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了。 我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前所未有地希望2018年赶紧过去,因为这一年有太多从小在书里、收音机里或者屏幕上看到的人离我们而去。 就像网友说的,“他们像进行着交接仪式一般,把世界交到我们手中”。 现在的信息太多了,再了不起的人离去,大家也会很快遗忘,继续做手头的事情。这当然没有错,因为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在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的前言里,有这样的话: 在一个民族中,总要有上百万人的存在,一位天才人物才能从中走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总要有上百万无关紧要的时候流逝而过之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节点、人类的星光时刻才会显现。它会决定接下来的几十年、几百年,它会关涉到上百个家族,会左右某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的生活轨道,甚至也会决定整个人类命运的走向。 希望这期节目,能让更多人想起那些群星闪耀的时刻,这样他们才不会真正陨落。 本期歌单: 高姗 - The Road Not TakenThe Cranberries-Dreams B.B.クイーンズ-おどるポンポコリン Gael García Bernal;Gabriella Flores;Libertad García Fonzi-Remember Me SpongeBob SquarePants-Ripped Pants XXXTENTACION-Sad! 高胜美-千年等一回 周华健-难念的经 Aretha Franklin - Respect Audrey Hepburn - Moon River Bruno Coulais - Caresse Sur L'océan Charles Aznavour - La bohème Elliott Smith - Say Yes Nat #King# Cole - Te Quiero Dijiste Teletubbies - Puddle Dance The City Of Prague Philharmonic Orchestra、James Fitzpatrick - Captain America March 卢凯彤 - 廿九岁的遗书 三叶草演唱组、崔京浩 - 通天大道宽又阔 沙宝亮 - 暗香 盛中国 -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王丹凤 - 小燕子 西城秀樹 - 追憶の瞳~Lola 野見祐二 - はにゅうの宿 臧天朔 - 朋友 郑绪岚 - 牧羊曲
前几天降温,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下雪,干燥的北京再一次没有让我们失望。 看理想新媒体主管猫爷发朋友圈说,“我一个在北京的南方人,现在居然羡慕你们南方人在南方看雪,再见!”。 在冬天,人容易变得懒洋洋的没有活力,但就像李娟在《冬牧场》里写的: 无论如何,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的“正在过去”。我们生活在四季的正常运行之中——这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莫名天灾,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它是这个行星的命运,是万物已然接受的规则。鸟儿远走高飞,虫蛹深眠大地。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应当,寒冷可以抵抗。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北京的雪,我等你啊。 本期歌单: Masetti - 《Our Own Heaven》 Eliane Elias - 《Baubles, Bangles and Beads》
到现在为止,从1998年到2018年的音乐时光旅行就全部结束啦!因为节目容量,还有我个人听音乐的局限性,肯定有不少好歌没有出现在节目当中,请多多包涵,也欢迎你在节目评论区继续补充。 相比前面10年,2008年到2018年,新的综艺、新的软件,让音乐前所未有地普及,我们完全没有了当年听磁带听CD听一盘是一盘那种珍惜的感觉。好处是更多的好音乐让我们的音乐审美不知不觉提升,我们听到的音乐无论是地域还是风格也更加多元:从华语乐坛扩展到欧美、日韩甚至西语地区;从摇滚、爵士、流行、R&B扩展到民谣、乡村、说唱、古风、电音等等。 看上期节目的评论很多人说觉得自己老了,我倒不这么看,我觉得听完这些歌你可以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但不要说觉得自己老了。只要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好奇心,只要我们还能开放、包容地去看待这个世界上新的东西,只要我们还相信更多的可能,我们就没有老,我们就永远不会老。 请继续像年少时的你一样去热爱音乐吧! 本期歌单 水木年华-《一生有你》 五月天-《突然好想你》 至上励合-《棉花糖》 Tank-《如果我变成回忆》 黄小琥-《没那么简单》 Michael Jackson-《You Are Not Alone》 许嵩、何曼婷-《素颜》 Justin Bieber-《baby》 筷子兄弟-《老男孩》 胡夏-《那些年》 One Direction-《What Makes You Beautiful》 PSY-《江南STYLE》 李荣浩-《模特》 张靓颖-《终于等到你》 Avicii / Aloe Blacc-《Wake Me Up》 朴树-《平凡之路》 马頔-《南山南》 Mark Ronson / Bruno Mars-《Updown Funk》 Wiz Khalifa / Charlie Puth-《See You Again》 田馥甄-《小幸运》 Alan Walker-《Faded》 任素汐-《我要你》 伦桑-《山有木兮》 Luis Fonsi / Daddy Yankee-《Despacito》 杨宗纬/张碧晨-《凉凉》 Kendrick Lamar-《HUMBLE》 毛不易-《不染》 五月天-《后来的我们》
嗨,大家好吗?我不是颠颠,也不是dy,我叫好运来,没想到我的人生也会出现代班电台主播这件事。 但这不是我第一次上电台啦,上次跟陈丹青老师还有dy一起,聊了西方艺术(《勾引那些本来就想进来的人》)。后来也都仔细看了大家在微信或app上的留言,我那么浮夸的打广告大家也包容,非常感激大家,所以今天是来赎罪的。 最近大家有没有觉得在微博吃瓜吃得有点累?但还好在一波社会新闻里,艺术也有几个小热点。上月下旬的时候,艺术家蔡国强在佛罗伦萨发布了他的新作品,《空中花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现场的视频,中间烟火放到第四幕的时候,镜头扫到蔡国强,蔡国强老师正在像小孩一样兴奋地大叫。当时看完我就很感动。 除了这个作品,蔡国强还在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展出了他的《花曲》个展。这个乌菲齐美术馆来头也很大,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馆,它收藏有世界最完整的文艺复兴杰作,比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波提切利等,文艺复兴巨擘的作品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因此,它可以算是一个古典美术馆。这样一个古典美术馆,为什么这次却请来了当代艺术家的个展?美术馆馆长的官方回答是,他们要让佛罗伦萨的艺术通过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得到延续。这话听了当没听一样是不是?为什么古典艺术需要当代艺术来延续?当代艺术里有什么? 听过《十件作品里的西方艺术史》的同学大概知道,王瑞芸老师在这个节目里就挑选了当代艺术的祖宗——杜尚的《泉》。这个节目是春天在无锡录制的,dy也去了,结束10集内容的录制后,都快收拾设备了,又跟老师聊起了当代艺术。偶然翻到,听完很感动,一方面是想起在无锡和王老师、dy一起的那个春天,最重要的是,被当代艺术、还有王老师对当代艺术的解读打动了。 因此,这期电台我们来唠个当代艺术嗑吧。 本期歌单 RQTN-Photographies, Emulsion. Intérprétations John Murphy-The Boathouse Foxes in Fiction-Ontario Gothic Akira Kosemura-serena
最近发现一些很久没有出新歌的人在发新专辑,比如蔡依林、陈绮贞、王心凌、阿杜,还有特别让我惊喜的Tank吕建忠。也许还有其他我不知道的,欢迎你在评论区继续补充。 刚进入2018年的时候,网上有一句特别扎心的话:你知道吗?十年前不是1998,而是2008。而现在,2018年也马上就要过去了。 有时候觉得,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我们曾经听过的旋律,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那时候的记忆一起被遗忘被掩埋;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听到了那段旋律,所有的记忆就会突然被打开,也许真的是笑着笑着就哭了。 除了音乐,我没有想到更好的方式回到过去。如果你愿意,就和我一起搭上这趟音乐时光机:两期节目,从1998到2018,每一年我都挑选了几首当年发行的歌曲。 如果你有关于听这些歌或者其他歌曲的回忆,在你不那么忙的时候,我们一起在评论区聊聊呗。 准备好了吗?现在,出发! PS:由看理想和大内密谈一起策划的《中国民谣小史》已经在看理想app上线,主播郭小寒和相征带我们一起重温老狼、朴树、李志、张玮玮等歌手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喜欢音乐节目的朋友不要错过~ 本期歌单: 南拳妈妈——《再见,小时候》 Ricky Martin——《The Cup of Life》 任贤齐——《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林志炫——《单身情歌》 陈红——《常回家看看》 Westlife——《My Love》 周传雄——《黄昏》 F4——《流星雨》 Sara——《即使知道要见面》 阿杜——《他一定很爱你》 李圣杰——《痴心绝对》 蔡依林——《看我72变》 欧得洋——《孤单北半球》 周杰伦——《七里香》 杨臣刚——《老鼠爱大米》 东来东往——《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 阿桑——《寂寞在唱歌》 S.H.E——《不想长大》 张韶涵——《隐形的翅膀》 飞轮海、田馥甄——《只对你有感觉》 马天宇——《该死的温柔》 陈楚生——《有没有人告诉你》 孙燕姿——《我怀念的》
没错,我们又折腾了一个小专栏出来——《一百个职业的告白》。 这其实源自dy很久之前的想法,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始。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决定启动这个小专栏,战胜拖延症! 这个专栏并不是要观察人间冷暖,而是希望能看到这个世界上不同的年轻人,在几经折腾之后,如何做出他们的职业选择;在大多数人都以买房买车为目标时,如何拓展他们工作和生命的可能性;在世界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单一的时候,如何在平凡重复的日常中保持初心和少年气。 试水的第一期我们的关注对象是“微信小编“。我自己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微信,也多次陪着做微信的朋友在快餐店或者咖啡店删删改改等确认推送直到人家打烊赶走我们。热点、十万加、选题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关键词,而这一切都源于2012年微信公众号的诞生。 我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公众号的更好的世界,也难以想象一个不需要接触公众号的日常生活,那就听听微信小编怎么说吧。 如果你愿意,欢迎你在评论区或者后台留言,说不定下个采访对象就是你。 本期歌单: AURORA——《Home》 参与录制: 看理想新媒体部猫爷、荞木、娜姐 特别鸣谢: 公号“GQ报道”运营编辑 谷粒多 公号“单读”微信编辑 鸦鸦 公号“东七门”前非自由撰稿人 刘可乐 公号“OhBoyDaily”创始人 宝藏男孩大boy 公号“维安记”创始人 维安
前几天看理想的微博@看理想vistopia发了这样一个提问:在大城市和小县城的经历分别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点赞最高的一条是一句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的话:大城市容不下肉体,小城市容不下灵魂。 除此之外,还有人说大城市可以毫无顾忌地做自己,小城市染个奶奶灰都会迎来别人异样的眼光;也有已经回到小城市工作的人说,大城市上班好远,小城市上班好近;还有一条评论说正在中转站观望。 我最喜欢其中一位网友的回复,他说:看你需要伸向世界的触手有多长,决定你适合待在的地方。 绿妖在她的《沉默也会歌唱》中写道: 谁曾在年轻时到过一座大城,奋身跃入万千生命热望汇成的热气蒸腾,与生活短兵相接,切肤体验它能给予的所有,仿佛做梦,却格外用力、投入。摸过火,浸过烈酒,孤独里泡过热闹中滚过。拆毁有时,被大城之炼丹炉销骨毁形,你摧毁之前封闭孤寂少年,而融入更庞大幻觉之中;建造有时,你从幻觉中寻回自己,犹如岩石上开凿羊道,一刀一刀塑出自己最初轮廓;烈火烹油中来,冰雪浇头里去。在现实的尘土飞扬与喧嚣之中,你迟早会有一瞬,感到自己心中的音乐,与这座城市轻轻共振,如此悠扬,如此明亮。谁的生命曾被如此擦拭,必将终身怀念这段旋律。 对于这样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本期歌单 Justin Timberlake / Carey Mulligan / Stark Sands——《Five Hundred Miles》 叶倩文——《珍重》 王胜男——《深海的鱼》 相关书目 贾樟柯——《贾想2》 绿妖——《沉默也会歌唱》 金宇澄——《回望》
感恩节那天,我采访了一圈同事、道长,以及去美国念书的、曾经的看理想实习生阿蔺。 在很丧的近期日子里,听到同事们的回答,感觉暖心了不少。以前总爱发短信感谢朋友的陪伴,感谢父母,现在,渐渐开始感谢自己。 晓晨说,人长大,会越来越记得别人的好。小朋友说,她开始“自私”一点、照顾自己感受了之后,反而比以前懂得感恩了。谢谢她们的提醒,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不要忘了——谢谢努力生活的自己,哪怕偶尔小丧一下。 祝今天快乐。祝你快乐。 本期歌单 陈建骐-时钟森林 陈绮贞 + 范植伟-一个奇迹,或者你的梦... Painless Destiny-Without You I Am Dying Kevin Kern-To Sleep on Angels' Wings Henry Mancini-Moon River Claudio Arrau-Chopin/ Waltz No.19 in A minor, Op.posth.
上瘾和兴趣爱好不一样,它一定是你失去了某种大家认为常规的、日常的东西而交换得来了某种快感。这种快感又常常是半隐秘的、不大能对别人说的,或者大部分人不能理解的。除了代价交换,上瘾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如果你没做这件事,就会有强烈的戒断反应,会非常难受。这是判断上瘾跟爱好最关键的点。 ——看理想电台幕后黑手 大老师 说来神奇,我们公司绝大多数同事一是对撸猫上瘾,二是对咖啡上瘾,好几个办公室都有手冲咖啡设备。 就拿音频部来说吧,办公室里有全套的手冲壶、磨豆机和玻璃分享壶,有品类堪比一家小型咖啡店的咖啡豆,还有一台dy自己掏钱买的胶囊咖啡机。后来逐渐又加入了中式茶和花果茶等等,还建了一个微信群,做好手冲咖啡之后会在群里喊一声招呼大家来喝,手慢无,音频部也被我们戏称为“饮品部”。 音频部办公室门上贴着的“饮品单” 公司有这么庞大的咖啡群体的后果就是,前段时间我们看理想推出的“一千零一夜出走季纪念版挂耳咖啡”,光是同事就买了不少,没买到的同事表示很不开心,去和产品部抱怨,前几天产品部又上线了一批,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又卖光了,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以贩养吸”。 为了减少我们运营同事的回复工作量,购买可以点击 看理想生活跳转至店铺。 无论如何,一天天庸碌的日常中,上瘾,起码说明自己在某个方面热情地投入生活。 参与录制 看理想电台幕后黑手 大老师 理想国外国文学馆 嘉哥 理想国文学中心 someone 理想国艺文馆 诗扬 理想国设计部 超超 理想国学术馆 夏川 本期歌单 Inva Mula ——《The Diva Dance》 アンジェラ・アキ ——《手紙 ~拝啓 十五の君へ》
如果你读过台湾小说家骆以军的《西夏旅馆》,不知道会不会像我一样被吓到:作者估计是个超凶超暴力的人。 但见面后就会觉得不可思议,面前的这个人明明开朗可爱,而且十分会讲故事。 道长说他是“台湾中生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凭借《西夏旅馆》,他在2010年获得了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 之前有听说过他在最困顿的时候,”人衰爱算命“,花了相当于1200元人民币去找”看的很准的人“。 近一两年他迷上寿山石,在台湾做新书活动时会现场互动赠送,甚至在想写一本关于寿山石的书。 来自骆以军社交网站 媒体称他是”会讲故事的人“,他自己说,”如果AI有一天控制人类,小说家是最后的一道防线“。 2018年8月,他和董启章合著的《肥瘦对写》在理想国出版,在他忙于各个新书发布会的间隙,我们这个不正经的游击电台在道长的办公室采访了他。 【参与录制】 看理想音频编辑Ro 【本期歌单】 Gary Jules ——《 Something Else》
你上次看动画片是什么时候? 我的童年回忆里,有:两只能开飞机和坦克的小老鼠《舒克和贝塔》;不管什么季节都只穿一条内裤、任何时刻都很勇敢的《海尔兄弟》;从葫芦里出生的会吐水会喷火会隐身的《葫芦兄弟》;一个喊着“我还会回来的”、然后另外两个跟班喊着“老大”的《铁胆火车侠》;还有看来看去其实只有5集的《黑猫警长》等等。 我永远忘不了一个场景。小时候习惯了每天五点多守候在电视机旁看动画片,但是突然有一天在那个时间停电了。我以为等电来了之后就可以继续看我想看的动画片,就等啊等等啊等,晚饭也没有好好吃。一直等到快九点钟,那个时候其实小朋友就差不多要睡觉了。我当时也确实很困了,但是这个时候电突然来了。我赶紧去开电视,想看到那集错过的动画片,但打开了发现并不是,突然之间那种内心一直积攒的期待和委屈就像是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爆发了出来。我嚎啕大哭,家人不知所措,哄了好久,我才含着眼泪睡着。 我采访了公司的几位80后、90后和95后,想听听他们关于动画的童年回忆。 以及,一个无奖竞猜,以下这张图片源自哪部动画片? 【参与录制】 看理想朋克领导岑哥 看理想新媒体编辑荞木 理想国设计馆编辑海带岛、Annika Su、coffin 理想国文学中心大师兄 【本期歌单】 伊藤サチコ ——《 いつも何度でも》
今天的电台,主要内容来自于今年4月看理想“室内生活节”最后一场论坛里,杨照老师对于“知识的价值”的一段小演讲。 原本大约10分钟的发言,嗯……最后还是没刹住车。但,不夸张地说,在杨照老师发言的那段时间里,我感觉全场80%的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好几百人的场地,在那几十分钟里特别安静和汇聚,尤其是他讲到刚刚过世的李敖说自己是驯兽师时,像是一个放着光芒的讲述者。 很奇妙,当天似乎来了一位《甄嬛传》里驯兽师的扮演者 所以,原本被分配举牌提示时间的同事,也“背叛”使命,一直没有举牌,而是听他继续讲完。身为杨照老师节目的编辑,坐在台下都觉得仿佛与有荣焉。 我的同事,也是看理想电台的另一位同事颠颠,有一期采访杨照老师的节目,他说杨照老师提起我的时候,就像是在说家人一样。我心头一阵温暖。 陈丹青老师曾经很遗憾说,我们这一代人缺乏好的长辈。但我想,有像杨照、陈丹青、道长这样的共享“长辈”,一直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更新对世界的认识,也不失为另一种幸运。 ———— 本期引用嘉宾的内容 梁文道: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看理想跟CHAO酒店合办的室内生活节第54场活动,也是我们最后一场活动。 很高兴,最后一场你们很多人还不离不弃。我看到很多朋友第一天就出现了,搞不好原来我们这一个月里面天天都是同一拨人,各位在看直播的朋友你们不知道,这些人都是花钱请来的,办一场活动不容易啊。 钱很重要,我刚才在电梯里碰到一位来参加今天论坛的嘉宾,我们就聊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知识的价值”,他说他很紧张,为什么?他说我只会谈金钱的价值。金钱的价值当然很好,很重要,我们大家都很关注,可是为什么要谈知识的价值呢?这是因为有这么一个背景,就是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国人忽然变得很好学了。 前几年,因为我一直做一些读书节目、读书评论,每年世界阅读日一定有媒体访问,媒体一定会提一件事,就是你觉得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很不好?因为每一年都有一些统计说世界平均一人一年能够读多少本书,在这个数字里面,中国人的年均阅读率不是一个值得夸耀的事情。但是在过去一年多,忽然我们看到互联网上面出现了很多新平台,这个新平台会告诉你,你每天只要用10分钟、20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了,大家都很高兴,可见中国人不是不喜欢读书,只是希望有人帮你读书,你用更节省的时间把它读完。我们的时间已经变得很零碎了,大家在都强调碎片化时代如何系统地学习,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是矛盾的。 我们看理想一直以来很关注知识、文化跟审美品位、理念,那么在这个热潮底下,我们会特别关注,到底所谓知识是什么,知识的价值又是什么。为了获得知识,我们该付出多少代价?我们应该付出多少金钱的代价?多少时间的代价?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之中,我们的感觉又是怎么样的? 据说很多人听这种节目或者看这种节目(包括我自己做的节目),会很焦虑,为什么会焦虑?学习知识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会越学越焦虑呢?一定是有点情况发生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照:大家好,我是杨照。我是带着一个疑惑的心来到这里,我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把我放到这个场子里面。我想到一个小的故事,来自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是汉文帝旁边的一个谒者,有一天他跟汉文帝一起打猎。汉文帝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皇帝,打猎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把上林卫找来问,我们的上林苑到底有多少禽兽,猎物有多少?上林卫一下答不上来。上林卫带了一队人,里面有个虎圈吏,这个人是专门搞老虎的,皇帝一问他就知道,皇帝一问他就有答案。皇帝高兴,汉文帝就跟张示之说,回去好好提拔这个人,这个人好会讲话。张释之没说话,他在旁边只是一个小吏。但是从上林苑回宫的路上,他忍不住对皇帝说,皇帝啊,我问一下,你觉得绛侯周勃怎么样?绛侯是跟着汉高祖打仗的,汉高祖身旁最年轻的将军,汉文帝的时候,他的年纪也大了。汉文帝就想了一下,“长者也。”周勃是长者。接下来张释之又问,灌婴呢?灌婴也是名将,汉高祖留下来的。汉文帝又回答,“长者也。”所以我就知道梁文道叫我来干吗,“长者也。” 这个故事节下去更有意思了,接下去张释之劝,你看周勃、灌婴他们最大的特色是什么?都不太会说话,也不太爱说话。你真的觉得应该重用那些会讲话的年轻人吗?这个故事里面的教训是什么呢?就是长者有长者的用处。那些好听的密集的、大家一读一听就能有收获的话,就让年轻人说;但是长者有长者的责任,长者就慢慢说一点也许没有那么深奥的一些话,给大家听听看。 我要说的是,刚刚那段话来自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这个是不要钱的知识或者讯息,你们每个人都有手机,查百度就可以查到我讲的这句话。这段话如果就是《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当中的内容,那么你就算累积、掌握了多少这些东西,都不叫作知识。什么时候变成知识?就是突然之间帮助我解释了为什么梁文道要我在这里,这就成为了知识。 知识对我来说,很关键、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知识跟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知识是一种态度,就是你一直不断地追求让这个世界上丰富、庞大的那种讯息,你用一种自我的态度来面对这些讯息,讲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你知道这件事情和你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差别?对我来说,这重要了,因为今天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焦虑,这其实是一种假的焦虑。 这里有一个典故,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也很爱藏书、爱读书,有一天跟焦元溥一样,完全地焦虑,他算我有多少书,我一辈子可以读多少书。他就算,我每天努力的地读书,到我死之前,就算我长寿,我顶多就是能读三四千本书。一想到这里,他就哭了。 芥川龙之介 我对这个有很深的感慨,1987年我去美国读书的时候,进到学校主图书馆,据介绍说这个是全美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里面收藏了300万本书。什么叫作300万本书?我们一辈子只能读3000本书的时候,你会有比较。但是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解决这个焦虑唯一的方式就是你要认清楚,你一辈子需要多少知识?关键是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什么样的生活,你要怎么活着。 我再说一个故事,真的就是一个故事。你们知不知道驯兽师?驯兽师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一个人拿着一根鞭子,在狮子笼里面。这些狮子都很白痴,驯兽师做的只有一件最简单的事情,他要让狮子以为他比狮子厉害。那是一个骗术,骗狮子相信在这个笼子里面最厉害的就是他,他生命的保障就是在这里。一般驯兽师是世袭的,爸爸当驯兽师,儿子也当驯兽师。 有一天有一个驯兽师,撞进狮子笼子里面,拿着鞭子很生气,每一只狮子把嘴巴打开,他把头探进去。很多人觉得好奇,说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找我爸爸。你们知道这发生什么事了吧?作为一个故事,这就是一个知识,我们知道有一种叫作驯兽师的行业,或者知道驯兽师行业的一点点资讯、讯息。可是对我来说,如果告诉你我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是谁写的,在什么样的书上,或许你更体会我把它当作知识。 这段话是3月18日刚刚过世的李敖在台湾出的最后一本书叫《李敖风流自传》里面写的。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几乎哭出来。我觉得李敖在告诉我们,他非常非常少地那么真心地在说,他一辈子在做什么。他就是一个驯兽师,因为他一辈子明白他所对抗的那个权威、那个政治的力量,就像狮子一样,随时可以把他给拆了、吃了;但是唯一能够对抗这个威权的方式,唯一能够做自己的事情的方式,就是假装你们是吃不了我的,我比你们更厉害,如果你们敢拿我怎么样,我会让你们付出非常高的代价。非常非常悲哀,还有悲壮。 当我把这个故事跟李敖的生平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对我来说,这就变成了知识。我知道了李敖为什么一生当中几乎是像强迫症一样,他就写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定要插一段自夸,“第一是李敖,第二是李敖,第三是李敖,你们看过李敖这么厉害的人吗?”这真的就是强迫症,因为他是训兽师,因为他知道,为了他所选择的生活的方式,他必须面对狮子时把自己撑起来。 李敖过世这段时间,我看到台湾一些人对李敖的评论,我清楚感受到,对于李敖写过的东西,有一些人是用资讯的方式对待,但对我来说,他写的许许多多文章就是我的知识,而不是资讯。 李敖为什么重要?李敖曾经写过台湾一件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件,台湾在那段相对威权、治安良好的时间当中,发生了一件几十年来没有出现过的银行抢劫案,破了这个案子之后,发现抢银行的人是一个快60岁的老人,比我现在大一点点而已。一个长者,一个老人,单枪匹马拿着一把甚至不确定能够发射的枪去抢了银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人变成抢匪之前,生活是如此低调、俭朴。这个人叫李师科,他抢银行干什么?当时这是非常大的案子,整个社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今天回头看是非常愚蠢的),因为这个抢银行的盗匪多么可怕、可恶,赶快把他枪毙掉,后来真的枪毙掉了。 但是李敖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了不起,因为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这个李师科是一个老兵,他1949年到了台湾,他过什么样的日子,用什么样的方式累积了他对这个社会的各种不满,最后他抢银行,不是为了钱,他要做一次发泄。李敖告诉我们,李师科抢银行,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台湾老兵问题的一个象征、一个代表、一个典型,我们怎么可以跟着去喊把李师科枪毙了?我们应该要能够认知、能够理解,这里面有一个更深层的历史的、社会的、集体的悲哀。 同样像李敖写李师科的这种事情,我曾经在我年轻时候的另外一个场合有非常深的感动。又是1987年,台湾发生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案子,那个案子本身其实只有非常简单的事实,而且里面没有任何一点点的可以被商量的余地。是一个台湾原住民到了台北,他把一个洗衣店里面的爸爸、妈妈到小孩灭门,可恶吧?可怕吧?那是什么样的不可思议的罪。当时的另外一个了不起的人叫陈映真,当年他在台北办了一个杂志叫《人间》,《人间》杂志用一整期的专题做了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到、体会、认知、理解这个原住民的少年如何离开了自己的部落,如何来到台北,如何在这里忍受台北的汉人对原住民深刻的歧视,如何在那样不合理、不公平的工作条件底下被压迫,如何被扣押身份证,如何一再想要离开这样的环境却离开不了。 整件事情仍然是两种不一样的态度,如果当作一个新闻,当作一个讯息,这是一种态度,我们知道和不知道对我们的人生没有改变,没有影响;但是陈映真跟他的《人间》杂志是用生命的态度说,当你看到这个人犯下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有没有办法用一种方式让他的故事、他的经历跟你发生关系?于是那就不再是一个新闻,它变成了知识。 这么多年以来,因为这些人给我的影响,我一直希望在这个可以自由方便地拥有足够讯息的时代,我们应该体会、认知长者对你们说的一点点话,那就是,其实最花时间、最需要精神的是如何把讯息变成知识。回应文道跟我说的开书单,基本上我也不愿意开书单,哪有“死前必读的100本书”,每个人需要读的书都不一样,重点是你用什么态度读书。我也认同前面两位年轻人说的,最可怕的是主张跟鼓励我们速成,速成的不是知识,你要速成的讯息干什么?这样的讯息从左耳进去,右耳出来,它不会改变你的经验体会,不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法,要它干什么?不幸的是,我们整个教育体制,乃至于整个社会环境,都在鼓励我们用这种方法自我满足,“哎呀,我累计读了多少书!”这是干吗? 我都是反其道而行。我这几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跟知识有关系的话,就是《史记百讲》的节目。开始说每讲15—20分钟,但是后来我基本都做了超过20分钟,大概2500分钟了。我会告诉你,如果你真的要读《史记》,可不可以请你不要急着读,你慢慢读。《史记》放在那里就是一个讯息,你很容易找到《史记》所有白话的翻译,那也是讯息,惟有慢慢读,才可以把这些讯息变成知识。 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司马迁写《史记》非常精彩的一段,就算你不熟悉也会知道,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关键故事就是鸿门宴。鸿门宴的背景是刘邦带着军队先打入了咸阳,把咸阳守住,当时刘邦旁边的人说,你先把关中给占下来,不要让项羽进来,他就拿你没办法,非要把关中让你统治不可。刘邦就听了。结果项羽大军一来,那不是刘邦挡得住的,项羽就冲进来了。项羽气得不得了,你以为你做大了,你敢挡住关中不让我进来?于是兴师问罪,把刘邦叫来。所以鸿门宴对刘邦的势力来说是多么危险的转捩点。司马迁把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写在两篇文章里,你猜他把鸿门宴写在《高祖本纪》还是《项羽本纪》?为什么? 司马迁怎么写鸿门宴?如果单纯当作一个讯息,快速看过去,你就会说,先讲了,之前在项羽旁边的项伯,这个人因为张良有功于自己,所以就偷偷跑过去通风报信。项伯说,我们家主人这时候很生气,最好小心一点,不然祸就临头,你一定来吃饭啊。不得已,刘邦要来鸿门吃饭。但是《史记》讲这段故事,一开头先讲什么?先讲一张桌子怎么坐。项羽坐在这里,亚父范增坐在这里,刘邦坐在这里,张良跟刘邦的人他们坐在这里。讲完了,接下来讲后续发生的事,马上就讲,原来范增跟项羽说好了,借这个机会把刘邦除掉。所以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该动手了,项羽没动手。 如果我们当作是一个讯息,我们阅读、理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请问,刚刚这一段话有意义的在哪里?或者没有意义的在哪里?这里面有意义的那一段,如果是你被迫要背诵、要考试,老师一定会说,这个题目多好,问你东边坐谁,西边坐谁,南边坐谁,北面坐谁?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面气得不得了,为什么要背这个?但是不背又答错了没分数。 第一,是项羽为什么被称为妇人之仁?因为项羽是非常非常情绪化的人,所以跟范增讲好了,鸿门宴把刘邦杀了。但光是这个座位,他就杀不下手。刘邦这样坐一定不是偶然,不然就不会被司马迁写在《史记》里面。这个座次告诉我们什么?项伯和张良早就有了主意,故意要这么安排。他们利用了项羽的个性,座位刚坐好,项羽已经输了。为什么?刘邦我以为他很嚣张,不是啊,卑微得不得了,我让他坐客人的位置,他还不敢,坐在下属的位置上。光是这个座次就让项羽下不了杀手。接下来范增对他三次暗示动手,项羽都不动。这段写在哪里?司马迁不会写在《高祖本纪》,写在《项羽本纪》,因为司马迁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楚汉相争当中为什么项羽输了,刘邦赢了?光是这个座次表上就显现两件事情: 第二,刘邦这边有张良,还有张良联合的项羽内应项伯,可是,重点是刘邦愿意听,相对的在项羽这边,他阵营里面最能够跟他说话的、地位最高也是最聪明的就是范增,范增甚至被项羽称之为“亚父”,就是义父,但是即使是范增,他影响不了项羽。 整个《项羽本纪》就以鸿门宴作为划分,在鸿门宴之前,项羽的势力一路不断上升,鸿门宴之后就倒亡。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我们面对所有的讯息,都可以有这种态度,就是知识的态度。我要知道这些东西干什么,我们怎么做一个人,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怎么体会作为人的原则跟选择?如果你用这种方式面对任何的资讯,你就会知道什么讯息对你有意义,什么讯息没有意义。你也知道,你不需要那么多的讯息,你需要的是累积你的知识。谢谢大家。 ———— 私心推荐 杨照主讲《中国经典导读》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