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6.不上班的那天终于还是来了

鱼丸(我本人)从小红书离职了。 记得以前有朋友向其它人推荐我们播客,对方是这样介绍的,“这个播客不错,两个人吐槽工作和聊一些谈恋爱的事”。从这个听众的个人视角来看,吐槽工作大概占据了咖啡搭子50%的标签内容。据我的搭子梦时的不完全统计,我大概在播客里说了不下十次,我不想上班了。 不上班的那天终于还是来了。 不上班了这件事在今天的社会环境里并不难得,IBM在大中华区大刀阔斧的裁人,互联网公司全线裁员,飞书一口气裁掉了整条业务线,我前司一年离职率高达40%,超过两年的员工就能被称为活化石。 失去工作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弊端,我失去了社会身份,失去了生活节奏,失去了上班午休去健身的偷感和我可以一周不重样的饭搭子(也快离职离没了)。 但是终究有一个好处,就是我终于可以好好的梳理我自己的需求了。 互联网是浪潮,这些年我想是一个被浪潮推着走的小鸭子。互联网是风口,我想是个一个被风口吹飞的小猪。不需要做什么选择,不需要问自己,跟着这个大的浪潮奔涌就好。 但是今天经济下行,泥沙俱下。这只小鸭子终于可以临水自照,确定自己究竟是白鹭,鹈鹕还是天鹅。这只猪终于可以特立独行确定自己是屠宰场里的猪还是王小波笔下的猪。 停下来停下来!亚里士多德拦住了我说,“认识你自己”。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回退的浪潮和停下来的风,飞高时看世界,一切慢下来,我们终于可以,好好地看看自己。

39分钟
99+
7个月前

Vol43.也聊《繁花》,上帝不响,我们自有决定

2024年在流感带来的头疼脑热中开局。 日常就是在家里吸着鼻涕看《繁花》,说好看吧,电视剧里黄河路上霓虹闪耀,胡歌一路金手指,南京路进贤路多多少少对应了上海的刻板印象,有种刻意和不真实感。 说不好看吧。王家卫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导演之一了。演员也是汇集了时下最好的演员,加上绝妙的打光,暧昧的色调。每天7点半后我就开始惦记起来。 这几日黄河路上人潮汹涌,进贤路也是人口攒动。小红书上宝总牛河泡饭同款层出不绝,李李仿妆玲子同款交相辉映。 但回到《繁花》的小说本身,一派男女的污糟事儿,欲望被呈现在台面上。阿宝和沪生,都在经历人生的大变动。 电视里是大家都希望自己是宝总,但生活里大多数人是炒股被“立正”的发根,失败后回到家乡的金凤凰,是丢掉了生意又失去了爱情卢美琳。身在一个日渐萧条的(沪指常常在失守3000点的)时代。我们更像是繁花小说里的角色,即鸡毛蒜皮又落落起起。 但正如繁花扉页上写的,“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 感冒总会好起来,停滞的晨跑也能再次续上。 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像跑去深圳找工厂的汪小姐,或者去北京奔前程的美菱。上帝不响,还有很多事,能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48分钟
99+
1年前

Vol41.两个外地人被徐汇土著的羞辱现场大公开!

天气还热的时候约着录了这一期,那会儿觉得漫长的夏天不会结束,选的话题也格外挑事。拖着拖着,上海此刻已经入冬,冷得让人一秒清醒。拜托,我们两个外地人居然也想给上海的城区评级? 也难怪被徐汇土著大羞辱。 我和鱼丸因为上海这座城市相识,咖啡搭子第一期就是讲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上海。也因为上海这座城市成为朋友,再与一些人相聚分开。一些归于缘份,一些归于上海的魅力。 我一直很好奇,当我们在说喜欢某些城区的时候,我们喜欢的是什么? 医疗和教育?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些遥远。 国际化的程度?那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搬去纽约?(也不是不行) 鱼丸说,我们喜欢的就是好吃好喝好快乐。医疗教育的便利会让未来的我们收益,但此刻的快乐才是真正千金不换的。 什么叫做此刻的快乐。我在杨浦上班的时候,有时会经过一座天桥,天桥上人不多,风很凛冽。我和鱼丸曾经一起走过去吃苏帮面。在天桥上,我跟他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困住,在大哭大闹,我们当时一个心很好的同事向我伸出援手。他说梦里的每个人都是我自己,被困住的是我,歇斯底里的是我,但那个充满善意的人也是我。我只是在向内向外求助。 徐汇静安都很好,但对于我来说,好的不是那些咖啡店和好餐厅。什么是此刻的快乐,是鱼丸在杨浦的天桥上,为我打开的宇宙中心。

54分钟
99+
1年前

Vol39.选择新闻专业十年后,我们后悔了吗

新闻好像一开始就是一件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事情。 从第一个智人部落开始在岩洞里绘画开始,从第一个原始氏族聚拢在火堆前听故事开始,从大航海时代种种新世界的秘闻在欧洲大陆传播来开始。新闻就…… 诶,即便我尽量的包装,如大家所见,新闻说破天了也不过尔尔。 在非常时期,很多人为新闻自由奔走相告,索尔仁尼琴说一个真相比整个世界都重。 但在今天的社会生活里,新闻越来越像娱乐,像标语口号,或者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 比及那些离财富更近的商科,金融;离权力更近的政治,管理;离美好更近的艺术,音乐。 新闻好像确实值得成为一个更为边缘的学科。如果硬要说的话,可能只比哲学好一点点。 但我,梦时和童童,在聊到我们的选择的时候,仍然没有丝毫的悔意。甚至梦时说,我不会后悔,我有且只有南大新闻这唯一的选择。 新闻给我们的不是具体的谋生的能力,而是一种世界观的建造。这种建造,指导梦时走向了表达和传播的工作,指导童童成为哲学博士,在难和更难之间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建造也最终让我和梦时,创造了这个小小的播客节目。 其实所有的专业都不过是我们进入社会的入口罢了,我们假装模仿一个社会角色,然后在不适应和勉强为之之间,最终成为了自己。 好在十年过去了,我们都还怀念,也都还喜欢着。那个曾经在新闻学院里,懵懵懂懂又热切真诚的自己。

59分钟
99+
1年前

Vol38.父亲节特辑:怎么聊父亲就这么沉重啊

今天的shownotes有点难写。 我本来以为大家眼里的爸爸都是沉重的,沉默的,难以捉摸的。 但真正录节目的时候,鹤川把他爸爸的生活表述成生平,甚至能够以年份开头做编年式的分解。他用一个又一个的职业诠释爸爸,也从那些职业背后聊到他和他的连结。 梦时更过份。在她的表述里,爸爸是托底的安全区,是能够避风的港口。不仅在大的事情上能够扛起责任,在她的小女儿心事里,也能捍卫她去喜欢其他人的尊严和权力。 而我的爸爸,在我的描述里,沦为一个模糊的,不甚光辉的剪影。 我甚至在录完节目后给爸爸打了个电话,我爸在电话里刻薄的说,“你能怎么理解我呢。你小时候早就说过,我对你的付出只是相当于撒了泡尿而已”。在我自己的表述里,我也觉得爸爸与我无关。我们是平行的个体,甚至在我生活的大多数阶段,他都是我需要对抗的强权本身。 在没有被剪辑进去的节目里,鹤川说,你也太不了解你爸爸了吧。 我确实是不了解他,我知道他孝顺,善良。也知道他顽固,倔强。但落到具体的生活,我最熟悉的是他的刻薄,他反复地批评我,控诉我,指责我。即便我已经年过三十,这样的情境也没有改变过。 我多多少少能体会到爸爸是爱我的。 他在电话里说,什么事都是要说的吗,难道什么都要跟你讲你才会懂吗。 但我确实不懂爸爸的爱。 我甚至不知道他需要什么。 相较于梦时和鹤川,或许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是如我一般的亲子关系。 我们没有死别逼着自己去为一份父子关系做总结。也鲜有那些具体的闪光的瞬间,成为明确的被爱的证据。 或许真的要等到某一个时刻吧,等到他终于变得柔软,等到我终于能体会他刻薄之外的表达。才能找到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存在的通路,去读懂爸爸。 我没有解法,但这并不耽误,在父亲节,送个礼物给爸爸。 可能从思考送什么开始,我会开始懂一点点这个麻烦又复杂的,我叫做爸爸的男人,到底是谁吧。 另附鹤川关于父亲的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vM140-gZpviuBDSze3j6Q

53分钟
99+
1年前

Vol37.什么?我的大厂同事居然在卖炸鸡?

写这篇shownotes的时候,我和小魏去杭州过周末。我在读一本讲汉字的社科,小魏在我旁边读沃顿的教程,间或我们聊几句经济趋势和创业计划。 我和小魏的聊天是很空中楼阁的,无非是书里的案例,某个突然崛起的品牌故事,一些企业成功的要素。但节目里希尔达聊的是真实的生活。在创业里,要具体到炸鸡店员工的餐补和保险,要具体到到厚着脸皮去要朋友免加盟费,要具体到给菜市场的执法人员递烟送红包。恋爱和投资也是,前者具体到清晰的jd描述,准确至极。后者也充分考虑了风险和机遇。 听希尔达的描述,我看到的是不断完成的确定性。一个确定的炸鸡店到一个确定放弃的炸鸡店。一个确定的买车名额到确定换到的恋爱选项。一个确定入手的房子到确定要过上的想要的生活,没有纠结没有反复没有挣扎。 在被梦时剪掉的部分,有对我的吐槽。“这恰恰是你缺少的”梦时如是说。 确定性,这或许也恰恰是这个大环境里缺少的。读读新闻就知道了,大厂裁员,经济下行,一切充满了不确定。 但希尔达是确定的,在不确定的大厂之外,她有无数个属于自己,属于个人的确定性。那是她搞钱的尝试,也是她安全感的堡垒。 在这个不确定的大环境里,好在我们还有自己,像希尔达那样,只要你是确定的,只要这块炸鸡是确定的,任何的颠沛和起落,都无法真正的撼动你。

37分钟
99+
1年前

Vol36.真可怕去旅行还要复盘

我四月初的时候去了清迈,五月初的时候去了东京,六月初的时候和梦时复盘了那两次旅行。 即便已经出国了两次,我仍然没有找回旅行的快乐。 在清迈街头,我在一家爵士乐酒吧喝酒。抬起头看皮肤黝黑的艺人悠扬地吹萨克斯风,低下头我满脑子都是还没跟老板过掉的投放方案。酒精淹没肠胃,但大脑的反应滞后,仍然深陷在工作的焦虑里。 在东京,我在漫长的JR线上读李敬泽的《青鸟故事集》,到达东京时那个在我心里巨大辽阔的怪兽都市,突然变得平凡起来。南青山变成三里屯,银座变成了淮海路,浅草寺变成了静安寺。我变成了我妈,我妈在曼谷,在北京,用武汉做坐标系衡量她看到的一切,我也是,我的坐标系是那些迅猛发展的中国城市,我好像一下失去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旅行是丢掉日常,让自己用陌生的环境里制造一个真空的幻觉。但这两次旅行我都制造失败,我身在异国,却仍然在日常里裹足不前。 从这个角度上说,去过东京和清迈的我,和只去了杭州和南京的梦时,也没有任何区别。 确实可以把一些心理失衡和状态消失归咎于过往的三年,但是观察生活的能力,思考和表达才是我们区别于其它人的原因。 愿我们都能做一艘生活的潜艇,从大脑深处探出一只眼睛,挣破日常之外去凝视生活本身,只要用心体会,哪怕不去任何地方,也能感受到旅行的快乐。

42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