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专访02|BIFF《水东游》胡兆祥:个体面对过往创伤的和解与成长

本期为耐观影播客影人专访专题节目,很高兴邀请到了今年大陆唯一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长片《水东游》导演胡兆祥进行专访。 主持:齐马不很蓝 嘉宾:胡兆祥 导演介绍: 胡兆祥,导演、编剧,1997年生人,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毕业短片《在别处》入选“第三届北京国际短片联展”、“HiShorts!厦门短片周”等影展。长片首作《水东游》,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主竞赛单元”,入选“上海国际电影节 SIFF PROJECT 2024”,获得“制作中推荐项目奖 BEST WIP PROJECT”,入选“FIRST 2020年度入选电影计划项目”, 并获得釜山国际电影节ACF(亚洲电影基金)的后期制作基金(Post-Production Fund)支持。 影片介绍: 一场由十二年前地震引发的余震,让火车司机小李和童年产生了某种时空连接。多年后的一场同学聚会,让小李重逢他的小学同学宋倩。聚会后,小李在河边,用父亲离开前送他的相机,似乎拍到了童年时的某个伙伴。过去似幽灵般再度回归,当年父亲失踪的秘密,和一场河边捉迷藏引发意外的记忆被逐渐唤起。在流淌的河水中,小李面临着记忆的再度到访,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抉择。 时间线: 0:15 为何想拍这个电影?讲述这个故事? 2:26影片幕后:创作周期与资金 5:03为何用双时空交叉叙事的方式表达? 7:43演员的来源和如何塑造角色? 14:29本片频繁出现的裂缝地震的暗示 16:19贯穿全片沙河水怪故事的隐喻 19:03用定格照片和旁白代替传统叙事手段 22:43本片不同寻常的光影设计及其联系 29:52从短片到长片的创作模式转变的挑战 33:59拍摄《水东游》最大的困难 35:59创作收获:影迷转向创作者,对电影理解的变化 37:01导演与杭州的渊源:杭州带来的不同于主流的创作视角 39:25导演未来的创作计划:关注当下表达 策划:齐马不很蓝 文案:齐马不很蓝 后期:齐马不很蓝 监制:Xavier

41分钟
32
7个月前

2024平遥回顾:充满争议的光影之旅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前阵子落下帷幕,《喀斯特》《星星与月亮》《前程似锦》三部影片分获费穆荣誉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评审荣誉,《烟囱里的麻雀》《苏莱曼的故事》《圆满结局》分获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评审荣誉。 作为国内影响力巨大的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今年一改往日常态,提前至九月底举办,再加上影展热度逐年提升,平遥影展今年破圈效应明显,网络开票时,大量用户涌入导致平遥官网服务器瘫痪,科长为此多次发微博道歉,观众的热情让主办方措手不及,改变是迫在眉睫的。 今年藏龙单元颇有一些争议,评审主席、多次入围戛纳电影节的葡萄牙导演米格尔·戈麦斯,出人意料的选择了几部并没有获得很多关注、影迷反响不甚理想的影片,将最大的几个奖颁发给了他们,往好处想,已经举办八届的平遥国际电影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最终的片单囊括了全年前九个月很值得关注的影片,因此可以吸引大量影迷从全国各地前往平遥古城。 本期节目让我们和两位嘉宾一起,重温第八届平遥影展,深度分享平遥影展的体验和感受。 01:35 参与本届影展的整体感受 03:14 为什么舍弃藏龙单元长片 06:43 藏龙短片真“藏龙” 09:09 《星星与月亮》导演奖实至名归? 11:55 第一天的惊喜—《女人世界》 15:02 其他华语片 18:34 评价《烟囱里的麻雀》 21:59 评价《圆满结局》 25:12 评价《分手派对》 26:57 《黑箱日记》触动全场 29:38 其他外语片 34:09 平遥创投部分 36:48 平遥大吐槽 43:21 小谈回顾展单元 策划:布莱克 录制:布莱克/ 紫叶/泽同 剪辑:布莱克 文案:布莱克 监制:小茗

45分钟
99+
7个月前

2024釜山电影节回顾:《青春》再度回归,《风流一代》亚洲首映

10月,在釜山举行第29届釜山电影节中,有大量华语电影在竞赛和展映单元中与观众见面。《虎毒不》《水东游》和《小雁与吴爱丽》以及中国导演杜杰的日本电影《椰子树的高度》入围了新浪潮奖和金奭奖。 除此之外,例如《风流一代》《青春》系列,《狗阵》《白衣苍狗》《负负得正》《蓝色太阳宫》《刺心切骨》等在展映单元大放异彩。短片有《老三》《黑犬》入围,纪录片有《彼岸之岛》《胡阿姨的花园》,每个单元都有华语电影的身影。 当然,釜山作为每年欧洲三大“直通车”,更是有大量出自这三个国际电影节的优秀影片让影迷大饱眼福。《阿诺拉》《隔壁房间》《神圣无花果之种》《诚实的女人》《壮游》《暂停时光》等等影片让影迷陷入抢票大战。 本期我们邀请到的两位嘉宾,将分别以影迷和韩国电影专业留学生的身份来共同聊聊本届BIFF的三大展映新片和华语电影的表现。 时间线: 00:35 本届BIFF相较往届的变与不变 03:42 釜山影迷素质与购票和参与体验 09:42《青春·归》:以群像角度刻画了他们的青春,表达对现实的关怀 12:32《青春》系列三部曲之间的关联与异同 14:50王兵镜头下的诗意与摄影,音乐和表达: 建立混乱的秩序感下欣赏摇摇欲坠的生命力 20:07《风流一代》下的贾樟柯,与王兵的相似性,与过去自我的差异 23:00《神圣无花果之种》:后半段的表现抽象化以及电影中越发使用不同媒介的思考 26:33《阿诺拉》合格的类型电影,不合格的金棕榈 27:08《这不是我》:绝对电影的魅力,卡拉克斯通过形象节奏和音乐,自述艺术成长史 30:57《这不是我》:不是虚构的剧情电影,而是真实生活混乱下的电影随笔 33:48《越和南》:沉重历史与同性故事的交替 34:06《椰子树的高度》:出色的画面表达了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35:22《圆满结局》:严肃政治背景下温柔的探索青春群像与友谊断层 37:28《白衣苍狗》《四月》:慢电影下镜头叙事效率和意义的思考 40:02相较日本,韩国与台湾地区青春电影的疲软和倒退 42:02本届华语片的表现 43:36《曦曦》:导演与主角互相影响的纪录影像 46:02《负负得正》:本届最佳华语片,自由轻松有趣地精致把握当下年轻人对待爱情的状态 49:09《刺心切骨》:奇妙的反差观影体验,技术上的合格,表达与剧作的欠缺 51:03《蓝色太阳宫》《蓝海》:华语独立作品的通病 52:37《日泰小食》:不明所以的政治意图 53:37无人关注的主竞赛,釜山的热度在哪里? 54:34对釜山未来的期待 策划:齐马不很蓝 录制:齐马不很蓝,小薛,taetae 剪辑:齐马不很蓝,小茗 文案:齐马不很蓝 监制:小茗,Xavier

55分钟
99+
7个月前

导演专访01|TIFF《灰烬》杨礼平:诉说海外求学困境与乡愁

本期导演专访系列,我们邀请到了青年独立导演杨礼平,他的第一部长片作品《灰烬》入围了2024年东京国际电影节日本当代电影单元。 【导演介绍】 杨礼平,导演,编剧。毕业于日本映画大学,随后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映像研究科导演专业,跟随日本知名导演黑泽清、诹访敦彦、盐田明彦学习。短片作品《Red Room》荣获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伦敦独立电影节最佳外语短片,短片作品《Gone with the Wind》荣获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Amazon Prime Video Take One大奖,为该奖项首位华人。短片作品「The Money」入围第十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展映,毕业作品《Ashes》入围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日本当代电影单元,为导演第一部长片作品,现作为独立导演从事各种电影制作活动。 【影片介绍】 撞见出轨现场的留学生美丽,沉迷于药物的摄影师梦二,为续签签证而在工厂辛苦工作的实习生陆离,以及在同一工厂工作的老人岩井,四个人度过了激荡的数天。 【时间线】 00:26 影片内容介绍 00:57 拍摄该片,讲述该故事的理由 04:27 该片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完成的创作周期 06:16 关于该片预算成本的来源和管理 09:01 关于该片演员的确定 11:14 关于人物状态与日本社会环境的表达 12:43 本片结局的导演解读 14:42 本片创作过程的困难 17:13 长片与短片创作相比最大的挑战和区别 18:31 在日本学习和拍摄电影的感受和与国内差异 19:51 创作本片的过程和来到TIFF的历程带来的收获和影响 21:44 导演未来的创作计划和对自我的期待 策划:齐马不很蓝 录制:杨礼平,齐马不很蓝 文案:齐马不很蓝 剪辑:齐马不很蓝 监制:小茗

21分钟
52
8个月前

阿兰·德龙:再见,法兰西最美的男人

2024年8月18日,法国电影巨星阿兰·德龙去世,终年88岁。他曾被评为影史最美面孔,也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演员之一。本期节目邀请到耐观影的两位影评作者,来聊一聊这位“法兰西第一美男“的电影生涯及传奇生平。 【时间线】 01:11 《佐罗》与时代:70年代末第一批引入内地的西方电影 05:53 《佐罗》与中国:中国古典侠客中的“儒侠”形象 08:37 阿兰德龙:在银幕中生活的本色演员 09:18 演员生涯中的关键导演:雷内·克莱芒、维斯康蒂、梅尔维尔 12:32 《怒海沉尸》雷普利: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17:03 雷普利形象对照:《天才瑞普利》与《怒海沉尸》对原著的多元演绎 19:33 《独行杀手》:“成为不朽,然后死去”的黑色影像 23:02 杰夫:独行杀手的存在主义之死 29:58 笼中鸟:影片幕后与孤独杀手的自我投射 32:13 《豹》:家族兴衰与时代变迁中的困惑与挣扎 34:12 银幕之外的阿兰德龙:成长经历与步入影坛 36:45 与“茜茜公主”罗密·施耐德的恋情 37:14 阿兰·德龙的情史与家庭关系 41:22 人物争议:激进政治言论、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涉黑谜团 【涉及影片】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乌鸦与麻雀》(1949) 《火车怪客》(1951) 《钱财勿动》(1954)) 《茜茜公主》(1955) 《花月断肠时》(1958) 《怒海沉尸》(1960) 《洛克兄弟》(1960) 《筋疲力尽》(1960) 《蚀》(1962) 《豹》(1963) 《独行杀手》(1967) 《雌雄大盗》(1967) 《红圈》(1970) 《江湖龙虎》(1970) 《佐罗》(1975) 《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 《天才瑞普利》(1999) 《老无所依》(2007) 《高卢英雄大战凯撒王子》(2008) 《卡罗尔》(2015) 【配乐】 电影《佐罗》原声带 片头:Paroles, paroles (Remastered)-Alain Delon/ Dalida 片尾:To You Mi Chica 策划:姜帆 录制:岛岛/咕噜/姜帆 剪辑:姜帆 文案:姜帆 监制:小茗

47分钟
99+
9个月前

2024洛迦诺电影节回顾:面向未来,新锐导演的天堂

8月17日,第77届洛迦诺电影节落下帷幕,立陶宛导演萨乌尔·布利瓦伊特执导的影片《有毒》斩获金豹奖,立陶宛导演劳里纳斯·巴雷萨凭借影片《干性溺水》获得最佳导演奖,《在溪边》是洪尚秀导演继《我们善姬》、《这时对那时错》、《江边旅馆》之后,第四次受洛迦诺电影节官方邀请参展的作品,金敏喜凭借在影片中的突出表现获得最佳表演奖,这也是她继在柏林获得最佳女演员奖之后,再次于欧洲电影节上得到表演肯定。 华语电影部分,近四小时的纪录片获得特别提及奖,以及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此外,马来西亚导演黎乐怡也凭藉短片《WAShhh》获得国际短片竞赛的最佳短片殊荣。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她们会分享参与本届洛迦诺电影节的体验,对获奖影片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一起来收听有哪些不容错过的内容! 【时间线】 0:15 开场 0:47 洛迦诺电影节的定位 2:45 洛迦诺电影节的影响力 6:01 本届参与的感受 8:52 洛迦诺电影节的奖项设置和露天观影体验 14:09 本届奖项归属 17:53 金豹奖《有毒》是否实至名归 20:24 某华语纪录片的国际反响 27:59 《在溪边》继续洪常秀式风格 32:53 部分短片推荐 36:43 值得一看的其他长片 44:46 结尾 策划:布莱克 录制:Xavier/Q/Lily 剪辑:布莱克/小茗 文案:布莱克 监制:小茗

46分钟
99+
10个月前

2024FIRST回顾:最佳剧情长片空缺,我们还能关注什么?

不久前第18届FIRST青年电影展落下了帷幕,最佳剧情长片史无前例的空缺,观众呼声最高,也可以称为本届FIRST最成功的影片《锔瓷》的导演蒋与之荣获了最佳导演,《“妖怪”秘密》荣获评委会荣誉,《上流》也因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犀利的现实表达荣获一种立场,得到大量的关注和观众积极的反馈。 除了主竞赛影片的优异表现之外,她的一帧单元中的《永无止境》,产业放映的《貘之歌》《永乐宫》同样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对大量影片的争议和讨论也在不断进行着,以及影片之外,本届FIRST在服务和活动组织方面也存在着各种争议。但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独立青年影展,它为独立青年导演提供了非常难得且重要的表达自我与拉近观众与产业距离的平台,同时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青年创作者们当下关注的各种各样的视角与议题。这足以让我们一直为FIRST坚守下去。 【时间线】 0:55 本届FIRST整体感受 6:55 参与观影与活动过程的体验 12:35 如何看待媒体场内工作亮屏的现象? 15:00 FIRST与其他电影节展的差异 26:00 本届FIRST作品整体评价 30:33 《锔瓷》的褒赞与讨论 38:26 完美拍摄对象的纪录长片《梅的白天和黑夜》 38:51 《上流》的争议与讨论 48:57《“妖怪”秘密》:青春残酷电影对观众情绪剥削的伦理问题 54:47《不明物种》的争议讨论 65:29《貘之歌》的褒贬评价 69:50 难以置评的《钻石照耀钟鼓楼》 70:18 对FIRST未来的期待 策划:齐马不很蓝 录制:齐马不很蓝/Phaedrus/小林绿子/子龙 剪辑:齐马不很蓝/小茗 文案:齐马不很蓝 监制:小茗

73分钟
99+
11个月前

2024戛纳电影节回顾:两极分化严重,整体瑜不掩瑕

不久前第77届戛纳电影节圆满落幕,美国导演肖恩·贝克执导的《阿诺拉》获得本届金棕榈最佳影片奖,这是继2011年马利克的《生命之树》后,美国电影时隔11年再次戛纳折桂,NEON公司也史无前例地实现了金棕榈五连击。 本届入围的主竞赛影片不乏世界级名导作品,但整体反响平平,前半段媒体场刊评分没有一部超过3分的影片,让不少人影评人大失所望,直到后半段,不少影片获得观众的掌声与喝彩,超过3分的影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特别是最后一天,《神圣无花果之种》的大爆特爆,给本届主竞赛带来不小的震撼,最终的颁奖结果没有出现爆冷,格蕾塔·葛韦格领衔的评审团获得了多数好评。 而华语影片也有所收获,管虎导演的新作《狗阵》获得一种关注大奖,国外媒体人尤其青睐本片,这是自王小帅《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包揽影帝影后大奖后,中国影片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奖项肯定。 本期节目是耐观影团队第77届戛纳系列的最后一期,对获奖影片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一起来听听有哪些不容错过的内容。 【时间线】 0:00 开场 1:33 本届戛纳整体比往届差? 7:39 本届戛纳获奖名单 10:56 《阿诺拉》 19:16 《想像之光》 24:33 《壮游》 28:34 《圣神无花果之种》 33:36 《艾米莉亚佩雷斯》 36:59 影帝之争 43:55 遗憾的未获奖影片 49:51 《酱园弄》 55:47 其他单元推荐影片 62:52 杂谈结束 录制:Xavier/小Q/六六 剪辑:布莱克 文案:布莱克 监制:小茗/Xavier

66分钟
99+
1年前

2024戛纳夜聊No.1:爆款来的太晚,华语片即将领跑?

本期节目录制时,第77届戛纳电影节日程过半,备受瞩目的主竞赛整体质量稍显平庸,爆款影片极少,目前为止国际场刊和华语场刊评分没有超过3分的影片。 对与华语观众来说,第六代导演本次齐聚一堂,携多部话语影片入围,堪称近些年最耀眼的一次华语片逆袭。作为主竞赛唯一的华语影片,贾樟柯新作《风流一代》自然受到巨大关注,在5月17日首映后赢得了在场观影人员的掌声,主演赵涛动情落泪。管虎则凭借《狗阵》首次入围戛纳,进入一种关注单元,首映结束后得到中外媒体一致好评,有很多人认为本片质量优秀,应该进入主竞赛。5月24日还有一部重量级华语片——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入围非竞赛展映单元,这部电影改编自民国四大奇案之一的“酱园弄杀夫案”,也将在戛纳全球首映,值得期待。 外语影片方面,科波拉重返戛纳之作《大都会》带来巨大争议,本片被描述成混乱,庞大,疯狂的政治预言,评价非常两极。主竞赛第六日, 科拉莉•法尔雅新作《某种物质》正式点燃戛纳,获得了目前为止最多的掌声和欢呼,给本届质量平平的主竞赛带来不小的震撼,大尺度的剧情吓到了不少人。 本期戛纳夜聊节目,耐观影团队依旧为大家带来最新鲜的观影感受,和有趣的幕后故事。 录制:Xavier/留白/金怡 剪辑:既白/小茗 文案:布莱克 监制:小茗

44分钟
99+
1年前

2024戛纳预热:华语片回归艺术殿堂的一年

万众瞩目的第77届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4日-5月25日举行,在此之前,戛纳已经官宣昆汀·杜皮约的《第二幕》将以非竞赛的身份为电影节开幕。主竞赛评审团主席为《小妇人》《芭比》导演格蕾塔·葛韦格,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主席为泽维尔·多兰。 华语片在今年全面崛起,多位华语导演新片入围或展映,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管虎、陈可辛将在戛纳会师。贾樟柯凭借《风流一代》第六次入选主竞赛单元, 管虎导演新片《狗阵》入围一种关注单元,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入围非竞赛展映单元,郑保瑞导演的《九龙城寨之围城》入围午夜展映单元,这么多华语片入围的消息,相信能唤起国内更多观众对国际电影节的关注,也会振奋新一代年轻电影人的创作。 今年主竞赛单元依旧大师云集,值得关注的影片有欧格斯·兰斯莫斯的《善良的种类》、阿里·阿巴西的《飞黄腾达》、大卫·柯南伯格的《裹尸布》、保罗·施拉德的《噢,加拿大》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新片《大都会》,本片此前一度找不到发行商,却在最后时候官宣入围,为主竞赛注入强心剂,相信这些影片会给观众带来惊喜。 本期戛纳预热节目,嘉宾们会对现有的片单进行分析预测,最后会猜测奖项归属,耐观影团队今年依旧会在最前线进行持续的报道,给大家带来最直观的观影体验,敬请期待。 00:00——01:49 开场 01:50——12:38 历届戛纳参与感受 12:39——16:35 各个单元的设置 16:36——18:47 戛纳的映后长时间鼓掌 18:48——36:22 期待的主竞赛影片 36:23——43:23 其他单元期待的影片 43:21——46:27 超前预测奖项归属 46:28——结尾 最遗憾没有得奖的影片及结尾 策划:布莱克 录制:布莱克/Xavier/发条辰/六六/Andy 剪辑:布莱克 监制:小茗

49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