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分类学 03:07 中美中产阶级的绝对划分标准 04:22 居民平均收入的相对划分标准 05:25 新中产白皮书按家庭资产净值划分 06:00 大研前一的中产阶级心理量表 🧠对标准的反思 07:02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这个标准应该更高? 07:42 middle class → 中间阶级vs中产阶级 08:55 马克思:中间阶级的下层跌落到无产阶级 11:02 安全感越来越昂贵 11:42 建构作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互动 12:49 中产阶级的正外部性:稳定、教育、消费 15:09 马克思: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意识 🔮关联问题 16:48 中产阶级的脆弱性 财富无法维持、传承 18:23 绝对收入提高vs相对分配比例提高 19:20 各种各样的返贫焦虑 20:12 阶级跃迁作为一种合法性来源 22:34 躺平是犬儒主义的聪明 23:00 中等收入陷阱vs中产阶级陷落 📏solution大讨论 25:00 给中产阶级减税降负 26:00 世界是个大赌场 26:31 要当司马懿,不要当诸葛亮 27:35 反消费主义:生命时间法 28:43 投资自己,用现金换现金流 29:42 投资mind set:总有刁民想害朕 32:31 脱实向虚的趋势不可阻挡 33:57 保险业的核心是精算 35:00 公募基金的意义是普惠金融 36:34 周期好像越来越短了?未来充满明斯基时刻? 37:37 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才顺应人性 39:42 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给中产阶级兜底 41:11 “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不是承认自己是世俗的成功者,而是承认自己已经承担了相当多的责任。”
2:38 追忆似水年华 3:10 被高中班主任“欺负”的经历 6:10 南征北战的艺考经历 7:25 重新选择会读现在的大学和专业吗? 9:07 大学校园的友谊竟然很稀缺 9:40 考研方法论:拿来备战高考只要1年 11:11 tips☝🏻交替滚动复习90天时间表 11:57 tips✌🏻名词解释表无限默写 12:38 tips👌🏻志在必得的信念和亲友的鼓励 13:20 研究生学历确实更好找工作 14:00 回顾2019年“就业难”现场 15:06 职业选择:高薪无户口vs底薪有户口 16:10 高中需要读三年是因为心智不成熟 17:20 考研考公都是孤独的 18:25 00后的高考故事 20:10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23:10 95前和95后的代际差异 24:45 “高考后我出了一本书” 26:15 高二生锐评索罗斯的经济哲学 27:25 高中校园里的杂志社 27:54 高考前对大学的乌托邦幻想 30:44 为什么大学生有点颓废? 31:22 曹林锐评中传学子:功利、浮躁、不读书 32:11 对比中国台湾高校教育经历 33:45 “抱大腿”:在大学里人脉的作用 35:00 传媒行业的技术路线vs学术路线 36:59 乐于帮助学生的张绍刚老师 37:40 学阀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39:09 卡普兰《教育的浪费》 40:23 高等教育是一种爱好 42:02 读书不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
💬chat:前言 01:20 中国人最热衷于AIGC 02:22 “AIGC太共产主义了” 02:55 用AI写知乎 03:56 “人人都适合做小红书” 04:22 996≠内卷 05:01 互联网的卷法:获客成本高、合规成本高 📰pre-trained:概念厘清 05:59 内卷化(Involution)定义 07:29 学术上的内卷被引入中国 08:25 教育内卷——以升学率为例 09:01 “内卷”的词语腐败 10:10 “外卷”、出海与“入关学” 10:44 韩国教育占家庭支出70% 11:15 韩国版“双减” 12:00 日本都终身雇佣制了还内卷 12:33 内卷与工作制度无关 12:56 内卷原因1:存量竞争就是内卷本质 16:20 内卷原因2:高额储蓄导致消费不足 17:02 内卷原因3:价值单一的消费主义与绩优主义 17:20 《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齐格蒙特 鲍曼 17:40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 韦伯 19:56 消费主义把价格作为人的尺度 🧠generative:发散讨论 21:23 再谈《绩效社会》韩炳哲 21:43 “3.75”作为互联网黑话 22:50 这个版本的规训难以觉察 23:10 肯定性暴力的全景监狱 24:10 生产与再生产(production & reproduction) 26:02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27:00 AI能实现共产主义吗? 30:00 技术的城乡二元制? 31:40 马克思和他的对手们 33:18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34:08 价值=价格=(边际)效益 🤖transformer:变!身!! 35:32 学习日韩作为前车之鉴 35:49 《低欲望社会》大前研一 37:04 “财富效应” 37:56 “黑金经济” 39:10 生病康复也是一种再生产 40:02 说几句难听的……嘻嘻 42:32 打工人团结起来! 43:20 改造自己的话语 44:00 掌握批判的武器 44:33 掌握现金生产力和技术 附录 The AI Index - Stanford https://aiindex.stanford.edu/
🎬关于《瞬息全宇宙》 01:46 本节目首位嘉宾闪亮登场 03:08 移民的困境or女性的困境? 03:32 电影的多元宇宙设定 04:20 福柯:权力运作的方式 05:12 于人生选择,何为正确? 06:20 真正的接纳是公开支持 07:03 谁会被电影冒犯到? 👯关于女性选择的困境 07:57 母女齐观影,沉默一整天 08:24 20~30岁才是“青春期” 09:46 “无论重来多少次,妈妈都会生下你。” 11:44 母亲作出的牺牲十分可惜 12:35 是role model,也是压力来源 14:00 年龄尺度看,上一代比我们早熟 14:34 爱很俗吗? 15:39 “不要拯救原生家庭”,那原生家庭会放弃拯救你吗? 16:06 我是你妈,千变万化 16:54 电影评价的国内外落差 17:36 爱是锚定点 18:08 Z世代意象的创新表达 18:44 关于ultimate save 🍌关于主义 19:24 韩炳哲:功绩社会盛产抑郁症 20:56 人生是勇敢者的游乐场 20:22 “佛丧” 21:22 从妈开始的女性主义 22:24 存在主义批判 23:14 Happy Wife Happy Life 24:21 男性角色的人格魅力 26:46 虚无主义批判 📌关于北上深 27:50 一线城市旧闻4则 28:34 离开就是loser吗? 29:44 “体验派” 30:50 痛苦只会转移不会消失 32:09 对家庭生活依然有向往 33:20 北京欢迎你吗? 34:31 回家的困惑 35:20 北漂的存在主义危机 35:50 在三亚被卷回北京 🎭推荐电影 36:41 《荼靡》:选择的故事 36:36 《鬼魅浮生》:忘记可爱鬼 37:57 《罗拉快跑》:回环叙事范本 38:26 《蒲公英》:莫比乌斯环式叙事
🚀大洋彼岸的恐慌 01:18 科技爆发与金融挤兑冰火两重天 02:00 问ChatGPT:人类是不是不行 💣小捋svb始末 03:20 注意看,这家银行叫硅谷 04:13 硅谷银行储户特点:不挣钱、花钱快 04:40 量化宽松政策:大风刮来的钱 05:11 硅谷银行:手里钱太多的烦恼 05:54 “王多鱼,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 06:15 套牢于bond和MBS 07:35 连续加息:所有人都缺钱了 08:55 流动性危机的死亡螺旋 🧠大型反思现场 10:16 银行破产,普通人咋办? 10:50 银行的投资决策逻辑 12:11 svb犯的核心错误:期限错配 13:06 风险对冲:假设自己判断错了该怎么投资 13:32 抛售资产:点燃恐慌的最后一根稻草 14:56 救“市”主FDIC的三板斧 16:44 猜疑链与囚徒困境 17:19 拷打美联储:你为什么加息? 🌬可能与你有关的5件“屁事” 19:05 1️⃣河南村镇银行始末 20:15 存款保险制度 21:18 存款准备金制度 21:50 2️⃣雷曼兄弟与次贷危机 22:40 银行股暴跌 23:10 大佬跪舔巴菲特 23:24 3️⃣置身事内的港股股民 24:44 4️⃣银行——万业之母 26:15 浪村钊村修水坝的架空故事 27:25 MBS是个精巧的设计 30:09 次贷危机中的MBS 31:23 信用评级成了“黑公关” 32:19 5️⃣量化宽松政策 33:25 自己印钱买自己的债 34:25 诺贝尔经济学奖 伯南克的研究 36:20 “现代金融体系”不“现代” 彩蛋:ChatGPT锐评SVB暴雷
节目流程和内容—— 1️⃣注册:“请选择你的标签”🏷 01:08 假装注册社交app:给自己贴标签 01:41 社交flag:不打低端局 02:28 界定和自觉避免“渣男式社交” 03:28 越小越社牛,越老越社恐? 04:15 玄学社交——破冰神器 04:33 “恋爱脑”养活了所有算命大师 2️⃣设置:“请填写筛选条件”📡 05:20 你爱演吗?如何看待Keep Real? 06:40 爱演Buff让人显得drama 07:20 青春期人均“存在主义焦虑” 08:12 史书上的刘备、诸葛亮也很“爱演” 09:04 ChatGPT生成采访提纲 09:27 我们为什么想认识陌生人? 10:00 期待有人能活出新的可能性 10:45 贾宝玉的厌女言论 11:27 西非安哥拉的母系氏族社会 12:14 “中国女人人均养一个男人,好惨!” 12:42 真诚接受听众的批评 3️⃣资料:“请介绍你自己”🎫 13:40 线上人设vs线下人设 14:14 把dating app当树洞 15:19 倒垃圾也是需要观众的! 15:48 追光灯是对目光的模拟,能给演员赋魅 16:38 一段被网友性骚扰的经历 17:13 网暴背后:“公众人物”与“把关人”一起消失了,人人都是公众人物和把关人 18:12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18:45 ChatGPT夸夸时刻 19:10 安利采访灵感来源《特稿爱好者的采矿车》,一个《人物》资深记者的微信公众号 19:52 搜肠刮肚也找不到的深度交流记忆 20:50 夫妻之间算社交吗? 21:28 憋住表达欲的奇妙魔法 22:07 代际沟通的困难 22:40 一位主动谈起“原生家庭”的母亲 23:20 失礼します🥊我的妈妈是拳击手! 24:09 《一一》与单向沟通问题 4️⃣匹配:“给你喜欢的人点like吧”❤️ 25:04 聊聊Peer Presure 26:13 年龄焦虑和容貌焦虑 27:36 社会不奖励显小男 28:42 如何界定“朋友”? 30:13 朋友就是把好东西带进你生命里的人 31:43 上野千鹤子“畅快的孤独” 5️⃣深聊:“耐心等待crush的出现”💬 33:01 什么样的友谊最难以割舍? 33:14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丢人” 34:46 社交软件上的不同面孔 35:00 幸识app里的00后为友谊冲锋 36:00 不同社交软件中的“场域" 36:42 减少社交摩擦的小tips 37:00 立人设:职场社交潜规则 6️⃣约会:“微醺时刻聊聊深夜话题”🥃 39:00 创造Crush的产品机制是什么? 40:00 人都愿意在自己社交资产高的平台社交 41:30 年轻人需要社交,但不需要社交软件 42:11 真实生活里别人总来暴露我的另一面 42:40 社交媒体把人压扁成one-dimension men 7️⃣表态:“真实想法要大声说出来”📣 43:16 浪浪's一段友情 45:25 钊钊's忘年交 46:41 本节目欢迎听众点菜👨🍳👩🍳 采访提纲对照—— 1. 人版:在社交中,你是一个爱演的人吗?怎么看待社交中keep real这件事? ChatGTP版:在社交中,人们常常会有“演出”自己的感觉,你认为这种行为源自于什么?它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2. 人版:对你来说,线上和线下你的社交行为会有区别吗?你遭受过网暴或者网友的恶语相向吗?在哪些平台、什么场景? ChatGTP版:社交媒体和线下社交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对我们的社交行为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 3. 人版:你有同侪压力吗?通过社交传导的焦虑都有哪些? ChatGTP版:你认为“多数人都这样做”是一个有力的社交压力吗?这种压力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 4. 人版:发小、青梅竹马、校园友谊、职场友谊……什么样的友谊更难以割舍? ChatGTP版: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样子的?它和表面上的社交关系有什么区别? 5. 人版:有没有什么克服社交摩擦的小tips?如何看待与他人的矛盾、冲突? ChatGTP版:在社交中,我们如何处理来自他人的批评或反馈?它们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帮助或阻碍?
愚者读书会是由 @黎川的河流 、 @堂菊呵德 、 @音左 主理的北京线下读书会活动,We All Stay Foolish.三位主理人都是长期的读书会举办者,这是一个新的读书会“厂牌”。 人类学家项飙用一种修辞描述了现代人的某种危机——“附近的消失”,本期是读书会的第一期,用附近为话题是因为读书会也是我们重建附近的小小尝试。 本期时间轨: 1️⃣ 01:07 读书会自我介绍环节 2️⃣ 09:58 界定“附近” 10:28 “附近的消失”是全球性的 10:45 消失原因1:工业化、城市化制造流动人口 11:58 隐私是被建构的现代概念 12:32 消失原因2:市场消解附近 13:20 红白事需举全村之力 14:00 北京老房东给房客做饭的习俗 15:10 消失原因3:分工使人互不理解 16:00 个人主义是现代概念 17:00 成都茶馆的自治功能 18:19 公断人的仲裁合法性来源 20:44 “附近”是个体的综合性支撑系统 21:44 苏东坡的附近:吃货安处是吾乡 22:19 00后的“附近”是乐高 23:30 脆弱感来自于脱离了被赋能状态 25:00 大部分海淀家长刚刚加入“附近” 3️⃣ 27:00 人与现代社会是职能关系 29:04 柏拉图:城邦是分工的产物 29:51 亚当·斯密:分工的经济力量 31:00 后果:意义的缺失 31:35 费孝通:差序格局与心怀天下 32:29 副作用:匮乏经济、现代科技缺位 33:10 西方文明的内生问题 4️⃣ 33:38 “把自己作为方法”的务实方法 34:00 见面来避免成为单向度的人 35:12 “附近”是一种古典的浪漫 36:07 “生活在别处”vs“附近” 37:40 社会角色是多元化的面具 38:47 农村里的贪吃蛇社交 本期涉及的拓展内容: ▷《十三邀》项飙x许知远对谈 ▷项飙《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生活史》 ▷阎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费孝通《乡土中国》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Part0️⃣ 与“内容”的爱恨情仇 02:00 纸媒人如何看待“报纸已死” 03:32 五百强品牌管理与公募基金新媒体矩阵 05:23 女子电竞俱乐部——我的纪录片毕设选题 06:25 韩式综艺vs美式综艺 07:44 商业价值真正奠定《奇葩说》地位 08:44 赞助商和内容导演谁更有话语权? 09:50 创业app冷启动的艰难增长路 Part1️⃣ 先聊聊内容变现吧! 11:22 商务导演让广告变可爱 11:58 创意消解观众对广告的抗性 12:51 实现内容的商业价值 13:40 “白嫖”合理性之辩 14:20 挣富人的钱比挣穷人的钱更容易 16:13 情绪价值vs技术价值:变现难度大比较 18:14 情绪价值引流,技术价值卖课? 19:10 听播客能降低信息差吗? 20:14 看书学习与看书评学习是平权的 20:46 听播客拓宽视界 22:40 内容变现三板斧——产品>电商>广告 23:35 《财新》扛起内容付费大旗 24:09 以《活着》为例 谈内容的价值捕获 25:40 内容付费往往有高昂的交易成本 28:30 交易成本的门槛值得内容人靠创意逾越 29:21 “内容商业1.0”:美第奇家族模式 29:51 “内容商业2.0”:流量模式 31:10 “内容商业3.0”:秀场模式 32:35 饭圈经济可以用在严肃内容界 34:00 秀场模式用仪式感打破了内容的统一定价 35:20 内容付费的终点是社交货币 Part2️⃣ 再来聊聊流量! 36:40 议程设置与有限选择的迷思 37:40 媒介决定供稿逻辑 38:01 《中国有嘻哈》的热度我1年后才蹭到 38:30 爆款内容!就是“睡后收入”! 38:58 蹭到啦!电子木鱼的热度 39:24 小红书经验1:合集推荐批量铺稿 40:18 小红书经验2:勇于自我包装 41:08 抖音没流量是内容的问题,b站没流量是害羞的问题 42:10 浅谈b站小红书的“流量反噬” 43:53 自媒体的门槛是批量生产能力 Part3️⃣ 最后讲讲创作本身! 44:49 高门槛低竞争的内容format:电视人 45:35 低门槛高竞争的内容format:网红 46:30 内容行业,人也被技术异化了 47:49 被要求批量生产:异化的结果之一 48:19 AIGC是内容人的救星吗? 48:50 AIGC初体验:差强人意 51:00 让AIGC成为人类内容输出的下限 51:51 没有技术提高过信噪比 52:30 取代or解放...脑力劳动者? 53:15 内容模式减少创作的不确定性 54:00 初出茅庐被新闻伦理困扰
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简称新《办法》),将于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根据规定,新《办法》适用于双方或一方为四川省户籍人口,以及在四川省长期居住且持有四川省《居住证》的非四川省户籍人口。相较2019年3月20日出台的《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办法》,新《办法》取消了是否结婚的限制。 Show Notes 1'40" 放宽生育限制:合规天平的“再倾斜” 5'20" 父母是罪犯,所以呢? 7'32" 《蛙》:计划生育20年回响 9'48" 独生一代生育观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吗? 11'36" 人口问题只是个体的人生背景板 13'14" “独居很爽!”青年不再需要另一半 14'43" 对受教育领域性别平等倒退的担忧 15'33" 新政策是家庭制度消亡的初兆 20'20" 放宽生育登记限制是“正名” 21'54" 代孕合法化不是灵丹妙药 24'44" 堕胎之争:权利到底是什么? 26'23" 原生家庭影响生育意愿 30'28" 语言是一种暴力 31'21" 为什么想要孩子?用女性视角给答案打分 35'14" 古代人口问题:问题是谁是“人” 36'40" 优生学:蛮荒历史的进步主义幌子 39'10" 技术手段能解决性别不平等吗? 41'02" “进步主义人士”毕必经的自我道德拷问 43'15" 《失去一切》:进步主义提供社会可能性
01'50" 2023年应该更悲观还是乐观? 03'27" 疫情之下播客井喷 04'06" 反刍对“放开”的恐惧情绪 05'44" 亲历医疗挤兑:医院里的11小时 08'35" “消失的附近”又复苏了 09'04" 市民意识(公民意识)觉醒 10'19" 小论谣言的产生与传播效果 12'46" 再谈《二舅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14'59" 苦难的确定感vs努力的不确定性 16'40" 二元对立是对现状的结构性强化 17'35" 牛津2022年度词汇:“Goblin哥布林” 18'05" “三和大神”算哥布林吗? 20'11" 来自日本的佛系文化 20'36" 何谓后现代的躺平? 21'32" 电影《河畔须臾》侧写躺平生活 22'22" 日本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22'40" 以前后现代划分发展的不均衡 24'59" 年轻人的努力无法对抗社会压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