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OBAGI欧邦琪对本集节目的支持-- 关于如何让自己变得更美这件事,不少现代人都能就此谈论一二,从涂抹的产品到专业医美项目,大众对其关注度之高不难看出颜值经济的蓬勃和崛起。近几年越来越多海外专业功效护肤品品牌布局中国市场, 这类专业功效类产品与各色医美机构、诊所和专业美容渠道打配合,试图满足消费者“安心变美”的诉求。本期贝望录,我们从医美机构的商业逻辑和潜规则开始聊起,探讨医美机构获客、运营成本等基本面问题,同时拓展到医美机构所选择和使用的产品标准等方面,举例聊聊在海外受到各大专业机构青睐的品牌OBAGI欧邦琪,是如何针对中国本土情况开拓潜力市场的。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赵卿 OBAGI中国区资深市场&销售总监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4:57] 整形、美容等不同性质的医美机构,需要的资质不同 [08:10] 医美机构是如何获客的 [09:01] 医美机构的毛利率和运营成本 [10:37] 为什么皮肤类产品是医美机构的重要获客来源? [13:14] 医美产品层出不穷,是谁在开发? [20:30] 皮肤的光老化是什么? [25:57] 医美机构选择护肤产品的偏好趋势 [33:32] 早C晚A的护肤概念适用于所有人吗? [41:12] Obagi作为功效型护肤品品牌的媒介投放策略 [45:23] 男性消费者的“护肤焦虑” [47:06] 海外品牌要开拓中国市场,如何突破专业医美机构渠道?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表演和戏剧或许与大部分人的日常工作并无关系。但如今,除了有志从事演员行业的人,不少人也开始学习表演和戏剧——这一方面是他们所在的企业本身驱动,同时也与当下短视频与直播带货的大环境风潮有关。一些品牌开始孵化自己的员工KOL、KOC,一些品牌需要更多懂得如何在镜头前表现自如的员工,也有一些品牌想在企业内部找到更多擅长直播带货的人,这些需求让表演训练出现在这些品牌的培训中。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一位戏剧学院教授,聊聊表演是如何与品牌内部培训、短视频拍摄、发布会和演讲相结合的。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李旻原 Eric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上海有原文化创意工作室艺术总监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5:53] 为什么品牌开始给员工做戏剧专业培训、表演培训? [07:06] 不同领域的品牌,在表演培训里有不同的目标 [10:41] 电商直播带货也有“剧本” [12:52] 品牌短视频和发布会的内在表演逻辑 [17:22] 为什么登上舞台后不少人会觉得双手“无处安放”? [20:03] 表演是从走路开始的 [24:57] 疫情开始后的线上会议百态 [28:44] 眼神接触对于沟通与表演的重要性 [31:37] 品牌希望通过戏剧、表演培训提高直播带货流量,但并非一蹴而就 [34:45] 品牌孵化员工成为个人IP,未来能作为其品牌资产吗? [39:56] 企业对于员工戏剧和表演培训的投资是值得的吗?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这届命途多舛的奥运会诞生了不少热门社交话题、也捧红了不少新晋体育明星,却也让各方重新开始思考奥运会对于主办国和举办城市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本期贝望录,我们从奥运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出发,聊聊奥运会背后的那些生意——奥运会的收入分配、转播权的出售方式、品牌对于奥运官方赞助的态度演变,延伸探讨更多有关类似NBA等体育赛事IP的建设和运营的问题,以及在未来,奥运会的长尾效应会形成怎样的规模?体育营销的下一步在哪里?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陈点点 氪体创始合伙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4:40] 奥运会、奥申委、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07:50] 举办奥运会的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11:53] 奥运转播最大比例的收入来自美国NBC电视台 [16:02] “巨亏”的东京奥运会,最终亏的是谁? [19:43] 央视买下奥运转播权后,是如何分摊版权成本的 [25:13] Nike不再官方赞助奥运会背后的深层原因 [32:20] 品牌是如何做伏击营销(Ambush Marketing)的? [41:01] 中国品牌对于赞助大型体育赛事的态度 [47:14] 冲浪、滑板、街舞被纳入奥运会,评分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53:14] 年轻人对奥运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吗? [58:29] 聊聊体育赛事的IP化:NBA这样的知名IP是如何建立知名度的? [61:08] 在未来,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带来多少经济带动效应?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频频曝出的各明星丑闻,几乎包揽了今年迄今为止半数的微博热搜。不少人玩笑称,明星会翻车,但纸片人“永不塌房”——尽管虚拟偶像并不能完全替代真人偶像,但的确,虚拟偶像的品牌合作与商业化价值不容小觑,而“不会塌房”只是虚拟偶像如今受品牌青睐的因素之一吗?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万像文化创始人夏冰,聊聊虚拟偶像产业链、虚拟偶像的商业价值,以及未来应该如何将虚拟偶像与品牌营销更好地结合起来。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夏冰 Summer Xia 万像文化创始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3:49] 2018年是虚拟偶像产业的发展节点 [08:39] 目前的虚拟偶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娱乐化需求 [13:34] 虚拟偶像可能实现工业化产出吗? [15:32] 超写实虚拟偶像和二次元虚拟偶像的区别 [16:56] 哪一类虚拟偶像目前最受消费者欢迎? [23:53] 虚拟形象是品牌资产的价值沉淀 [29:56] 虚拟偶像接品牌代言需要平衡调性和频率吗? [34:36] 品牌找虚拟偶像代言,品牌需求重要还是转化重要? [36:43] 虚拟偶像与粉丝在线下互动的可能性 [43:28] 哪些品牌适合找虚拟偶像合作? [48:10] 虚拟偶像的运营节制 [49:18] 今年越来越多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寻找虚拟偶像合作 [57:10] 虚拟偶像公司和MCN公司的区别 [60:48] 虚拟偶像是如何影响电商直播的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中国是全球最早发现、栽培、饮用茶叶的国家。时至今日,年轻人消费茶叶的方式不少仅限于新式茶饮店和便利店中售卖的茶饮料,如今的中国消费品市场也尚未诞生一个如同雀巢之于咖啡的茶叶品牌巨头。这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年轻人转投咖啡怀抱了吗?茶叶的工业化形态、销售渠道、消费门槛、行业标准化等等,都对中国茶的发展带来了不同影响。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深耕茶叶市场的专家,聊聊中国五千年的茶叶发展史、中式茶饮店的商业历程、咖啡和茶的工业化之路,以及,要如何把茶叶卖给更多消费者?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崔洪波 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4:19] 最近30年,中国市场很少有共识性消费 [07:30] 咖啡进入中国是从饮料切入的 [08:20] 咖啡和茶的工业化发展史 [14:25] 中国的茶叶多年来并未形成完整成熟的销售渠道 [17:17] 为什么茶叶品牌在商超零售渠道更难卖? [21:15] 中国的茶叶近些年在形式上有哪些创新? [26:33] Nespresso胶囊咖啡机的成功能套用在茶叶品类吗? [32:20] 在中国向年轻人卖茶,需要口味驱动 [38:00] 中式茶饮店的发展历程 [44:51] 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概念有可能应用到茶行业吗? [47:50] 小罐茶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 [51:28] 茶叶没有标准定价体系 [62:34] 茶叶要在年轻一代普及,要把复杂的事简单化 【延伸阅读】 · 《走!喝茶》 中国茶文化纪录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J411D7iW?from=search&seid=10664620919399856227 ·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央视纪录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W411u74B/?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1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一级市场近些年一直相当热闹,全球风险投资规模连续几度创新高;中国市场也是一样,以大家日常接触的消费品为例,从连锁餐饮到包装食品、饮料,几乎每天都有新消费品牌的融资新闻发生。对于金融行业以外的人来说,风投或许只是个模糊概念,但了解它对于我们反观自己的消费行为也颇有意思,更不用说各行各业的创投动向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参考价值了。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凡创资本创始合伙人刘琼岭,聊聊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基金的投资方法论,以及当下资本市场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刘琼岭 Cherry Liu 凡创资本创始合伙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5:16] 天使阶段、 VC(风险投资)阶段和PE(私募股权投资)阶段的区别 [08:47] 不同阶段的投资能收到多大的回报? [10:48] 基础设施的改变让初创公司的成长和基金退出的节奏变得更快 [12:13] 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较年轻,因此基金的存续期限更短 [15:53] 风投机构寻找优质投资标的的方法论 [20:05] 风险投资是个交叉学科 [24:22] 为什么消费品品牌最近成了资本的香饽饽 [27:07] 如何让品牌长久经营下去,也是资本在考虑的问题 [32:31] 品牌力要时间考验,但目前新消费品牌大多有的是产品力 [40:15] 创始人的经历和团队背景也是资本的重要考虑因素 [49:58] 公司估值意味着什么? [55:24] 创业公司要在什么阶段引入战略投资? [57:25] 喜茶欲收购乐乐茶背后的故事 [64:08] 为什么今年资本热捧兰州拉面? [69:33] 瑞幸“教育”了中国咖啡市场,也带火了一批本土咖啡连锁 【名词解释】 · FA: Financial Advisor 财务顾问 · LP: Limited Partner 有限合伙人 · GP: General Partner 普通合伙人 · VC: Venture Capital 风险投资 · PE: Private Equity 私募股权投资 · Venture Partners: 投资合伙人 · Joe Tsai: 蔡崇信 · 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商品交易总额,多用于电商。 · SaaS: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近两年在“史上最严限塑令”的加持下,各大茶饮和咖啡品牌纷纷把塑料吸管换成了PLA(聚乳酸)吸管和咖啡渣吸管,餐饮行业内不断在寻找塑料制品的更多解决方案的同时,我们不禁开始思考环保餐具来袭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我们离环保更近?带着有关回收处理和可持续材料的疑问,本期贝望录我们邀请了两位专家,一起跟大家聊聊日常生活中对回收和塑料使用的误解,谈及一次性纸杯和可降解塑料时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哪里?地球资源殆尽的那天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何通过材料改善空间及产品的可持续性?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消费和接触的各种材料、各种塑料制品所产生的污染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人们的使用方式和习惯,那么作为消费者,我们身体力行能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钱雁峰 Yvonne Qian 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可持续发展方案市场经理 雷雨霫 NANOxARCH(材料乘以设计)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 【本期内容提要】 [06:50] 标有可回收标志的材料和塑料是否意味着会被回收? [09:46] 回收、焚烧、填埋是国内垃圾的几种主要处理方式,约10%的垃圾被遗弃无法追溯 [13:30] 塑料通过填埋掩埋的方式分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并且容易导致水源和土地的污染 [18:10] 塑料被发明出来原意是为了保护环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归咎于人类的使用方式! [20:40] 纸杯大部分情况并不可被回收而是被焚烧或填埋的形式处理 [24:05] 纸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也会产生很多污染 [28:35] 可降解不等于无负罪感的随意丢弃,PLA吸管并不是想象中的“可降解材料” [32:00] 无纺布不是布,一次性使用无纺布袋对环境的伤害 [39:40] 提升品牌形象、节约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企业选择可持续材料综合考虑的因素 [46:20] 1900-2020年所有的人造物之和已经超过了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总重量 [49:40] 掺了咖啡渣的咖啡杯是否是真环保? [53:50] 全球第一款废弃渔网再造的尼龙诞生在中国 [58:20] 保护人类能在地球上活下去才是环保的本意 [63:00] 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回收带来的问题 [74:10] 如何从材料的角度叙事 [76:10] 对人类、环境和经济都健康的材料才是可持续材料 【延伸阅读】 · [11:20] 目前垃圾回收政策塑料没有要求清洗,是因为没法保证所有人都清洗。因此在回收过程中一定会有清洗步骤,所以不要求前期洁净,统一都在处理厂进行清洗。 · [25:37] 关于消费者如何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在各类消费品的包装上已经可以看到可持续相关的各类标准,鱼类(MSC),纸类(FSC),纺织类(BCI /不过近来可能有点敏感),可持续品牌(B corp),还有一些是中国标准(绿色产品),另外很多食品有安全追溯二维码(可持续农场)。大多数时候消费者因为没在意,就认为没有这类标准。 · AEPW(The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终止塑料废弃物联盟 https://www.covestro.com/zh-cn/sustainability/what-drives-us/alliance-to-end-plastic-waste · 2019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1890万吨 回收率30% http://www.sh-recycle.org/articledetail.asp?id=4074 2018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达1830万吨,同比增长8.0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1213-ac3a485d.html · 科思创与 REnato Lab 共同编写了《循环设计指南》,以帮助设计和开发人员将报废处置和循环性整合到新产品的设计中。获取方式:戳链接点击“联系我们”,科思创收到邮件咨询后会发送指南的中英文版本给到相应的邮箱。 https://solutions.covestro.com/zh/highlights/articles/cases/2021/circular-design-guidebook-electronics · 2010年欧洲的一家循环经济组织基于当时的全球数据做的一张示意图,标示出地球还剩下多少自然资源 · 假设⼀个孩⼦出⽣在2010年,按照当时我们对⾃然资源的使⽤速率,这个地球上的资源还够他⽤多久,⽤到他多少岁。我们来看石油,那假设往后推11年,到今年,也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如果出生在2021年,在他24岁的时候,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石油就会被用光。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前身是设计师品牌集合店“长作栋梁”的LABELHOOD蕾虎,如今是中国本土时尚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独立设计平台之一。它与上海时装周、上海时尚产业以及中国数百个独立时装设计品牌一同成长,其每年在上海时装周期间的LABELHOOD先锋艺术节也是最早让普通观众有机会到场看秀的平台。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LABELHOOD蕾虎的创始人Tasha Liu,从中国时尚买手店的经营模式开始,聊聊中国独立时尚设计在过去十余年中的历程与发展。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刘馨遐Tasha Liu 蕾虎LABELHOOD创始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5:17] 什么是时装买手店 [09:31] 时装周的本质是商贸和流通 [12:13] 买手店的魅力在于它的买手团队 [14:12] 线上再发达,买手店的线下性也无法被取代 [19:15] 买手店和代购,在本质上并不冲突 [22:20] 为什么买手团队都是年轻人? [25:29] 时尚买手是一个相当理性的生意 [26:45] 时尚行业的“即看即买”模式是淘宝真正实现的 [32:30] LABELHOOD是如何孵化中国本土时装设计师的? [37:01] 洪晃投资的买手店BNC(薄荷糯米葱)与LABELHOOD的模式差异 [48:01] 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买手店与新设计师如何扩大声量 [53:44] 中国的下沉市场是买手店的新机会 [59:29] LABELHOOD挖掘中国潜力设计师的方式 [61:05] 品味是平等的,但它也需要被干预 [72:20] 从淘宝上孵化的淘品牌,他们的优势和挑战 【蕾虎客厅近期活动】 蕾虎客厅3F 《薄雾中的回溯——YIRANTIAN 2021秋冬系列》,照片来自YIRANTIAN官方微博 蕾虎客厅1-2F《浪漫中国第一篇章:YIRANTIAN》,照片来自蕾虎LABELHOOD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 汽水儿APP、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北欧风格在中国家居市场一直热度不减,不少人对北欧设计的刻板印象大概是“性冷淡”、“极简”。事实上,北欧家居风格源于北欧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而北欧家居在全球的风靡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代表性品牌并不是只有大家熟悉的宜家。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有十五年家具行业从业经验的Paris,聊聊北欧风格到底是什么、它的诞生和成长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史颖 Paris 上海川至悦来家具有限公司创始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5:40] 外部环境造就了北欧家居的初期风格 [08:47] 为什么北欧家具喜欢用木头 [13:38] 二战后北欧家居在全球的流行 [19:18] 北欧家居的价值演变史 [21:10] 经典的北欧家具卖得不多,但依然供不应求 [27:38] 高端北欧家具更接近情感类消费 [29:19] 中国家居消费市场的断层 [34:03] 家具的决策过程很长,因此不需要常规营销手段 [40:04] 家居行业模式很重,资金回笼很慢 [46:18] 成立家居品牌,生产管理比设计经验更重要 [53:25] 北欧风格和中国的设计美学有共同之处 [55:43] 一张木制椅子为什么能卖10万人民币? <Bessie拍摄> Eames Lounge chair & Ottoman是由世界顶级设计师CHARLES EAMES (1907-1978)和他的妻子RAY EAMES(1912-1988)于1956年设计。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 汽水儿APP、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我们从小就开始喝的牛奶你真的了解吗?为什么同样是冷藏奶,保质期有的是7天有的是15天?巴氏奶和常温奶又有什么区别?乳糖不耐、乳蛋白不耐体质如何辨别?有关复原乳和乳饮料的误解、A2蛋白和A1蛋白的区别、有些三四线城市不容易买到巴氏杀菌冷藏奶的原因等等,各种乳制品行业的门道和知识都可以从本期贝望录中获得。这次我们邀请到一位乳品行业专家,跟Bessie一起聊聊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史、乳业巨头的帝国是如何建立的,破解关于乳制品的种种迷思。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宋亮 高级乳业分析师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5:30] 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常见产品形态 [08:55] 没有任何一种酸奶产品能做到真正无添加 [09:54] 牛奶的生产工艺:巴氏杀菌奶、超巴奶和常温奶的区别 [14:18] 中国乳业的发展历程是从地域性大公司开始的 [17:12] 养牛散户的退出和规模化奶站的出现 [21:25] 牛奶包装工艺背后的门道 [23:29] 中国目前的牛奶产量都用来满足中高端产品了 [26:28] 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是巴氏奶进入三四线城市的门槛 [28:36] 乳糖不耐、乳蛋白不耐和解决方法 [32:20] A2蛋白和A1蛋白的区别 [36:15] 00后的年轻人中乳糖不耐的人越来越少了 [43:27] 所有奶厂都能生产A2牛奶吗? [51:20] 乳品行业的新技术 [59:40] 乳业也应该重视基础研究 [62:40] 乳业公司的营销费用为什么那么高?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 汽水儿APP、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MCN机构——即网红经纪机构,是在各个内容平台和社交媒体崛起后诞生的新经纪模式。如今不少活跃的网红达人,他们大红大紫现象的幕后推手就是其背后的MCN机构。本期贝望录,我们请来一位MCN机构创始人,从商业变现、达人运营、品牌合作、行业趋势分析等角度,聊聊MCN机构的现在与未来、网红经济的本质,以及内容生产者在品牌营销中发挥的作用。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艾勇 映天下创始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雨静 Jennie Liu 长期观察消费与营销行业的记者 【本期内容提要】 [04:13] 社交媒体在中国诞生初期,美国、日本等市场的MCN模式是怎样的? [07:10] 中国的MCN发展历程与海外市场的区别 [09:56] MCN机构与艺人经纪机构的区别 [11:42] 社交媒体时代如何改变了艺人的商业变现模式? [15:20] 数据、工具与评估网红之间的关联 [16:40] 网红为什么和MCN机构解约? [18:53] 品牌如何看待内容生产者的商业价值 [24:23] 成立MCN的门槛持续降低,但获得商业回报很难 [26:11] MCN行业比营销公司的分散度更高 [29:52]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32:36] “内容抽屉”的概念 [37:26] 品牌们更愿意投“微型网红”了 [43:06] 平台服务和签约孵化网红在MCN机构业务中的比重分配 [46:40] 未来2-3年中国MCN行业的发展趋势 [49:50] 网红是选择自己单干还是签约MCN公司?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 汽水儿APP、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都说开小店获客难、运营成本高、虽然门槛低但成功率也低,开餐厅更是如此。但在上海有不少小餐厅在这片餐饮红海中如鱼得水,举个例子,一家120平米的店铺,12张 桌子,只经营下午六点到凌晨一点的晚餐时段,食客络绎不绝一个晚上翻台三到四轮,晚上十点门口还在排队。这是一家位于上海大沽路的某家日式烧鸟店(烤串店)的现 状,如此红火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本期贝望录,我们邀请到这家店的店主来聊聊小餐厅背后的经营之道,如何激励服务员提供主动真诚的服务?如何为一家餐厅注入灵魂 ?近两年餐厅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等等问题的探讨都可以在本集节目中找到。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Michael 酒一烧鸟·酒场店主 塞米 Sammy 公众号“塞米的小趋势研究室”主理人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中国广告界和营销科技界领军人 碚曦投资协作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本期内容提要】 [06:50] 各类日式烧鸟店在上海蔚然成风 [14:20] 成功的原因:在味道和服务上的用心经营 [16:00] 客人是上帝,但是跟上帝也可以聊天 [23:10] 原始且有温度的“CRM(客户关系管理)” [29:30] 如何为一家餐厅注入灵魂? [36:00] 为何不少小店都不希望资本的介入? [37:15] 餐饮集团纷纷开小店背后的多品牌化效应 [42:22] 餐厅应该如何选择某道菜成为主打的招牌菜 [48:05] 小店的多品牌化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51:30] 近年市面上西餐越来越少、中餐越来越被重视的原因? [55:00] 京沪小餐厅的现状对比 [58:00] 相比于成功与失败,有趣更重要 [61:50] 通过一小串鸡肝就可以考验一家串烤店的实力 "1030pm, 5.21, 录完节目撸个串..." 【后期制作】天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 汽水儿APP、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