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编辑,我做过一段时间的童书,也关心过教育的话题,我总觉得诸如“亲子共读”或“育儿”等领域充斥着很多迷思;另一方面,人的成长总会吸引我,其中有很多动人的话题。 我的朋友若心成为母亲后,极大地扩充了我的知识见闻库,给我带来了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她让我看到一个富于自省的人做了妈妈后,对抚育这件事的审视和反思,自身的成长与变化,对生活和家庭的重新理解,以及,重新发现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强烈推荐即使是没有抚育经验的人也听听,尤其因为若心的视角独特、表述准确。 你将听到: 00:02:00 抚育这个剧本真的设计得很精妙 00:09:15 人是社会动物,从降生就开始 00:23:10 重要的是:自我觉察 00:27:00 跟宝宝的一次沟通 00:35:00 爱是需要操作的 00:43:00 “养育孩子就是重新养育自己“该怎么理解? 00:51:20 对语言学习的思考 01:13:10 养育的信心何来 结尾音乐:孙燕姿-彩虹金刚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多数朋友可能跟我一样,仅仅几年前,提起河北还觉得面目模糊,说不清河北有什么特色,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也说不上河北有什么地理、历史、文化。随着我与朋友们的几次河北短途旅行,这一印象已经完全改观,河北不仅这么近,那么美,而且地理的丰富性、历史的重要性令人难忘。河北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景观,透露出中国历史的诸多秘密。 河北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它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地理如何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我请到了老朋友王曦老师,他是河北石家庄市辛集人,我们从“为什么河北面目模糊”开始谈起。 00:04:55 根深蒂固的“河北中心主义” 00:13:45 以正定为例: 宋代重镇 00:25:10 宋的问题还必须从北朝说起。安史之乱与河北。 00:36:30 北方割据如何形成?五代十国的模式是什么决定的? 00:45:15 为什么是邯郸?邺城是怎么来的? 00:52:00 西门豹治邺是怎么治的? 00:59:00 殷商的历史与河北 01:16:00 假如有一本"河北传”。立足河北说清中国历史:“东西对立”“南北融合” 结尾音乐:鈴木常吉 - 煙草のめのめ
曾孜荣曾任今日美术馆副馆长、中信美术馆馆长,现任国博出版中心总编辑。从书法培训,到书店业、杂志出版、图书出版,再到美术馆,一路都做着与艺术相关的事业。他以往的工作以服务为主,然而从六七年前开始,他转型成为作者,近年以多部佳作成为中国艺术普及的重要旗手。这一转型的关键,是他“阅画”无数,从中国古代艺术的图像中,读出了太多的秘密。因何机缘开始阅画?这些画在试图向我们说什么?这些图像留给我们的宝藏,一旦与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相当于将解开无数谜题的密码本交给了我们。 你将听到: 00:02:33 走向艺术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 00:09:30 何种因缘开始“读画”? 00:18:08 中国古代艺术的图像宝库 00:25:50 图像中的丰富信息,承载着可视的文明 00:31:00 中国古代绘画的“像”与“不像” 00:36:10 以圆明园为例,怎样读?有何用? 00:43:00 圆明园的设计思路 00:49:40 读出园林中的文学经典:桃花源、岳阳楼、兰亭序、爱莲说 00:59:45 敦煌壁画中留下的密码:五台山、佛光寺 00:66:40 图像中的无言的“证据”,“左图右史” 00:71:30 阅画突然顿悟的时刻:“线法山” 00:78:30 进入古人的“元宇宙” 结尾音乐: 管平湖《平沙落雁》 曾孜荣主要作品 《圆明园从前有多美》 《走!去敦煌探窟》 《中国名画绘本:千里江山》 《中国名画绘本:汴京的一天》 《颜色里的中国画》 《桃花源记》 提到的其他书籍 高居翰《图说中国绘画史》
我与佳琛相识是由于一本荷兰语大部头图书的翻译,在交流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她对荷兰文化和艺术的热爱。荷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荷兰语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语言?佳琛在报志愿的时候,在小语种中由于“只知道荷兰”而选择了荷兰语,而现在荷兰语和荷兰,塑造了她的生活。我们呢?我们的对荷兰的印象有多少是误解和想象?尼德兰画派为何如此辉煌?大航海时代过后,荷兰留下了什么遗产? 你将听到: 00:07:09 荷兰,低地,尼德兰,弗兰德斯,彻底理理清楚 00:16:45 发达的荷兰汉学传统 00:22:05 学习荷兰语完全是个偶然 00:27:45 荷兰语是一门什么样的语言? 00:32:00 低地为何盛产画家? 00:37:04 我们为何热爱伦勃朗? 00:47:50 荷兰人吃荷兰豆吗? 01:00:26 荷兰语文学现状 01:05:22 只有在足球比赛时才有强烈认同 01:12:40 荷兰的传统与文化形象 01:19:28 说说正在翻译的荷兰语小说 01:30:30 去荷兰旅游,不能错过的是什么 结尾音乐:Froukje:Groter Dan Ik 附上歌词大意: 新年快乐 世界在燃烧 我想扑灭它 但火势比我强大 我快窒息了 时间,时间在滴答作响 时间,时间在滴答作响 新年快乐 世界在燃烧 我想扑灭它 但火势比我强大 我快窒息了 时间,时间在滴答作响 时间,时间在滴答作响 新年快乐 已经是 2020 年了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更多 如果你不珍惜小事,你就不配拥有大事 无知是福 我再喝一杯 为生活干杯 时钟敲响 12 点,我的罪孽被宽恕了吗? 我们将颤抖,大地将流血 谁不还钱,谁就必须承认自己的债务
张亚平老师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注册心理咨询师,执业已有二十多年。她因何种因缘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在世纪初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展开心理咨询?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过程,对自我进行了怎样的整理?成为好的心理咨询师的条件是什么?普通人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可以从哪里开始?心理分析如何帮助我们将经历变成人生财富? 在都江堰,在岷江绿玉般的江水之上,我们的对话在继续。张老师像有魔力,让人想把自己的内心倾倒给她。 张老师还说,比起她讲的二十多年前的状况,现在学习条件要便利多了:有了心理咨询师协会,在协会内大家可以相互帮助;另外也有了比较好的督导系统,由资深的督导师对年轻的咨询师进行培训、督导和引导。如果有听者朋友对此感兴趣,欢迎留言,张老师会尽力回答。 你将听到: 00:04:00 21世纪初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 00:16:00 当时社会对心理问题的普遍认知 00:25:00 多年来一直记挂心头的一对母女 00:35:50 “原生家庭”?怎样辨别和积极应对这些心理学名词? 00:45:45 学习心理咨询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吗? 00:51:00 心理咨询师如何对自我进行整理 01:05:32 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要像一条河 01:11:18 年龄与阅历对心理的帮助 01:18:10 心理咨询师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 结尾歌曲《萱草花》(《你好,李焕英》主题曲),我使用的版本是由张亚平老师演唱的,她最近参加了声乐学习班,这是她的“作业”,我也去听了原唱,认为她的版本更深情感人。张老师说,这首歌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和祝福,“我用它来表达身为心理咨询师的我对暂时陷在心理困境中、但终将摆脱困厄重获心灵自由的朋友们的爱和祝福“。
本期是在美丽的洱海边与连三月一边喝香槟一边录的。是的,连女士就是这样可以一起旅行、一起度假的好朋友。回顾了一下,最近几年我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啦、京沪一日往返就为吃一顿大闸蟹啦、从上海北京分别出发奔赴度假地啦……这种浪漫的事都是跟连女士干的,因此这期我们就聊聊我们一起去过(或分别去、或没去过)的那些旅行。 不期待给听者带来什么益处,只希望您跨年有个好心情。 所以也没有做时间轴,不过我们提到的一些“要点”如下,也许给你的年末计划提供一点灵感: *白羊座的旅行计划就是机票+住宿,结束,明天干什么起床再定。 *斯洛文尼亚和捷克布拉格的难忘回忆。 *连女士爱大海,芳州爱古镇。 *芳州今年特别热衷国内短途游,对山河四省的了解和热爱升级。 *旅程中吃过的难忘美味。 *旅程中遇到的难忘的人。 *我们都好爱意大利啊,有美食有型男有文艺复兴,建议中年女性每年去。 *年纪大真好,种种维度上的感受都增加了。 开头音乐:Kinks:Alcohol 结尾音乐:Kinks:Sunny Afternoon 对了,本周新学习的日语,在元旦前互道新年好,要说:よいお年を,有“期待即将到来的好年”之意(尤其是,由于这个话一般是在道别时说,有种说不出的淡淡的惆怅,又充满希冀的感觉);而在元旦之后,才说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意即“平安地迈入新一年”。那么民那桑,よいお年を!
燊燊在成都的闹市区开了一家女性主义主题小书店,名叫“来树下”,书店的门外真的有棵大树。 11月的一个周末,张秋子老师在来树下与大家分享新书《与达洛维夫人共度一天》,燊燊以店主和资深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做与谈人,正在谈着文学的美好的时候,她身后的手机响起“微信收款,XX元”,秋子老师不禁莞尔:真是一个美妙的“文学时刻”。 成都有很多这样的独立书店,每个独立书店里,都有这样勤奋、顽强、有见识、有勇气,当然还有阅读量!的店主,在每天不停地折腾,不停地向前走。只要独立书店的空间存在着,就会产生美妙的链接,就会对人发生不可思议的影响。 你将听到: 0:01:40 为什么开书店?古希腊城邦生活是否可以落地在成都市井? 0:10:50 选书框架;塑造过我的女作家;店里的酒和茶都用作品(或诗句)命名 0:19:28 一年做三百场活动:想让普通女性被听见 0:25:40 公共空间会产生奇妙联结 0:36:20 “表达愤怒”与“愤怒表达” 0:42:35 好活动会自然生长 0:52:00 文学如何回馈人生 结尾音乐:Anson Seabra:Hindenburg Lover
张秋子已经出版了三本关于小说细读和文学课的随笔集,作为她的编辑,我在三年多里曾经跟她有过很多次的对话。这一次在“和语言漫步的日记”中,我想通过对话,了解她如何成为她,是哪些书、哪些事、哪些人塑造了她,让她能有如此丰富和敏锐的觉知?好消息是,这种敏感是可以有意培养的。 0:02:50 建造知识树是从剪报开始 0:08:20 “买来的理论书和借来的小说” 0:16:12 大学读的很多东西要现在这个年纪才领悟 0:19:30 “生命之书”就是卡夫卡 0:29:45 说到荒诞:加缪的《局外人》 0:35:10 孩子教会我们什么? 0:45:25 文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生? 0:56:18 捕捉“文学时刻”的感悟力如何培养? 1:02:43 写日记与“狂热的自我塑造期” 张秋子已出版作品 《万千微尘纷坠心田》(读库·新星出版社,2022年) 《堂吉诃德的眼镜》(新行思·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 《与达洛维夫人共度一天》(新行思·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 结尾音乐:Bruno Mars, Anderson, Paak, Silk Sonic - After Last Night (with Thundercat & Bootsy Collins)
苏东坡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型,是我们想要与之欢宴的朋友。引用林语堂的话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这期请到《苏东坡传》《苏东坡的下午茶》和《东坡有佳作》的作者陈鹏,以及在05期谈过“为什么读古文”的王曦老师一起聊聊,为什么我们如此热爱苏东坡? 03:20 感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但王安石与苏东坡绝对是真爱) 12:30 东坡的缺点,“见”南山为什么一定是错的 19:05 东坡的足迹:诗与词 32:50 与朋友对话,与古人对话,与自己对话 39:50 “李杜合体,三教合一” 52:55 记承天寺的新解说:“闲人”与“饮者” 58:30 为何是“饮者”?什么是“万古愁”? 64:40 东坡的丰富性 78:40 一代代涂抹、不断符号化的东坡 88:12 “东坡是个现代人” 结尾音乐:无邪《怀子由》
我曾开玩笑地说,之所以会开播客,都赖天娇。她是播音专业,一个专业的“声优”,她对声音有着非常敏感又非常独到的见识,她不仅是主持人和音视频节目的制作人,也是配音演员,我与她成为朋友后,自然对声音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更新的理解。尽管平日里也经常天南海北地聊,但我想认真地跟天娇聊一次天,谈谈声音,谈谈我们的语言。不过,当我问她有没有特别想说的,她马上说,想谈谈“标签”:标签让语言变得单一、贫乏;别人用标签对我们时,我们陷入有口难辩的尴尬,而我们自己有时候也难免用一些标签,遮蔽了本应更丰富、更鲜明的真相。然而,真正好的谈话让我们有新的发现,仅仅是准备这一话题的短短一礼拜时间内,我们对好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这期时间长,诚意满满,不过你也可以直接跳到第76分钟,我问了一直想问的问题:那么多的书,她是怎么管理的? 01:05 对声音的认识,从标准到打破标准 13:22 主持能学吗?最重要的东西从哪学? 20:30 谈谈标签,是为突破它(比如星座) 29:50 因标签自我催眠,但也因标签找到彼此 41:32 自嘲、解构、嘲讽一切,网络新词好有活力~ 54:00 语言在不停地代谢 63:03 真的表达需要有真的欲望 76:30 书架上的无尽的谈话:怎么收拾和代谢这么多书 结尾音乐:丁薇《女孩与四重奏》
这期话题源于旅居南非的好友刘亚回京探亲小住。我发现,我对南非的了解极少。非洲大陆最南端的这片土地,到底是什么样,跟我们想象中的非洲有何不同?那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听起来不是很吸引人的“硬件条件”中,刘亚却发现了一些让生活变得温馨有趣和尽量舒适的“软件”。她好像在哪里都可以过得很好。人生如寄,命运将我们带到不同的地方,我们应当怎样生活?趁刘亚再次回到非洲“大荒野”之前,我想跟她好好聊聊。 01:04 绕小区一圈42公里,公共交通几乎不存在,步行要小心抢劫?! 10:23 南非社会什么样?民族,语言,种族,阶层 35:20 非洲人懒惰吗? 40:06 吃在南非 45:20 安静的非洲 52:06 也有奥数(但没有奥数班) 结尾音乐: Will. i. am: I Like to Move It 这次后期是我自己做的,鸣谢小满!
本期的话题源自主播最近两年看了一些“古建”,渐渐发现这些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意涵。中国建筑曾经寄寓了中国人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如今,这些建筑或遗址不仅仅是“地标”“打卡地”,它们也默默无言地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它们是大地上的文章。过去居住和使用着这些建筑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如何“营造”诗意时刻或审美体验?如何才能从如今存留的建筑或遗迹中读出这些被封存的秘密?今天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如何被继续塑造和影响? 我请到了我多年的好友、建筑师唐斌来一起聊一聊。 本期你将听到: 03:45 北海的传统,正是祖祖辈辈写文章的传统:用典 14:00 佛寺、坛庙与苑囿:北海的地理如何形成 22:42 山水:生存需求与美学需求共存 29:40 建筑师在意的是感观与人体的关系 40:44 建设的理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47:44 变化不可避免,留给我们的课题是什么? 55:10 园艺如何参与景观?无邻庵的例子 67:20 将片段放回语境中 结尾音乐:《北京一夜》 剪辑:小满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