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门

Album
主播:
塔门
出版方:
塔门
订阅数:
821
集数:
6
最近更新:
3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塔门是一档聚焦当代青年生活的泛文化播客,你可以在各大社交网络和泛用性播客里找到我们,也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塔门」关注我们、添加塔门助手微信:Tamenhub 加入读者群和我们来聊天。
塔门的创作者...
塔门
塔门的音频...

E05:有多少人,正在用实用主义关心世界

技术革新、全球化进程之下,整个世界仿佛都在我们的指尖。只要稍稍几个动作,一点、一滑,就能获取任何信息。但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 我和今天的嘉宾李萱,都出身于外国语学校系统,在中学时代深受“拥抱世界”的价值观影响。但如今我们回首,会发现那些我们当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想法,从根本上遭到了挑战—— 我们为什么要去拥抱世界?为什么不是让世界来拥抱我们? 我们为什么要把好奇心、同理心分给与我们没有直接关联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做没有经济价值的事?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尝试从多个视角分析: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对“外面的世界”不再好奇了? 【本期嘉宾】 李萱: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 【本期内容】 4'31 外国语学校系统的特点与来源:1963年,由周恩来总理与陈毅外长牵头,教育部发布 《关于开办外国语学校的通知》 5'53 介于北大附中的大学式教育与衡水中学的毛坦厂教育之间的外国语学校 10'30 模拟联合国:外国语学校的共性,全球化的缩影 14'00 现在的年轻人所能接受到的资源比当年的外国语学校要丰富更多,但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多样的文化,是否还保有好奇心? 17'22 年轻人依然对世界好奇,但大多数热情都为实用主义所服务。他们对很多东西好奇,但对于和自己没有切身关系的事物的好奇心,似乎是减少了 21'56 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被互联网平台所主导:压缩的、碎片化的信息来源,是拓宽认知还是奇观化他者? 26'30 教育系统是以它想培养的价值观为导向的,但平台算法的目的是用户留存,目的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不同 28'35 国际局势的急剧转变,从英国脱欧、川普当选,到疫情肆虐、战争爆发,都让当年外国语学校所推崇的国际主义显得分外天真 33'27 中国经济水平的改观也使得今天的年轻人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向内已经很好了,为何还要向外? 44'00 物质越来越连接的同时,我们的信息与价值观反倒越来越分裂。技术的发达使得信息茧房遍地而生:不关心外界就能够自给自足,让个人主动去跨越茧房壁垒在心理上也是一大挑战 56’23 近几年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的声音不绝于耳: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建议本身、以及它背后的世界观转变? 【关于塔门】 塔门是一档聚焦当代青年生活的泛文化播客,你可以在各大社交网络和泛用性播客里找到我们,也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塔门」关注我们、添加塔门助手微信:Tamenhub 加入读者群和我们来聊天。 主 播 | 菜乙己 剪 辑 | 马明艳 策 划 | 王朝靖 配 乐 | Imagine - John Len

71分钟
99+
3年前

E04:当你老了,谁来养你?

根据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亿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将近五分之一(18.70%)。 深度老龄社化会,是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的社会,目前国内149个城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每当我们谈起老龄化,好像总伴随着生育率走低、人口压力增大、经济形势严峻等等话题。在这样的叙事中,老年人往往被视作社会的累赘和负担。我们很少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各种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 豆瓣有个叫“「适老化改造」促进会”的小组,致力于“把我们生活的世界,改造成一个老年人也能够安全、幸福地度过余生的世界……而这需要改换社会与市场的逻辑,需要每一个人关心老年人的困境与需求,并为之行动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在老龄化的背面,那些你也许不曾考虑的问题。 【本期嘉宾】 缪佳: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 【本期内容】 3:50 你觉得几岁能算是一个老年人? 5:42 和性别一样,年龄也是一个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建构 13:30 年龄的社会建构也来自一种社会期待,例如代际关系中的老年人角色 16:15 今天我们在讲老年人的时候,总是把他们和社会负担、医疗保障体系的负担联系在一起,这其实是不对的 18:28 改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改变我们对老年人的叙事 18:50 我们对于老年人的讨论是去性化的,这也是一个问题 20:54 农业社会的前现代文明:需求和生产能力是直接挂钩的 23:59 我国去年的艾滋病报告显示,所有新发病例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大概从8%左右,上升到了18%以上。老年人新发病例的感染超过97%都是通过性交途径感染 25:26 老年人自己也会内化社会期待:既然我不再有生产能力,我就不该有太多需求,不该给子女添乱 26:23 影视剧中对老年人刻板印象的加固 27:25 抑郁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很高:没有工作,社交减少,直面分离 36:23 政策提倡的“居家养老”并不是让老年人待在家中放任不管 37:06 在大多数中高收入国家,社区的支持都是养老政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38:05 在美国,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支持、公共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和社区居民的上税能力相关;而在国内的社区资源不是按照社区居民的上税能力来分配的 41:12 上海经验是否能复制到其它省市?会有财政支持、人力资源等等各方面的挑战 44:35 城市和农村养老的区别 47:04 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老龄化经验,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或引以为戒的? 51:35 香港的退休金制度(强制退休金计划)是在2001年之后才推出的,在那之前退休的大多数人养老只能靠自己的积蓄 55:20 年轻人如何预防性养老?运动、饮食、理财 59:41 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走入全面智慧养老的时代? 【关于塔门】 塔门是一档聚焦当代青年生活的泛文化播客,你可以在各大社交网络和泛用性播客里找到我们,也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塔门」关注我们、添加塔门助手微信:Tamenhub 加入读者群和我们来聊天。 主 播 | 菜乙己 剪 辑 | 周嘉麒 策 划 | 王朝靖 配 乐 | 羽肿 - Somnambulating,Saiakoup-Rainight

67分钟
99+
3年前

E03:中国女性,如何用想象力反抗规训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近几年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我们对于“女性”这一身份有了许许多多新的思考。 艺术家黄静远发起的项目《写母亲》,正是这些思考一个具象的体现。它是一个多人参与的互动写作项目,以“写母亲”为主题,从2017年持续至今,参与者也从最初的艺术家小圈子扩大到了之后的公务员、初中教师、流动女工…… 我邀请到了静远,一起探讨:女性是否能用写作对抗规训? 【本期嘉宾】 黄静远:当代艺术家,《写母亲》互动写作项目发起人。 【本期内容】 2:41 《写母亲》项目从2017年持续至今,2020年第五季《住在亲情里的疫情》主要写作者为流动女工群体 12:12 中国女性是一个太过庞大的群体,如何去面对每个具体女性之间的不同?静远从自己帮助流动女工写作的经历谈起 15:52 第一次阅读流动女工写作的文本时,静远感到吃惊:“当你看到十个人都写相似的东西,而且她们彼此不认识的时候,你肯定会对这东西这个现象产生非常大的一个警惕” 18:42 流动女工被规训的写作风格、思维习惯,与她们的性别身份有关吗? 22:07 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流动女工,要面对哪些结构性歧视与压力 28:12 如果是男性工人,被规训程度会相同吗?即使在同一个阶层,女性和男性被给予、被允许的想象力是否相同?为何不同? 36:00 静远如何处理自己与流动女工之间的情感关系 43:03 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保证自己不被内耗:知识生产的工作方式 48:01 静远如何思考自己的“特权”?她如何看待自己与帮助对象之间的权力不对等关系? 53:54 在如此大的人群区隔之下,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些共性?对于女性身份而言,这些共性是否代表着更大的连结可能? 59:25 想象力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共情的第一步 1:01:38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如何看待这样的流行语? 【关于塔门】 塔门是一档聚焦当代青年生活的泛文化播客,你可以在各大社交网络和泛用性播客里找到我们,也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塔门」关注我们、添加塔门助手微信:Tamenhub 加入读者群和我们来聊天。 主 播 | 菜乙己 剪 辑 | 周嘉麒 策 划 | 王朝靖 配 乐 | α·Pav - 秋~華恋~,Eric Chiryoku-Autumn Journey

68分钟
99+
3年前
塔门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