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让城市变得更友好?一份城市榜单能给城市规划带来什么新思路?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里,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制造、交换并更新数据。甚至有时,人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在生产数据。数据看起来非常普通,却又非常神秘——数据去哪了?数据对城市、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期,现在进行时和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两位同事聊了聊她们研究城市数据的故事。 | 主播 | 肖文杰 | 未来预想图编辑,《第一财经》杂志主笔 | 对谈嘉宾 | 沈从乐 |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负责人 潘琳 |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商务运营 | 时间轴 | 06:50 用多维度的商业数据,而不是以人口、GDP来评判一个城市,是很晚近的事 08:19 衡量城市商业魅力的五个一级指标: 08:23 商业资源集聚度 08:48 城市枢纽性 09:45 城市人活跃度 10:02 生活方式多样性 10:43 未来可塑性 12:35 数据都从哪里来的? 14:43 怎么确定指标的权重? 19:31 基于数据和稳定指标体系的排名,是很难动手脚的 20:47 名次下降的城市会失落,但并不是自己退步,而是别人进步了 23:14 城市真的很在意自己(和竞争对手)的排名 23:45 城市管理者的心态转变背后,是“KPI”转变 26:32 不少人对大数据有误解,拿到数据也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0:20 在中国,数据不是公共资产,没有公开的习惯 34:32 大公司本来就会选址了,这些新数据能改变什么? 40:13 通过数据来给上海的地铁站分类,帮助品牌入驻 42:52 除了政府和公司,个人为什么要了解城市的数据? | 延伸阅读 |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是第一财经旗下城市数据研究项目,致力于集结城市商业数据,用新鲜视角分析、探究城市未来,为城市管理者、城市开拓者、城市人提供丰富有趣、有价值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服务。自 2016 年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计划单列市 全称为“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包括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在政治上,这些城市保留省辖市的行政地位,接受省级行政机构的领导。但经济上,这些城市拥有省部级地位,地方财政直接对接中央财政,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 《世界城市名册 (GaWC City Classification)》 自 1998 年起,由英国拉夫堡大学牵头成立的智库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简称 GaWC)不定期发布《世界城市名册》,通过衡量城市中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公司为城市排名。这些公司均为会计、广告、金融和法律业公司。世界城市名册将城市划分为 4 个级别,由高到低顺序为 Alpha、Beta、Gamma和 Sufficiency,每个级别中还设置了子级别。2020 年的《世界城市名册 》中,伦敦和纽约被评为最高级别的 Alpha++ 城市。北京、上海、香港、巴黎、迪拜、东京和新加坡被评为次高等级的 Alpha + 城市。 | 后期制作 | 甘若兰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播客、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 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留学到底为了啥? 一定要去全球 TOP20 的大学才是人生赢家吗? 在当地就业还是回国? 留学很孤独啊!怎么破! | 主播 | 赵慧 | 未来预想图主编 | 对谈嘉宾 | 邢梦妮 | 从高中到大学的英国留学人员,目前 gap year 第二年的职场体验派 程绚 | 毕业于千叶大学都市计划研究科,日本职场体验者 刘迪新 | 早稻田大学都市交通规划研二在读,日本留学英语生,摸索职业方向中 | 时间轴 | 10:40 留学契机?资金预算?语言障碍?留学年限压力? 19:06 宿舍选择会影响人的孤独感吗? 28:41 要进入留学的内卷洪流吗? 41:06 在外留学要花多少精力才能融入当地社会? 52:18 留学后,回国?当地就业? 60:18 在国外公司工作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 你可能会在本期播客遇到以下“障碍” | 【1】日本大学院 等同于中国的研究生院,毕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日本的硕士又叫修士,修士课程又常常被称为博士前期课程。 【2】日本的研究生 日本的研究生概念经常会引起误解,它是一个类似于旁听生的制度。最开始为了某些想要修跨领域课程的学生而设立,就读时可以选择导师,但是修完课程后并不能获得任何学位。如果想要获得硕士学位,需要再申请硕士课程。 【3】SGU 项目 全称为 Super Global University ,其前身为 G30 项目。参与此项目的同学俗称“留日英语生”。常规的日本留学项目通常需要就读一到两年的日语学校,拿到 N1 或 N2 等级的日语能力证明书,同时通过日本留学生考试(EJU),才能申请相关的日本大学。SGU 项目则不需要以上过程,只需要提交英语能力证明、相关的申请文书,通过面试即可就读。 【4】考试委员会(Exam Board) 英国教育系统里负责在全国中学教育阶段统考时出题、改卷、出分和邮寄证书的组织。在英国,有多个考试委员会,比如 AQA、Edexcel、OCR 等。学校一旦选定委员会,需要买他们的教材和教学提纲。举例来说,学校买 Edexcel 的教材,学生就要考 Edexcel 考试委员会出的题,通过之后也将收到来自 Edexcel 发的证书。 【5】A-Level 即 Th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英国高中课程,也是大学入场券,一般是两年。学生需要根据兴趣或升学计划报名 3 到 4 门课,并参加毕业考试。比如,想学医,就需要选生物,因为一些大学对此有硬性要求。高中学校会在第一年给学生预测成绩去申请大学,大学会根据该成绩发放 offer,同时附带入学条件,如果第二年正式考试成绩未达标,就会进入补录程序。然而近年,英国常常有教育改革的声音,预测成绩申请制可能会在未来被取消。 【6】GCSE 即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英国初中课程,一般是两年,但也有一年制课程。学生通常学习 8 至 12 门课程,最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 后期制作 | 钟昂谷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加入我们的读者/听众群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电影《四月物语》中,松隆子饰演的少女只身一人从北海道来到东京武藏野大学,租房、搬家、整理房间,开始新的生活。导演岩井俊二用镜头表现了年轻人初到大城市的期待与不安。二十多年后再看,我们依旧能产生共鸣。 在租房合同上签下名字的那一刻,年轻人也背负起了生活的重量。这个租来的“家”成了避风港,但有时也会带来各种不愉快,从房屋地段、房型,到房价、水电和通讯费用,需要考虑的问题数不胜数。 本期节目将通过嘉宾们在纽约、首尔、东京、北京、上海的实际租房体验,探讨独立生活背后的选择和考量。 | 主播 | 赵慧 | 未来预想图主编 | 对谈嘉宾 | 方沁茗(纽约部分) | 侯珺(首尔部分) | 吴子衿(北京部分) | 董思哲(上海部分) | 时间轴 | 01:49 在纽约,租客可以在华人中介的帮助下远程看房? 09:46 首尔:山顶的宿舍和租房 App 的“照骗” 16:00 韩国特色建筑可以租到吗?包含一日两餐的房子反而更便宜? 20:20 乱扔家具是违法的?为什么在首尔和东京交易二手家具比较困难? 23:10 如果租房需要一大笔“保证金” 26:10 东京:“2DK”“1LDK”都是什么?年轻人为何拒绝合租? 32:50 为了表达谢意要直接给日本房东送“礼金”?外国人租房时必需的“保证公司”又是什么? 37:49 乱扔的垃圾还要调监控查?日本的搬家公司真的会那么仔细吗? 40:27 北京:和不靠谱的中介及豆瓣二房东斗智斗勇 45:09 上海:厕所为什么连着厨房?客厅有必要存在吗? 47:49 客厅隔断间可能带来多少问题? 54:43 “中国的供暖线值得重新思考一下” 56:32 住在老洋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61:55 来自租房经验者们的建议:关于中介、合租、长租公寓、签约的注意事项 73:09 各国年轻人都热衷买房吗? 81:33 “希望年轻人租房也能租出自己的生活滋味” 首尔的“one room”一角。摄影 | 侯珺 东京公寓楼下的大件垃圾回收点。摄影 | 乔蔚 | 延伸阅读 | New York City Renters Statistics and Trends 这是保险公司 ValuePenguin 整理的一份资源集。你可以查到纽约都有什么样的房型、房价如何等基础信息。 韩国的宿舍制度 在韩国,学校宿舍是极其稀缺的资源。由于国土面积小,许多学校都是依山而建,能用于修建宿舍的土地就更少了。 如果想入住学校宿舍,需要在学期开始之前申请。大多情况下,外国学生只要申请就能入住。本国学生申请宿舍则需要考量很多因素,比如离家远近、成绩等。这样一来,能住宿舍仿佛是一种对优异成绩的奖励。 梨花女子大学还有一套积分制度,是否参加宿舍活动、宿舍卫生情况都会影响积分,积分关系到你下次能否申请到宿舍。 《2020 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报告》 这是一份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检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百度地图慧眼共同推出的研究报告。通勤到底有多难?通勤与房租有什么关联?你会看到一份中国版的职住关联现状分析。 《特别报道 | 疫情下“裸奔”的长租公寓》 《第一财经》杂志 2020 年 3 月的特别报道。蛋壳公寓为什么会在疫情期间“爆雷”?长租公寓的运营模式到底是什么? 《从租房角度,北上广深,谁才是对年轻人最友好的城市?》 来自 DT 财经。疫情期间,在城市里租房的年轻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在北上广深租房的年轻人,都住在怎样的房子里?这几个大城市又有什么不同? | 后期制作 | 乔蔚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加入我们的读者/听众群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糖成了新敌人。如果你是一个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现代人,你就应该控制糖的摄入量,就像对待脂肪那样。但另一边,嗜甜是人的本能。这时,代糖就出现了,它既能让你快乐,又能让你科学健康,没有心理负担。从这个角度看,代糖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本性之一:既要又要。这背后,是越来越“数字化”的身体,还有食品工业的算计。 |主播| 肖文杰 | 未来预想图编辑,《第一财经》杂志主笔 | 对谈嘉宾 | 许冰清 | 《第一财经》杂志主笔 王一越 | 《第一财经》杂志记者 | 时间轴 | 03:21 嘉宾们掏出来中午从便利店买的饮料,看了看营养成分表 04:10 疫情期间饮料整体销量下降,但因为“零糖气泡水”的存在,碳酸饮料的销量反而逆势增长 07:13 从青年到中年,从体检表到营养成分表 09:40 “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一部分” 10:02 我们开始关注食品成分,也许是因为我们能够量化“健康”这件事了 12:06 “自律给我自由” 13:34 有些健康食品,它的消费人群不会超出上海静安寺商圈 13:58 代糖在食品工业里早已不新鲜,但近年来才逐渐站到台前 18:00 几年前入选“五大难喝饮料”的东方树叶,现在竟然评价还不错? 22:00 人工代糖 vs 天然代糖 27:18 “脂肪派”和“糖派”的缠斗史 31:20 有些“新中产”并不是真的在乎健康,而是在乎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35:20 我们对“茶饮料”的口味期待究竟是什么? 37:50 人类对甜食和油炸食品的爱可能是刻在基因中的 42:45 “肥宅快乐水”不再快乐了吗? | 延伸阅读 | 【1】《寻找代糖:看商业如何改变你的消费观》 刊载于《第一财经》杂志 2020 年 10 月刊。从糖到无糖,学界与商界、公共政策与品牌营销的缠斗如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播客中提到各种代糖(赤藓糖醇、阿斯巴甜、甜菊糖苷、木糖醇等)的特点和发展史,你都可以在本文中找到。 【2】《独家调查 | 拆解元气森林:会营销只是表象》 刊载于《第一财经》杂志 2020 年 10 月刊。一款主打“0 卡、0 糖、0 脂”的国产饮料,为何能快速占领各大便利店货架? 【3】BMI(body mass index) 身体质量指数,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 的正常范围为 18.5 ~ 25。 【4】Keep 一家围绕健身提供服务的创业公司,slogan 为“自律给我自由”。 【5】康德 德国哲学家,过着极其有规律的生活。据称邻居们会根据他的散步时间来调钟表。 【6】《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 普利策奖获得者、调查记者迈克尔·莫斯在这本书中揭露了食品公司如何利用盐、糖、脂肪来诱惑消费者。他在书中写到,食品饮料公司会通过计算和实验,找到让消费者最欲罢不能的“极乐点”,研发人员甚至会用脑部扫描来测试人类神经功能对食品配方的反应。由此,人类摄入的盐、糖、脂肪可能会大大超出人体能够负担的计量。 【7】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一种氨基酸与还原糖之间的化学反应,能使食物产生棕褐色色泽和独特风味。在煎牛排、烤棉花糖、咖啡烘焙等多种食物制作过程中均会发生该反应。 | 后期制作 | 吴子衿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加入我们的读者/听众群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作为社会新鲜人,从拼多多事件开始,我们会担心,这件事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这个话题在未来预想图内部引起激烈争论,我们发现了一些职场新鲜人与职场经验者之间的认知差异。 最终,我们决定做一期节目。我们在未来预想图内部,向即将工作或者刚刚工作的社会新鲜人们征集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四大领域:针对公司的困惑、个人成长、社会组织与结构和教育。 对谈中,我们和嘉宾分别从团队和职场的角度提出我们的观察与看法。但说实话,大家思考与讨论的一些领域可能超出了我们的知识领域范围,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与观点,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主播| 赵慧 | 未来预想图主编 | 对谈嘉宾 | Sean Ye(叶楠) | 曾在综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任仕达(Randstad)担任市场营销经理,以及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美世咨询(Mercer)担任数字营销总监。如今,他是自媒体品牌“瞎说职场”主理人,也是知乎人力资源话题优秀回答者。 | 时间轴 | Part 01 关于公司: 04:15 “大厂”这个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去“大厂”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求职时怎么判断一家公司适不适合自己? 06:37 在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所在行业前景、岗位前景、薪资水平、Work Life Balance、是否遵从内心 calling,这些优先级该怎么排?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能有别的对“好工作”的定义吗? 16:18 入职后,发现要做的事和想的完全不一样,可能是企业文化、目标不同,也可能是没想到工作内容。这时候该怎么办?怎么判断是我有问题,公司有问题,还是行业有问题? 18:43 对待工作的责任心,是否有底线?不在公司却心系工作,坐在自家床边起早摸黑、通宵达旦算不算“加班”?该继续热情工作,还是劝退? 23:25 该怎么看所谓的“职业规划”?比如说,该不该考虑第一家公司会对后续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8:57 有时候有公司会有不成文规矩说,加薪不升职、升职不加薪。这种事真的摊到我头上该怎么办? 31:00 为什么一些公司人不敢逃离 996? Part 02 关于个人成长: 36:34 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一定要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因为人生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第二种:一旦爱好变成工作,都会是痛苦的。这两种到底哪种更对? 37:45 乔布斯说的“热爱工作”是不是一种资本主义谎言?享受工作是不是只是像他那样的“天才”才有的特权? 39:36 我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和公司,但很难想象今后的职业生涯,好像必须升职加薪。怎么才能不那么焦虑? 43:11 关于“摸鱼方法论”、反对“奋斗逼”的讨论越来越多,我觉得职场人奋斗不是坏事,但奋斗和“奋斗逼”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47:28 很少有人天生喜欢拼加班吧?但是眼看同事都在加班,我早走“不合适”,只能陪加班,怎么办? 49:22 如果住在二线城市,没什么机会,学历也没有优势,对自己没自信,长辈逼我考公、考教资、去国企——怎么样才能开阔眼界、学会独立判断? 52:54 职场培训类知识付费是智商税吗?除了那些卖课的人,有人真的靠这个走上人生巅峰了吗? 55:13 你会不会鼓励自己或者朋友转行?转行就意味着放弃原来积累的经验了吗? 58:18 职场中应该专精某件事(“深度”)还是懂更多(“广度”)? Part 03 关于社会组织与结构: 59:53 为什么最近听说的猝死事件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61:59 “打工”真的有出路吗?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打工”有未来吗? 62:44 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做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真的不如在一线城市打工吗?逃离北上广究竟是在逃离什么,又需要放弃什么? 64:24 网民普遍对 996 加班怨气大,归根结底不就是“剥削”——大部分钱进不了自己口袋,还要搭进生命和时间。有些股东投了钱,但从来不参加经营。企业所有制、员工分红是不是也值得讨论/科普一下?我觉得大家好像对这个都没什么概念。 69:02 企业之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拼多多这类事件发生? Part 04 关于教育: 75:37 学校对应研究和学术,根本不对应企业职场,社会实践对找工作一点用都没有。从学校到职场中间的过渡阶段,需要职场教育吗?如果应该有,那这种教育该谁来做——学校?公司?平台(领英、猎聘等)?第三方机构?大学教育应该以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吗? 79:52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硕博士“高学历人才”吗?不是还有很多职场培训吗? 82:35 十年前热门专业金融,前几年的热门专业土木工程,现在都成为“天坑专业”,一部分可能是产学研脱节的问题,那么普通人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又能做些什么呢? | 延伸阅读 | 【1】蛛网型职业发展 相对于金字塔型的职业发展结构,蛛网型职业发展由各种选择和相互关联的选项组成的职业发展道路。 | 观点 | 在讨论这期播客选题时,未来预想图的小伙伴们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思路 A: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不相信“努力改变命运” 2017 年有个特别火的纪录片,叫《出・路》,导演拍了三个主人公、三条故事线,其中生在北京的女生袁晗寒,家住四合院,17 岁辍学,花 3 年游历欧洲,再回来考大学,后来注册了一家艺术投资公司,但另外两人——徐佳复读三年上了二本大学,马百娟跟不上学习,15 岁出来打工。我更愿意相信独立判断能力是一种后天能力,需要长期各方的协同培养。努力确实让徐佳在城里过上了不错的生活,让马百娟赚到了一些钱,但他们和袁晗寒还是没有可比性。 我们明白实习的重要性,但一些地方实习机会少,很多人对人生没有太多想象力,也不清楚、无法试探能力边界,害怕失败,不敢质疑。即使是中产子女,也会遇到控制欲超强的父母和让人胃溃疡的竞争环境。我们应该自救、互助,甚至反抗,去寻求改变。 思路 B:怎么让维护劳动权益变容易 作为员工,如果我想维护劳动权益那应该怎么办?这也涉及到环境和思维模式问题,比如国外有工会,和公司出现劳动纠纷那可能我会想去找工会。国内公司工会基本上就负责节假日发礼品,而且我们整个成长环境出来就是普遍不会反问,思维方式偏向于单向性,体现到求职者身上可能就是看到某某公司好,大家都去那我也要去;如果出现问题那一定是施权者的问题,我身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这种情况下如果找公司无果,那是否有第三方机构可以调理劳动纠纷? *你可以通过以下机构咨询劳动纠纷问题: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全国劳动保障咨询热线:1233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http://www.12333.gov.cn/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各地的人社部门,你可以搜索“所在直辖市、省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寻求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人事行政和劳动行政的组成部门。 12333 电话咨询服务由人社部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咨询、信息查询、办事指南、在线受理和投诉举报等公共服务。根据人社部的公开资料,目前,全国 300 多个地市和 32 个省级人社部门都开通了 12333 电话服务。除了电话,你也可以关注 12333 微信公众号或下载 “掌上 12333”手机 App。 【2】法律援助中心 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正式名称,是一种专门由国家拨款设立的法律服务机构。在遇到劳动纠纷时,如果你需要律师服务,但因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法律援助中心能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你能在这里免费咨询律师,而对方会站在你作为受害方的角度提出建议。当然,预算充足时,你也可以咨询其他曾处理劳资关系的商业律师。 【3】劳动仲裁委员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机构,该机构会审核你的申请,决定立案还是不予受理。如果立案后劳动调解不成功,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就会开庭审理。选择劳动仲裁,等于走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思路 C:时间证明没什么永远是“金饭碗” 几年前,校招的鄙视链还是“四大”—“快消”—银行,“大厂”只是互联网圈子自己的黑话。当这些年“大厂”变成香饽饽,选择工作的标准似乎一直没变。 思路 D:尊严、好奇心、价值感……我们能从工作中获得什么? 之前跟一位大学就辍学的独立策展人/艺术写作者聊天,我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他说是因为他只会做这个事情,又说能够在这份工作中找到尊严(原话是“dignity”)。我觉得他很酷,但我还是迫于生计,不敢像他这么洒脱。我身边很多在互联网企业实习的同学好像也都变得很憔悴,对周遭事物失去好奇心。当我们在选择一份工作时,如何去定义或衡量它的价值?如果在工作中获得很高的价值感,但是收入却很低,或者在大多数人眼中不那么体面,这算是遗憾吗? *关于这些标准,我们发现社会新鲜人的想法,与职场 HR 建议大家可以考虑的方向有很大差异。大家可以继续在评论区讨论本期节目中提到的“标准”与“工作价值”。 思路 E:互联网“大厂”背后的制度缺位 对于日常加班到凌晨的人,是否应该买份意外险?因为有些猝死的案例是很难认定为工伤,他们该怎么保障自己的家人? *你可以了解这些职场关联保险信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说法,猝死指“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短时间内(6 小时内)因出乎意料的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关于猝死的定义口径不一,暂无公认标准。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猝死保障的保险种类,如果你考虑购买,记得跟卖方确认细则。 【1】医疗保险(医保) 医疗保险一般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 根据《社会保险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必须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除此之外,一些企业还会为职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但这并不是义务。 【2】工伤保险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企业必须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 但工作时猝死不一定就是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工伤的判定条件之一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也就是说,如果公司未曾认定加班算“工作时间”,而猝死者事发时不在公司内,那离开岗位、延时工作期间的猝死不在被保范围内。 【3】意外伤害保险(意外险) 猝死本质上是自然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属于意外伤害“外来、突发、非本意、非疾病”的范畴,但因为市场需求,也有保险公司推出承保猝死的意外险。 【4】人寿保险(寿险) 人寿保险是人身保险的一种,保的是“寿命”,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一般包括猝死。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猝死保障险。 【5】重大疾病保险(重疾险) 当被保人达到保险条款所约定的重大疾病状态后,由保险公司将根据保险合同约定支付保险金,但要注意条款中是否有“身故责任”这一项,否则保险公司对被保人的死亡不负责,就不会赔付。另外,因为猝死从病发到死亡时间短,猝死者可能不符合条件。 思路 F:我们看到了“大厂”的苦与恶,但那只是冰山一角 是否只有“大厂”才存在压力大、工作强度大的问题?那些“小厂”是否也同样存在工作辛苦、高强度、不容拒绝的加班等问题?如果加班和拼命确实已经是一种社会惯常的现象,“大厂”的“苦”与“恶”是不是比“小厂”更容易看到、为“大厂”拼命的日子是不是显得更光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在“小厂”累死累活的人又应该如何? 听完这期播客,你的想法改变了吗?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意见。 | 后期制作 | 刘舒婷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加入我们的读者/听众群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如果我们要用“杀马特”(smart)称呼谁,这人会是什么模样?——浓妆,五颜六色的头发,佩戴着满满一身配饰。10 年前,中文互联网曾发生过针对他们的“肃清行动”,10 年后,2019 年 12 月,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在广州时代美术馆上映,片中编辑采用了 915 段工厂流水线、工人生活手机视频,并请 67 名“杀马特”口述经历——他们绝大多数人是辍学离乡的农民工。 这一期播客我们请来了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的导演李一凡,和他聊了聊工人、亚文化和年轻人们。我们也提到了纪录片创作的过程、国家与个人利益的碰撞,想搞明白中国的城市化。另一位嘉宾——在珠三角工厂做公益工作的罗雪仪,向我们介绍了她的项目,比如品牌为什么要提升工厂劳动条件。 |客座主播| 邢梦妮 | 对谈嘉宾 | 李一凡|《杀马特,我爱你》导演,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老师 罗雪仪 | 未来预想图撰稿人,广州市映诺社区发展机构项目官员 | 时间轴 | (p.s. 因为录音方式等原因,两位嘉宾的声音听起来有点怪,我们已经尽可能作了处理,希望不会太影响你的收听体验) 01:58 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是什么时候走红的? 05:03 "杀马特"的纪录片观后感:真实、辛酸的日常生活 06:27 没人再对拆迁大惊小怪 11:10 “杀马特”和“三和大神”,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离得近很多 13:26 改善生活需要一种认知的进步,但工厂里没有这种可能 15:13 收入高一点的人可能有更多爱好,但本质和“杀马特”做发型完全一样 17:18 工人们了解很多事情,只是他们的语言比知识分子简单 20:59 一些职业其实也和工厂做工一样 22:11《杀马特,我爱你》其实还有个 22 分钟版本 22:42“杀马特”讲的就是普通工人 23:55 今天年轻人共享的“绝望”:很多想做的事,但无法通过工作实现 26:26 大家都觉得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没有像超人一样去努力 28:18 品牌为什么会想要把工厂变成一个“更好的地方”? 36:11 为什么只有农村有留守儿童? 36:30 中国这种发展模式叫“超大城市化” 39:32 没有归属的农民工 40:40 一旦脱离秩序,我们可能什么都没有 48:55 回不了的家乡,进不了的城市 50:25 任何帮助都有作用,但靠觉悟和牺牲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 特别音源 | 经导演本人授权,我们在播客中截取了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的片段。 片头曲:逃跑计划《夜空中最亮的星》(选自《杀马特,我爱你》片中溜冰场的桥段) 片尾曲:文米米《我爱杀马特》(《杀马特,我爱你》片尾曲) | 延伸阅读 | 【1】《可是没有精彩的杀马特,只有生命极其贫乏的杀马特》 李一凡在一席的演讲,他认为这篇引发了 2020 年下半年关于“杀马特”的公众讨论。如果你想知道你附近是否有线下放映,可以关注导演微博@李一凡的,他常在上面更新消息。 【2】《荒原上的杀马特》 《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报道。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导演李一凡和“杀马特教父”罗福兴的故事,这篇报道是个好去处。 【3】谷子、吧唧和摆阵 谷子=goods,吧唧=badge,是日本ACG产业中常见的文创衍生品。爱好者会将收集到的所有衍生品铺满桌子或墙面,以此表达对角色或作品的喜爱,这种行为被叫作“摆阵”。 2020 年 12 月,日本动画《咒术回战》热播期间,有粉丝发出 9 张“摆阵”图片,为角色“五条悟”庆祝生日,一些网友指责该粉丝“炫富”、“精神贫瘠”。目前,当事人已经删除微博。 【4】外滩金融中心(BFC)→东街→陆家宅支路→豫园 2020 年 12 月 12 日,我和朋友约在外滩金融中心吃饭,但探索目标是周围的老房子。那里没有围栏、电线和高楼,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去转转。我们遇到了用自行车当招牌的修车师傅,但他告诉我们,这是 2015 年广告公司替他做的,当年这里还刷过一轮外墙。这片区域已被纳入拆迁规划,将于 2021 年消失。 △ 东街的房子通常只有 2 到 3 层,一户人家屋檐下却放着 5 台洗衣机。因为房租低廉,这里吸引了很多外来务工者。摄影 | 陈舒逸 | 后期制作 | 程悦、邢梦妮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加入我们的读者/听众群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这是未来预想图团队为你呈现的一期特别节目。在刚刚过去的 2020 年年末,我们在团队内部发起了一个征集,请成员分享他们心目中 2020 年最值得推荐的歌曲。 推荐标准很简单,无论这首歌是在过去一年里打动过你,或是给你带来了开心,或者伴随着一段深刻的记忆,只要你觉得很值得推荐,就可以分享出来。因此,收集到的曲目的风格也很多样,包括了独立摇滚、日韩流行、华语金曲、爵士乐、交响乐等等。最终,我们整理出了 21 首歌,在 2021 年的第一期节目中呈现给大家。 节目中播出的是这些歌曲的节选片段。收听完整曲目,可以通过微信推送中的信息和链接在各音乐平台收听。 谢谢在 2020 年收听和支持《现在进行时》的你,希望这些歌曲和我们的播客节目,可以在新的一年里继续陪伴你。 让我们在歌声中开启新的一年。 |客座主播| 董思哲 |歌曲推荐者与歌曲信息| 01:42 费灿亚:Luke Thompson《On a Slow Boat to China》 03:27 邢梦妮:British Sea Power《Want to Be free》 06:53 陈紫雨:ユラユラ帝国《ユラユラウゴク》 11:11 侯珺:10cm《근데 나 졸려》 14:31 钟昂谷:邱比 CHOVBE《Holy afternoon》 16:23 白若晶:Gaho《시작》 18:55 杜竞草:TIMERS/悬铃木《月儿弯弯照九州》 23:25 管佳音:重塑雕像的权利《一生所爱》 28:51 戴楚云:星野源《Pop Virus》 32:26 甘若兰:林子祥《敢爱敢做》 36:01 杨舒涵:Uru《Break》 40:18 许强:房东的猫《下一站,茶山刘》 46:25 励蔚轩:Klaus Badelt《He's a Pirate》 48:42 顾笑吟:Ludwig van Beethoven《c小调第五交响曲 第二乐章》 52:24 顾丝丝:Mort Garson《Plantasia》 55:59 刘小宇:Ahmad Jamal《Poinciana》 60:21 黄婉华:陈奕迅《陀飞轮》 64:43 巩昌:华晨宇《烟火里的尘埃》 69:07 林洵:Seventeen《MY MY》 72:40 曾丹璇:IU《복숭아》 76:01 董思哲:蛙池《孔雀》 | 后期制作 | 董思哲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加入我们的读者/听众群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 图片来源|NASA 这是未来预想图团队为你呈现的一期特别节目。我们记录下这一年里打动自己的声音,愿它们能陪你度过 2020 年最后几个工作日。 我们开始期待 2021 年了。 |客座主播| 汤一涛 |声音记录者与叙述者| 00:53 刘迪新@东京:每天把我从床上拽起来的力量 03:45 黄婉华@广州:“原来也不止自己,在孤独地面对这一切。” 05:47 罗西琳@北京:“我爱爸爸。” 07:10 杨舒涵@金华:全家的便利店入店音乐,是我们的温暖时刻。 09:30 林洵@广州:“警觉其实是个中性词。” 11:56 侯珺@北京:你能体会到一个中国胃对火锅的渴望吗? 15:18 乔蔚@东京:“在听到收银时,机器和硬币‘咔咔’声的瞬间,我才重新有了实感。” 16:41 甘若兰@爱丁堡:“‘呲呲’两声,是牛奶注入灵魂的时刻。” 17:55 方沁茗@杭州:还在纽约时,我躺在一架三角钢琴下录下这段琴声。 21:47 肖文杰@上海:“最强的世界,只有靠自己的手,才能画出来!” 24:08 易晓丹@杭州:一只贪吃的小猫,与我的距离更近了。 25:42 方沁茗@杭州:我记录下了疫情期间纽约人在阳台上彼此的鼓励。 27:55 杨舒涵@金华:在爱丁堡,人们也会为医护人员送上祝福。 31:58 杜竞草@上海:“人即使到了八九十岁,也不会丧失野心和自尊的。” 35:13 费灿亚@杭州:“虽然只是路边的公众场所和移动音响,歌声里甚至带着路人说话的声音,但是真的让人快乐。” 36:42 刘舒婷@上海:新裤子,五条人,纪念品的大甩卖。 39:15 钟昂谷@东京:每天我会乘坐东京一条超短的电车路线,那些“叮叮当当”让我心安。 40:41 邢梦妮@上海:“对我来说,那时候的安静就特别值得保留。” 42:31 董思哲@上海:“在现场的话,你能浸泡在他们细节非常充沛的声音里面。” | 后期制作 | 汤一涛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加入我们的读者/听众群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从“人人都有绿台板”到大通铺格子间,再到更自由舒适的工作环境,我们的工作空间正在发生各种变化,但是,你的工作更快乐了吗? 围绕“工作”这个词,我们有太多吐槽与抱怨。我们今天就做了一期特别的节目:从大家对工作空间的需求谈起,再到工作空间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国家职场环境的特征与工作方式变化,我们打算好好捋一遍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工作”。 毕竟,没有比看别人工作更令人快乐的事了。 本期节目也是现在进行时的第一次商业合作,由瑞安房地产旗下的办公业务管理品牌瑞安办公特别支持。我们希望“广告”也能提供更多价值,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 主播 | 赵慧 | 未来预想图主编 | 对谈嘉宾 | part 1 波波夫 | 落笔都是真问题,直面青年苦与痛。《中国新闻周刊》原主笔,关注被技术改变的世界,相信人性光辉的绵长。刚刚出了一本新书《倦怠:为何我们不想工作》。微信公众号:波波夫同学。微博、豆瓣、知乎:@波波夫 Part 2 富大人 | 《第一财经》YiMagazine 职场专栏作家,吐槽一线从业者,著有《在吗?》。 王一 | 建筑师,居住在东京,这次她聚焦于观察与吐槽日本职场。 | 时间轴 | 06:44 办公室职员是如何第一次成为作家笔下的故事主角的? 08:56 “白领”一词是怎么出现的? 10:49 我们今天在办公室的人,并没有感到比巴托比更幸福。 14:16 硅谷公司们提供更好条件,展开一场抢夺优质大脑的竞争 17:20 现在有很多新的、酷炫的办公室,它们意味着格子间文化的解体吗? 27:50 反抗传统办公模式的价值可能在于反抗本身 38:00 自由职业者可能会严重地自我剥削和自我压榨,工作时长可能会更长 42:46 既然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在工作,工作时间是不是可以合理摸鱼了? 44:30 对空间需求的满意度和工作需求的满意度其实是两件事 46:12 难道你加入一家公司,就是喜欢这家公司前台的设计风格或食堂吗? 52:10 日本传统办公室,上司的办公桌永远在里面的角落 56:16 医生的绿台板下面都压了什么秘密 58:03 新的办公室“跟上时代”的元素很雷同——有猫 61:06 剧组来借办公室拍电视剧却最终放弃。课长痛定思痛,打掉一整面墙放书和建筑模型 65:43 我宁可在工位上看看手机看看书,也不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在阅读室用功 66:36 职场剧建构了一堆对职场的错误印象 67:00 真实的编辑部哪有那么整齐 67:54 建筑师都像修仙一样穿个袍子坐在办公室,因为扎哈的形象就是穿一身袍子? 72:19 一个工位的状态,就能看出你对公司的疏离程度 72:57 吃饭还分男女生,我们幼稚的日本职场啊! 80:05 如果说厕所是精神园地的话,吸烟室就更是了 87:55 把权力与老板关在牢笼里,让自由的空气飘在外间 90:50 所谓的自由工作时间,就是你得 7 × 24 小时随时待命 91:28 在日本,当你在屏幕上打下“我下班了”这几个字,再按下回车,你就可以消失了 92:37 东京许多咖啡馆并不欢迎你带电脑进去 94:48 在宅勤务带来的新商机——监视软件。你要时不时地摸键盘才能保证自己处在工作状态 | 延伸阅读 | 《录事巴托比·一个华尔街的故事》(Bartleby, the Scrivener: A Story of Wall Street):是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短篇小说,1853年首次以匿名形式分为两部分在《普特南杂志》(Putnam's Magazine)上连载。在这个故事中,一位华尔街律师雇佣了一位新职员,经过一番艰苦的工作后,这位新职员拒绝复印文件或做任何要求他完成的工作,并说:“我宁愿不。” 在宅勤务:自今年疫情开始,保守的日本公司不得不以新的工作形态作出应对。很多公司让员工错峰上班,或者干脆一周有好几天都让员工在家工作(在宅勤务)。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公司们开发出各种监控系统,比如让员工们要维持键盘活跃状态,或者即时回应上司的夺命连环 call 等等。还有一些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也是订单暴增。日本亚马逊甚至推出在宅勤务专题,集合了小型办公桌、电脑支架等商品,以满足各类“新型需求”。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2004 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纽约时报》认为她解放了建筑几何学,并赋予它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她的作品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银河 SOHO、望京 SOHO等。她平时的着装风格是——喜欢穿一身袍子。 印巴边境被关8个小时,副官和我聊起了哲学 | 播客 008:在这期节目中,我们邀请到潘博(潘尼克),聊聊他一次前往埃及的旅行经历。潘博在他于《第一财经周刊》担任记者时,花了一年做这次 gap year 旅行。他途经泰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约旦,最终到达埃及。他的旅行方式与我们不太一样,但听起来也足够迷人。我们跟他聊了聊,他到底沉迷于这段旅行中的什么体验,以及那些我们可能在旅行之前犹豫的、感到纠结的东西。 《重版出来》:日本 TBS 电视台 2016 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由土井裕泰、福田亮介、冢原あゆ子执导,野木亚纪子编剧,黑木华主演。该剧改编自松田奈绪子的同名漫画,讲述了新人漫画编辑在出版业界奋斗的故事。 《半泽直树》:2013 年播出的日本电视剧,由福泽克雄执导,堺雅人、上户彩、香川照之等主演。《半泽直树》主要讲述在泡沫经济时期进入东京中央银行的银行职员半泽直树一边同银行内外的“敌人”斗争,一边贯彻自己的信念“不能像机器一样对待身边的人”,对待恶人要“以牙还牙,加倍奉还”的故事。第二季已于 2020 年播出。 社畜和积极员工之间,其实只差一个。未来预想图与瑞安办公对工作中的“掉血时刻”的联合吐槽。我们在文章中尝试了新的互动表达形式。支持甲方,从我做起:) | 本期节目中引用的音乐 | どうしますか、あなたなら | 日剧《这个不可以报销!》主题曲 | 后期制作 | 董思哲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D-Labo),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加入我们的读者/听众群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 主播 | 赵慧 | 未来预想图 主编 | 对谈嘉宾 | 孙谦 | 书萌创始人,书店行发起人。《从 0 到 1 做书店》课程作者及讲师,新浪潮书店顾问。国内首部书店日历《书虫的天堂》主编;《书见》系列副主编。 江凌 | 重庆人,85 后,曾在世界 500 强外企任职,2016 年辞职后在重庆创立独立书店品牌刀锋书酒馆,全职书店主理人至今。同时也是一名写作者,出版过两本短篇故事集。 | 时间轴 | 02:36 书店人平时都在观察什么? 05:38 刀锋:one for read, one for sale 08:10 传统书店与新式书店的不同? 11:23 2011 年后,入行的独立书店人基本都没赚到钱 12:15 书店只靠新书就死定了 17:23 为什么我的绝版书都不卖? 17:56 一家好的独立书店,第一是选品,第二是活动 18:30 未来书店,真的无法用图书销售去定义 20:09 如果线上线下的书籍同价,我可能仍然在网上买 22:23 不是只有卖书才是书店:文化标签与景观标签 31:48 打卡是对个人标签的塑造 33:34 在连锁书店消费多少不重要,进了场子就行 35:26 独立书店欢迎打卡,但更希望回归阅读这件事 41:42 选书不是品位,而是底气 51:58 书店经营者关注哪些? 52:10 为什么茑屋来中国也装了大书架? 57:41 做书店,只有活下去,意义才能实现 | 延伸阅读 | 【1】《吃醋的人生》:“商界思想家”冯仑亮出了他的本意:让我们回归商业的本质。“一名企业家,如果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可以做好三件事:看未来的方向,算别人算不清的账,做别人不做的事。”这是一本讲商业人物、商业掌故、商业中的人生体会的书,为什么会起名为《吃醋的人生》呢?当我们吃惯了主菜、大菜的时候,会稍微来一点醋,调调味。商业也是一样,它有值得我们咀嚼和回味的另一面。用“吃醋”的心情来看那些端正的、高大上的商业故事,来对照过去我们不注意的一些商业定律、法则和规范,是一个很有意思、相映成趣的事情。 【2】那个人人皆知的诚品书店终于把店开到了东京:你可能已经看了各种“探店报告”,但你有想过吗——诚品书店为什么要在此时出现在那里? 【3】我们不知道去哪里的时候,就会来诚品:诚品书店台北敦南店以 24 小时不打烊的概念,在读者中有极高人气。因租约到期,这间店已于 2020 年 6 月 1 日停止营业。我们在 mook《下一代书店・光颜值还不够!》里归纳了诚品书店的商业法则。 【4】从书开始,不止于书:这是我们刊登过的一篇文章,记录了一场由选书师幅允孝为主角的线下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特别装置展“书之结:猜你喜欢”,以及特别讲座“从书开始,不止于书:拓宽文化空间的边界”。 【5】播客 Vol 03:你可能误解了茑屋书店:这是我们曾经的一期播客。搜一搜茑屋书店,出来最多的评价是“世界上最美的书店”,它被打上的首先是外观和硬件上的标签。硬件、设计对茑屋来说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这些不是这个书店所有的东西。 | 后期制作 | 罗西琳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 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这期播客节目形式上有些特别,也是我们一个新尝试——这期节目由未来预想图和“故事打捞员”联合呈现。 5 年前的这一天(12月12日),是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闭幕日,我们可能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巴黎气候大会。这次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近 200 个国家在这次会议上达成共识,要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故事打捞员”请来了 3 位当时在大会现场的嘉宾,和大家聊聊这次历史性谈判背后的故事。嘉宾们还聊到了气候变化领域的职业化,目前为止的国际合作和未来行动目标。这五年来,人类离可持续生活更近了吗? | 对谈嘉宾 | 姜梦楠 | “故事打捞员”主理人 李硕 | 绿色和平资深政策顾问 李婧 | 环境与气候记者 宋瑞明 | 哈佛大学在校生,巴黎气候大会青年代表团成员 | 时间轴 | 07:07 巴黎气候大会现场,150 多个国家的一把手都来了 14:03 气候问题如何变得越来越主流化? 18:40 NGO、青年观察员、记者……为什么他们决定做气候工作? 29:11 见证理想主义者改变世界:全人类携手合作的“高燃时刻” 32:53 在气候谈判大会忙到暴瘦,要准备两条裤子 34:20 大会外交官“群殴”谈判,围个圈儿,站位都能反映国力强弱 37:25 一个来参与国际谈判的“高中小朋友” 41:39 2012 年,忘不了 7·21 暴雨 47:17 瑞典少女 Greta 真的让大家更关注气候变化了吗? 51:35 说到气候变化,大家的默认解决方式都是种树 54:40 席卷西方的绿色思潮 57:26 中国为气候变化做了些什么? 63:07 碳中和,中日韩低碳发展的“三国演义” 68:07 美国大选是结束了,但气候行动不会结束 73:50 延迟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聊聊未来 △巴黎气候大会最后敲锤达成协定。 △李硕在巴黎气候大会现场。 | 延伸阅读 | 【1】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由联合国主办,自 1995 年起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参与国均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结方。 1997 年 12 月的京都气候大会上,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的第一份国际协议。2009 年 12 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但因为该协议不具法律效力,一些绿色组织和媒体认为这是一场遗憾收场的国际气候谈判。 2015 年 12 月 12 日,联合国在巴黎举行了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 200 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12 月 12 日也是本播客纪念的日子。 【2】《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世界上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简单来说,以后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谈论的气候问题,都是以这个公约为基础的,而且该公约具有法律效力。 【3】绿色和平组织:简称“绿色和平”,这是一个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于 1971 年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宗旨是促进实现一个更为绿色,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4】7·21 暴雨:2012 年 7 月 21 日至 22 日 8 时左右,中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雨,其中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 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截至 2012 年 8 月 6 日,北京已有 79 人因此次暴雨死亡。 【5】代际公平:“代际公平”是可持续经济学强调的资源配置理论,也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当代人应该为后代的利益保存自然资源,而当代人必须清偿前代人留下的“自然债”。 【6】碳中和:碳中和是一种新型环保形式。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后期制作】 姜梦楠、宋瑞明、邢梦妮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认识我们】 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故事打捞员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 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今年 7 月,日本杂货店品牌 LOFT 进入中国,在上海美罗城开出内地首店,吸引了大量客流。未来预想图曾出过系列报道,包括日本杂货进中国打算采取慢慢走的姿态,还有对店铺的采访。这期播客将结合这四个月以来的观察,聊聊店铺的现状,以及围绕价格问题这道难关,挖掘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探寻弥补价格劣势可能的出路。(顺带一起吐槽不伦不类的生活方式集合店。 | 对谈主播 | 赵慧 | 未来预想图主编 肖文杰 | 未来预想图编辑,《第一财经》杂志主笔 | 时间轴 | 01:08 Loft 内地首店,我们看到更多游客 04:24 绕不开的价格话题,忍不住地淘宝比价 13:14 用旅日观光客想象中国本地消费者,第一步就走错了 17:12 聊聊消费力,一顿饭的价格相当于当地一瓶矿泉水的几倍? 20:08 平价替代品“MUJI 风”泛滥,而真无印良品如何做到屡次降价 24:49 日本品牌进中国,常见的商业模式 29:26 还未跟上脚步的杂货企划力和编辑力 36:31 关于生活方式集合店的一些吐槽 44:17 店铺的成功源于创新,而不是模仿 | 延伸阅读 | 那些勾人心魄的日本杂货店如何而来,又为什么变成这样:我们曾在这篇文章中梳理过日本杂货商业史,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日本的杂货文化。 日本杂货店,入华慢慢走:2020 年 7 月 24 日,日本杂货店品牌 LOFT 进入中国,在上海美罗城开出内地首店。我们当时做了一篇比较详尽的报道。 我们的 mook《就是要逛才有趣!新·商业空间大改造》:好的商业空间,具有多重魅力,可以满足人们购物、逛街、会面等多种需求,让人想一逛再逛。同时,这样的空间因为可以吸引并留住大量的人群,也会带来更好的商业回报,形成一个良好的反馈场。 SPA模式: SPA 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由美国服装巨头 GAP 公司在 1986 年公司年度报告中,为定义公司的新业务体制而提出的,是一种从商品策划、制造到零售都整合起来的垂直整合型销售形式。优衣库就是运用这个模式的代表品牌。SPA 模式能有效地将顾客和供应商联系起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首要目标,通过革新供货方法和供应链流程,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东京 MIDTOWN 日比谷:一座结合了购物商场、商业大楼、美食休闲、艺术文化等功能的大型复合式商业设施。该建筑地上 35 层,地下 4 层,是东京日比谷地区的地标之一。 宝龙公寓 Designed by MUJI:位于上海宝杨宝龙广场,是全球首家由 MUJI 提供一体化设计的公寓,囊括了 MUJI.com、长/短租房间、MUJI 员工宿舍等,于 2020 年 11 月 27 日正式发布。 | 后期制作 | 李幸倍 | 收听方式 | 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 App、苹果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收听节目。 | 认识我们 | 微信公众号:未来预想图,欢迎关注我们的更多内容 你可以添加官方微信(D桑):dream-labo,加入我们的读者/听众群 | 联系我们 | [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