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实验 | “拼贴诗” 恒星濒死,我们笨拙地拥抱在一起

作者: @兔球啊球 音频拼贴素材: 百度翻译 光学物理教学音频 精神科医生尹主任病例分析 迪迦奥特曼影视原声 AI语音生成器 肯德基巨无霸广告原声 纪录片《恒星的一生》 城市新闻市民热线 我自己 配乐素材: Ocean (Pacific) | Zak Gott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G大调第一组曲 | 孛儿只斤·包迪 创作思路: 我参考拼贴诗的概念做了一个音频产品,即类比拼贴诗的文字拼贴概念,用拼接音频语音素材的方式“读”了一首诗。这算是一种新的创作形式的尝试,虽然我不确定它具不具备所谓的“艺术价值”,算不算有实质意义。 因为音频语音素材在原有语境中各有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如广告片的激昂,纪录片解说的沉静,以及素材本身各自附带的bgm、杂音等,生硬地拼接在一起,听感一定非常难受。我尽量利用分段、音效等手法让其相对“和谐统一”了一些,最终的成品如上。 我感觉这个成品,从某种意义而言,已经完全消解了传统的“诵读”这个概念了,剥离了传统个人语言表达的初创性。如同拼贴诗,作者并非单独词句、诗句的原创者,而是整首作品构架层面的创造者一样。音频形式的“拼接”,也将原始语音素材,仅作为素材,从诗作整体去讲述“故事”,但音频二创的思想层面注定是弱于文字的,所以听下来,只觉得形式新颖、略有冲击,但情感层面,艺术沟通层面的深度价值不足。目前最大的问题,一是听感奇怪,二是只有概念,无基于原作之外附加的价值,传统诵读是诗歌的二次创作,以声带情,让诗的情绪具象化了,但这种形式,情绪是贴碎的,随机的状态,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价值,只强化了拼贴诗形式上的“拼贴”感。三是缺乏美感,有美感的作品才称得上艺术价值。我后续会再创作几首别的音频“拼贴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对这种作品的看法和思考。

0分钟
50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