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类节目被叫停,大量无法“消化”的练习生涌入演员赛道的这一年,也是余天健和李正彦琦成为职业演员的第12年和第9年,他们坐在话筒前聊了场又哭又笑的大天。“我很爱表演啊,可是它不爱我”……作为一名“不着急红”的资深演员,会有什么样的无奈和焦虑?想做演员,又需要做哪些充分准备? 本期【职业填坑】系列节目的剪辑有点超长(按照往期节目的时长来看),因为这两位已经在大小银幕和舞台都跑过很多圈的从业人士,聊得十分坦诚。他们足够真实,以至于身为采访者的我会同时涌出欣赏和心酸;他们敏感又脆弱,好几次我都想能伸出手抱抱这个单纯的群体。 他们或许忙忙叨叨一年,赚的都不如一个普通白领,但演员们还是乐于享受着“多种人生”;疫情影响,他们很久已经没有可以进的组了,甚至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经历过数次临时被换的尴尬,但他们还是很热切的期待着每一次可以试镜的机会,只为“能演一下戏啊,不分场合。” 制作本期节目,分享他们的声音,只希望每一个认真的人,都能被同样的认真对待,毕竟单纯的人是这个世界上的稀有物种。 策划/文案/剪辑/主播:小T 【话题点】 1、你想当演员的话,大概率要面对这些现状 2:55 大众对“演员”这个词有误会 3:35 “做演员,一定想红吧?” 7:15 “被换掉这事经历多了,就没感觉了” 9:50 转行的那些同行们,已散落在天涯 10:40 演员生活时间很固定啊,固定的闲 13:50 不管红不红,做演员都有无穷的内耗 2、它这么扯,我为何要坚持? 17:00 职业嗨点:享受进入一个陌生人生的过程 19:00 职业嗨点:科班受训,让我能不断修正审美 19:50 “我差点成为了第一批练习生”“我想拿终身成就奖” 22:50 干副业时,我告诉自己是在体验生活 3、经历伤害值翻倍的人间真实:容貌、年龄焦虑 24:50 挑演员的脸和身材时,都在挑什么? 27:25 最奇葩“换角”理由 28:00 时间赋予了我可以灵活变化的“双眼皮” 28:40 圈内角色的刻板印象,都是从何而来? 30:00 选秀选手涌入演员赛道,也有难处 4、你会想当演员吗? 35:20 能不能当演员看“思维方式” 37:30 演员如何驾驭一件特别丑的戏服? 40:50 回顾一下最有名的那次“中年女演员演讲” 43:30 演员不分男女,都有别样的年龄尴尬 47:02 “我们的烦恼和焦虑其实和大家差不多” 49:30 演员的常态是“等机会”,你熬得住吗
年底复盘第二辑,实用好物、情绪治愈、氛围系家居品和年度神器大分享!我们都拿出了今年最能解决生活痛点的好物,以及拓展了它们的N种玩法。重点不是花钱买它们,而是我们通过它们,学会了如何在生活里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在一地鸡毛里找点新乐子。 【实用篇】——我要省心、高效的生活 02:45:入门感应灯,我需要的只是家里有个舒服的场景 03:49:自动收衣衣架拯救了“重度强迫症”姐夫 06:00:厨电挑剔王者喝喝,找到了命中的“解放双手蒸锅” 【加餐】08:33 姐夫说这个电饭锅“懂大米”! 【舒适篇】——虽然做作,但很舒服 10:00:可以自己“创作”白噪音的音箱 13:20:视频网站上的“4K漫步”系列,缓解了不能出门的焦虑 【加餐】15:20:慢直播、第一视角视频还有另外一种玩法 【氛围系】——我们的目标是出行也有喜欢的“微环境” 17:40 :我把家里小一个size的床品带出了门 【加餐】19:40: 为办公室午睡而生的枕头,配上洞巾后会爱上上班 23:30:强迫症、整理爱好者不能没有“标签机” 27:40:香薰蜡烛这款不踩坑 【加餐】29:10 :把“香”玩成记忆标签吧 【加餐】31:27:喝喝泡澡小窍门,不用额外买香 【个人重磅】——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今年的认知 32:55:中年人的第一款呼吸机是怎么回事? 35:25:切药器!这是数学的浪漫! 44:00:别跳出舒适圈,扩大就好啦 44:50:买房的另一种解读
年底复盘时间,几位三十多岁的同龄朋友分享与自己和解的小心得,把焦虑踩碎,“解嗨”的同时更需要“解躁”。 “别在意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表达”、“时间没想象中重要,一天能做最多三件有价值的事就很棒了”、“老路新走就能打败无聊”、“放下是中年人的生存哲学”、“接受平庸才是最酷的事”。 曾经那个想要生活达到90分的自己,已经放下了,如果我未来有孩子,我一定要告诉TA,你的未来有60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话题点: 02:05 别焦虑,60分的人生比90分更辛苦 04:02 现在的白枫做演员,好像不在意别人是否喜欢自己了 07:33 创业花店店主大顺拥有大把时间,却发现利用率其实不高 10:36 二胎妈妈Nina对抗全盘自我否定,从“抬起脚”开始 12:10 北漂13年的小昭,学会了无聊日常中找新乐趣的方法 14:05 一场意外又浪漫的“赏月” 15:15 记者小左进入“静音”生活 17:34 编剧瓜坨在快35岁时,在猫的身上明白了什么最重要 本期BGM: 《Home to you》Sigrid 《Enough》Lil Mosey 《元气夏日》Rzira 《Guitar Ballad》Lightsand 《放课后》渡边纲 策划/文案/剪辑/主播: 小T
一个“滤镜错用”的批判者,一个使用滤镜的“墙头草”,一个“滤镜”拥护者展开了一场争论。 坦诚说,不局限于一张照片、人像美容,生活里什么时候能离开滤镜?但什么姿势才能达到“滤镜自由”呢?争来争去,无非是一个我们都不喜欢“审美霸权”的问题。 你习惯用滤镜吗?世界有参差才是美呀。 话题点: 03:00 滤镜和手机前置摄像头,你选谁? 03:57 聊滤镜时,我们谈的是“素颜妆”还是“仿妆”? 05:00 对一张图“二创”的尺度 08:00 争论:我不想把人家的“创作”当作生活指南! 13:00 争论:别上纲上线!滤镜有让我快乐的价值 14:50 处处“滤镜”会让人之间产生信任破裂吗? 17:30 面对滤镜时,预期管理该怎么做 20:00 姐夫修图有“中庸中道” 20:30 滤镜对我的正反馈在于,我还有点生活热情
电影《门锁》上映,邀来闺蜜魈月聊聊“独居安全”的话题。 女生的独居安全如何保障?不应该只是自己多装监控、及时撕掉门口小广告、学几身防身术、下几个虚拟老公app假装深夜有人接这么简单。 独居率越来越高的城市里,也许社区、社群之间的互相关照,夜路上的同路人多一些理解且做出有同理心的善意举动,或许我们可以不用越来越敏感。 话题点: 2:00 魈月深夜的一场惊魂与脑补 4:10 为何女生会在黑暗中对安全的敏感度爆表? 5:30 好朋友加班回家经历了一次“后怕” 6:00 也许许多女生有过这类恶心的经历 9:50 女生独居小经验之:安装门铃摄像头 10:12 女生独居小经验之:及时撕掉门口小广告 11:52 女生独居小经验之:深夜打车别忘了这些细节 13:50 实际体验到的网约车安全系统 15:20 对“独居安全”,女生想说一些真心话 16:40 这次的夜路上,我遇到了一个真正“懂女生”的男生 20:20 男生独居,对安全度这件事也会焦虑 21:50 保证自身安全,不能只是“自身变强大”这么简单
持续一个多月的“双十一”终于结束了,你们忙完了吗? 这期我们想聊聊步入30岁后,我的同龄人们在消费习惯、生活体验上,都有哪些自然而然发生的改变。比如只买基本款,更在意精准消费,最在乎一个东西是否能让自己的身体感到舒服……你是否也会这样?今天我们认真的聊了聊,这一切猝不及防的改变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 主播:小T 喝喝 姐夫 话题点: 4:10 30+岁后价值感好像变低,我们更需要外化的自我价值? 5:20 我更在意看“成分”了!喝喝对吃糖有了羞耻感 8:05 一个节目里,30+岁和20+岁的选择竟然如此不同 10:00 牛仔裤、不好搭的衣服都走开!我钟爱“无钢圈”和“超自由” 14:00 曾经单品超2000多元、只穿设计款衣服的姐夫,如今沉迷于基本款 15:30 空间才是最贵的东西,告别“家庭装”吧 17:50 女孩们!让我们拥抱试用装! 21:35 我好像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22:35 消费选择上花时间,太亏了 23:40 30岁后,我重新理解了“划算” 25:44 “舒服和精准”是人生的座右铭 27:55 告别锐利和习惯性关心世界后,不如从今天开始理解自己
ps:本期节目很轻松,不沉重 天气开始变冷后,很多日常情绪比较敏感、甚至和我一样有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朋友都会比较难熬。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可能无法真的如亲朋好友所鼓励的,“加加油!勇敢一点!”就能扛过去。身体上无法控制的无力,感觉世界在下沉的无奈,即便是再爱我们的人,都无法在那个时刻把我们拽出来。 但,幸好我们有心理咨询,有心理咨询师这么一个职业,它能给我们提供有效的社会性的第三方支持。对于我和好朋友喝喝而言,心理咨询把我们拉出了情绪的无底洞,所以在本期播客里,我们想尽可能细致的与大家分享如何有效的开始心理咨询?我们日常对心理咨询这种方式存在哪些误解?如何判断心理咨询师是否适合你?以及第一次做心理咨询时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我想很多人大多数时候,都是习惯性的“羞于求助”,其实没关系,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后,也许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还是温柔的。 话题点: 2:00 喝喝心理咨询的花费及效果体验 4:30 身体什么样的提示,表示该去做心理咨询了? 6:40 进入“心理咨询”前,我可能出现了这些误解 8:50 我去医院做心理咨询,体验不是很好 12:25 不要羞于“更换心理咨询师” 13:50 靠谱咨询师给我的体验 15:23 心理咨询师业内对来访者有利的“规则” 16:25 400块钱找了一“大哥” 17:40 第一次去心理咨询时,这些幻想让我小失落 18:20 心理咨询初期,我有“顾客愧疚” 19:30 在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上,我走过弯路 22:00 实操一次心理咨询,这些建议也许有点用 23:20 把心理咨询当作一种投资
又是一年高校秋招季,本期再开职业观察方向,邀请名牌高校王牌专业的播音主持大四生“十一”聊聊她毕业年的困惑。 专业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需求;整个行业外貌焦虑严重;急需变现的诉求时常与职业理想掐架;整个行业人才缺口稀少,转行又心有不甘;一届超100人的播音主持班,最后真正走到幕前的能有几人? 如果你也对这个专业及主持人专业有理想滤镜,不妨听听她的讲述。 话题点: 2:40: 每届播音主持班都有众多国外留学生“混”学历 4:10: 往届播音主持系毕业生有超过2/3的人选择转行,有师兄成为了银行行长 7:15: 播音主持专业上课内容揭秘 12:13:主持行业的外貌焦虑从艺考开始 14:00: 名校王牌专业出身,却找不到匹配的工作机会 24:14: 困惑“读书是为了嫁个好老公吗?” 25:00:艺术生的高额开销 25:25: “大舞台”上会有哪些主持尴尬? 28:40: “失望”的师姐对想学播音主持的学弟学妹们,说几句建议 ps:本期口播部分因感冒初愈,嗓音偏哑,请见谅。
当你去到一个新城市,发现老街、文创园都像是同一个模版下的一键复制;当你看到旅游城市的年轻人们,标配都是左手烤肠、右手奶茶……这些同质化的旅行地你是否很熟悉? 究竟如何找到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像在逛品牌“样板间”般的旅行体验,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十一黄金周出行之前,我们聊聊旅行这回事儿。
手动拔草北京网红洗浴中心,邀请东北好友聊聊“洗浴”的精髓。 也许你“洗浴”的手法和顺序都错了;也许你会想不到在那片土地上,澡堂子里包裹着太多温情;东北人评测北京网红洗浴有何槽点,一起聊“洗浴文化”吧。
一个从素人开始,0基础,到现在成为一个资深非著名编剧的这五年,野生编剧瓜坨都经历了一些什么?离谱的甲方、一年半只赚到5万块钱的尴尬、这个行业里每天都会有的无可奈何……也许每一个职场人都在这个城市的不同角落,经历着一样的日常。如果你曾经有计划过想要入行做编剧,那不妨先听听她的讲述,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