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说:终于可以不为了看一场现场演出而提前做核酸排大队扫码测体温了! 看演唱会,听歌剧,听戏,去园子里听相声,看芭蕾,看现代舞,刷到票就下单,到日子就盛装赴这场快乐的约,这是多么久违的快乐! 能和家人、爱人一起在同一场演出中感受同一种情绪的共鸣,何其有幸! 不得不悲观的说,未来不知会有什么变化。 珍惜当下的快乐,珍惜它!
有人说老夫老妻不过情人节,过情人节的都是小年轻以及日子太好了开始动歪心的中年人。 很遗憾2023年初还看到这样的说辞,我想,一定是中年人太累了,累到自己没有审视自己生活的动力,也累到完全无意去纠正年轻人对自己的刻板印象。 不过别误会,我们没想聊我们那些浪漫的事儿。 情人之间,浪漫的事占比太少了,狗皮倒灶和各怀鬼胎才是常态。 哦,我们也没想聊我俩的黑暗面。 如果你想明白了我们今天聊的这档子事儿,也许对你们感情生活的稳定是一件好事。 什么钱啊,忠诚啊,约定啊,公证啊,都不如想明白这些来得重要。
你有信心赶上几公里外在25分钟后就停止检票的列车吗? 而且,是在人还在家里等电脑重启、当前时间叫不到车、小区门口没有共享单车、附近没有直达地铁的前提下。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反正,老刘能。 赶车有一个玄学,你住得离火车站越近,每次出门就越兵荒马乱可丁可卯。 于是,时间管理大师本师想跟你聊聊,他到底是擅长时间管理,还是擅长预期管理,还是什么别的。
你小的时候总是幻想长大后做什么对吧? 你给自己设想过退休后干点什么吗? 不会吧不会吧,你不会真的没想过吧? “我不想像我的爸妈一样每天就知道打牌看电视!”“我不像成天除了跳广场舞什么都没得干,又扰民又没意思!” 嘿,你还真别看不起打牌跳广场舞,你只是没打到国际舞台,没跳出国际水平罢了。 做都没做就给人家盖棺定论了,瞧不起sei呢~ 想老得很体面其实也没多难呐,难的是你非得拖到老才想起还有这档子事儿要思考、要准备呀!
今年大家对春晚的预期属实是有点低啊。 包饺砸,还得是连花清瘟馅儿的饺砸? 现在的春晚已经成了段子手的狂欢盛宴,造成这个局面,你我都是有责任的! 从1983年春晚开播到现在,每年大家都会收获不少欢乐和深刻的记忆。但相关人员给节目制作组留命题作文之前,小时候的春晚还是好看的啊!“司马光砸光!”“探戈揍是趟啊趟着走”、“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溜儿,啊你说难受不难受”“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等经典台词你们难道忘了吗?当年你们没有笑吗? 常说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年味到底是什么? 也许有一部分就在春晚里,在那些熟悉的面孔中。
当你带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回到阔别许久的家乡(这里我们默认它是带给我们童年回忆的地方),转悠一圈儿,发现哪儿哪儿都认不得了,这时候,万一你身边再有个把同学啥的,大概你们会或指手画脚捶胸顿足地高声感慨,或默不作声做惆怅状失落无语。 你记忆中的家乡的载体是什么?是那些早晚会被推倒的建筑,还是那些陪你创造记忆的人? 如果那些人都不在了,只剩这些场景,它们依旧保持着原貌,未受时间摧残半分,你会依旧感慨万千吗? 如果你已经远离了家乡,但你的亲人、朋友、爱人,陪你在幼儿园疯跑的人,陪你在学校罚站的人,给你出主意写情书的人,帮你在卷子上假冒家长签字的人,都在你身边,你会依旧怅然若失吗?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真的吗?恐怕是的。 你鲜少见到谁对自己还没有行动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孩子动辄打骂、撒手放任,随着孩子的长大,时间越久,我们越是满怀希冀。 然而面对自己逐渐缺失了行动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能力的长辈、祖辈时,虽不至于虐待辱骂、不给饭吃,但时间越久,耐心越少也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只要不够恶劣,已经上不了社会热点新闻了。 但这不代表这个行为/态度是被默许的,也不代表这个行为/态度是被包容的,顶多换来围观群众的一句“也能理解”,这个理解的背后,大概是满满的代入式共情。 那我们到底在怕什么?在代入什么?
你是否有过这么一种奇怪的感觉——有的人,你就没法想象ta私下的样子。 表面德高望重的,私下鸡鸣狗盗的(不是)。 人前妙语连珠,私下特别无趣。 是不是有点像大厨回家从不做饭那种错乱感? 我们甚至非常坦诚地讲了讲,我们认识的人里,谁让我们觉得ta的生活里没有sex,当然,没说名字,别想多了。 别对号入座哈。
每个人的情绪背后都有对应的需求。 安全感、自主、关注、情感联结、社会联系、自我感、秘密感、成就感、意义感。 与爱人、与父母/公婆、与兄弟姐妹、与子女、与同事、与朋友,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 咱不讲道理,咱就说说,你想要什么样的情绪表达?你受过什么阴阳怪气拐弯抹角的伤害?你自己会正确表达情绪吗? 也许你比你想象得更懂沟通艺术。 又或许,你有点自以为是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世界里的红人。 你也许觉得自己很普通,但你并不知道,在你的世界里,你的朋友眼里,你的家人心里: 你优秀,你与众不同,你值得依赖。 看看自己吧! 你灵魂多有趣,性格多美丽呀!
“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and you?” “I’m fine too.” 你觉得这种见面寒暄老土又可笑吗? 我倒是觉得,有些打招呼的方式,还不如这个…… 不信你听。
故事要从社恐主动社交说起。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