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非常荣幸能参与式这次「三方艺术辩论会」延伸讨论会,和广州的朋友一起聊聊艺术生存问题。以下是活动的介绍: 生存是大多数艺术从业者一直在面临的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后疫情时代中,仿佛这现实的难坎变得更加雪上加霜,笼罩在厚厚的迷雾中进退两难。如何面对?是佛系的态度看待,抑或在过程中间接性的尝试调整,试图走出厚重的雾霾?是继续为热爱发电还是选择更为实际的方式存活? 本次“当下艺术生存的探索”讨论会邀请了来自不同城市背景和机构背景的美术馆负责人、空间主理人、艺术项目发起人、艺术家、策展人,以艺术生存为主题展开关于生存现状、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阻碍、曾经及现在的尝试与改变、艺术机构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讨论与分享。既回溯艺术从业者在面对不同遭遇语境下的思考逻辑与方法论,同时也探索在未来可持续生存的更多可能性。 同时【三方艺术辩论会】(原名:艺术辩论会)希望以辩论和思辨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其中,从不同的背景角度开启关于“艺术生存”的思辨之旅。 项目发起人&主持人: 暮暮、张英俊(2522 Unlabelled Art创始人) 第一场对话嘉宾: 冯震霆(仲间联合创始人) 高航Val & 刘佳欣Shane (一树艺术空间创始人) 刘阳(广东时代美术馆副馆长) 内容提要: 00:00:00 主持人及嘉宾介绍 00:00:57 为什么做这个话题 00:02:52 一树Arbre介绍及机构的意义(Shane & Val) 00:06:18 仲間介绍及机构的意义(冯震霆) 00:09:27 2522介绍及机构的意义(暮暮) 00:10:48 机构的意义(刘阳) 00:16:52 小结:机构的意义(张英俊) 00:17:59 机构的作用(一树Arbre) 00:22:38 机构的运作方式(仲間) 00:27:31 一树Arbre的「厕所美术馆」 00:30:07 一树Arbre创业史:从播客到艺术空间 00:39:48 2522 Unlabelled Art曾经尝试过的实践 00:41:49 仲間不同运作方式的平衡与侧重 00:44:26 深圳的艺术生态(Shane & Val) 00:51:40 广州的艺术生态(冯震霆) 00:55:12 艺术生态现状(刘阳) 01:20:01 小结:艺术生态(张英俊) 01:22:41 门票问题 01:29:16 社区实践(一树Arbre) 01:38:05 社区实践(仲間) 01:39:41 Q&A:仲間的书展经验 01:41:24 总结(张英俊)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请在微信App中打开): 2522 Unlabelled Art Zung Gaan 仲間 广东时代美术馆 一树Arbre
这一次,Val和阿毛分享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中的一些阅读。由于多是关于过去的故事,无论是历史的叙述、小说的叙事还是理论的分析,所以这次的主题叫「旧事如何重提」。之后的聊天也会尽量设定一些主题框架,从而可以围绕它衍生关于书的讨论,而不是单纯的就书论事。因此,主题名也会在日后复用,方便大家对于节目有直观印象。 因为总是读一些社科类的书,Val对这一主题的看法仍然停留在一个历史学的角度,就是「过去的故事如何影响我们看待现今的时代」:旧事不仅是像历史这样种看似宏观的过去,更是关于我们个人记忆和经验的曾经。如何阐述故事、选择谁的故事、采取什么样的角度,都能影响和改变我们自身与此时此刻的关系。这种感受在我的阅读体验中不断被加强。这也是为何历史,或者更准确说是过去,让人着迷的原因吧。 阿毛则从「如何书写故事」的角度,分享她的阅读体验:在每日每刻汹涌的新闻和信息浪潮中,我有时候很难把头抬在水面以上,当下的空气果然还是太密太没有间隙了。阅读别人写的以前的事情,可以来到一个由讲述所释放出的广场,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得以有空间施展开来,在这里,我行走、观察并思考这些讲述所移挪来的过往时空。这种游历能够缓解奋力划水和近乎窒息的感觉。我自身的感受可以暂存起来,而去感受讲述者的世界。比如在阅读那不勒斯四部曲和秋园时,我同时感受到了两股对冲的张力:一面是急迫地想要讲述,不论是出于善意还是近乎复仇的怨气;一面是要克服书写的恐惧,以惊人的勇气将那些曾让人身陷困扰、痛苦或惊喜的发生一字一句地堆叠出来。便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被吸入讲述者的世界,也想跟大家一起聊聊阅读这些讲述过往的书时,各自内心的体会。 主播:阿毛,Val 听众:Adam 内容提要: 00:01:27 解题「旧事为何要重提」 00:05:48 《开国与幕末变革》 00:15:33 《叫魂》 00:53:28 《秋园》《我本芬芳》和「那不勒斯四部曲」 01:33:12 如何叙述家庭故事 01:40:18 《我的天才女友》中关于「过去」的两段话 01:43:32 END 谈论涉及书籍: *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兰小欢 * 《开国与幕末变革:江户时代后期》,井上胜生 *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 * 《秋园》《我本芬芳》,杨本芬 * 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埃莱娜·费兰特 音乐:Sakura Girl - Beloved hypeddit.com/sakuragirl/beloved
借着深圳摩天轮画廊森山大道展览的契机,我们聊了聊各自与森山大道的恩怨情仇。 主播:Lavi,Shane,Val 内容提要: (搭配章节功能查看对应图片) 00:00:00 招聘硬广 00:00:32 开场音乐 00:00:53 生疏的Intro 00:02:07 初接触:森山大道 00:09:58 Lavi和她曾经的「森山大道」朋友 00:15:00 爱好者对森山大道及日本摄影的模仿 00:16:49 Val的森山模仿时期 00:25:03 森山的欲望或情绪? 00:29:30 森山迷思1:抖动、模糊、粗颗粒 00:36:12 提及森山Lavi第一反应的照片 00:37:23 森山迷思2:黑白 00:45:17 森山迷思3:暗房 00:51:57 森山作品的价值、可复制性和特殊性 00:59:25 森山最大魅力:长期续航 01:07:25 只选一张照片介绍森山之Val选择 01:08:57 Val解题「森山大道是条死胡同」 01:09:53 只选一张照片介绍森山之Shane的回答 01:10:27 收尾&广告 相关链接: 摩天轮画廊丨森山大道个展「慢进之黑」
(本期录音可能会有些许电流噪音) 在这次对谈中,Shane和Val与两位嘉宾谈谈她们对于摄影实践的看法。王誉羲与严佳林都是跨专业开启的艺术创作,亦都在摄影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不仅了解摄影之于她们的意义,也交流了摄影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她们作为同在一树Arbre举办过个展的艺术家,我们聊了做展览的体验,同时Shane和Val也分享了这次摄影展览的策展理念与展览设计。 主播:Lavi, Shane, Val 嘉宾:王誉羲,严佳林 内容提要: 00:02:43 摄影与「我」 00:24:14「照镜子」摄影大赛 00:30:20 展览思路 00:49:16 个体叙事与公共叙事 01:04:14 观众QA 相关链接: * 沈可尚《噤声三角》 * 董啟章《物種源始·貝貝重生之學習年代(上)》 * 日本导演原一男 * 照镜子第一届女性摄影大赛 * 照镜子Miroir Project 展览信息: 日下野餐 ——王誉羲个展 展期: 2022.08.02 - 2022.09.15 12:00 - 19:00 特殊日期闭馆,请留意公众号通告。 地址: 一树ARBRE艺术空间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六街园岭新村74栋103)
「艺术家系列」2021年份终于收尾了。 这一次和《阿米小酒馆》的米同学一起聊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同时还有三位现场听众的即时反馈。 嘉宾:米同学 主播:Lavi,Shane,Val 听众:听众1,曹象,阿毛 章节提要: 00:00:29 嘉宾介绍 00:01:00 Val的选择理由 00:01:35 大家的第一印象 00:07:00 特殊的展览呈现方式 00:24:56 出版物的编排方式 00:26:18 Tillmans的创作轨迹 00:28:47 Tillmans的目光 00:30:34 对照1:Thomas Demand 00:33:28 「垂危物」 00:37:26 Tillmans的抽象作品 00:40:55 摄影学习的阶段 00:47:01 多才多艺 00:48:44 Tillmans作品的现时性和永恒性 00:52:36 对照2:川内伦子 00:53:38 一直站在鸡蛋的一边 00:54:34 现场观众1:《Wako6》 01:01:04 现场观众2:与绘画的关系 01:03:42 固化的手法和新的范式 01:08:38 作品和展览取名 01:11:29 Tillmans目光是脆弱的 01:12:23 END 相关链接: 1. Wolfgang Tillmans的网站 2. 听歌可去Wolfgang Tillmans的SoundCloud 3. New Yorker的专题文章《The Life and Art of Wolfgang Tillmans》 4. 米同学的文章《再谈沃尔夫冈•提尔曼斯的作品悬挂方法》 5. 「垂危物」来自哈尔·福斯特《来日非善》 音乐:Rofeu-Rays of gold
本期Val和阿毛各自选择了科学和硬核向的书籍。 第一本《Neither Donkey nor horse》关于传统中医在近代民国,如何从现代性的对立面逐渐演变成中国探寻自身现代性的标志。传统医学既不传统也不现代,而是经由各类中医支持者修补改进自救的产物。 第二本《An Atlas of Interpersonal Situations》试图用科学模型系统性描述和理解情境等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章节: 00:02:12《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00:41:52《An Atlas of Interpersonal Situations》 相关链接: *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 译窟:雷祥麟:《非驴非马:医学与中国现代性之争》(2014) * 《An Atlas of Interpersonal Situations》 音乐:Sakura Girl-Beloved
这一期我们终于把「艺术家系列」的坑补了一点,聊了苏菲·卡尔(Sophie Calle)。 因为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次更多的像是一场介绍会,一场二手信息交流会,希望能将这位有趣的法国艺术家介绍给更多想了解当代艺术和摄影的听众。 主播:Lavi,Shane,Val 内容提要: 00:02:04 Lavi选择的理由 00:04:51 和保罗·奥斯特的合作 00:11:42 《When and Where》 00:14:06 《Double Blind / No Sex Last Night》 00:20:16 《Take Care of Yourself》和 《极度疼痛》 00:26:03 《Rachel Monique》 00:35:00 创作与个人隐私 00:41:43 女性主义 00:46:26 被Val误说成“山本耀司”的“杉本博司” 00:54:15 《Voir la mer》(看海) 00:56:15 《Blind》 00:59:26 以小见大,游走于图文之间 01:02:56 最新的奥赛美术馆项目和早年生活 01:07:22 被Lavi记错场所的《Last Seen》《What Do You See?》 01:11:26 关于《Rachel Monique》的补充 01:13:26 总结 01:15:42 二手信息来源:贝浩登画廊和深圳图书馆 01:19:07 (来年)下期预告Wolfgang Tillmans 如果希望了解更多关于Sophie Calle的内容,可以访问贝浩登画廊的艺术家页面: https://www.perrotin.com/cn/artists/Sophie_Calle/1#news
本期是「园游会」展览的开幕分享会录音,在会上我们看着一树Arbre艺术空间过去3年的一些片段,和大家分享我们的回忆。 主播:Lavi,Shane,Val 园游会——一树ARBRE的艺术实践 艺术家: 常城,范诗磊 ,金楚玲,赖雨青,梁嘉欣,廖玮婧,刘颖真,罗晴 ,王敬瑜,王叶子,王誉羲,姚明峰,张永基 主办:深圳市至美术馆 策展 :一树ARBRE 展期: 2022.04.12 - 2022.05.31 10:30 - 18:30 (免费开放,逢周一闭馆) 地址 : 深圳市至美术馆 深圳市宝安区松安路宝安全至科技创新园2号楼
本期录音时间为4月5日。 接着上次的话题,和被困在家里的阿毛继续聊书。 主播:阿毛,Val 内容提要: 00:00:48 开篇跑题:世界粮食危机 00:05:34 《上海胶囊》 00:37:02 表达欲与写作方式 00:45:04 《发条鸟年代记(第一部)鹊贼篇》 01:02:19 《远去的都市》 相关链接: 《上海胶囊》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發條鳥年代記(第一部)鵲賊篇》 《远去的都市》 开头音乐:Sakura Girl-Beloved
由于最近疫情的反复,我们重启了「一树聊天室」,在线上和大家分享讨论。 在3月10日的这期,我们和大家分享了最近看的关于城市和历史的书籍,主要讨论了上海与深圳两个城市的文化和生活经验。 本期是下半部分,主要讨论深圳和我们与城市的关系。 主播:阿毛,Val,Shane 内容提要: 00:06:27 城中村(又来了) 00:14:16 和深圳这座城市的关系 00:21:27 《城市的语言》 00:29:33 城市商场化 00:39:08 街道的名字 00:45:37 城市与主题乐园(迪士尼) 01:05:27 城市的方言 01:12:05 城市规划 01:18:16 深圳丰富的自然环境 01:23:11 下期预告 一些书: 《城市的语言》 《向深圳学习》 音乐:Scandinavianz & Limujii - Kauwela
由于最近疫情的反复,我们重启了「一树聊天室」,在线上和大家分享讨论。 在3月10日的这期,我们和大家分享了最近看的关于城市和历史的书籍,主要讨论了上海与深圳两个城市的文化和生活经验。 本期是上半部分,主要讨论上海和《上海摩登》。 内容提要: 00:02:40 上海人的小气和弄堂生活 00:09:05 骑楼,广东与老上海 00:18:03 《上海摩登》 00:21:38 茅盾《子夜》 00:27:31 旧上海的文化环境 00:34:30 教会学校和土山湾 00:41:37 鲁迅的矛盾,左翼文学的另一面 00:45:49 绕不开的张爱玲 00:53:50 上海与香港的双城记 一些书: 《上海摩登》 《霓虹灯外》 《向深圳学习》 音乐:Scandinavianz & Limujii - Kauwela
过年的时候,阿毛和她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老同事、也是老朋友,专注于影像艺术研究的独立策展人施瀚涛,约了一回专属导览,看的就是施老师为上海Rockbund洛克·外滩源策划的艺术影像展「回望:外滩的9个隐身片段」(Reminiscence: 9 Latent Episodes Behind the Bund)。 由1位小说家、1位人类学表演博士、2位艺术家与4位摄影师兼研究者构成的参展班底带来了百余张或古或新、或虚或实的照片,以及与这些照片相关的动态影像、文字和装置。 “回望”,这个与历史、时间与记忆紧密关联的命题,在外滩源这样一个故事比沙子还多的地方,物理上跨越了三座高龄建筑的改造空间,而在观者的心灵中,则游走于隐与显、记录与遗忘、个人与时代之间。 三个人边看边讲,时不时对着墙上的老地图、老照片指指点点,认出我们去过的或记得的地方。看了两个多小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些视觉的画面,也是在看覆水难收的过往与时间。对改造了15年终于要开街的洛克·外滩源,这场展览也为其高端和商业注入了些许富有弹性的缓慢和开放。 虽然录音里夹杂了少量上海话,不过应该不影响整体内容上的理解。此次展览免费,展至2月27日。策展人推荐的参观动线:女青年会大楼3F,协进大楼1F,兰心大楼1F;也即本期播客的参观动线。如果你去现场看,希望也能和身边的人就着展览,聊聊过去,谈谈现在,想想未来。 嘉宾:施瀚涛 旁听:Val 主播&剪辑:一树驻沪办·阿毛 内容提要: 00:00:34 陶辉,《唯一具体的人》 00:03:10 徐明,上海史独立研究团体“城市考古”创始人;现场展出了他收藏整理的外滩源片区老照片、老地图,以及他为展览创作的《1939年上海鸟瞰插画地图动画》 00:26:39 涂维政,《城市景观与人的测量影像》 00:31:01 展览的结构:历史资料调研,故事性的创造以及身体介入 00:31:29 马良,《彼岸花》 00:36:51 沈忠海,城市影像创作者;此次展出的两组摄影装置分别记录了外滩源改造初期的建设工人,以及2010年前后改造中的外滩与背景里的浦东 00:45:51 周裕隆,《爱多亚路的天空》和《小金》 01:03:49 btr,小说家;《迷宫惊奇》也是为此次展览全新创作的立体小说,将文字与三维空间设计和图像、影像等视听媒介相结合 01:12:36 老照片:回望外滩 01:13:41 前往协进大楼展厅的路上 01:15:15 陆杰,摄影师;此次展出了多张珍贵的早期航拍和城市影像,以及在外滩为上海作家孙甘露与沈宏非拍摄的肖像照 01:28:10 司徒嘉怡,人类表演学博士、教师;展览对她而言是一个契机,得以追溯司徒家族在上海开展音乐创作与演奏的时光 01:40:54 Ending 相关链接: 1. 展览介绍 2. 《上海摩登》 3. 矛盾的《子夜》开篇引言:“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也最叫人兴奋。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瞑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燐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4. 上海划船俱乐部改造设计 5. 太阳帝国 Empire of the Sun (1987) 6. 《飞阅黄浦》(2019) 华人公园,画面中间的四不像雕塑是外国人当时对中国神兽麒麟的想象,其复制品现存于上海中山公园 外滩见证,沈忠海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