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期有关“告别”的采访,在放出的时候,嘉宾Julie已经决定暂别英国,回到上海开启新的人生篇章。所以,我们用一段声音纪录片,纪录她过去两年半的英伦时光。 在她的分享中,我们将听到: 03:24 英国印象关键词:成人礼,孤独及蜕变 06:37 “野心勃勃”的源头和东亚价值观与英国“躺平”文化的冲撞 08:30 克拉科夫之旅偶发的热泪盈眶 09:24 “爱拼才会赢”的DNA 11:31 伦敦的孤独感 14:04 “正能量”人设的享受、疲惫与孤独 18:07 回到上海之后,最会想念伦敦的居然是让E人变I的魔力 21:36 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英伦意外留学之路 24:01 音乐剧戏里戏外的人文主义与偏见 29:38 豪迈女性的家庭观转变 35:27 对妹妹虽然烦却会为她做出一切的复杂心态 37:47 朋友来来去去,总有人在某个阶段守护着你 40:11 老友之间的心灵感应 42:24 聊点轻松的话题,下一阶段,择偶和标准 46:06 一些工作上的展望,多年的积累能否继续在未来应用? 49:18 对未来的祝福 这是一篇日记,记录下了暂存的过去和憧憬的未来。结束录音后,Julie又回到整理行李的状态,等待她的,是最后的晚餐、落霞和日出。 也许某一天,Julie会带着自己的先生甚至孩子一起回到我们的录音间,听听当时自己写的日记。 不知那时, 她是否还会想起现在这个永远明媚、永远自由的25岁的Julie呢?
我们采访的第26位嘉宾是来自北京的田天。他的椅背考古学家之路,从2006年9月28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始举办“伟大的世界文明”而起。 在田天的分享中,我们可以听到: 01:40 “椅背考古学家”的前世今生 06:54 考古系的三大流派 08:16 英美考古理论对当代中国考古学是否仍有意义? 13:06 如何入门埃及语? 21:00 两周搞定阿拉伯语书写?! 23:47 要想读好书,先学会翻窗 25:10 UCL,殖民时代的埃及之殇和考古系的发源地 29:03 赝品同样可以用作考古 30:58 如何让文物活在当代? 31:58 京派澎拜专栏作者的伦敦旧书店印象 36:03 地图中的历史变迁 39:13 伪史论?不,另类考古学 42:28 考古没有国籍,但是考古学家有 44:20 考古科普技巧的磨炼 47:19 伦敦京韵 50:40 毛姆的中国游记 53:09 戏说伦敦,未来的考古材料 59:08 到伦敦,应该去哪里寻访失落的古埃及文明? 1:02:19 要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啊! 本期田天老师声音纪录片放出的当日就是夏至夜。在许多古老国家和民族的记载中,夏至日都会安排极为重要的庆典活动,包括我们所在的英国。距离伦敦百里之外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据说就是青铜时代先民留下观测时间的遗址,每年都会有数万人去那里共同等待夏至的日出。 夏天,好像又是一个阅读的季节。 如果各位对我们这期节目感兴趣的话,不妨和我们一起读一本有关历史或者传说的书,与我们在评论区进行互动。 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多瑰丽的世界。 附录I: 索恩博物馆里收藏的、独一无二的、用雪花石膏雕刻的塞提一世石棺内点燃蜡烛的场景。 “面对这件美丽且无价的古物,我无法给出恰当的评价,我只能说,从埃及运往欧洲的文物,没有一件能与之媲美。” 附录II: 田天老师书房内摆放的秘鲁雕像在丁丁历险记的第六部作品《破损的耳朵》的形象,原品现藏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 附录III: Winnie提到的毛姆中国游记《在中国屏风上》,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收录了毛姆1919年至1920年冬季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写下的58篇随笔。毛姆以外国游人视角呈现了在中国的丰富见闻,也让我们多了一种看待20世纪初期中国的视角。 附录IV: 田天老师提及的1818年出版的《埃及记述》。地图为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勘察所得,记录了当时埃及的地质地貌、水文环境和大小聚落。 附录V: 田天老师笔下的伦敦旧书肆
这是一期非常具有年代感的节目,我们的025号嘉宾白老师,至少从出国的经历上来说,具有鲜明的新旧世纪之交时如今难以感觉恍若隔世的际遇。 从她由一名北方游民逐渐变为伦敦游民的过程中,可以听到时代的变化。 在她的分享中,我们将听到: 02:17 非主动而为之的英伦团圆之旅 04:31 事先有预谋的“单程票” 13:06 “我想改掉的,是之前那种没有好好过日子的感觉” 16:01 从头开始的出版工作 17:43 面对岗位职责的描述,中英有何区别? 21:42 “七八年,我从来没有请他去外面吃过饭”——英国职场是否比中国职场规范? 24:54 “我终于可以说中文了。” 30:16 “回头看看,真是好年华呀!” 31:50 十周年的读书会 37:31 浅析“庄主制”的功用 38:33 不同人群书籍分享有何不同? 40:27 读书会成立的契机竟是女儿嘴里的《杀死一只知更鸟》 43:56 在这个时代,为什么需要线下的读书分享活动? 45:15 读书的门槛在哪里? 48:58 十年来,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53:11 人生中段的一些起承转合 花粉,农历五月,都昭示着夏日正式的到来。 在阅读式微和线上交流更为频繁的年代,总有一群人坚持着阅读纸质书,坚持着面对面与人分享。 在附录里,我将分享白老师在第一期读书会分享的片段。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附录: 再附: 伦敦读书会 || 读书会各期总结1-103期总览
本期,我们的节目有些沉重。 哪怕在做完节目之后,我还是没有搞清楚这位024号嘉宾,来自陕西的老王Andrew到底是做什么的——也许,并不重要。从他的角度来看,他的背景甚至会干扰到本期节目他想传递给我们的反思和生活无意义。 或许,就像Jerry在节目里说的那样: 精英主义者在时代和文化割裂下的无所适从 在Andrew的观察中,我们将听到: 01:52 来到英国之后,对于人生追求翻天覆地的改变 03:49 因为一碗甜的麻婆豆腐,吃饭吃哭了 05:20 “白皮猪现象”和儒家精神的冲突 08:38 “我有一个朋友”在叛乱和内战中流亡英国的故事 12:20 “我朋友的朋友”因为“Mango”和加勒比难民的结缘 15:15 在新加坡从“中国人的天堂”到“新加坡的光鲜亮丽只属于中上层”的社会现象的反思 16:45 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和英国都见不到太阳 18:42 为什么这么多移民看中社会福利的反思 23:45 在英国社会中是否需要找到自己角色的思想交锋,为什么大家都需要用标签来标记人? 25:24 “我觉得Andrew的想法过于精英主义”背后太多人为了生计而被掏空了思考空间的问题 31:06 精英主义者的幸运和“无意义”痛苦与迷茫 33:30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之后, “我感觉我快被憋死了!” 35:36 “我是谁?” 37:42 人生理想的改变和幻灭 41:16 Andrew痛苦的根源,在西方环境下,依然恪守中国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维模式 42:44 与父辈相比,我们这代人的迷茫 43:33 最后一个关于朋友的朋友的荒诞故事 47:07 人生的无常和“无意义” 49:09 没有轨道的人生 身处这样一个分裂而又混乱的世界,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困顿和迷茫。 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我始终相信一点,困顿成就伟大。时代需要有坚定信念的人,也应该允许有迷茫的人发出无意义的呻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期节目在精神上极为贴近「JM101」的主旨: 透过他的视角,我们可以感知到更多人的故事和他所处的纠结。
我们采访的第23位嘉宾是来自广西桂林的小兔。 在遇到人生的大坑之前,小兔过着的是旁人眼里凡尔赛一般的终极人生——一次徒步中,和老公一见钟情,成家、生子、靠分红过着贵妇生活。直到一场危机,破产改变了小兔的人生路径,也开启了她作为书贩女王的变形之旅。 在小兔的分享中,我们将听到: 01:44 桂林人的自我认知 05:17 第二站是广州,不怎么清晰的留洋中转站 07:13 在英国,见面不吐槽天气,总不见得吐槽食物吧? 12:06 职业到底需不需要天赋呢? 14:57 第一份工作,原来是源于一见钟情之后的早婚早育 23:54 人生的第一个大坑,从此不再顺风顺水 27:16 在房贷和女儿学费的现实压力下,诗、远方和包包都不值一提 29:55 经历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世俗意义的完美人生,是否心理上适配每一个人? 34:55 从破产贵妇到书贩女王的华丽转型 40:44 买书跟买口红其实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45:29 书贩女王的现实愿景 49:03 伦敦书店活点地图 53:07 一个有关独一代的创作企划 56:58 听起来,阴雨绵绵的英国也可以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呢! 从破产贵妇到书贩女王,变的不仅仅是职业和生活形式,也是从“不知道自己”到“知道自己”的修行。 希望小兔能够为世界文学发掘出更多的海外华语作者,让华语文学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各位有兴趣的听友也可以关注书贩@BOOKFAN的账号,共同助力华语文学在英国的推广。
我们邀请到的第22位嘉宾是刚出版了自己第一本散文集《足迹·心声》的Cecily。 12岁时,Cecily跟着临时起意的父母移居到新西兰,开始了自己的异域之旅。 跟随着成都-奥克兰-伦敦的足迹,Cecily将从她的外婆开始讲起她作为学生、公益人、记者到如今伦交所打工人一路走来的心声。 在Cecily的分享中,我们将听到: 2:15 初到新西兰是“把行李箱放在地上当桌子”的有趣日子 7:22 “中文是内心的语言,英语只是工具”——英语文学学者对中英文写作上的看法 11:19 作为实习记者时报道的有关一对残疾母女的动人故事 16:59 公益,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 26:33 “公益塑造了我的人生” 29:22 在伦交所从事ESG战略工作的岁月 34:45 价值取向的足迹和作为媒体人对时代的担忧 39:04 献给外婆的心声 录制节目的那天是三月初三,上巳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有着让流水送走灾厄与疾病的习俗。 我们坐在泰晤士河畔的伦交所,举杯而饮,祝愿Cecily的外婆长命百岁。
三十八年前的谷雨,随着布谷鸟的声声“布谷”,一个婴儿降生在安徽阜阳。 三十八年后的谷雨,山鸣谷应,我们采访的第21位嘉宾谷鸣在他的画廊鸣谷轩策划着即将到来的当代东亚艺术展。 轮回与倒置的背后,是一段有关丢失与寻回的路程。 在谷鸣的分享中,我们将听到: 1:05 存在主义危机下诞生的鸣谷轩 8:37 丢失普通话技能包的源起 12:57 一碗家乡面唤醒的DNA 15:01 东西方关于策展导语不同的表述逻辑 18:02 一个没有成为建筑师的画廊主理人对东西方艺术有关“传承式创新”和“破坏式创新”的思考 24:02 枯燥的养老金行业项目主管无聊的工作日常 30:21 徽派杂家被偷走的能量和自我和解 33:26 “我始终是个中国人” 38:13 丢失与寻回的旅途中,什么才是文化DNA 39:43 阜阳话版本的自我独白和献给妈妈的话 从谷鸣到鸣谷轩,变的是经历的人和事以及对于语言的态度,不变的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中国文化DNA。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或许,在路上的某一个瞬间,才会知道... 自己,到底探寻的是什么? 鸣谷轩 当代东亚艺术展简介: 本次画展汇集了当代艺术家诗蓝、杨新收、全子、渋田薫、王杰和伍银的自然、山水与抽象作品,通过他们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色彩,探索自然美景与内心世界的交汇。每位艺术家都以其独到的理解和技法,呈现了对自然山水的深刻感悟和对抽象美学的探索。 画展会在今年六月在伦敦Bloomsbury开幕,关注鸣谷轩获取最新动态。
传说里,猫总与月亮有关,象征着雌性生命——比如在古罗马,猫被视作狄安娜女神的化身,象征着自由;而在北欧神话中,给流浪猫喂食,就会受芙蕾雅女神的偏爱,她会给一切有善心的人带来好运与荣华富贵。 我们采访的第20位嘉宾是来自山东的翻译家Coco。 小时候,她的小姨在大夏天给了怕猫的她一件厚厚的羽绒服,穿着羽绒服的她戳了一下猫的脑袋,从此获得了超出预期的自由。 在Coco的分享中,我们将听到: 01:30 译者的养成之路 07:30 宇宙的尽头是收租? 09:30 如何平衡口译和笔译的角色切换 12:02 掌控时间的大女主 15:04 连续创业者的不停切换 18:57 “猫在跟人冲突时,还是得选择人” 21:09 以Coco之名命名的流浪猫 24:28 那个穿着羽绒服戳了一下猫脑袋的遥远的夏天 26:17 狄安娜女神的化身 29:00 芙蕾雅女神的偏爱 30:34 意识恐惧、了解恐惧、战胜恐惧 在节目录制到一半的时候,Coco的一只俄罗斯蓝猫穿过了镜头——在英国,如果有黑猫横穿过你前方的路,预示好运要来到。 希望,借着这份好运,我们也可以开启掌控自己的剧本,获得超出预期的自由。
在半年的休整之后,「JM101」终于在正月后的第一天复更啦! 这一次,我们邀请到的是一位曾经客串过「JM101」的主持人Jill。 Jill是一个在中英黄金十年时来到伦敦帮助中国出海品牌开拓英国市场的公关人。七年之后,她也迎来了与伦敦的“七年之痒”。 在Jill的分享中,我们将听到: 01:23 异乡人回到家乡过年遇到的文化冲击 03:59 “七年之痒”下的“等风来” 09:47 困顿中的寻找简·奥斯丁之路 14:23 美式英语学习体系下英国幻境的打破 17:43 英美文化差异与上海的“咖啡和大蒜” 20:09 被英国文化困住的人的身份认知困境 23:16 “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与“来了伦敦就是伦敦人...吗?” 24:52 上海人同样割裂的文化认知 27:48 找不到角色认知的人生危机 30:05 无根行者 VS 知道根在哪里的旅树 37:35 Jill推荐的2024年伦敦好戏 43:11 世界皆舞台,你我皆旅人 春节过后在异乡重聚,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对于自我的“身份认知”。 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里有一句台词:世界皆舞台,你我皆旅人。 对于这个星球来说,我们都是来寻找你自己角色的匆匆过客。 希望各位听友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获得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是一期由新婚礼物变成了回溯爱情长跑的七夕特辑。 作为汤汤和她先生的爱情见证者之一,我实实在在地见证了他们从约会到步入婚姻殿堂的全过程。 「JM101」邀请到了尚未想象过婚姻的Michelle和久经沙场的Winnie,与新婚燕尔的汤汤重温和先生从相识、相知、相爱最后相许的经历。 在这一期的特辑中,我们将听到: 00:00 "I do." 01:23 浙江的婚礼与福建的回门宴 04:49 自行策划的剑桥婚礼 08:48 知道参演了烂剧的女主角与满是遗憾的女导演 13:23 “欢迎来到婚姻俱乐部!” 16:11 Michelle的婚礼想象 17:34 喜茶风波 21:10 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没有求婚仪式的相许 23:44 现场回顾之新郎致信:《往后余生,我愿意》 27:36 划入爱河的康桥之旅 32:45 灵魂的共鸣与生活习惯的同一性 39:11 Michelle的父母爱情 43:33 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否会映照到自己身上? 45:08 没有浪漫故事的约会与比毕业证还敷衍的结婚证 46:53 Winnie的惊喜与先生的惊吓 48:21 “你们在哪一刻感受到了爱情?”“每时每刻。” 51:55 “哪怕我此前无数次的嘲讽过婚姻制度,但当他问我要不要嫁给他的时候,我还是会说:我愿意。” 54:23 电影里的爱情与现实中的筛选 57:56 汤汤眼中不完美的理想爱人 58:30 现场回顾之新娘致信:《我觉得,他完完全全符合我对于理想爱人的描述》 1:00:46 无论在哪里,爱情始终都在。 1:02:16 宣誓现场原音 我一直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关于“英区没有爱情”的讨论。 对于异乡人来说,爱情好像是奢求。巧合的是,在七夕之夜,「JM101」能够与听众分享这样一段如此贴合七夕意象的爱情故事。 祝愿各位听友能够和汤汤一样幸运,在人生之河中划入自己不完美的理想爱情。
「JM101」邀请到的第十八位嘉宾是来自陕西的Fay。 Fayfay是一位跨行业的连续创业者,从中超配送到美甲店,Fayfay不光经历了事业上的转型,也在心态上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在Fayfay的分享中,我们将听到: 02:23 是什么让Fayfay做出了疫情期间誉满全英的达达中超? 05:40 英国漫长的冬季是如何留下Fayfay的? 08:10 在伦敦的中/越/日/英美甲店有何不同? 11:03 为什么会选择卖掉达达中超? 12:30 从虚无主义中找存在价值 17:20 终于令自己开心了的美甲店创业之旅 21:08 只夸男生帅原来是种骂人?! 23:02 关于男性不做美甲的性别凝视 26:29 用粉色裙子配蓝色上衣来对抗荒诞 28:04 和插话师在“People come and go”的伦敦中不褪色的友谊 29:58 布莱顿的嬉皮、伯明翰的多元与伦敦的浪漫 33:19 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录音的那一天,窗外看起来就要下雨了。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举起了虚幻的酒杯,只为了承接即将到来的雨水。 希望这些雨水能够汇成汪洋,载着Fayfay的人生之船,驶向梦境中永不幻灭的白日梦之地。
如果说Marcus的专访风格温润如水,那么Jerry给出的态度就是激烈如火。 在28岁时,Jerry留下了一句“再不做自己就没时间了”,重塑了自我放逐之旅。 在Jerry的分享中,我们将听到: 01:40 海派杂家最喜欢的身份是什么? 04:59 关于英国男性对男性有超乎寻常热情的初体验 05:55 金融学人的职业选择 08:29 知乎足球优秀答主的白金成就挑战路 12:16 自我意识过剩的被黑保护机制 14:11 @JekyllHyde的足球经济学 16:40 自始至终的文学之梦 18:21 「伦敦爱情故事」的异乡感与昙花一现 24:32 二十岁的理想爱情与三十岁的自我 28:44 播客到底要怎么推广啊?! 29:23 贪名之人的“再不做我就没时间了” 33:36 “人戏不分”的婚姻家庭观 35:24 “追梦人”的执念 39:33 中国传统亲子关系中长大的“皮大王” 45:01 时刻准备通向岔路的人生 47:44 《变身怪医》与自我缠斗 与自己抗争,与父亲抗争,与世界抗争,其乐无穷。在三十岁的路口,Jerry没有消解抗争,依旧挥舞着拳头在命运的迷宫中不停战斗。 希望在Jerry的彷徨与呐喊中,听友们也能够找到那个“再不做自己就没时间了”的点,不要去做下一个谁,做第一个我。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