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5. 造物的温度|热闹的狮头走出海外,叛逆的涂鸦走进中国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所有看过《黄飞鸿》系列电影的朋友,应该对醒狮不陌生,这个象征着消灾除害,预报吉祥的活动,至今仍在海内外的华人中颇为流行。本期节目邀请到了佛鹤狮主题的艺术家——阿星(SATR)、主理人灰灰,以及本次联展的策展人景聪,一起聊一聊狮头文化从南海走向世界;而街头涂鸦由国外到国内的演变及转化。 图/创作对应风物:佛鹤狮(狮头) (南海是醒狮的发源地,早在明初,就已经有专门制作醒狮狮头、狮被和锣、鼓、钹的能工巧匠。醒狮表演,由舞狮头、舞狮尾二人合作,配以鼓点和锣、钹,由武术、舞蹈、敲击乐配合完成,是极富岭南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南海的狮头造型别具风格,采用夸张的扎制手法,多姿多彩,醒目而有神气。狮子的脸都是用三国中的人物来刻画的:黄狮温和,似刘备;红狮凝重,似关羽;黑狮凶恶,似张飞。三国人物的故事,在这些狮子身上被重新演绎。传统的南狮分为“佛装”和“鹤装”两种。狮山颜峰的叶竞循师傅将这两种狮的优点结合起来进行改进,改装后的狮头保留了原来“佛装狮”威武勇猛的特点,同时吸收了“鹤装狮”轻便的特点,重量只有3-4斤,比传统的佛装狮轻便近一半,更为敏捷灵活。这种狮头被称为“佛鹤狮”。2007年,佛鹤狮头制作被列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间轴】 0:00“造物的温度” 1:00策展人景聪谈涂鸦文化如何进入中国和与自己的故事 4:35中国涂鸦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创作日益丰富,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 5:50国内大众对涂鸦的接受度提高 图/阿星展出作品:《舞·狮·人》 (【作品说明】 舞,是我们观其醒狮的状态,一招一式舞动人心; 狮,是承载舞动节奏的载体,是我们传递文化的实物; 人,是舞动之狮背后的灵魂,文化传承通过人世代相传。 舞·狮·人——舞狮人,人承载着醒狮的精气神,醒狮引领着舞狮人的文化之魂,我们虽观其表面,但文化从来都是一脉相承。我们要做一个接地气的佛鹤狮展览,让观众先被视觉吸引,先看到醒狮再看懂醒狮,参透醒狮的背后人是如何赋予醒狮纹样内涵,而这些纹样又是如何一次次随着鼓声响起重燃舞狮看客的热血。希望观众透过涂鸦装置作品看到“舞·狮·人”三者的联系,了解此文化背后的底蕴,醒狮身上的很多元素都是形成文化深度的细节,我们拆解它,再理解一个完整的醒狮。) 7:21作品《舞·狮·人》结合佛鹤狮的动态与静态 9:17创作者阿星希望进入展厅的观众能先感受到直观的视觉冲击,再去感受醒狮的细节和元素:“醒狮额头的那面镜是醒狮的灵魂,每个部件都有各自的寓意” 12:12策展人景聪谈邀请阿星创作:阿星自己的作画风格符合中国传统气韵;也为风物提供了青年视角,通过视觉连接年轻的大众 14:28阿星的作品灵动飘逸、富有冲撞感,化解了涂鸦的个性和醒狮的传统之间的矛盾 16:00阿星选择红色为主色因为热情主观,也因为符合醒狮文化里喜庆的登场 涂鸦 18:51涂鸦中团队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团队的力量会更大一些 23:38涂鸦创作者能找到和自己契合的人形成团队会对未来创作有益 24:25根据不同的风格定义涂鸦尺幅,更大的画幅传递的能量更震撼,但是画幅不是目的而是里程碑 图/艺术家作品 27:15阿星团队还开了一家涂鸦店铺,现在也是广州可自由创作的区域;阿星团队为四川山区儿童的音乐教室美化空间;“用涂鸦拓荒” 图/阿星团队的涂鸦店铺 图/阿星团队在广州的“停车场”:自由创作空间 33:35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风物会是阿星之后创作结合的分支 34:51涂鸦圈怎样和艺术圈产生更多的交集需要慢慢发展;涂鸦艺术家应该勇于自我实现 图/艺术家SATR阿星与主理人灰灰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SATR阿星 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广州。自13年开始接触街头艺术至今。她独创的喷漆雾化形体塑造法,使其笔下的动物极具动感,以雾为形。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写实塑造,将涂鸦喷漆的通透感研究深刻,使其作品在剥离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外,依旧有水墨韵味。故此作品中能看到西方涂鸦深刻的狂放与东方画法的柔和写意,这股柔美的狂放一直贯穿在其作品中。古老篆刻印章式的签名,都是她向外界传递的东方印记。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𧒽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𧒽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至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𧒽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𧒽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𧒽岗公园南门站 图/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37分钟
88
1年前

Ep04. 造物的温度|当“佛山黄飞鸿”偶遇街头涂鸦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所有看过《黄飞鸿》系列电影的朋友,应该对醒狮不陌生,这个象征着消灾除害,预报吉祥的活动,至今仍在海内外的华人中颇为流行。本期节目邀请到了佛鹤狮主题的艺术家——阿星(SATR)、主理人灰灰,以及本次联展的策展人景聪,一起聊一聊狮头文化从南海走向世界;而街头涂鸦由国外到国内的演变及转化。 图/创作对应风物:佛鹤狮(狮头) (南海是醒狮的发源地,早在明初,就已经有专门制作醒狮狮头、狮被和锣、鼓、钹的能工巧匠。醒狮表演,由舞狮头、舞狮尾二人合作,配以鼓点和锣、钹,由武术、舞蹈、敲击乐配合完成,是极富岭南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南海的狮头造型别具风格,采用夸张的扎制手法,多姿多彩,醒目而有神气。狮子的脸都是用三国中的人物来刻画的:黄狮温和,似刘备;红狮凝重,似关羽;黑狮凶恶,似张飞。三国人物的故事,在这些狮子身上被重新演绎。传统的南狮分为“佛装”和“鹤装”两种。狮山颜峰的叶竞循师傅将这两种狮的优点结合起来进行改进,改装后的狮头保留了原来“佛装狮”威武勇猛的特点,同时吸收了“鹤装狮”轻便的特点,重量只有3-4斤,比传统的佛装狮轻便近一半,更为敏捷灵活。这种狮头被称为“佛鹤狮”。2007年,佛鹤狮头制作被列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间轴】 0:00“造物的温度” 1:45探访狮头扎作手艺人叶竞循 图/叶竞循,来源:视频《雄狮响南海:每个狮头都是一份精神的传承》,UP主南海菌 5:38南狮表演的特征:狮头浮夸,动作轻盈复杂刚柔并济,还原狮子的各种情绪 图/南狮,来源:文章《探寻佛山舞狮文化千年传承的奥秘》,百家号@玄月读书 6:33“天下醒狮皆出南海”:南海是醒狮发源地,南狮狮头制作精美复杂 7:35狮头“点睛”:狮头完整的背景故事面临失传 10:03狮头扎作现已实现初步的产业化,客源主要是海外华人 11:56叶师傅对醒狮的改良:革新了狮头的样貌、以家族作坊的形式传承 15:27醒狮在本地的发展:在喜庆的场合醒狮会登场振奋人心,“本地文化回潮” 18:00醒狮在国外华人之间流行的原因,是“血脉根系”“家乡符号”“文化习惯”,更是“远处的精神寄托”“中国身份的证明” 关于涂鸦与街头艺术 23:24涂鸦的创作过程和中国传统国画类似,艺术家涂鸦带来写意的中国风格,有很强的地域标识感 上、下图/艺术家作品 26:10不同国家的涂鸦艺术家的风格会不会有国别的体现? 27:38关于涂鸦艺术:“冒险精神”、“观点表达” 30:00涂鸦(街头艺术)的脉络:“对外强调我是谁,我在干什么的标记”“直接出现在公共空间的自我表达一直吸引年轻人涌入” 33:13涂鸦进入中国也走完了从“标记自己”到“表达观点”的过程 34:17涂鸦的学习更加自由开放,以观察、摸索、交流、竞争为导向 38:00艺术家SATR阿星的创作方法 图/艺术家工作室 图/艺术作品:《舞·狮·人》 【作品说明】 舞,是我们观其醒狮的状态,一招一式舞动人心; 狮,是承载舞动节奏的载体,是我们传递文化的实物; 人,是舞动之狮背后的灵魂,文化传承通过人世代相传。 舞·狮·人——舞狮人,人承载着醒狮的精气神,醒狮引领着舞狮人的文化之魂,我们虽观其表面,但文化从来都是一脉相承。我们要做一个接地气的佛鹤狮展览,让观众先被视觉吸引,先看到醒狮再看懂醒狮,参透醒狮的背后人是如何赋予醒狮纹样内涵,而这些纹样又是如何一次次随着鼓声响起重燃舞狮看客的热血。希望观众透过涂鸦装置作品看到“舞·狮·人”三者的联系,了解此文化背后的底蕴,醒狮身上的很多元素都是形成文化深度的细节,我们拆解它,再理解一个完整的醒狮。 图/艺术家SATR阿星与主理人灰灰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SATR阿星 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广州。自13年开始接触街头艺术至今。她独创的喷漆雾化形体塑造法,使其笔下的动物极具动感,以雾为形。不同于西方油画的写实塑造,将涂鸦喷漆的通透感研究深刻,使其作品在剥离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外,依旧有水墨韵味。故此作品中能看到西方涂鸦深刻的狂放与东方画法的柔和写意,这股柔美的狂放一直贯穿在其作品中。古老篆刻印章式的签名,都是她向外界传递的东方印记。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𧒽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𧒽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至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𧒽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𧒽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𧒽岗公园南门站 图/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40分钟
96
1年前

Ep03. 造物的温度|听说延禧攻略里的丝绸比爱马仕更贵?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香云纱是现存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也是一种离开了佛山南海这片土地就无法生产的独特技艺。这种被称为“软黄金”的面料,备受宋庆龄、张爱玲等名人的偏爱,也随着热播剧《延禧攻略》又火了一波。本期节目,我们将一起深入聊一聊香云纱织造与染整背后的哲思与艺术价值。 图/对应风物:香云纱 (香云纱又名“莨纱”,是表面乌黑光滑、类似涂漆且有透孔小花的丝织物,因穿其所制成衣行动时会沙沙作响而得名“响云纱”,后以其谐音称之为“香云纱”。香云纱的生产一般经过蚕茧缫丝、白坯纱织造及薯莨染整三道工序,其面料也从最早的素纱和简单提花图案,到复杂提花图案,再到“扭眼通花”的白坯纱。香云纱织造技艺融合了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和镂空工艺,经过对织造设备的改良,可织造出提花镂空、具有纽眼通花图案的产品,主要流程包括:解经、拔经、浆经/游经、打纬、织造等。2012年,香云纱织造技艺被列入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被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间轴】 0:00“造物的温度” 香云纱的商业化 1:23香云纱出现在新兴的电商直播间是乐观的 “除了作为设计师的作品以外,香云纱也可以满足群众的基本服饰需求。” “直播本身就能挑战我们原有对购物消费的习惯” 3:04对直播带货香云纱的忧虑:“国内有的商业逻辑就是复制,会降低香云纱的定位” 3:55香云纱在历史上的断层让它没有能成为一个品牌 香云纱的独特特质 5:36香云纱“根植于自然”、“披古通今”、“人工的温度”都是动人的特质 图/在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工人过滤染色用的薯莨汁液。新华社记者 邓华摄,来源百家号@新华网,链接:《走近香云纱》 8:46香云纱的工艺发现来源生活和生产、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香云纱的价值 10:59艺术家罗峣岚讲述自己对服装设计的了解以及服装设计专业会挖掘到的香云纱的价值 13:47香云纱和南海其他风物相比更容易形成产业,更具备商业价值 14:36艺术家罗峣岚与香云纱的碰撞 图/艺术家罗峣岚的工作室 15:55“对香云纱的好奇让我从研究的角度去探寻它” 18:27香云纱最打动艺术家罗峣岚的“自然”和“时间”影响了最后的创作形态 图/艺术作品:《天气澄和 风物闲美》 (【作品说明】空间装置作品以莨纱莨绸的生产环境作为底色,自然物草地、水、薯莨、河泥以仿真人造物混合天然植物的形式,拟构成一个植根于自然和人类经验的生产方式关系网。在这个体系里,作品将会选择纺织产业中的不同年代的物件和图片信息进行改造、加工,以表现从土地到工业、信息革命的转变与发展。通过使用多样化的视觉和物质的个人表达手法,提供了另一种理解和观看“香云纱”的方式,拓宽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和认知视野。 天气澄和,是传统纱绸生产流程的必要环境因素,香云纱也成了农耕文明对于自然崇拜与信仰的物化体现。主题引用陶渊明的文字来烘托作品的主调氛围与景观,升华了民俗风物的精神高度。经历过消亡的纺织品,在当代被活化、保育、传承,成了作者的调研和创作的脉络——作品将会通过艺术性的表达重新发现物质的价值体系,重新理解这片丰腴土地孕育的人类劳动与智力成就,在时代变革的流转中瞥见时间的短暂和永恒。) 19:52“还原”+“再现”就是本次的创作语言 21:41观众观看香云纱的装置艺术也是一种记忆的保存和延续“区别于传统博物馆的陈列,艺术家独特的观看方式、思考方式、审美输出的增加在空间中体现为新的样态” 25:11“作品中的霓虹灯传达出了自然中的光和温度;和其他的元素的拼贴是我本次的创作尝试” 27:41“我还去体验了做香云纱的实际体感” 28:21关于“还原”的创作理论“艺术创作方面就是实践先于理论” 37:53艺术家罗峣岚理解作品里的“共生”:“消亡”的对立面,给香云纱设想了一个更乐观积极的未来 39:38创作者想破除香云纱原来的符号化形象,把香云纱背景故事中的生态呈现出来 图/主播石头姐和艺术家罗峣岚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罗峣岚 艺术家、策划人。工作及生活于佛山。峣岚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得(荣誉)学士,硕士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她专注研究跨媒介,探索如何与当代科技和社会语境相映相织,以激发创新思维,形成有效的文化模型。在近期创作中,峣岚着重发展作为个体的表达,尤其是关于未来智能科技和人类意识情感共生之间的矛盾;以技术作为切入点、基础和方法论,借助艺术,拼凑真相,不断提出疑问。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𧒽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𧒽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至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𧒽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𧒽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𧒽岗公园南门站 图/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41分钟
99+
1年前

Ep02. 造物的温度|香云纱:旧时贵女所爱,浸染时光之美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 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香云纱是现存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也是一种离开了佛山南海这片土地就无法生产的独特技艺。这种被称为“软黄金”的面料,备受宋庆龄、张爱玲等名人的偏爱,也随着热播剧《延禧攻略》又火了一波。本期节目,我们将一起深入聊一聊香云纱织造与染整背后的哲思与艺术价值。 0:00-1:00 “造物的温度” 2:00艺术家罗峣岚、策展人谭景聪对香云纱的记忆 “香云纱对我们来说更像一种遗产,虽然生长在顺德,但已经不是我们成长记忆中的一部分,像是一个更宏大范围里集体的历史遗留下的风物” 4:52香云纱介绍 香云纱是一种工艺,可制作的面料从凉纱至凉绸价格不等 “香云纱离开了这片土地完全无法复制出来” (风物:香云纱) 8:42香云纱在文艺作品中流行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人物穿着香云纱;宋庆龄喜爱香云纱制作的旗袍;1961年电影《红色娘子军》、1962年电影《南海潮》、2018年热播剧《延禧攻略》,香云纱的高级质感体现低饱和中国色 (《延禧攻略》中香云纱出镜,沉稳大气的贵族气息。图源豆瓣,链接:豆瓣《延禧攻略》剧照) 9:47香云纱这几年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0:08香云纱在本地推广传播的助力还有增加实用功能的服装设计思路下,作为“奢侈品”进入大众市场 11:30香云纱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作为技艺可嫁接更多的工艺品 12:34香云纱的生产难度限制它的发展,但是其非遗价值由此体现 16:10粤语与顺德话里“香云纱”的发音 16:39艺术家与香云纱传承人的对话 17:28大部分香云纱传承人都有把香云纱作为事业和使命的热情 19:12香云纱手艺人的现状:“手艺人的老去,劳动力的缺失,导致香云纱的人力成本更高” 21:20香云纱的脆弱——染整对阳光的依赖性强,害怕化学颜料,需要保养和维护 (香云纱的晾晒) 23:03香云纱染整技艺历史悠久,“实用性”是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 “作为服装对身份和审美的彰显符合现代人的意识” 24:33香云纱实际材质的独特性 25:31其他国家的民间风物保存状况 “完整的博物馆系统让历史的传承不断层” 商业化方面:“只有把传承和沉淀做得更扎实才能做出真正的奢侈品”“传统风物需要的不仅是复制还有更深的挖掘““走向大众还是走向小众是风物发展要选择的方向” (主播石头姐和《天气澄和 风物闲美》创作者罗峣岚) 嘉宾/艺术家/创作者:罗峣岚 艺术家、策划人。工作及生活于佛山。峣岚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得(荣誉)学士,硕士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她专注研究跨媒介,探索如何与当代科技和社会语境相映相织,以激发创新思维,形成有效的文化模型。在近期创作中,峣岚着重发展作为个体的表达,尤其是关于未来智能科技和人类意识情感共生之间的矛盾;以技术作为切入点、基础和方法论,借助艺术,拼凑真相,不断提出疑问。 嘉宾/《造物的温度》策展人: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艺术作品:《天气澄和 风物闲美》) 【作品说明】 空间装置作品以莨纱莨绸的生产环境作为底色,自然物草地、水、薯莨、河泥以仿真人造物混合天然植物的形式,拟构成一个植根于自然和人类经验的生产方式关系网。在这个体系里,作品将会选择纺织产业中的不同年代的物件和图片信息进行改造、加工,以表现从土地到工业、信息革命的转变与发展。通过使用多样化的视觉和物质的个人表达手法,提供了另一种理解和观看“香云纱”的方式,拓宽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和认知视野。 天气澄和,是传统纱绸生产流程的必要环境因素,香云纱也成了农耕文明对于自然崇拜与信仰的物化体现。主题引用陶渊明的文字来烘托作品的主调氛围与景观,升华了民俗风物的精神高度。经历过消亡的纺织品,在当代被活化、保育、传承,成了作者的调研和创作的脉络——作品将会通过艺术性的表达重新发现物质的价值体系,重新理解这片丰腴土地孕育的人类劳动与智力成就,在时代变革的流转中瞥见时间的短暂和永恒。 《造物的温度》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𧒽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𧒽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9 : 00至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𧒽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𧒽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𧒽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30分钟
99+
1年前

Ep01. 造物的温度|乐安花灯“变形记”:以入室的方式,改造入世

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 同名展览《造物的温度》正在南海魁星阁风物美学空间(风物方志馆)展出。 本期简介: 乐安花灯做为佛山南海乐圩一带的民间造型艺术,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种颜色艳丽、手工精巧,常常寓意着“丁财两旺”的纸扎技艺,却在时代的冲击下,逐渐走向落寞。乐安花灯背后有哪些奇巧的故事;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让年轻人喜欢这个看起来不够时髦的作品,这期节目,带你走进乐安花灯的故事。 时间轴: 0:00-8:00乐安花灯的起源 8:00-17:15乐安花灯是什么? 17:15-22:00乐安花灯传承人的故事,手艺人与艺术家之间的交流 22:00-29:20乐安花灯的生存现状以及传承发展的不易之处 29:20-34:00景聪的艺术创作理念? 34:00-35:30关于魁星阁建筑风格和展览之间的关系 35:30-37:30为什么波普艺术里的鲜艳色彩会更吸引人? 37:30-40:25艺术创作和民俗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40:25-42:20当代年轻人对于美好愿望的表达 42:20-49:20传统风物的表达困境 49:20-53:00传统风物主题展与其他展览有什么不同 53:00至结尾艺术家的个人表达与展览“使命”之间的关系 (主播石头姐和嘉宾谭景聪) 艺术家/嘉宾:谭景聪 艺术家,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现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工作生活于广州;其创作探讨关系美学、亲密关系的当下话题,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传承话题;以图像区块化结合当下视觉进程艺术创作,以鲜明的色块组合,追求趣味的造型与题材;作品创作媒介涉猎绘画、涂鸦、装置等。 (艺术家工作室) 主播:石头姐 影评人、记者、自由撰稿人 曾报道香港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活动。连续多年为《看电影》、《南都娱乐周刊》、台湾《Fa电影欣赏》等杂志供稿。 艺术作品:《爱如天成丁财旺》 作品说明: 乐安花灯作为民俗文化中传递人民对亲密关系、薪火相传的信仰而诞生,逢年过节都会购置一盏回到家中,寄托情感的表达而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乐安花灯作为一种传统的非遗文化而存在,其外观与审美样式延续了岭南文化特色,色彩鲜艳而浓郁。因此,年轻一代民众除信仰喜好外,很少将其安置于居室之中。 作者思考花灯文化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让大众更有体验的感受。在创作中提取乐安花灯的元素与构成,在空间中通过绘画、艺术装置、艺术家居结合,构成一个年轻民众可以在其中休闲、娱乐互动的场景。通过不同的艺术媒介来展现非遗文化趣味性,让更多观众能了解及认识此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民俗风物。 创作对应风物:乐安花灯 (乐安花灯 观音送子莲花灯) (广东非遗乐安花灯项目传承人:周雁崧) 观展指引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𧒽岗公园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二路 登阁路线 / 建议从𧒽岗公园南门进入,沿登山石梯步行可直达山顶魁星阁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9 : 00至17 : 00 (周一闭馆) 交通路线: 自驾 / 导航指引“𧒽岗公园南门停车场” 地铁 / 广佛线𧒽岗地铁站C2出口 公交 / 209路、桂07路、280路、佛232路、G5路、212路、114路、 桂04路、桂13路、119路、176路、桂24路等至𧒽岗公园南门站 (魁星阁全貌)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本节目由耳光策划制作。

60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