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2001年11月16日,市区一家品牌服装店被盗,220多套西装失窃,价值55万元,现场凌乱不堪,有价值的痕迹很少 06:10 警方从服装店外围和内部进行调查访问,基本上弄清楚了服装店被盗的具体时间和情形 18:23 盗窃案的破局之道一般都是“以人找物”或“以物找人”,在缺少线索的情况下,警方采取了大清查和发协查通报等等常规做法,但都没有成效 26:40 关于倒卖服装,插播一件主播亲历的“一秒出警”趣事 33:40 鉴于此类盗窃案中“监守自盗”“里应外合”的比例较高,店员关某成了第一个嫌疑人 41:06 转机出现在案发20天之后,湖北武汉警方在会同工商局打假行动中,意外发现一批报喜鸟正品西装 47:25 12月8日,两地警方合作,摸清了出现赃物服装的出租房情况,嫌疑人赵某、徐某等4人浮出水面 64:22 民警在出租房对面监视守候,并根据寄递单上收件人信息,找到了盗窃团伙中的第5个嫌疑人 74:10 功夫不负有心人,警方在12月10日晚抓获了徐某,但徐某面对审讯非常抗拒 78:31 小知识:嫌疑人面对审讯有哪几种心态?警方审讯的第一句话、最后一句话分别是什么?怎样对付拒不合作的审讯对象? 90:40 警方“拿捏”住赃物收件人易某,部署抓捕行动,最终将本案中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
00:00 小知识:公安的“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即刑侦与治安要“打得狠”,看守所要“坐得稳” 23:42 特殊现象之一:少数民族“割包团”派七八岁小孩在闹市偷东西,让警方头疼不已 33:33 特殊现象之二:少数民族贩子卖“切糕”与消费者发生冲突,警方难办也得办 41:45 本地警方借力打力,终于解决了棘手的治安现象,其中奥秘请听友自行体会 59:45 特殊现象之三:艳舞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警方“猫捉老鼠”有妙计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00:00 1997年9月,生意人孙某家里来了不速之客,9岁的儿子被女子王某拐走 05:21 孙某夫妻接到勒索10万元的电话,可是犹豫了好几天才去报警 10:44 警方双管齐下开展侦查:一边沿着电话线去找,一边联系嫌犯陈某老家福建的警方 14:38 拨出勒索电话的是福州市福飞路的某个公用电话亭,受技术限制,警方还做不到“猫鼠同步”,只能“守株待兔” 21:55 陈某狡兔三窟,警方穷追不舍,终于把陈某按倒在拨打勒索电话的现场,并进行突审 31:43 警方带着陈某连夜赶往罗源县,打算先解救孩子,再抓捕犯罪同伙,没想到一下子解救了两个男孩,可谓意外之喜 37:43 根据突审得来的线索,另一组民警赶往古田县,“做局”把第二个犯罪同伙也捉拿归案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一旦交通事故中出现死者,交警就要想方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当事人的家属,这是公安机关的职责。在技术和平台比较完备的现在,确认死者身份通常不是难事。 本期要讲的是发生在2000年8月22日的一起交通事故。死亡的摩托车主没带证件、面目残损、衣着普通、无特殊体貌特征,根据车牌还找不到车主。交警为了寻找死者家属可谓历尽了周折,但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00:00 小知识:为案件定性是警方办案的重要一环;讲解一下绑架、绑架勒索、非法拘禁案之间的区别 03:11 2000年9月7日下午,小学六年级女孩恬恬下午放学后失踪;当晚,孩子家人接到勒索电话,歹徒索要200万元 08:07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马上开展调查,推断嫌犯为一名30岁上下开深色助动车的男子,同时24小时守着家属电话 14:49 警方通过电信局查找到,勒索电话是从闹市区的公用电话亭打出来的;通过分析歹徒再次来电的内容,警方进一步确定了歹徒特征 24:47 考虑到歹徒可能有同伙,警方的侦查过程非常谨慎,调集了大量警力,在孩子家附近及18个公共电话亭附近布置了多个观察哨 31:06 歹徒果然在警方守候范围内再次拨打勒索电话,民警采用秘密跟踪的手段跟住了歹徒;小知识:秘密跟踪的方法与反跟踪技巧 36:50 歹徒回家后,警方设立指挥部蹲点;派出所民警反映歹徒的身份信息:嫌犯凌伟达,本地27岁的退伍兵 43:29 指挥部果断把握战机,在下午4点58分下达发起进攻的命令,警方一举抓获歹徒,搜查了凌家,可惜恬恬已遭不测 50:00 被警方控制的凌伟达终于交代犯罪过程,根据凌的罪行和十分残酷的手段,其被判处死刑是毫无疑义的 55:55 小知识:绑架/绑架勒索/非法拘禁案件发生以后,家属一般会有怎样的反应?警方为什么强烈建议家属第一时间报案?警方接到报案后,会采取怎样的侦破措施? 68:53 小知识:出门在外如何提高警惕?发现有危险时应该往哪儿跑?如果不幸遭到绑架,如何与歹徒沟通、怎样准备脱困?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这期加更节目,与最近百度副总裁谢某女儿开盒事件有关。“开盒”,或“人肉开盒”,就是利用非法手段,获得并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往往和网络暴力、线下骚扰等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紧密结合,而且受害者很难制止,只能等言论自然平息。 公民隐私信息泄露,可能有多个源头。本期节目从公安的角度,给大家解答以下问题: 02:18 公安内部平台上有哪些公民信息?民警具体能看到哪些信息? 09:06 公安内部是否存在信息泄漏,甚至主动卖信息获利的行为?介绍一个真实案例 13:52 公安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信息外泄的行为?如果发生了,怎么处罚? 18:48 公民如果被开盒了,怎么保护自己?向公安报警有用吗? 22:54 协辅警用民警的数字证书上网,算不算违法?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在公安机关,政委是负责队伍管理工作的岗位,虽然不涉及刑侦、治安等具体业务,但政委的工作仍然十分重要。县局的张政委是个实在人,开会不说套话,私下能开玩笑,平时愿意帮民警家里搬煤气瓶、接送孩子,是“保姆型”政委,广受民警喜欢。围绕张政委的传说和段子有很多,因为一次特殊经历,他还得了个“张一刀”的绰号。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聊聊我们上期节目中提到的刑警小白,假扮“小油条”打入“丐帮”内部只是他诸多传奇故事中的一个。小白个性阳光开朗,在刑警学院时就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加入公安队伍后,又有文韬武略,大展拳脚,屡破要案。然而,如此优秀的小白,职业生涯却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案发现场: 00:00 小知识:在公安机关看来,“盲流”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07:00 上世纪90年代某年的7月17日凌晨,警方接到报案,住在城郊结合部河浜上废旧水泥船里的拾荒者楼老汉被人杀害 10:27 经过多方调查,警方询问了与被害人同住的冯老汉以及本地盲流人员,认为四五个未成年小盲流有作案嫌疑 17:05 为了抓捕嫌疑人,警方沿着铁路步行8小时一路查找,还没获取有效线索,就被本地的其它案件拉回去了 22:11 7月31日早上,警方得知前述未成年盲流中的“小四川”在东莞,及时赶赴东莞找到了四人,经审讯发现,他们的杀人行为竟是冯老汉唆使的 28:48 华东地区警方花了很大力气调查冯老汉,没想到此人竟是一条有多个案底的“超级大鱼”! 35:54 警方悬赏5万元通缉冯老汉,同时开展行动,首先要找冯老汉的结拜兄弟“老油条” 44:10 警方决定使出卧底大招,侦查员小白扮演老油条的儿子“小油条”,打入了上海青浦的盲流群体内部 52:13 小白找到了冯老汉,冯却也不好糊弄,经过一番斗智斗勇,警方成功实施抓捕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00:00 1995年9月15日,镇上一家银行分理处的陈主任遭遇歹徒袭击 06:40 警方勘查现场、调取录像,虽然不清楚歹徒外貌特征,但现场留下的包里有一把贴着501字迹的钥匙 13:17 钥匙成为关键线索,警方跑遍了全镇有501房间的楼房,却一无所获 17:49 警方推测歹徒不是本镇人,于是借助嫌疑人画像,排查了全镇所有旅馆,果然在登记簿上找到新线索 23:03 登记簿上的信息是否障眼法?只有一查到底才能验证 27:23 501钥匙打开了徐某所住宿舍的门,徐某的朋友却提供了徐的不在场证明,线索断了 35:57 钥匙是否曾经流落他人之手?民警不查清楚不罢休 46:03 得知钥匙曾经失窃,警方在排查相关人员时抓到嫌疑人马脚 50:49 一边确认嫌疑人不在场证明真伪,一边请受害者指认嫌疑人,警方双管齐下成功破案 55:19 小知识:复盘案件,分析歹徒的犯罪心理;讲解警方为案件定性和破案效率之间的关系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世界上发生过的案件千千万万,不一定都能真相大白。天生爱钻研的刑警小朱就遇上了这样一起奇奇怪怪、毫无头绪的案件。所有人都没想到,多年以后,小朱因为这起案件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主播:闻道 制作:霏霏
00:00 2000年4月1日上午,一楼住户被天花板上滴下来的血渍惊醒,原来是二楼女租客被害了 07:45 警方从死者的BP机和通讯录入手,逐渐摸到嫌疑人行踪 23:34 同一天上午,本市另一个住宅楼也发生命案,接警消防员勘查现场后提供了线索 36:54 通过嫌疑人手机定位,两个侦破组民警恰好赶到了同一个城市实施抓捕 43:42 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两起凶案竟然同时了结,嫌疑人分别供述作案过程 “天花板案”案发现场: 主播:闻道 后期:霏霏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