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尔达·塞尔,生活在城堡中的小公主。那是一座用父亲的政治古板和母亲的温柔顺从打造的城堡,安全而坚固,在父亲的“保护”下,她的姐姐们最终都嫁给了父亲眼中“合适”的爱人,过上了大家眼中的幸福生活。 但她不要,她要自己选择爱情,不要为在没有思考能力前被灌输的规矩所捆绑。 她渴望爱与自由,但又害怕失去她所拥有的物质世界。她很幸运,所爱之人凭借其处女作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 她成为了泽尔达·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的黄金女郎。那是一个疯狂的,令人沉沦的,也是美丽而深刻的时代。她沉迷于爱情之中,享受着物质的盛宴,但狂欢之后却是无尽的空虚。爱人总是被聚会、朋友和创作所抢走,他是她的全世界,而她好像只是他的一部分,她陷入了迷茫。 “亲爱的,我该做什么?” “亲爱的,我要成为一个芭蕾舞演员。” 幸运的是,二十七岁,她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开始在舞蹈世界里闪闪发光。不幸的是,刻苦的训练让她的腿难以承受,她的舞蹈生涯很快终结了。 失去了舞蹈,她的生命好像被抽空了,精神世界崩塌了。无法再用双腿去舞动人生,幸好还能用文字来表达。亲情、爱情、友情……她在寻找爱的过程中也在慢慢找到自己,由此开启新的人生。 Save Me the Waltz,I will dance to my heart’s content this time. 本期主要内容: 1.00:20 作者简介 2.05:18 阅读感受 3.07:30 在亲情、爱情和爱情中成长 4.25:12 情的意义 5.39:39 精彩描写 6.44:38 心得感悟
“人生不管怎么样都像笨蛋一样,只是小时候不知道而已”。 本期我们共读的书是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为了避免因为翻译导致的难以理解,特地选了赖明珠的译本。 没想到,这次阅读对于我们两个来说都是一次很轻松却很有感触的阅读体验。 跟随着一个叫做卡夫卡的少年离家出走,经历了他15岁这莫名奇妙的一年。 旅途中认识了很多奇怪却又特立独行的人。 能跟猫对话的老人、神秘的图书管理员、沉默寡言的图书馆长、没看过书的卡车司机......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一场通往内心的探索之路,做了一次沉浸的冥想。 书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 佛陀的弟子“茗荷”,因为不够聪明被佛祖要求给别人擦鞋子,他默默地擦了10年、20年最后开悟了。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生或许显得有些荒诞和可笑。 但是这难道不是一个宽慰吗? 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我们或许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擦着鞋子”。 毕竟什么能叫做“聪明”的一生呢。 或许正是日常平凡而愚蠢的小事中,存在着我们人生的修行。 本期主要内容: 1. 00:10 作者和作品介绍 2. 18:00 阅读感受 3. 23:20 喜欢的人物和情节 4. 40:30 不喜欢本书的地方 5. 44:00 精彩描写 6. 48:00 这本书在讲什么?
“每天清晨醒来,我都沉浸在不可言喻的清高和希望中。” 原来这就是年少得志的感觉啊! 二十四岁,凭借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一炮而红。他创造了“爵士时代”,塑造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成就了作家菲茨杰拉德。 他始终相信生活是一件浪漫的事。 生活中,他执着于寻找永不散场的狂欢;小说中,他总是在塑造灾难。 过早的成功赋予了他创作灾难的想象力,但却偷走了他抵抗现实的意志力。狂欢与孤独,赞美与指摘……后知后觉中,他的梦想早已迷失。 美国梦化为泡沫,他的黄金时代也已退场,袭来的是生活的重击,他成为了电影商人的附庸。眼睁睁看着文字的力量屈居于另一种华而不实,粗制滥造的力量之下,他不能接受,但无力反抗。猛然惊觉自己在某些方面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优秀了。 盐若失了味,怎么可能再咸呢? 但生命总是向前的,毁灭之后总能迎来新的宁静,繁华之后是平静,但也会出现惊喜。即使无法像当初那般耀眼,但也可发光发热。 本期主要内容: 1. 01:00 作者简介 2. 04:27 本书介绍 3. 10:55 阅读感受 4. 12:41 小说分享 (1)13:03 一错再错:爱与权力 (2)23:19 一次异国旅行:灵魂伴侣 5. 31:39 文字中的菲茨杰拉德 6. 37:15 精彩描写 7. 40:00 如何再次拥有活力? 8. 48:50 意义是什么?
本期我们共读的书是波兰女性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这是一本由84个时间碎片构成的书。 有人的时间,有“恶人”的时间,有死人的时间,有守护天使的时间,有游戏的时间,有植物的时间,物品的时间,还有太古的时间。 “太古是个地方,它位于宇宙的中心” 所有在这个“宇宙的中心”存在的一切,都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地变化与消磨。 但是我们作为人的视角来阅读这本书,会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 代入破损的洋娃娃、代入战火中辗转的咖啡磨,代入蘑菇丝、代入椴树,代入可能存在的温柔注视着自己的上帝或是天使的视角,再看书中几代人的经历,是一种不同于人感知时间的状态。 只有人无法活在当下,受困于时间之中,变成最面目全非的样子。 但也只有人需要时间,去长大,去成长为自己向往的样子。 本期主要内容: 1. 00:30 作者和作品介绍 2. 04:00 阅读感受 3. 11:10 米霞的时间与天使的时间 4. 24:00 一直不幸福的“地主” 5. 26:10 镜子般的麦穗儿 6. 28:40 精彩描写 7. 39:40 离开太古的阿德阿卡 8. 41:00 活在时间之内的人
大家好,我是尼尔斯。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我可以和动物们对话。 这是真的,请你们一定要听我说完。 我惹恼了小土地神,被变成拇指大小,但我竟然能和动物们对话,更神奇的是——我被我的鹅带到了天上。 我们跟着大雁们游历了整个瑞典,从南方的平原一直到北方的高山。 我们越过了有三个层级台阶的布莱金厄,看到了厄兰岛那只蝴蝶,也见到了那已安睡海底的威尼塔……原来我的国家是这么有趣。我懊恼我没能抓住机会拯救沉没海底的威尼塔,但我站在一个教堂废墟前时我不再悲伤了,如果城市会衰败,不如让他永存在海底。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也许人们更喜欢现在所存在的。 看仙鹤大舞会,帮小松鼠找妈妈,为死去的老妇人守灵,惩治可恶的狐狸斯密尔……原来生活是如此有趣,帮助别人是如此快乐,对待动物却如此残忍。 我无法忘记绿头鸭雅鲁那悲伤的鸣叫,他这一生只度过了一个夏天、一个秋天和一个冬天。 他被猎枪击中,绝望之时一位长工把他带回家养护,养好了伤,也养好了心情,他决定和他们永远在一起。他跟着长工去浅滩,他兴奋地唤来朋友想要诉说人们的善良,但没想到这竟害死了他们。原来那不是爱,救他是为了利用他做诱饵,他们还要把湖水抽干做耕地。 我们为了自己的私欲疯狂地开山采矿、填湖种田、捕食动物……但这个地球上不只有我们啊, 世界可能也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运行,换个视角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色彩。 最后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家鹅也能飞上高山,飞过大海,飞向天空,天空很大但不会有家。 本期主要内容: 1. 00:27 创作背景 2. 01:46 书籍简介 3. 03:51 童话分享 4. 05:29 阅读感受 5. 11:27 瑞典城市 6. 21:32 安全还是自由? 7. 29:13 死亡,分别,快乐,爱 8. 35:00 心得收获
本期我们共读的书是作者石黑一雄的《长日将尽》,这本书获得了1989年的布克奖。 《长日将尽》讲述了一个英国豪门勋爵的管家史蒂文斯的一生,他梦想成为最伟大的管家。 在追逐这一理想的过程中,他舍弃了与肯顿小姐的爱情,忽视了和父亲的亲情。 他服侍的老主人达林顿勋爵却在时代变化中也变为人人唾弃的亲纳粹者。 到头来一切成空,只有他一个人坐在沙滩旁的椅子上痛哭流涕。 书前半部分的描写都是由史蒂文斯的视角展开的,展现的是一个尽职尽责,满脑子只有雇主和工作的严谨刻板的一个史蒂文斯。 后面在史蒂文斯的出行过程中,随着他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人,他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职业,迫切想见肯顿小姐并且希望她回来,慢慢得,那个处在怀疑理想,后悔失去爱情的另一个史蒂文斯才慢慢揭露出来。 人或多或少都在某些时刻自我欺骗,自我说服。 在做出某些选择时,放弃另一些选择,或者是无所可选。 到生命的尽头才发现蹉跎了一生。 译者说这本书是给无可慰藉之人以慰藉,就像我们跟随着史蒂文斯的一生,感叹他的失去与不甘。 可是最后史蒂文斯依旧笑着说出:我的确应该不要再这么频繁地回顾往事,而应该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把我剩余的这段人生尽量过好。毕竟,总是这样没完没了地往回看,总是自责我们当初的生活并没有尽如人意,终究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想,我们也可以像史蒂文斯一样,有勇气重新开始,无论何时。 本期主要内容: 1. 00:30 作者和作品介绍 2. 05:00 我们的阅读感受 3. 12:10 史蒂文斯选择了什么? 4. 23:40 严肃刻板的人怎么应对笑话? 5. 32:10 精彩描写分享
村南头有个大坝,每年雨季这里将上演一场弘大的音乐会——蛙之丰收。呱~呱~呱~,先是零碎的几声蛙鸣拉开序幕,接着蛙声此起彼伏,时而高昂时而紧凑,从白天到黑夜,不曾停歇。 老师告诉我们说,青蛙是人类的朋友,他们捕食害虫,让庄稼更好地生长。 丰收之时,笑声和蛙声穿梭在乡间田野中,连绵不断。 后来,青蛙越来越多,但粮食却越来越少了。 村长请来了一位种植专家,他告诉大家说,要想粮食增产就得青蛙减产,青蛙太多,害虫不够了,那些帮助庄稼生长的虫子也被他们吃了,得控制控制了。 “喂喂喂,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种植专家说了是青蛙吃了我们的粮食,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他们,保护我们的村庄。” 青蛙没了庄稼真能变好?总有村民把蝌蚪偷偷带回家,把他养大去捉害虫。 不知谁说青蛙肉质鲜美,有益健康,那场捕杀变得更加肆虐疯狂。 粮食多了,蛙声断了,大坝干涸了,它留不住雨水了。 但树林却越来越少,大家好像无法呼吸了。 村中一位长者说,我们杀了青蛙,破坏了村庄的平衡。还有人说,有了青蛙,环境会好的。 村长组织大家往大坝里注水,为青蛙种田养虫,祈祷再听到蛙声。 现在,蛙声又出现了,时断时续。村里有人开始养青蛙,有人养了一池蝌蚪,也有人开始害怕青蛙了。 本期主要内容: 1.00:06 本期简介 2.01:50 计划生育 3.05:59 阅读感受 4.10:16 姑姑万心 5.21:38 今非昔比 6.24:57 精彩描写 7.34:02 是非对错 8.43:34 总结延伸
本期我们阅读的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被誉为作家的作家,《百年孤独》也是一部全球销量破记录的诺奖作品。 这本书用魔幻现实的写作方式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在马孔多生活到消亡的百年故事。 作者借用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各个人的人生,讲述了一个个奇幻的故事。 出乎意料地好读且好看,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能拿出来细细品味。 马孔多的百年兴衰映照整个北美洲的残酷历史 “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 布恩迪亚家族百年孤独之下却是每个人宿命般的无可逃避的命运。 “孤独避无可避,唯有直面。” 本期主要内容: 1. 00:10 我们为什么读这本书? 2. 02:00 作品作者的介绍 3. 06:00 为什么说这本书很好读 4. 15:40 拉丁美洲的孤独 5. 22:10 书里的人物为什么这么孤独?我们日常感受到孤独的时刻 6. 43:30 精彩描写分享
大家应该有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吧? 一次体检,他突然被确诊为重症,但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还没有为离开做好准备,于是他努力与时间赛跑,当一切近乎完满之时,他被告知误诊了。 这听起来可能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但其实他挺幸运的,他有机会进行一次死亡预演。死亡无法预知,恐惧无济于事,所以我们将恐惧转化为活着的激励。 “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 这句话好像可以轻松地说出口,那时我们心中总觉得死亡很遥远。但临终之时,我们会选择如何度过“最后一天”呢? 最后一天,有人去环游世界,有人在垂死挣扎,有人在忏悔过去,也有人在迎接新生。活着不一定清醒,死亡可能是新生。或许“死亡”只是另一个星球的代号,我们长大总要离开家。我们在未知与不安中来到这个世界,但我们还是勇敢地长大了,我们终究是热爱这个世界,我们会害怕离开。没关系,有人迎接我们的到来,也会有人陪伴我们告别。 好好生活吧,不要让告别太过苍白,最后一天与这个世界友好告别,大家都能好好地说出再见。 本期主要内容: 1.00:30 临终关怀 2.02:44 本书简介 3.03:06 红斑狼疮女孩赴瑞安乐死 4.07:00 重新认识死亡 5.30:30 做志愿 6.35:03 宽恕自己 7.46:00 阅读感受
本期我们共读的是克罗地亚籍贯的荷兰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她的代表作品有《疼痛部》、《狐狸》、《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和《多谢不阅》。 我们本期选择读了她的一本小说《疼痛部》,为了方便理解文章背景,同时共读了一本她的散文集《多谢不阅》。 《多谢不阅》从标题上就充满着讽刺,文章写出来是给别人看的,她却偏要感谢别人不读。 这本书包含了作者在1996年-2000年期间对自身和文学处境的剖析和点评。 现在读来依旧充满着前瞻性。 “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人类自己成为他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忙于对自己进行制造、改造、创造与再造。” “市场才是决定潮流与文学品味的主宰,所有保守主义、精英主义与文学悲观主义都要靠边站。” 《疼痛部》则更像一本自传体的小说,讲述了一位被迫从克罗地亚离开的女性,来到陌生的国度荷兰,在面对一群同样来自祖国流亡者,经历痛苦与挣扎,救赎与毁灭的经历。 本期主要内容: 1. 00:40 作者和作品介绍 2. 06:00 凭感觉能够判断书的好坏吗? 3. 12:30 聊写作 4. 25:30 被迫的自我改造 5. 36:40《疼痛部》阅读分享
“我之所以会跟我的妻子结婚,是因为她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同时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缺点。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泛黄的皮肤上布满了角质,单眼皮和稍稍凸起的颧骨,一身生怕惹人注目的暗色系衣服。正因为这样,我才觉得舒坦。我不必要求我自己,我可以要求她。但她突然要吃素,她真是疯了。” 我做了一个梦,数百块硕大的、红彤彤的肉块塞满了我的梦,我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但我也还是吃了,我无法忘记用牙齿咀嚼生肉时的口感,我不认识我自己了,那不是我的脸。 我无法解释这种似曾相识又倍感陌生的感觉……也无法讲明那种既清晰又怪异和恐怖的感觉。我不要吃肉了。 丈夫、爸爸、弟弟、妈妈、姐姐……他们都强迫我吃肉,他们说我需要。 但我其实需要阳光,我要晒太阳。 画笔繁育了我,紫色和红色半开的花蕾在从背后绽放,细细的花茎沿着侧腰延伸,在右侧臀部绽放出一朵黄色雌蕊的紫色花朵,我要成为一棵树。 其实我是一棵树。 不会说话,没有好奇心,没有感情流露,我只要扎根,我要长成一棵树。 不必吃肉,也不会被吃,只需蓬勃向上的生长,我会一直在。 本期主要内容: 1.00:30 本期简介 2.01:26 阅读感受 3.08:03 英惠的成长与选择 4.36:15 “完美”姐姐 5.40:05 活着死亡
本期我们共读的是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古恩的科幻小说《失去一切的人》。 物理学家谢维克从“乌托邦”阿纳瑞斯星球出发,成为时隔160年后第一个前往乌拉斯星球的阿纳瑞思人。 由于在学术上被打压而无处倾诉他选择来到乌拉斯,想要认识一下这个只在书本上被当作批判对象的星球。 他两手空空踏上飞船,以外星人的身份却在乌拉斯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相较于阿纳瑞思的贫瘠沙漠他震撼于乌拉斯的海洋和生物。 相较于阿纳瑞思的饥荒与匮乏他目眩于乌拉斯的舒适环境和数不尽的各色商品。 他在其中生活了一年。 直到乌拉斯突发战争,他才意识到他所没有看到的乌拉斯的那一面,他的祖先为什么宁愿到阿纳瑞思那么贫瘠的地方也要离开乌拉斯。 这里的人拥有一切,人人却依旧在忙着占有,占有的同时身陷囹圄。 忙着战争与侵略,舒适的条件取决于或多或少的压迫他人。 相较于乌拉斯 他更喜欢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感觉,而不是带着头衔与称号在高下较量。 阿纳瑞思虽然一无所有,人人却都是分享者。 最终,他还是两手空空再次踏上飞船,选择回到阿纳瑞思。 回到那个充满希望,一无所有唯有自由的阿纳瑞思。 本期主要内容: 1.00:30作者和小说介绍 2. 10:30 我们的阅读感受 3.23:00反乌托邦的小说和这本小说的区别 4.32:00阿纳瑞思“乌托邦”有什么不美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