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离谱!这个世界终于癫成了我不理解的样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发疯文学”似乎成了年轻人的解药。而如今,这种趋势正逐渐从“疯”演化成“癫”? “发癫”,看似主动选择了一种失控和荒谬,在这样一个追求效率、遵守规则的现代社会和现实世界里,它是一块盾牌,挡不了伤害,但或许能挡上几箭。 发疯早有传统,从东方的竹林七贤到西方的达达主义,谁不是在用癫狂对抗秩序?世界如此荒诞,“局外人”忽然被大众共情。如果一切都没有意义,那就只好用荒诞对抗荒诞...... 这一期我们就看到的“疯癫”行为,从历史和文学的视角追溯本质,谈了谈置身其中的理解和思考。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营销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 01:01 年度“疯癫”盘点:过去一年里最印象深刻的离谱故事 * 04:58 打工人发疯文学 * 05:58 吗喽表情包是什么鬼 * 08:58 寺庙玄学: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 * 09:39 北美也拜佛,菩萨知道什么是h1b签证吗! * 11:17 各类爽文爽剧爆火,恶毒女配忽然被共情 * 12:56 情绪稳定过时了,发疯到底能有多爽 * 17:02 表情包好像在解构严肃话题 * 18:40 为什么要发疯? 背后的大众情绪和时代缩影,循规蹈矩的东亚人 vs 欧美人对比 * 20:25 李佳琦花西子事件下的大众情绪爆发 * 23:31 追溯历史,竹林七贤简直是发疯的鼻祖,发疯行为今天网友见了都得respect * 27:46 加缪《局外人》中的荒诞哲学和存在主义 * 31:08 “不需要为了迎合世界而违背本心“ * 33:15 发疯是一种对社会规则的对抗吗 * 37:10 你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 * 39:37 娱乐至死,世界真的有意义吗 * 43:11 反秩序反传统的达达主义艺术 * 45:03 如今的发疯会不会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达达主义? * 53:06 营销从业者对于社会情绪热点的看法 * 57:14 关于荒诞的书影音分享 👧本期主播: Dora:品牌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人间指南 - 陈婧菲 📖本期提到的书影音: 《局外人》、《鼠疫》阿尔贝·加缪 电影《涉过愤怒的海》曹保全导,黄渤、周迅主演 美剧《冰血暴》第二季 动画片《瑞克和莫蒂》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听友群:2024年我们的播客听友群开始对外招募岛民啦~ 这里有国内一线和海外的设计师、品牌人、码农、金融从业者等等~ 是同频的城市出逃青年汇聚地🏝️ 我们会在这里不定时同步读书笔记/书影音分享/生活方式类品牌产品小福利等等。可以添加微信号【doratzyy】拉你进群哦~

65分钟
99+
1年前

#10:当我们谈论亲密关系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正值情人节之际,我们想深入聊一聊亲密关系这个话题。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爱的多重奏》一书中曾提到:亲密关系明明是人们对抗现实社会压力的最佳武器,大众却反而因为生活的疲惫拒斥它,但在拒斥的同时又小心翼翼地靠近。 每一段亲密关系都是生命的馈赠。当我们进入到关系里,透过我们的伴侣,往往可以发现一个新鲜又陌生的自己。人能不计较得失,越喜欢对方也越喜欢自己的那种体验,是具有超越性的。但如何维持一段长期能够滋养双方的亲密关系,又是一门需要不断研修的课程。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营销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 01:01 亲密关系的仪式感重要吗? * 03:30 已婚 VS 单身,截然不同状态的我们在谈论亲密关系时,都会谈论什么? * 06:17 从《花束般的恋爱》聊聊什么是灵魂伴侣。共同兴趣爱好就算灵魂伴侣吗?那是搭子吧! * 09:53 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人的变化”? * 12:01 精神交流是关系中的必需品吗? * 16:58 如何定义亲密关系中的边界感?是否在关系中就要百分百交出自己? * 25:17 亲密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两个平等的人如何既保持亲密又各自独立的操作规范。 * 28:14 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恋爱的最终指向不一定是婚姻,而是对自我的探索和觉醒。 * 29:16 亲密关系在当下是否是必要的?回归《亲密关系》中对本质的阐述 ——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对于归属感的需求。 * 32:12 阿兰・巴迪欧提出“minimal form of communism”,爱是最小单位的共产主义。亲密关系中的超越性体验是浪漫和具备稀缺性的。 * 36:12 如果能用理智讲清楚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话,那就不叫爱了。 * 38:26 对于“恋爱脑”的反思:投入派vs清醒派,孰是孰非?爱也要被社会秩序和阶级绑架吗? * 41:23 爱在一个自足的状态下,应该是给的力量。爱之所以是一门艺术,正是因为它要求:专心、责任以及付出。 * 43:20 来和瑶瑶讨教一下亲密关系中的经营法则吧! 👧本期主播: Dora:品牌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唯一 - 告五人 24/7, 365 - Eljah Woods 📖本期提到的书影音: 【第十一届新国辩】 “真爱”是不是谎言 【梁秋阳 马薇薇vs詹青云 庞颖】 《亲密关系》 丹尼尔·珀尔曼 / 罗兰·米勒 《爱的多重奏》 阿兰·巴迪欧 《爱的艺术》埃里希·弗罗姆 《小王子》 安托万·德·圣 埃克苏佩里 《花束般的恋爱》 土井裕泰执导 《装腔启示录》李漠执导,蔡文静、韩东君主演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听友群:2024年我们的播客听友群开始对外招募岛民啦~ 这里有国内一线和海外的设计师、品牌人、码农、金融从业者等等~ 是同频的城市出逃青年汇聚地🏝️ 我们会在这里不定时同步读书笔记/书影音分享/生活方式类品牌产品小福利等等。可以添加微信号【doratzyy】拉你进群哦~

48分钟
6k+
1年前

#09:T人 vs F人,还能不能做好朋友了!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好朋友—— 在北美Pinterest的程序媛许禾,聊一聊MBTI里的T和F的区别。作为妥妥F人的Dora和瑶瑶在和80%T人许禾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都为对方的脑回路感到惊奇!F人每日颅内小剧场上演一百回合,T人单纯发问啥是“物是人非”......思考问题和处理情绪的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原来大家的内心世界相差这么多。 我们基于自身经验,一起探讨了T和F对于生活和职业的影响,打破刻板印象。MBTI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但鲜活的人不被任何字母定义!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营销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 00:23 80%F人设计师,70%F人品牌营销,和80%T人程序媛相遇 * 05:40 “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的!”F人闻声落泪,T人满脸疑惑 * 07:46 F人日常:情绪先来,逻辑在后面猛追 * 09:18 T人日常:逻辑控制感受,情绪内耗与我无关 * 11:13 共情力太强的困扰 * 13:38 《再见爱人》papi酱真是T人本T * 14:52 T人许禾的F人前任,用逻辑筛选的对象好像无法用逻辑理解? * 20:18 F人伤春悲秋好像只有F人能接住 * 24:18 分享欲的巨大差异 * 26:21 T人分手,当天搬家,F人分手,拉拉扯扯 * 32:27 安慰朋友:先解决问题还是先安抚情绪? * 36:06 情绪的困扰,情绪的价值,T人无法理解的“物是人非” * 40:02 感受过于细腻,F人大脑内存严重不足 * 44:13 和职业有关吗? * 46:39 思考哲学,F人能和宇宙共情,而T人只想变成高维度生物 * 50:01 性格影响者职业选择,职业习惯反向塑造性格 * 55:29 T和F并不影响大家做好朋友哎 * 01:01:08 F和T并不能刻板定义,只是说你更倾向于优先使用哪种能力 👧本期主播: Dora:品牌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许禾:程序媛,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À l'Occasion Tu Souris - Coralic Clement Change the world - Eric Clapton 【2023年书单总结】 2024年我们的播客听友群开始对外招募岛民啦~ 这里有国内一线和海外的设计师、品牌人、码农、金融从业者等等~ 是同频的城市出逃青年汇聚地🏝️ 我和瑶瑶会在这里不定时同步读书笔记/书影音分享/生活方式类品牌小福利等等,可以添加微信号【doratzyy】拉你进群哦~

66分钟
99+
1年前

#08:美食和故乡的关系:聊聊那些一提起就让人嘴角上扬的瞬间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美食是文化的根,是家的味道。 瑶瑶时隔四年终于回国啦,回国之旅从品尝家乡的美食开始! 从第一站粤菜的每天不重样,到回到老家遍寻记忆中的徽菜风味,再到成都穿梭在宽窄小巷各类麻辣川味中,这一路可谓是大快朵颐,幸福感满满。 本期播客是2023年的最后一期播客,我们聊了聊喜欢的美食,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旅行记忆,以及所牵引出的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思考。我们意识到,活在“家”这个概念里的中国人几乎成长、相爱、别离、团聚都和美食相关,家常美味,其实也是人生百味。我们热爱美食,因为一提起,就会情不自禁想起那些让人嘴角上扬,眯起双眼的瞬间。而人生嘛,活着不就是那几个瞬间吗~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营销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1. 00:17 瑶瑶回国初体验:第一站从被闺蜜包养的广东美食之旅开始!最喜欢的是老街区独具烟火气的小吃,各类早茶点心、随处可见的潮汕牛肉火锅都很爱。 2. 07:12 Dora作为在广东十年的半广州人,被这里打动的最重要的点就是:自在、务实、生活的烟火气、以及包容性。 3. 12:03 四川和广东相似的地方在于这里的人们都很懂吃,背后折射的其实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4. 15:09 美食文化和地域因素相关,广东自古地处沿海边疆,气候温暖,物产资源丰富;四川地处盆地,湿气较重,饮食里加入麻辣以便排湿;徽州多山多水多食材,以烹饪山珍水产见长。 5. 20:02 关于俩人故乡徽州美食的记忆,更多是关于童年和成长期间幸福时光的感知:高中食堂的拉面、奶奶做的蒿子粑粑、爷爷的瓦罐土鸡汤、外婆的柴火鸡…… 6. 31:54 聊聊我们旅行过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美食:尼泊尔的“水饺”、日本的一兰拉面和神户牛肉、台湾的夜市小吃、法餐和西班牙菜的区别…… 7. 42:16 闺蜜二人在美食的偏好和食量上都基本一致,两个人能吃到一起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啊! 8. 44:39 分享一下关于美食的纪录片,书籍,影片 👧本期主播: Dora:品牌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Dazzling love April showers 📖本期提到的书和节目: 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风味人间》 《人生一串》 《十三邀》之采访蔡澜/陈晓卿 书: 袁枚《随园食单》 梁实秋《雅舍谈吃》 剧: 《东京大饭店》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书单共享群:+V:doratzyy

55分钟
99+
1年前

#07:高能量人格养成记:怎样才能高能又稳定啊!

同为E人和J人,谁还不曾高能量了! 高能量总是伴随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目之所及更广阔多彩的世界。可是高能Dora慢慢从E变I,高能瑶瑶也J渐渐从滑向P。只能间歇性高能之后,不得不学着在高能和躺平之间摸索自己舒服的区间,收集能量,精准投放,适当做减法。 越来越认识到高能也许是种天赋,心有余而力不足才是人生常态。在力气充足的时候奋力奔跑,在无力疲惫的时候看看脚下,好像也不错。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营销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 01:00 J人瑶瑶忙着撰写回国to do list,J人Dora创业团团转 * 05:49 两个用产品经理思维生活的计划狂J人,居然生活中很随意 * 14:03 瑶瑶眼中的高能Dora竟然已经悄悄从E变I * 18:27 从持续性高能到间歇性高能,人不能不服老 * 22:34 一直保持高能量真的是一种天赋,只能respect! * 26:20 出乎闺蜜意料,瑶瑶居然一天都宅不住 * 34:45 羡慕那些高能量人旺盛的生命力,而力不从心的我体能有限 * 39:49 低能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呢?鸡汤虽然烂俗但是有用 * 43:07 被迫高能的Dora已经感受到了身体的警报 * 54:46 从P人身上学到的人生态度,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 👧本期主播: Dora:品牌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Unstoppable 📖本期提到的书影音: 动画片《万神殿》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书单共享群:+V:doratzyy

61分钟
99+
1年前

#06:从装腔开聊|戴面具的我们行走在社会中到底是为了什么?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从追剧《装腔启示录》聊到我们的各种面具。行走江湖,谁人不装,人生如戏,要怎么装? 很喜欢剧中给装腔一个温柔的宽容注解,被内涵到的我们也仿佛得到了理解。社交媒体遍地松弛感的人设,潇洒肆意做自己当然是很酷,但真实的松弛对于普通人似乎也是一件奢侈品。暂时没有能力做真实的自己,有欲望和野心,想要伪装自己的匮乏,也并不是值得嘲笑的事情。 刘擎老师说,“真实的自我不一定是好的自我”,面具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我们总会慢慢变化一步步了解自己,从而选择摘下或是带上面具。人如此的鲜活而复杂,就让我们自由自在的选择活着的方式吧。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营销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 01:33 从电视剧《装腔启示录》开聊,八卦北京CBD精英圈的生活 * 05:01 剧中大城市打工人的疲惫感太感同身受了,各种主动的被动的无奈的装腔,松弛感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东西啊 * 10:25 磕男女主爱情的同时,被剧中对装腔和真实的温柔解释打动的一些moment * 20:09 什么是社交面具?关于正向面具,反向面具,虚无面具的讨论 * 25:04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敢于摘下面具直面内心,女性也更加敢于直言野心和欲望 * 31:05 聊一聊我们各自的装腔经历,朋友圈真是个巨大又复杂的面具啊 * 42:56 感情里从套路到打直球,放弃装腔可能主要是由于没精力 * 44:40 社交能量有限的人,只能把温暖尽量留给亲近的人 * 49:20 如何平衡虚假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呢,真实的自我也不一定是好的自我,面具也是自我的一部分 * 50:18 标榜追求真实的态度,是不是也是一种装逼呢 * 56:13 书影分享环节聊奥本海默,大方表达欣赏并大方承认没看懂很多地方哈哈 👧本期主播: Dora:品牌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Us (《装腔启示录》英文主题曲) 因为我爱你(《装腔启示录》主题曲) 📖本期提到的书和节目: 对谈节目:【罗翔X刘擎】人应该如何平衡,真实和虚假的自我? 诺兰《奥本海默》 李娟《我的阿勒泰》 刘慈欣《球状闪电》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书单共享群:+V:doratzyy

62分钟
99+
1年前

#05:裸辞后,陶艺和苏东坡成了生活的良药

闺蜜默契的天花板大概就是 —— 你跳,我也跳。 最近的新变化:Dora和瑶瑶俩人,一个裸辞大厂去创业了,一个从世界top建筑公司辞职加入startup。忙碌的新生活里,我们开启了一个对话日记本的共享文档,在相隔15小时的时差里隔空对话,互相治愈。这一期我们想聊聊关于选择的议题,都说选择大于努力,那要如何做选择才是正确的? 时代的大环境下,增量蛋糕越来越少,几乎很难分配到个人,年轻人如何和时代共处?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营销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02:46 瑶瑶勇敢离开Top建筑公司,加入startup的一些思考:职业赛道、兴趣、环境等因素 07:31 换了新工作的瑶瑶热情高涨,十分享受崭新的生活 17:04 Dora投身创业后面临更多的是焦头烂额和自我调整,从 toC到toB的转变,行业和圈子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切都是从0开始 22:36 不用去纠结工作的意义,如果恰好找到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其实是说明你很幸运 30:29 面临焦虑的时候,可以试图区分自己的工作人格和生活人格,调整日常routine来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37:27 聊一聊关于选择的议题,都说选择大于努力,那要如何做选择才是正确的? 46:16 历史进程下的个体奋斗区别,在经济进入低增速阶段,增量蛋糕越来越少,我们需要学会与自己和时代共处 53:39 抛开宏大叙事,一个细小的帮助别人的体验也会让自己很幸福 57:34 书单分享:畅聊苏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洒脱与和解,才是人生的终极智慧 👧本期主播: Dora:品牌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Set forth 📖本期提到的书和节目: 赫尔曼·黑塞《悉达多》 《苏东坡传》 林语堂/李一冰 腾讯视频纪录片《苏东坡传》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书单共享群:可以添加微信doratzyy进群一起分享书单哦

68分钟
99+
1年前

#04:北美旅居两周,我找到了Gap的意义

第四期本来是想要在美国见面的时候一起录的,但因为久别重逢的时光过于快乐,于是我们拖延到现在。 Dora在潇洒裸辞大公司稳定的工作之后,开始了她的疗愈充电之旅,真正停下来了一段时间。在美国见证了瑶瑶的重要时刻,深入享受生活在当地的快乐,和老友们见面出游,用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观察了不同地方当代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差异。 好像哪里都有难解的困局。最后一个周末,新手上路的瑶瑶带着Dora第一次自驾一号公路,在太平洋绝美的海岸线边,我们探讨人生的道理,最终却发现,一切的意义都抵不过眼前简单的快乐。 我们又充满力量重新出发啦!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广告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 03:45 深入体验了美国生活,而不是作为一个游客的感受 * 08:44 Dora对不同美国城市的印象,西雅图的文艺干净,洛杉矶的艺术氛围,维加斯的夜生活 * 14:06 北美和国内工作和生活状态的差异,Dora作为旁观者的观察和体验,如何平衡个人生活和工作,更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 * 18:39 不那么卷意味着生活不那么便捷,快递和外卖都要很久才到,服务业不够到位,一线城市停水停电居然三天才修好? * 25:50 在北美独居意味着更多的孤独和更大的挑战,朋友非常的重要,娱乐活动还是非常匮乏,几乎没有夜生活,天黑之后除了酒吧无处可去 * 31:10 国内单身独居生活可以有趣很多,单身在美国会加重孤独,相反国内一线城市非常适合单身女性生活 * 34:19 东亚人的卷文化无处不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学区房的压力 * 39:48 Dora的裸辞gap month体验, 年少时的老朋友久别重逢,停下来真的获得了很多重新出发的能量 * 42:50 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生活就是简单的快乐组成的,对于世界的好奇和热情是永葆年轻的秘诀 👧本期主播: Dora:广告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saddle of my heart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听友群/书单群,添加微信:doratzyy 微信公众号:朵小姐Dora

52分钟
99+
1年前

#03 Fxxk it!这一刀切的社会评价体系

姗姗来迟的第三期:内容是Dora去美国的前一天两人的通话,比较像是闺蜜的鸡汤茶话会。 最近我们都遇到了一些人生节点的“事故”—— 一个没抽到H1B,一个裸辞。面对当下的情况,我们似乎在年龄焦虑的同时又期望能真正停下来一段时间。而社会评价体系就好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模板,我们如何能真正拥有不畏外界眼光的勇气和自信,在这个本应该自由涌动的年纪去体验和享受人生?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广告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02:49 聊聊两人现状:一个没抽到签 VS 一个裸辞。 我们有年龄焦虑吗?害怕停下来究竟是因为什么? 10:21 一些基于身边故事的观察:东亚社会VS西方国家对于年龄焦虑的差别。相较于西方人,东方人似乎更容易年龄焦虑。 21:52 我们的困惑:如何逃离社会评价体系的单一标准?这个标准是否正确?不想被社会眼中的“体面”裹挟住,我们应该学会建立真正的自信。 27:28 逐渐达成和解:在当下最好的时光,酣畅淋漓地体验和享受人生。 34:30 书单推荐 👧本期主播: Dora:广告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Without Excuse 📖本期提到的书和节目: 赫尔曼·黑塞《悉达多》 萨希尔·拉文吉亚《小而美:持续盈利的经营法则》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主理人公众号:朵小姐Dora (之后会在此陆续同步播客原文哦) 书单共享群:可以添加主播微信doratzyy进群一起分享书单哦

43分钟
99+
1年前

#02 独居生活:更孤独还是更自由?

“一个人住可以有多爽”?是自由还是“孤岛”? 我们在这一期聊了聊在中美两地居住和生活状态的不同,各自从集体宿舍到独居生活的历程。独居时的做饭是糊弄学还是精致烹饪的仪式感?宠物可以排解独居的孤独吗?精致生活是一种虚伪吗?…… 其实,无需放大独居的孤独,也不用强调独居的自由,自由和孤独往往是共生的。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在和自己相处的过程中学会更好地处理人与空间的关系,在经营自己的同时也不丧失对附近性的探索。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广告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收听指北: 01:56 聊一聊各自的居住状态。个人边界的多少,对于居住状态的偏好大多时候都是惯性使然。女性独居的盛行恰恰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人们越来越愿意关注自我的感受。 08:38 独居做饭糊弄学和宠物陪伴。做饭招待自己和朋友是件繁琐的事情,但却能为我们带来很多治愈的瞬间。宠物为我们独居生活带来的不仅仅只有陪伴,还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纽带。 14:56 从集体宿舍到独居生活,大家对个人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强。 29:56 聊一聊我们住过的地方:英国、香港、美国、法国 v.s 国内城市独居。城市氛围对于居住状态的影响真的非常大,相比于国外的孤独抑郁,国内一线城市真的是非常适合女性独居的地方。城市肌理,文脉,以及社会文化,对于个人的居住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3:46 精致生活是一种虚伪吗?仪式感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不想被任何一种生活方式裹挟,找到自己的节奏,舒适自在地生活就好。 40:27 对抗孤独的方法:附近性探索的尝试,从宠物、家居延展出的邻里关系。也许人生的本质就是孤独,但学会与自己相处不失为一门修行,成熟的自己好像比以前更懂得如何自己消解情绪。 58:55 书单推荐 👧本期主播: Dora:广告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Stupidest Lover 📖本期提到的书和节目: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过的路》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三浦展《第四消费时代》 赫尔曼·黑塞《德米安》 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 许知远+项飙《十三邀》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书单共享群:可以添加主播微信doratzyy进群一起分享书单哦

63分钟
99+
2年前

#01 阔别10年,我们过上了18岁时理想的生活模样吗

何谓理想生活? 在告别高中十年之际,以及世界发生巨变的这两年,我们都开始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眼看着走向奔三的年纪,我们过上了曾经理想中的生活模样吗?第一期节目,我们聊了聊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如何找到自我,以及我们认识十年来各自的变化和旅程。 大多数时候都容易陷入矛盾和怀疑,在追求精神理想和现实物质中徘徊横跳。了解自我,找寻自洽好像是一生的命题,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推翻又和解。 我们是相识十多年的闺蜜,生活在地球的两端,隔着16小时的时差,但总是想在精神上发生点共振。这里是一些基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生活观察记录,从广告人和设计师的视角进行的可能性生活方式探索。 🏠录制环境: * Dora广州白天的家 * 瑶瑶在旧金山的阳台夜景 🎙️收听指北: 04:30 关注人本身内心世界在当下时代显得更有趣 08:38 闺蜜二人在往各自的方向走 10:30 先聊一聊不理想的生活 24:22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性格转变 34:03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价值排序 38:57 会怀念曾经年少的自己吗? 49:02 为什么要做这档博客? 51:42 书单推荐 👧本期主播: Dora:广告人,现居广州 瑶瑶:设计师,现居旧金山 🎵本期音乐: wake up call 👀关于我们: 小红书:@朵小姐 @挖煤猫 邮箱:[email protected] 书单共享群:可以添加主播微信doratzyy进群一起分享书单哦

56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