1996年被德国政府升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并重新复名为包豪斯,成为著名的公立综合设计类高等教育机构 05:56 《粗野派》电影里资本家拿出建筑师拉斯洛的作品集,其中有魏玛时期包豪斯的号角屋的翻版。 1923年由包豪斯学校的老师乔治.穆什(Georg Muche)与阿道夫.梅耶共同设计的“号角屋”,其由包豪斯学校的办学理念衍生而出,对此后建筑和设计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06:06 《粗野派》电影里男主角为表哥设计的座椅,就是布劳耶设计的钢管椅 1925年,马歇尔·布劳耶从阿德勒(Adler)自行车获得灵感,运用金属弯管加工技术,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子,为了致敬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取名为「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 14:56 粗野派是基于一种风格,也是一种时尚 17:30 粗野主义建筑的概念是由两个英国建筑师提出来的,很可能是为了方便接项目 18:02 前苏联有很多粗野派建筑 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机器人与技术控制论研究所(Institute of Robotics and Technical Cybernetics)。建筑形似火箭。 乌兹别克斯坦酒店,落成于1972年,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位于波兰的住宅楼,建成于前苏联时期,呈“勃列日涅夫楼”范式 位于莫斯科的圆形住宅楼,落成于1972年。 19:08 维也纳建筑师路斯批评德国人没有希腊精神 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是一位奥地利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他在现代主义建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于 1870 年 12 月 10 日出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并在维也纳去世。路斯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先驱之一,提出了“装饰即罪恶”的口号,主张建筑应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而不是依靠装饰来美化。他的设计理念强调功能性和简洁性,反对过度装饰和复杂的设计风格。 19:24 维特根斯坦给他姐姐设计的房子 虽然这所房子被命名为维特根斯坦住宅,但它并不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私人住所。 事实上,这所房子是他与保罗·因戈尔曼共同为大姐赫尔米勒·维特根斯坦设计的。 尽管大姐对这座房子赞不绝口,但她最终还是决定不住在这里,而是将它送给了另一位姐姐格蕾特尔·维特根斯坦。 19:44 柯布西耶 给父母盖的房子 这是在瑞士的沃韦小镇一处湖边的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开山鼻祖之一的柯布西耶在1923年左右为他的父母设计的。他的父母在1924年完成后搬进了这栋房子,父亲在这里颐养一年后去世,母亲在这里渡过了剩下的漫长时光,直至101岁。 湖畔别墅是勒·柯布西耶最早建造的项目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遗产名录。这座朴素的单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仅有64平方米,因为他认为老人并不需要太大的住宅空间,那会增加他们的孤独感。 房子周围有一个带围墙的花园,平屋顶上有一个阳光平台。室内装有可移动的隔板和折叠式家具,部分墙壁涂上了明亮的油漆。我们能从中看到他的一些标志性手法:比如“横向的长窗”。全景窗口贯穿主要生活空间的长度,框出了湖和阿尔卑斯山的景色。 20:56 韩博出身在一个包豪斯风格的筒子楼里。 21:18 赫鲁晓夫楼 22:56 包豪斯建筑有很多质量问题 23:32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24:23 路斯作品 咖啡吧 24:21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作品 《储气罐》,贝歇夫妇,1983-1982 由15张黑白照片组成的类型学摄影 28:34 人是视觉化和贪图新鲜的动物,年轻人喜欢的战损风咖啡馆。 29:17 法兰克福厨房 “法兰克福厨房”顾名思义,是在德国法兰克福诞生的。 1926年,玛格丽特接受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梅(Ernst May)的邀请来到法兰克福,他们面对的是一战留下的废墟和大量居无定所的工人和穷人。一个叫做“新法兰克福”的建筑项目应运而生,目的就是解决这令人绝望的住房短缺问题。预算很紧张,空间也很紧张,建筑师们需要把一万个适合居住的单元塞进这个城市——新思想和新设计应运而生,这其中也包括玛格丽特设计的厨房。 维也纳应用艺术博物馆法兰克福厨房的重建模型 经过精心布局的法兰克福厨房 32:26 很多人喜欢卡拉拉采石场那段,因为意大利的氛围 39:32 前苏联粗野派公共汽车站 本期制作:芋头松松 小红书:摩尼朱 抖音:摩尼朱 微信视频号: 摩尼朱 logo额字:张乐陆
十一年前,在做杂志葡萄酒记者的我有一个“庄主梦”。开车去云南,贺兰山,做了一番田野调查,遇到一些理想主义的酿酒青年。后来认识Rosa老师,每次碰面我们的话题都落在“中国的庄主们现在还好吗?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中国制造的酒好不好?”这次我特地请到两位非常了解中国葡萄酒的朋友畅聊一下,风土,味觉,情怀和商业。 本期嘉宾 Rosa 瞿怡 “中国葡萄酒餐厅巡礼”项目负责人 钱小昆 明暗设计 联合创始人 法国勃艮第法乐庄园代表 新世界葡萄酒文化中心品牌代表 本期内容包括 05:41 杰西丝·罗宾逊(Jancis Robinson) 07:04 加贝兰 08:26 张裕 龙谕 16:37 博纳佰馥 22:55 山东蓬莱产区 仙岛酒庄的干白 23:48 什么是自留汁:自流汁是相对压榨汁来讲的,自流汁因为是果实因重力自己流出来的果汁,所以是果味最纯粹的一部分,然后酿造者会继续压榨把萃取更多的果汁,皮里的丹宁会随之压出来。市面上其实有两种自流汁,有的就是葡萄原汁。孙淼是用自流汁发酵的酒给大家试饮。 29:29 新疆丝路酒庄酿的雷司令 34:17 紫晶酒庄 50:54 仙岛酒庄 酒标设计 55:54 博纳佰馥的馥系列酒标设计 56:57 诗百篇酒标设计 58:04 智利伊塔塔山谷卡萨诺瓦酒庄特质干红 酒标设计 (钱小昆推荐) 50:15 波龙堡酒标设计 60:40 智利 活灵魂 酒标设计 63:40 华昊酒庄酿造的马瑟兰 65:46 山西鱻淼酒庄酿造的冰酒 67:44 线下可以体验中国葡萄酒的15加餐厅,参与中国葡萄酒餐厅巡礼活动的餐厅和中国酒庄列表。 具体活动内容https://mp.weixin.qq.com/s/T0ZahcsryHLlGt0JdG6fSA 本期制作:鸭马逊工作室 小红书:摩尼朱 抖音:摩尼朱 微信视频号:摩尼朱
你能想到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里,赫然陈列着一顶毛姆戴过的礼帽吗? 图 藏家 邱见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世界名人手稿书信藏家邱见老师,来和我们分享他庞大的收藏,从笔记的蛛丝马迹,往来信件的私密细节里,拼凑出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一些不被历史记载的名人八卦,奇情逸事,和改变历史的璀璨时刻。 内容包括 所有手稿图片皆来自邱见的私人收藏。 01:48 毛姆礼帽咖啡馆 03:49 安徒生展览现场 11:57 罗曼罗兰手稿 12:24 维多利亚女皇的手稿 19:03 大仲马签名手稿 22:52 安徒生手稿:一百年后一切都可以忘记 26:27 萨特手稿:《威尼斯流浪汉》其中一部分 完整书稿964页 37:13 摩尔斯肖像版权和手稿 38:48 1927年索尔维会议大合照(图片来自网络) 43:03 爱迪生指示需要“绝密销毁”的手稿 48:17 萨克雷手稿 49:14 爱迪生送给女儿的签名照片 53:18 1.雨果致朱丽叶情书 2.朱丽叶致雨果情书 64:21 小仲马手稿 69:01 小仲马手稿:我愿意实现莫泊桑的梦想 71:14 安徒生手稿:理性中的理性是真,意志中的理性是善,想象中的理性是美! 邱见小红书 @摘录大叔 摩尼朱小红书 @摩尼朱 制作:鸭马逊工作室
2012年我第一次进藏做驻地拍摄,路过稻城的时候看到黑金色的天空下荒芜一物,只有一间破破的牛棚,上面写着“高原反应”咖啡馆。 十年后遇到“岛外民宿”的创始人,一个叫杨思维的女生,她说你在“高原反应”的时候我就在隔壁的“蓝色地平线”,那是我大学期间的创业项目。 我们见面,一边吐槽新剧《我的阿勒泰》拍得太过矫情,像是给城市男女们游牧风情的甜点,一边回忆了彼此的牧区体验,聊了聊她大学期间的男朋友,一位嘉绒藏族男孩。 嘉宾 @杨思维 92年,重生之她在苏南乡下搞乡村振兴,拥有三家民宿,一个民宿品牌——“岛外”,一个文创品牌——“岛外乡创”,暂时还没赚到钱 主人 @摩尼朱 拍了一些西藏记录片的山系导演 小红书 @摩尼朱 制作:鸭马逊工作室
我和@钱小昆一起聊了聊新剧《雷普利》
最近和设计师,影评人钱小昆一起,在我的剪辑房“鸭马逊”的顶楼露台聊了聊电影《奥本海默》。 越聊越觉得诺兰可能不是地球人! 02:15 诺兰的非线形叙事 04:17 构建在理论体系内,想象中的世界具像化了 07:52 从审判开始的叙述,打开奥本海默个体历史 09:21 黑白视角和彩色视角平行叙述 11:42 诺兰的台词密度非常高,配乐饱满 14:15 三维空间在四维时间轴上的堆叠,高纬视角看待现实世界 16:50 人性的光辉 19:00 人生使命感,人生就是过一场瘾 19:47 电影重现了二战时期人类的意识状况 20:53 男性思维的电影只能代表思维方式,不能代表导演的性别 20:29 原子时代的到来,体现在设计,建筑,生活的一切方面 23:30 人类科技像油门踩到底的时代性 24:00 战争促进科技爆发,艺术设计是对科技的致敬 25:10 奥本海默进入道德自省阶段 27:43 伟大导演都是讨论终极问题 27:58 奥本海默中的女性角色 30:41 讨论ai和平行宇宙的两部早年美剧 33:08 《星际迷航》探讨人类宇宙和其他星际体的关系 34:23 欧洲电影中关于战争伦理的探讨和反思 36:00 二战后群像 36:33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暗含文艺青年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38:15 演杜鲁门的加里奥德曼是戏神 40:09 艾米莉布朗特的角色映射了女性主义的早期状态 43:37 核试验这一段的声音处理 44:20 《奥本海默》电影最震撼的几个瞬间 46:52 奥本海默性格里的懦弱和自私 50:01 我也认识奥本海默这样的人 50:50 美国政府如何镇定的讨论原子弹应该投放在日本的哪个城市 52:53 权力是男人的春药 54:03 不可知和偶然性才是世界有意思的地方 56:26 你怎么知道,你现在不是活在梦里呢 56:43 观察影响了结果 谈话中提到的二十部电影 一 。记忆碎片 二。盗梦空间 三。星际穿越 四。敦刻尔克 五。长安三万里 六。斯隆女士 七。模仿游戏 八。卓别林 九。普罗米修斯 十。疑犯追踪 十一。危机边缘 十二。星际迷航 十三。2001太空漫游 十四。汉娜 阿伦特 十五。宇宙探索编辑部 十六。第五元素 十七。 十八。至暗时刻 十九。女人城 二十。女鼓手 ——制作团队—— 主持 摩尼朱 策划 钱小昆 摄影/录音 朱科学
04:25 破碎之花 西贡 所有文字均为摩尼朱原创,转载或搬运请征询同意。
02:27 steven的故事 一个当代上海的传奇 所有文字为作者原创,转载搬运请征询同意。 欢迎写信[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