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快速横穿人类社会的时代,我们接收了很多“快餐式”的内容,但却似乎什么也没得到,而当作为内容的创作者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这个时代的语境下,我们到底应该表达些什么? 本期《野生思想》,我们和MV导演洪四蹄进行了一场对话,在了解他被音乐阴差阳错改变的人生轨迹同时,发现他在创作时的独特视角。 节目引用音乐—— Fort Minor - Remember The Name LinkinPark - Numb Life Awaits - You Return To Sender - Sonder 关注我们: 【公众号】野生思想 【微博】野生思想WildIdeas 【入群请加微信客服号】zhongshengzhisheng
潜藏在城市街道和角落、张扬在高速公路巨大的广告板上、用私人的形式进行着公共的表达,涂鸦,这种躲避在街头的张扬的艺术形式,总是能将匆忙过路人的余光吸引至那些张牙舞爪的符号面前。依附在废弃的墙体之上,用线条、色块、甚至是泼墨的方式传递着那些关于自由与表达的讯息。 本期野生思想,我们和涂鸦创作者、同时也是中国涂鸦网的创始人 — ZZZOEEE进行了一场对话。我们试图通过他的成长经历、他与涂鸦之间的故事,试图以个案连带出这些因为涂鸦成长与人生似乎也发生了变化的群体,试图在其中窥视出几分,在这片土地上的自由呼喊。 关注我们: 【公众号】野生思想 【微博】野生思想WildIdeas 【入群请加微信客服号】zhongshengzhisheng
对于知道白天不亮的人来说,他就是一名非常低调神秘的电子音乐人,每次新作品的发布总会引起圈内的追捧,还多次在国内音乐评选中获得大奖,易烊千玺、彭坦都与他合作过。但对于不知道他的人来说,光是听到这个名字,甚至可能都不能和电子乐、音乐制作领域联系起来。 本期野生思想邀请到电子音乐制作人 — 白天不亮,来和我们聊聊他最新的歌《Summer Shine》,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身边的,那些关于音乐的事情。 关注我们: 【公众号】野生思想 【微博】野生思想WildIdeas 【入群请加微信客服号】zhongshengzhisheng
当我们问起电子乐是怎样的,刘为给出的回答是:电子乐是一种冷静的循环的艺术。 做客本期野生思想的嘉宾是知名音乐人、制作人,同时也是JUNGLEMICO PROJECT现场电子乐队的队长 — MICO刘为。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和刘为一起讨论了有关电子乐、音乐的现状环境和氛围。在时而闲散、时而认真的聊天中,那些对不同音符的看法缓缓流出,那些对于时下乐评、音乐媒体的讨论,也如芒刺一般,不太锋利地显露在对话之间。 在面临着流量、收听率等等风险的当下,做音乐、做乐评、做大众的音乐指导工作,到底肩负着怎样的责任——让我们尚且称之为责任吧——和义务?所谓电音,指的就是那些混乱的、动感的音乐吗?当音乐嵌进综艺里,年龄焦虑也变成一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吗?音乐,要怎样重获自由?收听本期完整音频,在这趟安静的对话中解开你心中对于电子乐的困惑吧。 关注我们: 【公众号】野生思想 【微博】野生思想WildIdeas 【入群请加微信客服号】zhongshengzhisheng
亚文化代表了什么?视觉文化听上去熟悉又陌生,但它又代表了什么呢?曾经即使是一臂之力也要与主流意识抗争到底的青年文化,演变生长到2021年还依然挺立着骨头、不屈服吗?我们谈论的“屈服”,就意味着消失和失败吗?……如果你对视觉文化、青年文化感兴趣,不要错过本期对这两种文化深入的讨论! “拜德雅视觉文化丛书”是一套以“视觉文化”为核心关注点的图书系列,由肖伟胜、李三达联合主编,并由独立学术出版机构拜德雅出品。视觉文化已势不可挡地渗透进当下生活,成为一种后现代社会的表征,而对这一表征的思考有待读者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思考。虽然本译丛关注的中心是狭义的视觉文化,即古典艺术、先锋艺术、摄影和电影等文化类型,但是也不仅仅停留于此,并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浸润着生活的视觉文化类型,诸如工业设计、城市规划等等能诱发深邃哲学凝视的文化现象。 本期野生思想我们和“视觉文化丛书”的主编之一 — 李三达老师深入地聊了聊被视觉文化、青年文化,以及缠绕着这些内容的丛书系列。(小编私人强推,绝对是能窥探到平日忽略掉的知识的一次机会�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野生思想 微博:野生思想WildIdeas 进群请加微信客服号【zhongshengzhisheng】
回溯遥远的16世纪,我们从伟大的文艺复兴中看到了“人”的力量,从那时起,人文精神就像是被拨动的乐弦,当最振聋发聩的声音过去后,依然持续地用余音的振幅诠释着人的表达。而在当下,人文精神所衍生出的行为、交易、甚至是生存方式,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演变?人文精神真的挣不到钱了吗? 「拜德雅」——这间在14亿人中也许只有1000人关注着的图书工作室,正在每日不断地为当代的人文精神做着最有力的注解。拜德雅图书工作室——肇始于2013年,成立于2015年,独立于2017年,专注经典与前沿人文图书出版,迄今已出品百余种,包括“导读系列”、“人文丛书”、“人文档案”、“卡戎文丛”、“视觉文化丛书”、“文学·异托邦”、“巴塔耶文集”、“赫柏文丛”等丛书和诸多单本书,广涉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本期野生思想我们和拜德雅的编辑,同时也是创始元老之一的baiya聊了聊有关独立出版的那些压力与幸福。让我们一起看看独立出版的背后有什么,当人文理想照进现实之后还剩什么?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野生思想 【官方微博】野生思想WildIdeas
如果把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文化切口深入观察30年来的艺术、文化甚至社会嬗变的话,会发现90年代相比于之前和当下拥有着花里胡哨的独特质感,这也是它区别于前后代的最快乐的时间,没有灼热拥挤的焦虑感,但深刻地填充着独属于那个年代的思考。 如果将目光和笔触下放置南方的沿海地区,从海风的腥膻味里,我们能看见关于艺术、文化的什么?是不是也像夏季午后的对流雨一样,急速地下完后生发出一阵令人怀念的清爽呢?本期野生思想对话潮流艺术家 — 李昱昱,来自汕头的艺术家把生活中微小、美妙且富有时代特征的物件作为艺术作品呈现,那些关于年代的记忆、那些发生在年代与个体之间的记忆,都表达着艺术家怎样的思想呢? 【关注我们】 公众号:野生思想 微博:野生思想WildIdeas
因为一条短视频一夜爆红、刷新了当下艺术表达形式的赵小黎,她自己是如何看待新形式下的艺术的?她又是如何运用起她画笔下那些偏爱的艺术符号——玫瑰、火焰、月亮——情感浓烈地进行表达的?本期野生思想与艺术家赵小黎进行了一次对话,从艺术到艺术之外、从表达到表达之外,来听听站在风口浪尖的艺术家是如何解释她自己和她的作品的。 关注我们: 【公众号】野生思想 【微博】野生思想WildIdeas 【喜马拉雅】野生思想 【入群请加微信客服号】zhongshengzhisheng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