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翻开一本有趣的小书《画中有话》,也很高兴请到了本书的编者也是余老的儿子-余宇老师,在一个美好的午后,走进余友涵老师的“艺术人生”。 [Image] 余友涵老师(1943-2023)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最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本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而中国当代艺术普遍被认为开始于1980年代。余友涵是在上世纪中国85美术新潮和90年代政治波普等艺术演进中影响到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先锋人物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受到国际认可的艺术家。作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融合了中国的视觉符合和西方艺术的表达方式,影响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 我们从余友涵老师的工作室聊起,又受邻居范先生的艺术启蒙,吸取中国工艺美术的养分。在追求真善美的年代,在野艺术家没有名和利的诱惑,自由挥洒,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 余老师喜爱塞尚,也崇尚老子的运动、道家朴素辩证法哲学,构成其黑白色调、曲线替代直线、抽象与具象对立统一等多种标志性的元素。“我来到西方,是为了离开西方。” 余老师桃李满天下,对待学生非常宽松。和学生之间的相处也能看出余老师的教育之道:“画画就是玩。” 但要想不获得一个“极简的分数”,还是不能完全当作儿戏的。对学生的一句点拨可能就成就一名大家。 [Image] “我画这些作品的时候就好像开了一个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一样,即使是宇宙一角,也不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我就继续走,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未知数,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完全不知道的领域。”—— 余友涵 《画中有话》精选余友涵1985-2013年间的日记、文章、访谈片段等,配以他在40余年间创作的绘画作品局部特写,包括“抽象系列”“人物系列”“风景系列”等。 这些文字不仅探讨绘画的语言与形式,更延伸至艺术如何回应时代变迁,也体现了艺术家的广泛关怀与社会责任感。他关心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比如2018年金正恩和川普在新加坡会面,余老师将两人“藏”于画中,创作了一幅作品。他更关心人、人类,这是他的天性,也表现在作品之中。 全书采用小开本设计,使用特制新闻纸印制,极具设计巧思,每一页需要读者亲手撕开,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互动阅读体验。 [Image] 和余宇老师的聊天非常愉快,聊到了他极简主义的名字,聊到了艺术创造中的“拙”和偶然性,才是人类文明无法被AI所取代的部分。 💡谢谢人类之光余老师和余老师。 🎨喜欢这本小书的朋友快去购买吧 📖部分图片引用“香格纳画廊”公众号 🎵BGM:哥德堡变奏曲·咏叹调- 巴赫&路西耶三重奏
🌲之前第四期,我们读过黑塞的童话集,本次返场选择《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于191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 03:20-05:50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内容与风格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自传体小说,讲述画家克林索尔的故事;后半是随笔和诗歌。语言意识流强,充满色彩和夏日山林的感受性描写。阅读时需要心如止水,适合INFJ人格——散漫、视觉化、充满梵高式的绚烂与孤独。黑塞本人也画画,书中主角自称“李太白”,朋友叫“杜甫”(金色卷发),融入中国诗哲元素。 05:50-08:40 黑塞生平与创作背景 黑塞1877年生于德国,4岁迁居瑞士。父母是传教士,但他14岁逃离神学院,立志成为诗人。21岁出版诗集《浪漫之歌》,29岁以《在轮下》成名。39岁遭遇父亲去世、儿子病逝、妻子患精神病等多重打击,精神崩溃后接受荣格的心理治疗。1917年被德国政府禁言,以笔名“辛克莱”发表《德米安》。代表作包括《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等。1931年与艺术家妮侬结婚,撰写《玻璃球游戏》,因二战推迟至1943年出版。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85岁安详离世。 08:40-12:30 一战后的时代背景与黑塞的创作心境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写于一战后,欧洲满目疮痍,人们心灵破碎。黑塞在后记中写道:战争结束,世界被轰成碎片,人们回归自由却感到失去自我。他通过诗歌和绘画寻找出路,书中克林索尔痛饮狂欢、自称李太白,实为黑塞对生命终结的想象与传颂。艺术成为对抗死亡忧郁的方式。 12:30-18:00 书中精彩篇章与意象解析 * 卡雷诺日:朋友相聚的沙龙式场景,描写登山、饮酒、吟诗,充满色彩与光斑的跳跃感。 * 李太白与杜甫的戏仿:黑塞引用李白诗句(如“朝如青丝暮成雪”),虽经转译仍保留诗意。 * 失眠与燃烧:克林索尔像两头燃烧的蜡烛,纵情享受极乐夏梦,恐惧终亡却拒绝平淡。 18:00-22:10 随笔与诗歌中的哲学思考 * 漫游者 vs 农夫:黑塞自认是追寻者而非持有者,爱欲散播于自然万物,而非具体对象。 * 树木与雨水:树木是最殷切的导师,年轮记录所有奋斗与灾丰;雨与色彩是混沌中的彩虹。 * 阴郁与极乐:生命是夸张的起伏,坏日子代偿好时光,拒绝不咸不淡的中间状态。 * 魔法与艺术:占星师对话探讨自由意志——艺术与魔法皆消解时间错觉,但克林索尔爱死亡与恐惧本身。 22:10-24:50 译者与版本差异 易海舟译本(果麦版)更华丽诗意,用词精妙;张佩芬译本更朴素。不同版本收录篇章略异(如《童年轶事》单独收录),建议对比阅读。 🎵 City of stars, Ryan Gosling Emma Stone, Callie Hernandez, Sonoya Mizuno & Jessica Rothe - Someone in the Crowd
本期我们阅读蔡澜的遗作《人生真的很好玩》,他于今年6月25日离世,享年84岁。 录制的当天,许倬云 8/4凌晨在匹兹堡逝世。于是,今夜不设防,主打一个怀念。去年的9月,我们分享了他的《许倬云说美国》,感兴趣的听众们可以移步到第43期收听。 谢谢蔡老和许老,谢谢你们来过、活过。 读这本《人生真的很好玩》很轻快,又充满哲思。全书分为【人间好物】【人间好吃】【人间好玩】【人间有情】【笑看人间】。从美食到志趣,都是他“玩这个世界,不是这个世界玩我”的百宝箱中的玩具。 他和黄霑、倪匡、金庸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前三位曾有一档节目叫《今夜不设防》。宣传语是:月光光,清谈把盏论四方。坦荡荡,应设防处不设防。 怀念那一代人的青春,投射在这些美丽的明星身上;怀念真实和鲜活的人类,他们有较多犯错的余裕;怀念那些真实,那些随意,那些尴尬,那些豁达。 他受不了闷,有自己的一套哲学。选择自己赚钱花钱,用光花光,不失为一种洒脱。 而最宝贵的能力—— “做一个风流快活的体面人。一个人有能力欢愉,给别人带来欢愉。“ 游遍世界,爱过恨过,食色性也,潇潇洒洒。 与你们共享蔡澜的人生哲学,祝你们活的尽兴! 🎵BGM:《沧海一声笑》罗大佑,黄霑;《酒干倘卖无》动力火车
曾从阿巴斯的电影窥见伊朗,但对这个纷争不断的文明古国却知之甚少。 伊朗女插画师玛赞·莎塔碧(Marjane Satrapi)的作品《我在伊朗长大》(Persepolis),黑白漫画自传。 玛赞出生在伊朗中产家庭,祖父是前朝王子,爸妈是叛逆公知,1979年之后,伊朗发起了伊斯兰教革命,一夜变天。书中充斥“地狱笑话”:爹妈为她偷卖回摇滚巨星海报,缝进大衣后背冒充驼背过关。女孩白天裹黑袍,晚上偷听Iron Maiden摇滚唱片,穿Nike球鞋,外套印着“朋克不死”,佩戴迈克尔杰克逊的徽章,走在街头可能被警察带走进行思想教育。 父母把14岁的她送到维也纳学艺术,西方自由世界是否如想象中那样玫瑰色彩?房东阿姨嫌弃她占地方,恋爱遇到渣男,最惨时流落街头翻垃圾桶,吞药自杀未遂——以为出国是《爱在黎明破晓时》,实际演成《人在囧途之欧囧》。 去除刻板印象看伊朗,这里不只有“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更有摇滚青年偷摸派对,开明父母为女儿的离婚权争取法律,老百姓边躲炸弹边吐槽政府。 全书高光角色是玛赞的奶奶,乱世也善待自己和他人,她的秘术是将茉莉花装满胸罩,每天香气萦绕。她的人生忠告如怼恶人指南:“混蛋伤你?因为他们蠢!你报复就输了,记住自尊和诚实才是祖传染色体!” 她说,“我55年前就离婚了,而且我敢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人提及离婚。我敢说我一个人生活,远比跟一个混蛋生活要幸福。让我来告诉你,第一次婚姻是第二次的演习,你下一次婚姻的时候就会更完整。你哭是因为你很丧气,年轻人是可以犯错的。” 改编自漫画的同名动画,获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B站有。建议搭配波斯红茶食用。 延伸阅读:《小鞋子》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樱桃之味》《逃离德黑兰》 🎵 开头:塔尔-伊朗 结尾Survivor - Eye of The Tiger
酷暑难耐,本期我们阅读一本有趣的人写的有趣的书——《能人》,作者冯骥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丝清凉。 冯骥才,今年83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近20多年来,冯骥才发表了大量关于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演讲与文章,多次获得年度中华文化人物和国家的文化奖项。 他是天津生、天津长、天津活,便将所见所想写成一本天津卫的《清明上河图》 所谓能人是真有本事的人,技高一筹的人,身怀绝技的人。按照这个说法,冯骥才先生能写能画,也是妥妥的能人。 提到的短篇故事有: 《酒婆》: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在两个问号之间》:细想起来,两人的理由都是可信的、合理的,两人都是值得同情的,都是过去社会悲剧中的人物,而且都在今天一齐把问号摆在了我的面前。 《Book! Book!》:那群孩子突然齐声喊叫:“一对大书本儿!一对大书本儿!” 随后是一阵起哄似的讪笑。“大书本儿?他们干嘛叫咱”大书本儿“?刘丽华问她丈夫。 《看一眼》:她诧异地扬起脸来,只见大老李的双眼亮晃晃地包满泪水,目光穿过厚厚的泪水,说不清是难过、惋惜、谴责、埋怨,然后一字一字有利地回答说:”我—来—看—一—眼!“ 《老夫老妻》: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在这眼皮一抬一垂之间,闪出一种羞涩的、发窘、歉意的目光。每当他俩闹过一场之后,老头儿眼里都会流露出这目光。夫妻之间,打过架又言归于好,来得分外快活的时刻里,这目光给她一种说不出的安慰。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半举着伞。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如果你喜欢这一个个妙趣横生又充满哲思的小故事,可延展阅读冯骥才老师的其他作品《俗世奇人》、《花巷》《万物生灵》等。也欢迎你留言分享读后感和身边的奇人异事。㊗️暑假快乐! 🎵BGM:Leff Pouishnov-Arabesque No.1;《但愿人长久》钢琴曲
宋时明月今日照。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鼎盛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济于赵宋之世。” 《趣宋》,全书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叙事,如画卷般展开宋朝的生活习俗,以风趣笔调写就市井生活。 主人公出生在初宋,念书时出手救助被霸凌的“兔唇”同学,参加科举考试也有所成就,娶妻生子,走上仕途,目睹了强宋的繁盛和弱宋的颓势。 带着主角光环一路前行,考应天府书院的时候面试官是黄庭坚,自己配眼镜的时候想到同样高度近视的王安石,在寸土寸金的汴京买不起房的苏轼,让主人公有一丝情感波动的李师师,官场也有职场站队…… 宋人口福不浅,烹、烧、溜、爆、炒、煮、炖、卤、腊、蒸……这些秘技都是宋朝时发展成熟起来的。宋时已经有了现在人见人爱的火锅,那时称“古董羹”,名字来自食料投入沸水时的“咕咚”声。文人对火锅有更文艺的叫法:拨霞供。而李邦彦、高俅,都是因为球技高超受到赏识而平步青云的,蹴鞠舍是当时的足球俱乐部。也许追求闲适和风雅的宋代人,与今人的心态最为相似。 宋朝重文轻武、礼遇士人,书中有许多当时的名诗佳作,亦有宋徽宗、黄庭坚、张择端等人的名画赏析。 很多现代事物在宋代已有雏形:招标、彩票、证券、限购、外卖、夜市……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未知和历史。 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回到那个最风雅,最懂生活的大宋吧! BGM 李玉刚 《清明上河图》
本期我们将目光转向商业领域,学习《纳瓦尔宝典》。 纳瓦尔是硅谷成功的创业家,创办了著名的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也是顶级投资人,投过推特、优步等公司。 纳瓦尔最有名的一系列推特是“如何不靠运气致富”,堪称推特史上转载最多的推特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你无法靠出卖时间变富,而是需要资产(公司、股票、实业)或被动收入(代码或媒体)。为此,需要调动劳动力、资本的杠杆,并创造无复制成本的产品,最终将财富转换成享用幸福和自由的权利。 人生三大要素:财富、健康、幸福。 本书也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财富,第二部分幸福。 财富的章节从定义入手,围绕获得财富的途径有哪些,以及财富与金钱的区别展开。 用专长、责任感和杠杆效应武装自己。 成为自己、避开竞争,找到如玩耍般的工作。 独立性和自由是是最值得珍视的价值,因而权益回报和赚取薪资获得的报酬又有差异、 99%的努力终将浪费,只有1%被用在正确的地方。 人生早期有三个重大决定:在哪里生活,和谁在一起,从事什么职业。 增强判断力:在每个岔路口选对方向,重要程度远远超过前进的努力程度。 幸福需要学习,探索自己对幸福的定义非常重要。 幸福的人是可以轻松地以特定的方式诠释事件、保持内心平和的人。 “你的人生目标是找到最需要你的人、事业、项目或艺术。” 这本书值得你在“思考的间隙”即开悟时反复回味,在低头日复一日的牛马生活中,记得抬头停顿几秒,翻翻“宝典” 🎵BGM: Fame and fortune, Elvis Presley; 幸福快车,孙悦
“我有一个朋友……”是否是个人假借朋友之口,讲述自己不堪回忆的最佳开头? 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在1982年出版的《远山淡影》,描写移居英国的悦子对故土长崎的回忆,战后刚复兴时,悦子在长崎遇到的一对母女——佐知子和万里子。佐知子反复强调“为了女儿”要去美国,离开“对女人来说毫无希望”的日本。 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景子是和日本丈夫所生,景子自杀,成为缠绕始终的那团阴霾,如同原子弹在长崎留下的阴影。小女儿是和英国丈夫所生,小说是这样开头的:“我们最终给小女儿取名叫妮基。这不是缩写,这是我和她父亲达成的妥协。真奇怪,是他想取一个日本名字,而我——或许是出于不愿想起过去的私心——反而坚持要英文名。他最终同意妮基这个名字,觉得还是有点东方的味道在里头。” 在阅读到后半段的时候,读者们会发现,佐知子就是悦子本人的另一面,而万里子指代的就是与冷漠母亲有隔阂的景子。 在石黑一雄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说辞中,他说:“我开始思考,每个人对于自我和过去的认知都是笼罩在自我欺骗与否认真相的层层迷雾之中的,而这样一种创作方式也许能够助我揭示这一层又一层的迷雾。 书中提及了长崎的和平雕像,石黑一雄写道: “雕像貌似一位希腊男神,伸开双臂坐着。他的右手指向天空,炸弹掉下来的地方;另一只手向左侧伸展开去,意喻挡住邪恶势力。他双眼紧闭,在祈祷。我一直觉得那尊雕像长得很丑,而且我无法将它和炸弹掉下来那天发生的事以及随后的可怕的日子联系起来。远远看近乎可笑,像个警察在指挥交通。” 给大家看一下警察。 在从事写作以前,最大的爱好是音乐,石黑一雄曾为爵士歌手Stacey Kent写过很多歌词,去年出版了《我们在雨中穿越欧洲的夏天 》 本期提到的书:石黑一雄《小夜曲》《莫失莫忘》《长日将尽》《克拉拉与太阳》,李翊云《我该走了吗》 影视:改编自《长日将尽》的电影《告别有情天》,黑镜第七季,《远山淡影》(石川庆导演,今年参加戛纳电影节的新片) 🎵开头:Tom-Waits,On A Foggy Night,结尾Tom Waits,Eggs-And-Sausage
本期我们阅读刘子超的《午夜前抵达》,这是一本以旅行为线索的书,而小马正是在旅行途中阅读完的。 刘子超,旅行作家、资深媒体人。1984年生于北京。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失落的卫星》、《沿着季风的方向》、《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等。 对他来说,一次次地踏上路途、与那片土地发生链接并记录下来,便是“在平庸的现实世界中找到支点”的途径。尽可能有尊严地应付日常生活,已经是足够有意义的事。 2024年力压伦敦、爱丁堡,Bristol成为英国最幸福的城市。在这里,小马遇到一位生活家Sue,她67岁,已经退休,在一家慈善商店帮忙,拥有两面大落地窗的美好公寓充满了她的画作、陶艺。我们聊了脱欧、特朗普、支持变性群体的法案……她让我推荐好的中国电影,外网一无所获。我留下她的邮箱,准备给她整理一份清单,显然,文化交流还存在沟壑。 中欧成为作者多次往返的目的地。在布拉格,他遇到有着三个女儿的米洛斯拉夫;在波兰,他深切感受到它和它的人民无时无刻不被打量、被评估;在维也纳,人们怀念旧日时光,充满布尔乔亚趣味;而在布达佩斯,拥有一个公共层面的社会身份是年轻人引以为傲的。 “一个国家的饮食传统总是与民族情结相互作用。”比如一杯埃格尔公牛血红葡萄酒,和1897年开张 见证了老太太从小到大各个阶段的卤煮店——食物的生命力似乎大于一切,尽管窗外的世界早已变迁。 我们期冀在陌生中遇到自己,像刘子超一样,避免无知的傲慢和廉价的感动,以旁观者的宽容和鉴赏者的谦逊,观看眼前的世界。 🌍亲爱的听众们,你们最近印象深刻的旅行地和故事是什么呢?欢迎分享。 🎵BGM:Leff Pouishnov-Arabesque No.1,<Skyfall> Adele
“不存在中间性的东西的地方也不存在中间。国境以南或许有大概存在,而太阳以西则不存在大概。” 村上春树的《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讲述37岁的男主人公,已婚已育,家庭和睦,在东京拥有两家兴旺的酒吧,但他的内心还是时常感到沙漠般干涸,无法填补,而让他这缺憾充盈起来的,是偶遇了小学时有诸多精神共鸣的女同学岛本,他想过不顾一切地与她私奔…… 孤独是终极命题,是被秃鹫吃掉的艺术和永远到不了的明天。 此书结尾这样写道:”黑暗中我想到落于海面的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无声无息地、不为任何人知晓地降落的雨。雨安安静静地叩击海面,鱼们甚至都浑然不觉。我一直在想这样的大海,直到有人走来把手轻轻放在我的背上。“ 读完,两位主播衍生出两则心理测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答案:P 1. 一男人M要与未婚妻F相会结婚,但M必须要借船过河才能见到F,于是他开始四处找船。女子L刚好有船,但借船的条件是M和离开未婚妻,和自己好。M继续找船,遇见了女子S,S的条件是一夜风流。M同意了,去对岸见到了未婚妻F。请你把这几个人排序,从好到差。 2. 用“我、兔子、钥匙、桥”造句。 🎵 Star-crossed lovers,Duke Ellington 结尾:Waltz for Debby,Bill Evans
本期我们阅读经典小说集《传奇》,作者一代传奇张爱玲。 1920年,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 7岁开始写小说,19岁进入香港大学就读,凭借《天才梦》在文坛崭露头角,这篇文章也被视为张爱玲的处女作。1943—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95年9月8日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4岁。她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其文学成就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主要分享的几篇有: 《金锁记》: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 《倾城之恋》: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第一炉香》:一个女人,顶要紧的是名誉。惟有一桩事是最该忌讳的。那就是:你爱人家而人家不爱你,或是爱了你而把你扔了。一个女人的骨架子,那儿禁得起这一扔? 喜欢张爱玲的人应该是喜欢她的那份清醒,而爱时常又是混沌之物, 祝大家勇敢,少吃爱情的苦! 🎵BGM:红玫瑰与白玫瑰,陈奕迅 附赠一张小星拍的月下花🌹
朋友,你算命吗?你知道每算一次,命运也在窥探你吗?但凡观测,必有干涉。类似于量子力学中的观测效应,即观测行为本身影响了被观测对象的状态。 举头三尺有神明。所有的上上策最后指向的都是修心。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写给儿子的家训,关于修身处世。书中讲述袁了凡如何在大师算准他许多命运转折点的时候,从自我修为开始,积善、改过、勉学来实现个人成长和改变命运。 客座嘉宾:Angelina 是一家文旅数字营销公司的创始人,在一个雨天的下午与本书邂逅。 她在职场征战多年,得到的经验是,快事要慢做,做好所有事的基准是放下所有技巧和手段,回归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品质闪闪发光。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愿你勇往直前,修身正性,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本次节目鸣谢CPA中文播客社区,让我们在思南公馆的鸢尾咖啡馆完成录制。 🎵开头:时间的潮汐 结尾:思情,《青蛇》电影原声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