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生活中很多稀松平常的小事都只剩下三个选择机会,你会挑选什么陪你共度余生? 只能吃三样菜,只能买三件家具,只能去三个地方…… 我们本来预想这期会大开脑洞来着。 录完发现还是保守了,我们还是做了更功利主义的选择。 是因为我们不敢选择吗? 也许是我们已经忘了自由的滋味。
毕业多年的我们,还是不能免俗地想回忆一下老师们,随大流吧。 韩愈告诉我们,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背诵的时候滚瓜烂熟,课本一关上,脑回路工作起来,你却不得不意识到,这群在你6-22岁最美好最充沛最容易被左右被塑造的人生阶段中陪伴你时间甚至长于你父母的人,和蔼亲切要靠你运气,一丝不苟要靠他自觉,废寝忘食是神话,谆谆教诲是偶然。 “老师”是个矛盾体,它是个职业不假,却不是一个和程序员、设计师、清洁工、公务员一样单纯的职业,所以,这个队伍,参差不齐是常态。 愿听到这期播客的你,如果还在上学,能遇到一个正面影响你终身的老师;如果有孩子,望他们入学后能有足够的幸运总是遇到好老师,哪怕那需要耗尽后半辈子的幸运额度,也是值得的。
你有多久没串门子了? 你有多久没招待客人了? 做客、待客,简直能让社恐们抠出东三省版图啊…… 但听说有些人觉得说自己是“社恐”是在赶时髦? 非也!社恐本人要来正名了! 别总是盯着社恐不放,别总觉得社恐有心理问题吧,更多的时候,明明是有些人不懂什么叫“分寸”和“界限”啊喂!
你还记得第一次写的命题作文《我的理想》吗? 你那时候写的是什么? 现在的你,每天为之煎熬、奋斗、摸鱼、进取的事,距离那个职业差了多远? 在《为什么长大?》一书中有一段话: 成长意味着尊重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达到这些要求。 尽管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成功,但不会屈从于教条,也不会绝望。 只要你活的时间足够长,教条和绝望总会诱惑你。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周遭的世界更贴近应然,但也不忽视它的真实面目,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事。
婚姻能让亲密关系更稳定吗? 会的,但想只靠一纸契约就想实现这个目的,那可真够呛。 两个岁数加起来都够喜丧级别的主播至今还在恋爱中,但不结婚不是为了逃避婚姻,也许是因为我们逐渐看清了婚姻的真相,不再把感情与法律关系粗暴强关联的缘故也未可知呢? 听听看。
在家庭关系或亲密关系中,我们常会碰见控制欲很强的一方,比如一对高标准严要求的爹妈,比如以爱之名步步死盯的伴侣。 看起来咄咄逼人的他们,莫非真的主导了我们的关系? 也许,当这些人有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时,他们才能获得不去控制他人的勇气。
在我的微信里,我朋友圈的标签设置,是为了让你眼中的我更真实,而不是我通过微信标签去定义你——别那么看得起我,也别那么看轻你。 即便我把你设置到“以后每年都胖100斤”的分组里,你也真的不会每年胖100斤对吧? 我哪有资格定义谁?能做好自己就不错啦!
我们没有买有版权的音乐,所以本期音频没有聊到的电视剧主题曲。 可是这种题材没有主题曲怎么行! 所以……如果你突然听到了奇怪的歌声,对不起!
我们知道有的人把初中生远远看着自我感动的单相思也算作爱情。 哦,当然,每个人都有“定义自由”,但我俩恰好都不这么认为。 在有明确且不离谱的性认知和性冲动之前的感情,我俩暂时不知怎么定义,但反正不是我俩认为的“爱情”。 不然幼儿园小崽崽们模仿父母的「上下叠放身躯无意识摩擦」岂不也算? 离谱。 结尾半半拉拉聊了几句假装上价值的生理教育,你们觉得有道理就听听,觉得胡说八道也不用担心我误人子弟,反正我没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