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在阿那亚网红景点“孤独图书馆”,一场名为[文学与影像的表达欲]的沙龙,安静地进行着。媒体人、影评人、《看电影》杂志主编、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阿郎,前《单读》副主编、导演、记者刘宽(Kiva),以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副总经理、策展人李穗作为论坛分享嘉宾。 “倘若观念得到恰当的表达,它的影响将更为深远。”一场谈话从表达出发,重新思考文学和影像的时代意义。 论坛结束,书本和阿郎、李穗聊了聊,关于影评写作、创作独立、商业表达、剧本创作、策展经验几个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采访:笑意 公众号:抛开书本 从《倾城之恋》,《半生缘》到《第一炉香》,许鞍华对于张爱玲怀着一份深刻的执念。 “只要是张爱玲的作品,任何时候都想拍”。许鞍华说。 许鞍华带着她执导的《第一炉香》在威尼斯电影节,被授予终生成就金狮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 《第一炉香》预告片一经释出也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抛开书本作为此次威尼斯媒体,我们有机会采访到许鞍华导演,听听她对于影片中的角色与故事的看法。
8月1日,FIRST影展进行中途,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主竞赛终审评委章明导演。这是前年《冥王星时刻》专访章明、王学兵之后第二次交流。 在索菲特一个空置房间里,我们聊了聊章明导演的新片《热汤》创作背景和故事构思、疫情期间影人创作、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面对审查和投资创作与制作的博弈、电影学院和青年导演,以及本届FIRST青年影展概况。 作为导演及北电导演系教授,章明直言不讳。他说疫情期间的电影创作就像是三方拉锯战。他说是这些年把“我”从急性子磨成了一个慢性子。他说电影节如果和市场功能完全一样的话,电影节就没必要存在。他说艺考可能是中国才有“畸形”的升学方式。时间不长,信息量却十分饱满。
郭大叉,河南人,河南临颍县,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进入湖南台工作,因偶然间摔坏一台摄像机,被开除,后进入中央台成为三等员工,后离职拍摄独立影片,兼接派短篇电视剧网剧专题片广告婚庆短视频……等为生,年近不惑,事业维艰但人生平顺,妻贤子孝,高堂安在,亲朋热友,悠游世间,无丝竹乱耳,偶案牍劳形,身居陋室,心系庙堂,金尊对月,白云无尽,快慰平生。 这是郭爽导演在FIRST竞赛片单中的个人介绍,它一下子吸引了我,这年头,用古诗句描述自己的人不多见。看完电影,果然很特别... 采访:刘小黛 编辑:刺猬 图片:朱令仪、楚巴卡 公众号:抛开书本 《老郭梦工厂》,是一个关于理想贩卖的故事…… 对于一个生在河南小地方的孩子来说,高考是一场生死之战,相比之下,通过艺考改变命运的许诺则要温柔许多,起码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有“艺术特长”加持,能否敲开那扇幸运之门?而现实要复杂得多。 2020FIRST影展期间,抛开书本专访了《老郭梦工厂》导演郭爽和主人公老郭,半夜零点聊到了两点半,一起聊聊艺考培训那些事以及今年疫情对考生命运的改变,似乎意犹未尽。和电影本身呈现的那样,两位老郭面对镜头也是直言不讳。 原本做艺考培训的主人公老郭也已经从原本行业跳槽,到了房地产,他说最近还在研究短视频。一场疫情,改变了艺考制度,在这个关键之年,这部纪录片在影展展映,有着些许唏嘘之味,呼应当下的同时,也看到了在我们熟悉范围之外,这些小城市艺考生的不同命运。 比如老郭“学习不好才学艺术”的观点,有人颇有争议。然而这部纪录片带给我最纯粹原始的感动,来自导演对人物贴近的特写观察,不做作,不美化,好像最初看周浩导演纪录片那样的真实自然。它也在本届FIRST竞赛片心目中最佳之列。
7月29日,入围本届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单元的影片《落地生》在上海影城进行隆重的亚洲首映。 作为导演敬然的首部长片作品,《落地生》从家庭关系入手,聚焦文化差异下的都市女性,探讨了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缺位、归属感以及成长孤独等命题。 影片细腻、流畅、感性,真诚动人。 采访:卿云 摄影:宜家狮子 EFG
古运河文学电影季 公众号:抛开书本 2019.818 万玛才旦大师班 地点:中国丝业博物馆2A多元空间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南长街364号 排片信息: 13:30-15:00 《老狗》 15:00-16:30 万玛才旦导演大师班 16:30-17:00 《乌金的牙齿》新书签售 嘉宾:万玛才旦 主持:刘小黛 万玛才旦,男,藏族,1969年12月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中国导演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先后读于西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 1991年 导演万玛才旦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用藏、汉文发表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译文二十余篇,作品入选多种集子。文学作品获青海省第四届文艺创作评奖优秀作品奖、第五届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秀奖、“章恰尔”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2002年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编导的第一部短片《静静的嘛呢石》获大学生电影节第四届短片竞赛单元专业组剧情类优秀奖、北京电影学院首届“金字奖”优秀影片奖、北京首届国际DV论坛剧情片大奖、第二届亚细亚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韩国汉城)。 2004年编导完成35mm彩色故事短片《草原》,获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学生最佳短片奖。 2004年入选Discovery“新锐导演计划”,为其拍摄纪录片《最后的防雹师》。 2005年完成第一部剧情长片《静静的嘛呢石》,获第24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特别提名奖、第10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新潮流”特别奖、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天主教文化奖特别表扬奖”、第13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第8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奖项。 2007年完成影片:《寻找智美更登》(故事片)、《嘎陀大法会》(纪录片94分钟)、《桑耶寺》(中国名寺高僧系列纪录片60分钟)
乌云逐日,暗夜驱昼 写给2019金马奖最佳影片《阳光普照》 作者:罗禹墨(独立导演) 朗读: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阳光普照,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日照充分,普遍。每个地方都被阳光照到了,引申意思即某种思想渗透力强大的意思。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美好的希望世界上没有黑暗与罪恶的东西存在。 电影《阳光普照》之所以使用这个名字,具有三重象征意义。
采访:刘小黛 凌霄 翻译:凌霄 嘉宾:杰罗姆·巴隆(南特三大洲电影节艺术总监) 南特三大洲电影节(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1979年由法国阿兰·雅拉杜和菲利浦·雅拉杜两兄弟发起。在法国卢瓦雷省省会南特市创办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电影节,简称“南特三大洲电影节”,受到法国艺术片和实验片协会的支持与协助。每年11月至12月举办。为期6天左右
嘉宾: 铃鼓先生(油画系毕业学生,热衷撰写严肃影评) 东SIR(书本记者,影评人) 凌霄(法语翻译,常跑巴黎) 笑意(书本作者,长居柏林) 主持:刘小黛(抛开书本主编) 提问提纲: 1.《爱尔兰人》讲了黑帮与政府的关系,你们怎么看? 2.这里的公会表现抢眼,这和美国工厂中的公会有所不同,你怎么看? 3.影片是什么叙事顺序? 4.黑帮电影通常有事业心家庭两线,爱尔兰人是怎么表现的?评价下几位演员的表演。 5.与《好家伙》比较,马丁有什么进步与保留? 6.电影没能进入院线,而是给了netflix ,这算是老马丁的一次妥协吗,你们怎么看? 7.马丁说漫威不是电影,而是主题乐园,你们同意吗?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