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遗传学坎坷·谈家祯与李景均 | 中华生科史

中国遗传学在经历了萌芽与发展之后,面临了什么样的困难?当时的科学家是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今天奶树通过谈家祯先生和李景均先生的故事,给大家梳理了整个中国遗传学发展的百年故事,如今的我们重新回看这段历史,心中是敬意,还是遗憾,亦或是鼓舞?欢迎在听完这期节目后,留下你宝贵的感想与体悟~ 李汝祺先生 * 2:59 早年经历与博士课题 * 13:01 两个科研故事剪影 * 17:39 喜欢小人书的李汝祺 谈家祯先生-1 * 22:16 早期经历和瓢虫研究开始 * 29:03 出国机遇与坎坷 * 37:52 博士毕业后只想回国 * 39:13 抗日战争下艰难科研 李景均先生-2 * 46:31 富裕的家境和学习的觉悟 * 51:09 抗战时避难美国读博 * 54:58 1941年的艰难回国之路 * 58:45 成都金陵大学的积累 * 60:24 任职北大出版《群体遗传学概论》 李森科主义 * 64:00 米丘林遗传学的缘起 * 69:30 从科学变成阶级问题 * 73:46 李森科主义的主要内容与危害 李景均先生-2 * 78:00 与乐天宇和李森科主义的矛盾 * 83:49 怀抱复杂心情,离开祖国 * 89:35 后半生的重要成就 谈家祯先生-2 * 95:30 抗战后的国际遗传学大师 * 97:20 与努日金的遗传学辩论 * 99:56 李森科主义下的中国遗传学家坎坷前行 * 105:56 青岛遗传学座谈与遗传学的复苏 * 112:59 特殊历史时期下的谈家祯 * 127:47 改革开放后为中国遗传学的奔走 121:33 奶树与蝌蚪的感想 提及图片: ↑ 李汝祺先生 ↑ 谈家祯(左)与李汝祺老师夫妇 ↑ 谈家祯与摩尔根(左图)和杜布赞斯基(右图)的合影 ↑ 果蝇的唾液腺染色体染色图 ↑ 谈家祯《异色瓢虫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理论》的主要结果图 ↑ 李景均与新婚夫人 ↑ 李森科(最左)在斯大林(最右)前发言 ↑ 李景均到美国后 ↑ 青岛遗传学座谈会后合影,一排左数第5 乐天宇,第 8胡先骕,第 10 李汝祺,第 11 谈家祯 ↑ 2006年,78岁的沃森访华,拜访97岁的谈家祯 部分参考资料: * 《中国遗传学史》谈家祯,赵功民 * 《遗传学在中国的初创于曲折变迁》冯永康 * 《燕东园左邻右舍》徐泓 * 《毛泽东和谈家祯》张光武 * 《李汝祺 “数苍蝇”的大师》李冬子 * 《李景均: 一位有风骨的华人遗传学家》 楫德 *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郭孙伟 * 《一代遗传学宗师李景均何故去国》叶笃庄 涉及BGM: * Celebrate - Joakim Karud * George Benson - Thunder Walk * 上海彩虹合唱团 - 醉鬼的敬酒曲

137分钟
99+
11个月前

中国遗传学缘起·陈桢 | 中华生科史

中国遗传学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过去的中国也有齐名nature、sciecne的知名期刊?遗传学先驱陈桢院士,是如何将遗传学带入到中国的?为什么生命科学的模式动物这么重要?这一期我们来“抢救”历史,来听一段鲜为人知的遗传学科学史故事。 6:43 中国古代的朴素遗传学认识 11:36 西方遗传学的开端:孟德尔与摩尔根 16:48 清末民初中国遗传学的传播与《科学》杂志 29:47 中国遗传学先驱陈桢的早年经历 39:17 为什么是果蝇&模式生物漫谈 62:12 陈桢在遗传学上的科研、教育贡献 86:18 gene为什么翻译做“基因”? 92:41 结尾 提及图片: ↑ 中国科学社创办的第一期《科学》杂志封面 ↑ 陈桢金陵大学毕业照 ↑ 摩尔根养果蝇的“蝇室” ↑ 陈桢发表的《透明和五花,金鱼中的第一例孟德尔式遗传》 ↑ 陈桢发表的蓝色与棕色金鱼遗传的文章插图 ↑ 1933年的高中教科书《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学》 ↑ 教科书中关于遗传交换的插图 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遗传学史》谈家祯,赵功民 《遗传学在中国的初创于曲折变迁》冯永康 《陈桢——中国遗传学的开路先锋》冯永康 《他从摩尔根“蝇室”走来,开创了中国遗传学研究》冯永康 《金鱼的家化与变异》陈桢 涉及BGM: Celebrate - Joakim Karud George Benson - Thunder Walk 郎朗,周深 - 大鱼(Live)

99分钟
99+
11个月前

咖啡因虽好,可不要多喝哦~ | 漫谈“咖啡因”

说到咖啡因,大家可能下意识会想到咖啡。但咖啡因的来源远不止咖啡,咖啡因的作用和功能也远不止提神解乏。本期播客我们就来聊聊和咖啡因相关的各种故事、知识和想法,希望其中会有一些地方,让你听完感觉有趣、有用,或者有感触。 同时,这也是我们“生物漫谈”系列的第一期,这个系列会不定期更新(当然,我们所有系列和节目目前都是不定期更新)。该系列将围绕生活相关的关键词 展开,无大纲随机讨论。欢迎各位听众分享兴趣话题,或许你就会在后续节目中听到。 3:26 咖啡中的咖啡因 7:16 脱因咖啡是怎么做的? 14:08 咖啡因为什么是一种毒品?中国上世纪末的“面面儿” 22:11 咖啡因产生兴奋的机制 28:41 咖啡因与人类上瘾(打工)历史 30:40 茶与奶茶中的咖啡因 36:00 咖啡因摄入过量是什么感受 37:37 其他含咖啡因的饮料 41:18 咖啡因在植物里的趋同进化 47:01 宠物和其他动物吃咖啡因会怎么样? 52:23 咖啡因的通便与抗癌作用 59:05 咖啡因的利尿作用 62:37 咖啡因有防脱发作用? 67:02 咖啡因与放屁、蒜味和结石 70:09 咖啡因有减肥作用? 73:43 咖啡因有消水肿作用? 76:07 咖啡因有护肤抗衰老作用? 84:08 咖啡因的临床应用 85:16 什么人不适合喝咖啡? ↑ 蜘蛛吃完不同精神物质织网的结果

93分钟
1k+
1年前

青蒿素:战争、协作与争议 | 中华生科史

2015年,85岁的屠呦呦,因青蒿素的发现与疟疾的治疗,获得了中国生物界第一次诺贝尔奖,而在几年前,她的名字却几乎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又或者说,为什么是她获得诺奖?青蒿素的研究历史是一段什么样的故事?这,都是本期节目的故事讨论的问题。 8:47 屠呦呦早年经历 20:29 疟疾背景与523任务缘起 44:17 523任务概况 57:55 青蒿的发现、提取与临床实验 80:03 青蒿素纯化、结构与命名之争 102:02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今天 提及图片: ↑ 疟原虫入侵人体与传播的过程 ↑ 在血片上观察到的疟原虫 ↑ 以身试险检验针灸的李国桥(中间白色衣服) ↑ 屠呦呦研究团队成员 ↑ 屠呦呦亲笔的实验记录 ↑ 青蒿素提取的流程 ↑ 罗泽渊与黄衡夫妇 ↑ 李国桥团队在云南山村开展黄蒿素临床实验 ↑ 各国青蒿素相关专利每年新增数量(蓝色为中国) ↑ 疟疾每年死亡人数变化(上图五岁以下儿童,下图五岁以上儿童与成人) 涉及BGM: 本草纲目 - 周杰伦(片尾曲) Celebrate - Joakim Karud(片头曲) 电影《红猪》插曲 - 久石让(间曲) 部分参考资料: ● 《【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 ● 《屠呦呦传》 ● 《迟到的报告》 ● 《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 《继承与创新——五二三任务与青蒿素研发》 ● 独家 | 揭秘屠呦呦诺奖的美国推荐者 ● 青蒿素: 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 Cell.

133分钟
99+
1年前

杂交水稻之父们·下 | 中华生科史

承接上一期内容,袁隆平三系杂交水稻已经大成。但是三系水稻培育的背后,还有哪些科学家呢?而在三系水稻之后,袁隆平又推倒重来,重新开始了新的杂交水稻育种方式,这是为什么?又是哪位科学家的贡献,给了袁隆平这样的启发?我们如今熟悉的超级稻计划又有什么故事?今天,接着听蝌蚪和奶树来唠中华生科史的故事。 还没听上一期的可以先听完再走:杂交水稻之父们·上 6:38 支线3:不育系水稻,不止有野败,朱英国、李铮友、周开达等 18:16 支线4:三系水稻的培育与优化,颜龙安、谢华安等 29:13 支线5:杂交水稻不止有籼稻,杂交粳稻之父,杨振玉 40:48 袁隆平:从三系到两系,最后一系 44:25 支线6:两系法杂交水稻之父,石明松 71:26 超级稻计划与袁隆平的顶层设计 83:54 题外话:我们吃过杂交水稻吗?杂交水稻好吃吗? 93:40 支线7:杂交水稻的现在与未来 提及图片: ↑ 朱英国先生(左一) ↑ 颜龙安先生 ↑ 朱英国、袁隆平与谢华安(左1-3)一起视察红莲型水稻 ↑ 杨振玉先生 ↑ 石明松先生 ↑ 超级稻的“水稻瀑布” ↑ 2021-2022年世界各国水稻生产量排名 ↑ 2022-2023年世界各国水稻出口量排名 ↑ 国标中大米评级标准 涉及BGM: 平凡之路 - 朴树(片尾曲) Celebrate - Joakim Karud(片头曲) 勇気 meets WOOD JOB I - 野村卓史(间曲) 部分参考文献: ● 《袁隆平口述自传》袁隆平口述,辛业芸整理 ● 《梦园大地——袁隆平传》姚昆仑 ● 《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维基百科相关词条 ● 杂交水稻研究 50 年. 朱英国. 科学通报 ● 奋斗到最后一息的朱英国院士. 武汉大学报社 ● 将热血洒在丰收的土地上. 李途遥 ● 谢华安院士:我的毕生目标是让大家吃得好. 刘晓宇 ● 95岁杂交稻奠基人走了,“南袁北杨”俱往矣. 环球人物网 ●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进展和展望[J]. 牟同敏. 科学通报 ● 田间发现神奇稻种 石明松找到水稻遗传“钥匙”. 荆楚网-湖北日报 ● He Q, Deng H, Sun P, et al. Hybrid rice[J]. Engineering, 2020, 6(9): 967-973. ● 王丰. 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 50 年回顾[J]. 2020.

113分钟
99+
1年前

杂交水稻之父们·上 | 中华生科史

杂交水稻之父,我们都知道是袁隆平,但是杂交水稻背后的科学家还有谁呢?袁隆平什么时候开始种水稻的?又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我们能看到杂交水稻的呢?今天的中华生科史我们就来扒一扒杂交水稻背后的故事,上半期先唠唠水稻最早的研究、袁隆平的前半生故事以及袁隆平的伯乐们。 4:00 支线1: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与半矮杆水稻之父黄耀祥 23:58 袁隆平的青年时期与水稻研究的开端 51:00 研究第一步:雄性不育株和杂交水稻三系法 62:40 支线2:袁隆平的伯乐们——赵石英、熊衍衡、孙旭涛 67:55 野败的发现与三系水稻配成 提及图片: ↑ 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左三)76岁时在宁夏水稻田考察 ↑ 喜欢游泳的袁隆平(左一)和他的大学同学在1951年(上图)和1994年的同款pose合影 ↑ 稻花(白色的小花) ↑ 三系法杂交水稻原理示意图 ↑ 袁隆平学生李必湖与雄性不育株“野败”的发现地 ↑ 三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原理图 涉及BGM: 田歌 - 瓦依那(片尾曲) Celebrate - Joakim Karud(片头曲) 勇気 meets WOOD JOB I - 野村卓史(间曲) 部分参考资料: ● 《袁隆平口述自传》袁隆平口述,辛业芸整理 ● 《梦园大地——袁隆平传》姚昆仑 ● 《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维基百科相关词条 ● 优秀农业科学家丁颖:坪石众先师小记. 庄秋兴 ● 【作物卷】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丁颖. 吴灼年 ● 袁隆平为何能躲过“文革”风雨. 董少东 《人民文摘》

92分钟
99+
1年前

“糖丸爷爷”顾方舟 | 中华生科史

小小的白色糖丸你还有印象吗?你知道小时候吃的这颗糖丸是为了什么吗?长达数十年的推广,这颗糖丸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一期由奶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颗小小糖丸的创始人——“糖丸爷爷”顾方舟,以及他和中国疫苗的故事。 这也是kiwiFM新系列——“中华生科史”的第一期,欢迎大家留下评论或者私信分享你的看法,或者指正我们的错误,也可以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话题,说不定下一期我们就会聊到~ 7:23 顾方舟的童年 13:13 顾方舟的大学 18:54 两次赴苏学习 29:39 脊髓灰质炎与疫苗研发背景 45:48 符合国情的选择:死疫苗?还是活疫苗? 59:31 在昆明的正式生产 76:38糖丸的全国推广 88:57 中国疫苗的过去与现在 提及图片: ↑ 在北大医学院的同班同学合影,二排右一为顾方舟 ↑ 顾方舟与妻子李以莞的结婚照 ↑ 美苏科学家针对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讨论,左二为顾方舟老师丘马可夫,右二为活疫苗发明人赛宾 ↑ 活疫苗口服一般服用方 ↑ 利用猕猴进行疫苗检定的流程 ↑ 活疫苗糖丸 ↑ 2000年宣布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一排左四为顾方舟 ↑ 改革开放后中国儿童疫苗的接种率变化折线图 ↑ 0-6岁儿童疫苗接种程序表 涉及BGM: 无悔这一生 - Beyond(片尾曲) Celebrate - Joakim Karud(片头曲)

109分钟
99+
1年前

被提前引爆的生命科学原子弹 | 基因治疗

基因是人类生命的密码,解读“密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生命。倘若我们能够修改“密码”,或许能够“逆天改命”,改善、甚至解决各种疾病;但也可能带来不亚于“原子弹”的风险和威胁。kiwiFM 的第三期节目,也是蝌蚪带来的基因治疗系列节目的第一期,在正式讲述探索“修改”基因的科学故事之前,我们一起先聊聊比科技本身更重要的事。 如果内容有误,欢迎大家留下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们,也可以告诉我们,你对这期节目中出现的概念和思考有什么样的疑惑,我们很高兴能与你一起交流、讨论。 0:00 从奥本海默和原子弹开始 3:00 第一节:长着猪面孔的希特勒 11:39 CRISPR与毁灭性的力量 15:13 第二节:被提前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17:35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始末 43:10 讨论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意义 48:28 第三节:比科技本身更重要的事 50:17 贺健奎自己设定的五条伦理原则 51:40 第一条:悲悯之心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 56:22 第二条:有所为更有所不为Only for serious disease, never vanity 64:27 第三条:探索你自由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 71:48 第四条:生活需要奋斗Genes do not define you 74:34 第五条:促进普惠的健康权 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 78:22 从伦理道德到法律法规 提及图片: ⬇ 贺健奎的科普视频 ⬇ 贺健奎公布基因编辑婴儿的报告 ⬇ 出狱后重新组建实验室的贺健奎 提到的相关链接: biokiwi公众号介绍过的异种器官移植科普推送: mp.weixin.qq.com 贺健奎当初制作的科普视频: www.youtube.com 参考资料: ● 电影《奥本海默》 ● 公开政策/法律资料 ● 贺建奎-维基百科 ● Liang, P., Xu, Y., Zhang, X., Ding, C., Huang, R., Zhang, Z., Lv, J., Xie, X., Chen, Y., Li, Y., Sun, Y., Bai, Y., Songyang, Z., Ma, W., Zhou, C., & Huang, J. (2015). CRISPR/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 in human tripronuclear zygotes. Protein & cell, 6(5), 363–372. ● David Cyranoski. Ethics of embryo editing divides scientists. Nature 519, 272 (2015). ● David Cyranoski, Heidi Ledford. Genome-edited baby claim provokes international outcry. Nature 563, 607-608 (2018). ● Dennis Normile. CRISPR bombshell: Chinese researcher claims to have created gene-edited twins. Science.aaw1839 (2018). ● David Cyranoski. What CRISPR-baby prison sentences mean for research. Nature 577, 154-155 (2020). ● 林玲, 张新庆. 基因编辑婴儿的伦理、法律和社会蕴含[J]. 科技导报, 2019, 37(6): 13-18.

92分钟
99+
1年前

致幻剂,到底是毒品还是良药?

LSD?裸盖菇素?你也许没听说过这些致幻剂,但是它们的发现和滥用,却在五六十年前在欧美世界掀起了一阵滔天巨浪。我们久违的第二期播客,就由奶树来给大家介绍了一下LSD和裸盖菇素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了嬉皮士文化和如今的精神病研究的。 严正声明:本期内容涉及到的致幻剂都属于我国管制的一类精神药物,在刑法中界定为毒品,虽然目前有部分临床研究,切勿尝试或制造。本期内容中涉及的致幻剂体验描述也均属于故事中当事人的感受,并非播主的主观想法,特此声明。 如果内容有误,欢迎大家留下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们,也可以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话题,说不定下一期我们就会聊到~ 2:30 云南菌子的那些事儿 11:05 严正声明,以及致幻剂与毒品的定义 17:20 从“圣安东尼之火”到助产“土方子” 26:28 一次冒险但严谨的自我实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65:21 下一个LSD还得是菌子 85:05 中插乐曲:Light MyFire -the Doors 87:24 只需要几个人,LSD走向世界 (103:42 因为技术问题,此处往后音频质量有变化,十分抱歉) 122:10 LSD改变了多少人 149:37 致幻剂的第二春天? 164:28 结尾曲:ワタシダケユウレイ(幽灵唯我一人)- SICK HACK 蝌蚪推荐的剧集:成瘾剂量(Dopesick) 提及图片: ↓中世纪画作中受“圣安东尼之火”折磨的病人状况 ↓小麦上的麦角形态 ↓ 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尝试LSD精神作用的纪念日“自行车日”的纪念邮票 ↓ 来自奥斯卡·贾尼格医生收集的,服用了LSD的艺术家所作的画作 ↓ 银行家兼民族植物学者罗伯特·沃森探寻裸盖菇后写的新闻短报 ↓ 蒂莫西·利里正在准备开始他的LSD演讲,背景是乌泱泱的大学生们 ↓LSD的发明人阿尔伯特·霍夫曼(左)和LSD的主要宣传者蒂莫西·利里(右) ↓披头士乐队在1967年发布的与LSD息息相关的专辑《REVOLVER》 ↓ 现代调查后对LSD作用效果的打分结果(Liechti M E. 2017.) 其他背景音乐: I Am The Walrus – the Beatles Tomorrow Never Knows – the Beatles Velvet Motel (Basic Track with Orchestral) [Rec: 1980/04/21]- 大瀧詠一 参考资料: * 《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阿尔伯特霍夫曼 * Cervellin G, Longobardi U, Lippi G. One holy man, one eponym, three distinctdiseases. St. Anthony’s fire revisited[J]. Acta Bio Medica: Atenei Parmensis,2021, 92(1). * Smakosz A, Kurzyna W, Rudko M, et al. The usage of ergot (Clavicepspurpurea (fr.) Tul.)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Toxins, 2021, 13(7): 492. * Novak S J. LSD before Leary: Sidney Cohen's critique of 1950spsychedelic drug research[J]. Isis, 1997, 88(1): 87-110. * Dose of Science: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Timothy Leary. BalázsSzigeti * Beatles’ Acid Test: How LSD Opened the Door to ‘Revolver’. MIKALGILMORE. * Doblin R. Dr. Leary's Concord Prison Experiment: a 34-year follow-upstudy[J]. Journal of Psychoactive Drugs, 1998, 30(4): 419-426. * Liechti M E. Modern clinical research on LSD[J].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7, 42(11): 2114-2127. * Vargas M V, Dunlap L E, Dong C, et al. Psychedelics promoteneuroplasticity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intracellular 5-HT2A receptors[J].Science, 2023, 379(6633): 700-706.

167分钟
99+
1年前

生物学家的冒险、进化与意识 | 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的第一期播客,奶树就趁这个机会推荐了三本与生物学相关的三本书:讲述了人类学家在南太平洋的伟大冒险的《孤筏重洋》,讲述了头铁的生物进化学家持续数十年研究达尔文雀的《鸟喙》,和从意识形态上解析过去生物学研究与科学家观点的《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但是我们又不只是好书推荐,讨论之间又迸发出不少有意思的问题。一起来听一下吧! 如果讨论的内容有谬误,欢迎大家留下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们,如果有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告诉我们。 本期内容会发布在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苹果播客的kiwiFM中,欢迎关注! 1:15 奶树的朋友圈读书打卡到好书推荐 3:04 为什么会读科普书?一般都是谁来写的? 7:21 过去的科学家实验设计可能会更巧妙(但真的都是这样吗) 9:00 第一本书《孤筏重洋》,作者海雅达尔——人类学家的南太平洋木筏冒险记 (10:15 描述方向时奶树口误了,将全部东边说成了西边) 17:48 相比于20世纪科学家,如今的我们似乎缺乏一些冒险精神和积极探索其他领域的过程 24:48 阅读可以让我们跳出自己的领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25:33 不会游泳的海雅达尔却敢在太平洋上坐木筏验证自己的假说 27:45 海雅达尔的假说到底对不对呢? 30:42 第二本和进化关系密切的书《鸟喙: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记》,作者乔纳生 32:02 达尔文雀怎么让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33:18 格兰特夫妇在加拉帕戈斯小岛上是怎么研究达尔文雀的——每只鸟干了什么他们一清二楚 37:13 从大暴雨到大干旱,格兰特夫妇发现达尔文雀无时无刻都在进化 43:44 生物的耐受能力是不是可以躲避自然选择?比如会使用工具的人类 46:00 生物界没有什么绝对是好的或者坏的性状特征——这才是进化的的魅力 52:58 关于人类、环境与进化关系的讨论 58:18 第三本书,是一本偏思想思考的书籍,《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作者列万廷 62:49 科学研究不是独立的,深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63:33 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了获取经费科学家们做出的一场“虚假”宣传 65:57 文章推荐:与全世界为敌的基因极客 (69:05 奶树又口误了,是30亿的0.1%是300万) 71:46 杂交玉米——种子公司利用遗传规律做出的防复制“版权” 80:29 生物决定论的意识形态 87:31 现在的科学研究还有意识形态影响吗? 好句摘录: 21:03 “仅凭读几本书,就对原始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有着真知灼见,诚然是十分无稽的想法……没有哪一个现代发明家,聪明到只坐在实验室里,仅靠凭空想象,就能造出比因纽特人几千年生活经验的结晶更好用的工具。” 48:42 “进化一词的本意是“打开”或“展开”——它意味着变形,像蛾子、甲虫或蝴蝶那样的变形。但是昆虫的变形有最终形态,一种成年形态。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看,“展开”一直在进行,一边展开一边书写。时间之手按照当时的条件写。人类虽然站立起来,但是我们的发展并没有到头,任何生物都没有终极形态,它们一代接一代不停进化。“生命之书”尚未写完,生命的故事也没有预定的结局。我们的进化仍在进行。我们环顾周边,举目四望,就会看见“自然之手仍在写”。” 60:19 “不要将科学交付给专家,不要被科学迷惑,而是要去寻求一种人人都能分享的,复杂的科学认知” 83:34 “当我们把以下三个论点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生物决定论的意识形态(ideology of biological determinism)。这三个论点是:先天的不同导致我们基础能力的不同;这种先天的不同又是生物遗传而来的;以及人性确保了一个阶级社会的形成。” 背景音乐: There Was A Time by Scott Buckley https://soundcloud.com/scottbuckley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95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